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2023-02-19 08:04:18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法:观察法、举例法、实践法

学法:探究法、合作交流、练习

教学准备:

挂图;天平、砝码、盐两袋,生准备一枚2分硬币,一些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5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质量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回答)

2、那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

学生回答:

⑴我们组称出5个中等个儿的苹果是1千克,4个大苹果也是1千克。

⑵大约15个鸡蛋是1千克。

3.引入:这节课我们就用质量的单位“克”、“千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揭示目标(1分)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合理利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

三、自学指导(10分)

课件出示题目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同桌讨论,反馈

回答一:苹果有大有小,要根据大小来估计。

回答二:我们刚刚称过,一般大的4个1千克,中等个儿的5个1千克。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 )千克。

20÷4=5(千克)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 )千克。

20÷5=4(千克)

口答: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大约重5千克。

四、质疑反馈(5分)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我知道大约5个梨是1千克。

如果5个梨重1千克,这些梨大约重( )千克。

5个梨大约是1千克,我们可以5个5个地减,从24中最多减去几个5就是有几个1千克。减去4个5,是4千克,还剩4个梨,接近1千克。

总结方法。

五、当堂训练(19分)

(a)强化练习

1、填空

1个苹果重200克,1个桃重500克,1块香皂重250克

个重1千克

个重2千克

块重1千克

2、

⑴、我买1千克苹果,2 千克桃,一共要花多少钱?

想:1千克里面有( )个500克,( )个500克是2千克。

苹果:2×2=4(元)

桃:1×4=4(元)

4+4=8(元)

口答:阿姨买1千克苹果,2千克桃共花8元钱。

⑵、500克荔枝给奶奶吃,2500克西瓜我和爸爸、妈妈吃。

一共需要多少钱?

想:500克荔枝:8元

2500克里有( )个500克

西瓜:3×5=15(元)

8+15=23(元)

口答:500克荔枝,2500克西瓜共23元。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

(b)堂清作业

1.计算。

(1)一个砝码重6克,7个这样的砝码重多少克?

(2)75克-8克= 54克÷9克= 25克+40克=

8克×7= 67克-19克=

2.一支铅笔重12克,一支钢笔重40克,一支钢笔比一支铅笔多多少克?

3.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填在横线上。

一袋面粉重25_______ 一个鸭蛋约60_______

一辆卡车可以装货4000_______ 一个冬瓜约重10_______

一块水果糖约重3_______一个皮球约重50_______

爸爸的体重约70_______ 四个苹果约重500_______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 )千克。

20÷4=5(千克)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 )千克。

20÷5=4(千克)

口答: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大约重5千克。

第2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p85-9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具准备:每位同学一枚二分硬币、一个乒乓球,每一小组一千克挂面一把、500克食盐两袋、电子体重秤一台、弹簧秤一个。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

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探究体验: 1.认识质量单位

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师:我们已经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那么1克有多重呢?,(出示课件:一枚二分的硬币约重一克)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一枚二分硬币约重一克,想不想掂一掂,感受一下一克的质量,拿出桌面上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学生掂后说感受:很轻,非常轻,轻的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虽然1克很轻,但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比如一粒纽扣,两粒药丸,两个曲别针。

师:同学们再拿出桌面上的乒乓球,放在手上掂一掂,和硬币比较一下,比硬币轻还是重,那你估计一下,一个乒乓球大约重几克?

老师:老师告诉你,一个乒乓球和3个2分硬币一样重,也就是说,一个乒乓球重几克(3克)

大家在拿出我们事先准备的10克重的板蓝根冲剂,一小袋酸奶。分别掂一掂,感受一下。

小结:当我们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克)师:现在请同学拿起桌面上的大米,站起来掂一掂,跟刚才的硬币比较怎么样?(学生:重多了)。同学们在拿起桌子上的两袋盐掂一掂,大米和盐一样重吗?(一样重)咱们来看一下大米的质量是多少?(1千克),再看盐,每袋盐重多少克?(500克)那两袋呢?(500+500=1000克)那大米的一千克和盐的1000克,表示的质量是怎么样的?(相等的)所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板书1千克=1000克)

师:现在把大米和盐放在一起是几千克?(2千克)小组内的每个同学再掂一掂2千克的质量。

5.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①我们认识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

②通过掂2分的硬币和大米感受了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③知道1千克=1000克

其实生活中许多物品的包装上就有质量标识,请同学们把课下搜集的物品包装袋拿出来?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找出上面表示质量的数据和单位,再互相说一说。(你带的什么物品重多少)(每小组找一名同学说一说)一袋面粉,一袋米,一袋洗衣粉,一袋方便面,一袋小食品,一把挂面,有质量标识的我们可以很快知道的他的质量,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称量)

这位售货员阿姨正在用秤称苹果,这些苹果有多重?(1千克)她用的秤你认识吗?(电子秤)

3、认识常见的秤

师:除了刚才咱们用到电子秤,常见的秤还有哪些?(出示课件常见的秤),看看你认识其中的哪一个(逐个出示,说说在哪里见过)的确秤是我们称量物品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认秤上的数据。(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 书88页练习十八第1题

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先看单位是克,再看指针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看来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书88页练习十八第2题(3)填单位:书89页练习十八第4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同学们觉得对克和千克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错,再做几道题

1、把质量单位送回家

一个苹果重150()一个南瓜重4()一个排球重450()一个西瓜重5()

2、说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

3、写出体重

4、小小法官

(1)一个乒乓球约重三克。()(2)小胖今年七岁约重三十克。()(3)一袋洗衣粉约重280千克。()(4)一包感冒冲剂约重10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的开心吗?有什么收获?(1、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轻:克 重:千克)

你知道吗?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两枚2分的硬币)那得多轻呀。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100千克相当什么呢?(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三袋重呀。

500克的盐)可真

第3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莞 城 建 设 小 学

执教者:陈桂红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东莞市莞城建设小学

陈桂红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85—88页,克和千克的认识。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㈡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㈢情感教育点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盘秤、有奖竞猜的物品、一个1角硬币

(学生用)六人一组:10个1角硬币、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盐、苹果、饼干、石头、米、花生米、果冻等„„ 重 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1,孩子们,看: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摆放了好多物品,咱们一起来看一下,都有什么? 举右手,伸出食指:(指桌上的物品)

2.看!每个桌上都有一个话筒,咱们平时上课不用,知道今天为什么要用吗? 生;(会场大,否则后面的老师就听不到)。

孩子们,老师想今天能坐到这里来上课的肯定都是最聪明最棒的,老师要 测试一下啊:看谁的脑子灵,动作快,和老师最有默契!一会老师不说话,看老师的动作,你来猜是什么意思? 师:坐好

睁大眼睛!

仔细听!你真棒!

师:我们太有默契了。你们太棒了!

师: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 今天就随老师一起去逛逛吧!多媒体:播视频短片

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生:克和千克

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准备好了吗,孩子们,准备好了,我们一起来上课吧!好,班长在哪里? 班长:起立!一,上课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克 1.掂熟悉物品质量

师:孩子们,今天每人都带来了一包你最喜欢吃的小食品,是吗?

好,把它拿起来,放到手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6页、88、89页练习十八1—4题

二、设计思想:

《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

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 陈向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建立克与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2、了解用秤的方法。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2分硬币,10克鸡米,100克饼干,盐两袋各500克,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苹果,天平,盘秤,体重秤。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2、教师展示几种物品的重量。

3、使学生明白: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齐读,眼到口到加深印象。)

二、探究新知。

(一)引出课题。师:平常我们所说的重量单位准确地说是“质量单位”并板书。在咱们国家表示物品有多重通常会用到公斤、斤或两这些质量单位,而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你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克和千克,克和千克还可以用字母g和kg(板书)表示。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

未完,继续阅读 >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