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论文

2023-02-09 08:03:37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论文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技工院校的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了浅谈,分析了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气割应用、任务驱动型形教学方法在V形坡口形立对接应用、案例教学法在V形坡口仰对接应用、项目教学法在V形坡口平对接应用,等方法能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并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并将一体化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环节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技工院校;焊接专业;教学方法;探讨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而焊接专业是当前实用型、紧缺型技能型人才,在教学中如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效果、完成目标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一体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根据其教学模式特点,一体化教学方法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

1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能够学生提高操作技能、技巧的主要手段。在焊接实训中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技术问题,学生会运用已掌握相关的知识独立分析,找出产生焊接缺陷的原因,总结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焊接一体化教学方法和技巧,尽可能优质、高效、巧妙地完成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到企业适应能力。

2焊接一体化教学方法

本人从事焊接教学多年,课堂上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下面简单的介绍教学的几种做法和一些教学思路。

2。1“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气割应用

在气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行动者,而教师则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主持人,也可理解为导演、教练。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以“行动”作导向,通过“行动过程”而学习。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这六个完整的行动环节进行教学,通过手脑并用,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课件、图片、视频教学,计划每一个操作步骤,要让学生学会火焰的调节,熟练掌握对减压器拆装、通过动手点燃火焰,再调节不同性质的火焰让他们点燃和熄灭,让他们自己去判断是哪种火焰,教师在一旁进行提醒和示范,最后让学生展示割件切口,各小组割件垂直度、直线度、掛渣等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总结。

2。2任务驱动型形教学方法在V形坡口形立对接应用

根据V形立对接学习任务和质量要求,本任务可分为打底层、填充层、盖面层,要求是单面焊双面成形;为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策作准备。学生根据任务拟定学习计划。

2。3案例教学法在V形坡口仰对接应用

由江苏省第三届状元技能大赛焊工比赛引入,比赛项目中有一项为仰位板对接,板厚为12mm,焊接质量要求为单面焊双面成形,评分时,发现有3块试件背面成形较好,焊缝基本与母材背面齐平甚至凸起,焊缝成形外观评分数较高,经X射线拍片焊缝内部质量气孔较多,评片在Ⅲ级以下,分数均在10分以下。经了解三位师傅是同一个单位。2。3。1准备阶段(1)教师准备案例,拟定好思考题或讨论题,5~7人为一学习小组,每两小组为一学习大组。(2)学生搜集信息,了解仰焊的焊接工艺参数和常见焊接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等知识。2。3。2讨论阶段(1)教师介绍案例,布置讨论思考题。何为直流正接、直流反接?各有何特点?气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防止措施有哪些?仰焊焊接的难点是什么?(2)学生以组为单位学习相关知识,分析外、内部质量差的原因;分析仰焊正反接操作与工艺参数与焊接缺陷的关系,每组两两小组辩论式讨论:一小组为正方,观点为“仰焊应采用直流正接”,另一组为反方,观点为“仰焊应采用直流反接”辩论式讨论中,教师起点拨和指导作用;通过辩论式讨论,得出组内结论与体会。(3)总结评价阶段由各大组汇报讨论情况,派代表陈述意见,并展示归纳总结外观质量好、内部质量差的原因及防止措施;教师作案例讨论总结评价,表扬准备充分、指出讨论中的不足。引申出案例以便掌握相关的知识,确保下次做得更好;内部质量差的.原因是:仰焊采用E5015焊条,采用直流正接,虽可增加工件侧的热量,背面成形好,内凹少甚至凸起,但直流正接易产生气孔等缺陷;仰焊允许一定的内凹,只是扣几分(内凹加背面成形总共7分),而内部质量则占50分,有气孔扣分更多。

2。4项目教学法在V形坡口平对接应用

该项目为“板板对接平位”,操作比较容易。为确保质量而制定计划,学生3~4人为一组,各组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详细观察学生活动,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按计划实施并完成;检查评估由小组检查自评,并派人汇报成果,各小组之间互评,教师对各组的情况进行点评,对评价优秀的小组,教师可适当奖励。通过归纳总结,该项目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1)打底层质量要求单面焊双面成形。对于初学者,会导致背面局部未焊透、焊瘤。分析原因,是没有理解单面焊双面成形的特点:一弧两用、穿孔成形。(2)焊接过程中,若熔渣超前、熔池与熔渣分不清,电弧在熔渣后方,说明焊条角度过小或焊接电流过小,很容易产生气孔、夹渣缺陷;若熔渣明显拖后、熔池裸露出来,说明焊条角度过大或焊接电流过大,会使焊缝成形粗糙。(3)填充层的最后一焊道要低于焊件表面1—2mm,否则会影响盖面层焊缝的成形余高。(4)反变形可凭经验确定:用直尺搁在焊件两侧,保证中间的空隙能通过一根焊条(包括药皮)即可。通过在课堂不断探索,能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气割应用、任务驱动型形教学方法在V形坡口形立对接应用、案例教学法在V形坡口仰对接应用、项目教学法在V形坡口平对接应用,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专项训练,使方法更灵活、有效,以达到易学、易掌握的目的,有效强化了焊接一体化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适应岗位能力。

参考文献:

[1]邱葭菲。高等教育机械专业教学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05):83—129。

[2]吴小俊,袁苗达,刘蒙恩。高职焊接专业技能实训模式探索与实践[J]。电焊机,2014,44(08):14—16.

第2篇:车工一体化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车工一体化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车工一体化教学就是为培养知识性劳动者而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职业学校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因此一体化教学的研究目标是必须对包括学生、企业要求和知识构建与能力形成在内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完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车工一体化教学方法探讨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 要: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自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迟缓,我国的经济发展虽面临一定的挑战,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契机,但国家经济要发展,工业绝不能落后。而技术工人在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从技校学生这个角度看,技校生可塑性大、对外部环境充满好奇,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其自我评价大都尚未定型,愿意并需要接受外界的指导。技校学生的这些特点给我们对其定位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也应该看到,正是因为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质量意识的提高,企业对工人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岗位竞争日趋强烈。因此,对学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学校服务的主体又是学生,如何又快又好的把学生教育成满足社会需要得人才已经是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工业发展;技术工人;学校教育;车工专业;一体化教学

我国经济发展虽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新契机,但国家经济要发展,工业绝不能落后。而技术工人在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学校如何又快又好的把学生教育成满足社会需要得人才已经是一项重要课题。众多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中,理论联系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体化教学就是为培养知识性劳动者而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但目前我国对于职业教育中的车工一体化教学,还没有标准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方面的技术文件。所以我国目前标准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属于一项空白,有待于我们去深刻研究。众多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中,理论联系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理论是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具有全面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特征。理论产生和发展既由实践决定又有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对于学生学习技能来说,它是基础、是阶梯、是认知的捷径、是一种思维构想。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实践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理论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理论,验证理论,更好的认识理论。

二、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

情绪,运动能力和思维,这三个系统的整和作用,构成了一个人的发展,学习可能只是学习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无论工作还是社交等等,都是一种实践。所以更重要的还要把理论联系实践中去,学习不能单纯按照从简单反应到复杂反应的单位加以解释。想象不能太机械,要充分利用实践的机会把理论用到实践上去,在实践中获得创新思维。

实践是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的一条桥梁,为了在社会活动中发展技能给学生们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熟练的掌握那些理论技巧。通过实践也可以让学生们增强对知识的认知性和增加学者的兴趣,促进学者对理论知识的再度学习。可以想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去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调整适应。学生最终应该学会用一种解释事物因果关系和促进智力行为的方式对他所获得的实际材料进行加工。也就是说应该学会用解决问题的态度对材料进行加工,解决问题常常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解决问题就必须通过实践来完成。

三、车工一体化教学例举

模块项目:模块22学习单元一:车圆锥。

学习人数:40人。

参考学时:16学时。

教学设备:CA6140车床(1人1台)、游标万能角度

尺、圆锥套规。

教学地点:车工实训车间(有教室设置)。

教学思路:教师提出车圆锥实习项目→教师讲授车圆锥的理论知识→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车削步骤计划(包含切削用量的选择)→学生展示计划方案→教师点评并确认计划→教师示范操作(有条件应分组进行)→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现场巡回指导、解答疑问)→学生展示作品(有时间条件的应设计自评、互评环节)→教师对学生作品评分→教师作综合评价(归纳总结、拓展知识)。教学目标:掌握车削圆锥的.方法、掌握检查锥度的方法。

教学任务:车圆锥相关工艺知识、车圆锥的方法、检查锥度的方法。

理论知识:车圆锥工艺知识、术语及定义、圆锥的各部分尺寸计算。

实践知识:转动小滑板车削圆锥体、转动小滑板车削圆锥孔、车内外锥配合件、用游标万能角度尺检查锥度、用圆锥套规检查锥度。

拓展知识:偏移尾座车削圆锥体。

操作规范:安全使用车床和砂轮机、防止扳手在板小滑板螺母时打滑撞伤手。

项目小组:每组5~6人。

项目计划:小组成员人人参与,制定车削步骤计划。

评价标准: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作品的成绩、安全文明生产。

四、车工一体化教学应用及发展

车工一体化教学就是为培养知识性劳动者而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职业学校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因此一体化教学的研究目标是必须对包括学生、企业要求和知识构建与能力形成在内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完善。一体化教学必须以企业要求为目标,以学生特点为基础,充分发挥理论和实践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我们对车工一体化教学的研究思路是:

首先,要解决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脱节的问题,将所有的理论课与实习课更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动手学习与动脑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同化理论,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为基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突破应试教育情况下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逐步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和教学。

再次,系统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使所有的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一致的一体化教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然后,职业学校是为企业相应的工作岗位培养人才的,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理应与企业要求一致,使学生一进入企业就能很快适应企业的要求。

最后,结合电化教学,电化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电脑、电视、多媒体等多种设备对学生传授知识。根据教材需要,教师编制电化教学教材,突出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让教学形式适合学生接受水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上好电化教学课应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制订计划,写出教案。二是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如电教器材、教学资料等。三是做好电化教学课堂的组织工作,解说工作。四是在课程结束时,做好小结,帮助学生理顺内容,加强理解,巩固记忆,并布置作业。

参考文献:

[1]张梦欣主编.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谢明.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车工实习教学中的优势[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

[3]林梅芳.技校车工一体化教学的应用和实践[J].实践与探索.2008.7

第3篇: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析

作者:张永生

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8期

焊接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应具备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结合高职焊接专业特点,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笔者所在学校制定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一、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焊接专业的特点,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但人才的培养过程不同于职业培训,而是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过程,如何把必需的理论知识快速有效地融入实践中去,是教学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改革

(1)“现场”教学模式。“现场”教学,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打破了原来实验室和教室场地分开教学的模式,发挥焊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教学基地的仪器设备进行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Web系统开发与设计一体化教学方法论文

Web系统开发与设计一体化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 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Web系统开发与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然后从理论实验一体化和项目模块化两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

【关键字】 一体化;模块化

1.独立学院

《Web系统开发与设计》教学现状《Web系统开发与设计》作为信息类专业学生要应对的一门核心课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信息分院的学生是否掌握一门专业开发技术,对毕业设计和就业都有很大影响。这几年虽然在教学方法、考试形式上有积极地探索和改进,但如何切实提高应用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教学还是传统的以教为主,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很少独立思考,基本都是照搬照抄老师给定的程序代码。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脱节的。按照教学计划,《Web系统开发与设计》为每周两节理论课加上两节实验课。以往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界限很清楚,理论就讲这一章课件的内容,到了实验课才会开始提出实验要求。学生上理论课整整听了两节,因为没有跟某个问题相结合,兴

未完,继续阅读 >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论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论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