高中语文必修《孔雀东南飞》教案

2023-02-06 08:05:1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孔雀东南飞》教案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墨流风”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孔雀东南飞》教案”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教学目标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入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

2、“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三、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对话鉴赏略)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对话鉴赏略)

四、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

2、铺陈排比的手法;

3、起兴和尾声

五、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逼迫兼兄弟:意义偏“兄”

六、本文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共事二三年:共同生活(一起工作)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同情)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没有约束)本自无教训:教养(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罚)便可作婚姻:结为亲家(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交接(与运输有关的)

七、归纳“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见相关资料与练习。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精彩语段。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2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孔雀东南飞》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孔雀东南飞》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入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

2、“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三、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对话鉴赏略)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对话鉴赏略)

四、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

2、铺陈排比的手法;

3、起兴和尾声

五、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逼迫兼兄弟:意义偏“兄”

六、本文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共事二三年:共同生活(一起工作)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同情)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没有约束)本自无教训:教养(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罚)便可作婚姻:结为亲家(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交接(与运输有关的)

七、归纳“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见相关资料与练习。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精彩语段。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3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孔雀东南飞》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入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

2、“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必修一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必修一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必修一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情节和人物要点,从语言角度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初中我们学习过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今天我们学习被称为“乐府双璧”

的另一篇乐府民歌,同时它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二、关于“乐府”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

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关于“焦、刘殉情”故事的传说。汉末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但刘兰芝却为婆母不容,婆母百般刁难她,没有办法,刘兰芝只有自请回娘家。夫妻二人双双“誓死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后,不久,县令替他的儿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双璧”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低位

2、掌握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归纳“相、见、谢、徒、适”的用法及意义

3、熟悉故事情节,从人物动作及对话入手,揣摩人物心理,把握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形象特征,体会人物情感

【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归纳“相、见、谢、徒、适”的用法及意义,归纳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及古今异义词

2、熟悉故事情节,从人物动作及对话入手,揣摩人物心理,把握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形象特征,体会人物情感

3、体会本文起兴、多用铺陈和善用比喻的民歌特点

【学习难点】

把握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而这一特点的把握需要体会焦、刘二人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表现,注意揣摩焦刘二人的心理。

【学法指导】

分组讨论

【知识链接】

汉乐府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免费答疑预约电话: 西安路39703311

西岗区83682706

中山区62898402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1.林黛玉进贾府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分析法、点拨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略)

3、介绍《红楼梦》(见P99-103《红楼梦》导读)

4、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略)

5、背景介绍: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程婷婷教案

1.林黛玉进贾府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分析法、点拨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略)

3、介绍《红楼梦》(见P99-103《红楼梦》导读)

4、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略)

5、背景介绍: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

未完,继续阅读 >

《高中语文必修《孔雀东南飞》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中语文必修《孔雀东南飞》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