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儿》教学设计

2023-02-23 08:05:43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柳叶儿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学设计 山西省实验中学 李凤兰 课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步骤:

1、听读感知

2、品读探究

3、演读实践

4、扩读延伸 设计思想:

本设计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师以个人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代替学生的感知和理解,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尝试中,尊重学生独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力图体现新课标实验教材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图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整合尽可能多的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思想教育: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内容,揭示主旨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读书的意识和作批注的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发现、研究、解决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3、教学难点:一些语句饱含的感情

4、教学方法:导读法。

5、电教手段:多媒体。

6、课时安排:一课时。

过程:

一、导入:

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南方北方,山谷河畔,田间地头,到处都可见柳的身影。同学们,你对柳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说说看。

(柳是报春的使者;柳是美的化身;柳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可是,当代作家宋学孟对柳的感受与我们大家都不同,他说“柳是我的救命恩人”。这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柳叶儿》。

二、实践活动之一:听读感知

1、听课文的配乐朗读,用“文章讲了一个 的故事”的句式说话。(文章讲了在饥荒的年代里,我与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文章讲述了一个人们用吃柳叶儿的办法度过灾荒的故事等)

2、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1~2):抒写对柳叶儿特殊的感情,引起下文。(倒叙)第二部分(3~14):回忆小时侯爬高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的往事。第一层(3~5):交代抢柳叶儿吃的原因和时间。第二层(6~8):写摘柳叶儿的“乐”。第三层(9~11):具体描写去抢柳叶儿的情景。第四层(12~13):写吃柳叶儿的乐趣。第五层(14):抒发对柳叶儿的无限感激之情。第三部分(15):再次抒写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回应上文。

3、板书设计

三、实践活动之二:品读探究

优秀的作品需要我们仔细阅读,并且细细品味。

1、方法:预习时同学们每人都提出了五个左右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解答疑问。

2、提示: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含义、主旨等角度来谈,要力争与别的同学说的不一样。

3、班级探讨:将小组讨论中未达成共识的问题或觉得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跨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四、实践活动之三:演读实践

1、要求:

走进录音棚,人人都是播音员。请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你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出来。

2、活动:

小组展示:每人挑选一个段落,读给小组成员听。

推荐展示:请大家推荐本小组的一位成员为全班表演。

3、学法指导:

诵读文章时,要在脑海里想像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五、实践活动之四:扩读延伸

1、人们吟诗作画赞美春柳与作者的柳叶儿情冲突吗?说说自己的见解。几乎人人都见过柳,但是对柳的感受会因为个人经历的不同而有区别。

2、请将下面这首咏柳的诗与宋学孟的《柳叶儿》进行比较,看有哪些不同?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与宋学孟的《柳叶儿》不同的是:贺知章的《咏柳》前两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了春柳袅袅婷婷,婀娜多姿的形态;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歌颂春风创造了绿色,创造了生命,创造了美丽的大自然,是传诵千古的咏柳佳作。)

3、请将同学们查找的古人、今人写柳、咏柳的诗文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参考诗句: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六、小结:

创作是一种带有个性的行为,每个人的背景不同,经历各异,写出来的作品也各具风格。¬ 阅读也是一种个性行为,别人无法代替你对文章的感悟。也许老师的分析要比你的深刻、有哲理,但不能代替你的阅读感受。¬ 但是,我们可以交流。¬ 所以,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七、学用活动(布置作业)

我们同学对柳的感受是如何的呢?你喜欢柳吗?请以《我与柳》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例文: 我与柳 赵炜

柳,是一种很美的植物。每当春天来临,它总是第一个吐出嫩芽。然后就长得飞快,不到一个星期,柳条便从上面垂下来,叶子也有一扎多长。柳条迎风招展,那婆娑的舞姿,总令人陶醉。有时轻轻折下几根柳枝,编成一个花环戴在头上,心里便会高兴得不得了,仿佛自己就是森林里的小精灵一样。摘片柳叶插进头发,唱着歌儿跑回家去,心情便好清爽,即使柳叶儿早已在我跑的过程中掉了下来。用柳叶儿做竹蜻蜓,做小船以及口哨,都是我常玩儿的游戏。在我心里,柳是美好的。

我与柳 魏颖琦

在我看来,柳是一种最平凡的树木。不高大,不珍贵,见到它似乎比吃家常便饭还要容易。因此,我一直不注意它的存在,就像是菜肴中的佐料,多些少些无所谓。

到了英国,从早到晚见一片黑梅树,果子是好吃,可觉得不亲切。当时,我也是个“爱国好少年”,心想柳树最常见,找出几棵寄托对祖国的思念。结果走遍大街小巷却一棵没见着,我很纳闷,便问二姨,怎么不见柳树呀?二姨眼瞪得老大,“傻丫头,跑到英国找柳树,能找到才怪!你没见这儿的树都带刺儿,有哪一棵枝条像柳树一样柔软?”一想也是。我不禁想,难道柳树也成了宝贝?

回国后,我可是盯住柳树观察了好半天。其实柳树还是挺耐看的,就像“香山饭店”一样——内秀。那样子,乍一看好像一位长发美女,一头秀发柔软、清逸,在微风吹佛下随风飘动。如果在树旁摆一架竖琴,不知是否更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柳树与榕树相比,的确不如其高大;与芙蓉树相比,也的确不如其特别。但它始终充满着一种内在的美。看着看着,我不由地想起小时候把柳絮当成蒲公英追着跑的情景。不由自主地,我微微一笑,不知是笑小时候的我,还是在笑曾经忽略柳树的我。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注重事物的外表,往往忽略了它们的内涵。柳树是平凡的,可是平凡中透着伟大。它不再是菜中的佐料,它是生命之舟的风帆!

柳树 王眉眉

又是一年的春天了,可为什么柳树还没有发芽儿呢?或许是天气太冷的缘故吧。往年那嫩绿葱郁的景色把我带到了一个绿树成阴、一派生机的世界。

在迎春花开过之后,柳树便趁人不注意时,在枝上吐出一些小小的嫩绿又发黄的芽儿,星星点点的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长成了一片片碧玉一般的柳叶。

柳是温柔的,一根根枝条自然地垂下来,随风摇摆着,远远看去,仿佛是许多青色的绸带在随风飘舞,与风儿诉说着春天的趣闻。

从古至今,文从们总爱把垂柳比做一位窈窕的淑女,可我却认为柳更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它不畏初春的寒冷,只为了早一点为人们带来春的希望。在万物还在沉睡之时,它已透出了点点绿意。

课文中说,在艰苦的年代,因为吃柳叶儿,许多人都活了下来,因此柳叶儿成了人们的“救命恩人”。我还听说过一个故事,说在战争年代,柳树还英勇抗敌呢!

故事是这样的: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了我国的很多地方。一年春天,阴雨连绵,日军司令部暂时设在一个小木屋里。这个小木屋是用柳木搭的,而柳树像是能明辨是非,在春雨的帮助下,一夜之间,长出了许多新枝芽,把日军司令部的房顶掀翻了,为我军提供了情报。我军向已暴露的日军司令部发起进攻,消灭了敌人。

有人开玩笑说,这次战斗的功臣是柳树。

柳树那“柔中有刚、刚中带柔”的性格,不怕困难、在逆境中仍然生机勃勃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与柳 田立宸

谈起柳,我虽没有宋学孟对柳的那种感激,但也有说不完话。柳是春天的象征,在大街小巷处处都有它翠绿的身影。雨天,它的身躯更是绿的发亮。当你沉浸在这细雨绿树之中时,一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妙境界便呈现在眼前。

在我眼中,柳树不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凄凉,它是生机勃勃的代名词。就说卧龙柳吧,它卧在湖边,像一条刚下水的“龙”:树干斜着弯弯曲曲伸到湖中,龟裂的树皮一块块像是龙鳞,树上的枝杈仿佛龙爪。再往前看,树干没有了,是“龙头”钻进水里了吧?

古人用最美丽的诗句来赞美它,什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归结为一句话:“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2篇:柳叶儿教学设计

《柳叶儿》

一、导入: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关于柳的图片。

课件1出示一组关于柳树的图片。

大家有什么感受?柳是美丽的,是入诗入画的。我们再来看一首诗:

课件2《咏柳》。齐读。师简要赏析。

同学们,柳树如此美丽可爱,你能把柳树和吃联系到一起吗?

课件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学孟先生的作品《柳叶儿》,看看我们会有什么收获。

二、感知课文

课件4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下,文章围绕“柳叶儿”写了哪两件事?请在“柳叶儿”前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加以概括。

明确:抢柳叶儿、吃柳叶儿。

我们再来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是围绕柳叶儿写的。分别是?对。恋柳叶儿和赞柳叶。那么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呢?柳叶儿。好再回到刚才的问题。(板书 恋 抢? 吃? 赞? 柳叶儿)

三、品味“乐”

1、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这两件事,给童年的“我”留下的最深感受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回答。乐(板书)/

2、课件

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读读相关语句。说一说柳叶儿为什么会给他带来 乐 的感觉?小组学习:一划二读三说。

一“乐”是能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第8小节一系列动词充分显示了我爬树本领之高。而“挨了打”“心里却美滋滋的”最能体现显示本领后的开心。

二“乐”是抢柳叶儿之乐。近处抢完了就到远处抢,在抢柳叶的过程中,我英雄终有用武之地。

三“乐”是吃柳叶儿之乐。

12、13小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得以饱尝美食的快乐。

过渡:而立之年的作者回忆自己8岁时的经历,他仍然只品到童年时的“乐”吗?如果没有,那么他又品出了什么滋味呢?课件6(“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你能否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这种滋味呢?

四、探究“苦”

课件7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体现“苦涩”滋味的语句,结合其中的关键字词加以分析,说出你的感受。小组学习一划二读三说。

清晨抢柳叶之乐(分析景物描写)(如果没有去抢柳叶这个背景,我们会感到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阿: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充满了诗情画意……可是如果一联想到这是在抢柳叶的路上的环境描写,一种“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就会涌上我们的心头:太早了,万物还没有醒来,八岁的“我”就已经和三叔去抢柳叶了……

我”把太阳比喻成“肉做的”“鲜红鲜红”的大樱桃,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是极端饥饿在头脑中的折射:太饿了!

还有吃柳叶的情节,一点柳叶就能把孩子撑成那样,可见当时的生活是多么艰辛啊!

▲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年代啊,人们要靠吃树叶来养活自己?课件8(补充背景资料,)

五、拓展延伸(师生谈话)课件9

现在的人还吃野菜么?是出于什么原因 ? 以前的人们是寻求温饱,要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现在的人们却是因为感到新鲜,想要去尝试,或者是追求绿色健康。正是由于社会的变化,时代的进步,才造成了过去和现在的不同。那么本文的中心也就显而易见了:通过回忆童年的一段艰苦岁月,表达了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

六、总结课件10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感激这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牢记历史,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第3篇:《柳叶儿》教学设计

《柳 叶 儿》教学设计

开发区实验中学 冯毓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赏析具体的句子,领略寓情于景的写作技法,丰富语言情感积累。

2、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童年之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生动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教学重难点:

1、“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

2、生动描写的方法。

3、一些语句饱含的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完成《目标与检测》自主预习1、2。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3、作者围绕“柳叶儿”从哪几方面来写童年?试着用几个动词概括。

三、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1、本文是一篇写童年趣事的散文,结合全文找找童年的我“乐”在何处?

2、对于童年的这种快乐,现在长大成人的作者回想起来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这一点呢?

四、拓展延伸

《挖荠菜》选段。

五、掩卷沉思

1、过去人们吃柳叶儿、吃野菜是生活所迫,在我们今天的餐桌上,会不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柳叶儿》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柳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爱物。上学期,我们讲咏物诗时就提到一首,读贺知章《咏柳》。是啊,婀娜多姿的杨柳,是报春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更是离别思念的寄托,可当代作家宋学孟表达的却是别样一种情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柳叶儿》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都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的这些字词,你读准了么?

2、朗读课文,用一句简洁的话说出: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文章讲述了一个在饥荒的年代里,我与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文章讲述了一个人们用吃柳叶儿的办法度过灾荒的故事)(文章讲述了一个小时候爬树摘柳叶儿、回家吃柳叶儿的故事)

也就是说,这篇叙事散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了我在饥荒岁月里童年趣事。那么,作者围绕“柳叶儿”从哪几方面来写童年的呢?试着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动词,理清作者思路。明确:恋——抢——吃——赞

3、情感渲染,背景铺设:

课文末尾说:“对于柳树,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感叹它的多情,赞美它的多姿”,那么为什么时隔多年后我仍有那么强烈的冲动

未完,继续阅读 >

《《柳叶儿》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柳叶儿》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