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利用水资源论文
第1篇:可持续利用水资源论文
可持续利用水资源论文
1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
1.1提高承载力
黄河可供水资源量是有限的,而需水量逐年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变弱,若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将会导致水资源量严重匮乏。2013年供水价格调整后,工农业用水成本依然偏低,用水户仍以满足自身最大需求和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无法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注重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相互影响,做好地表水、地下水的有机协调,综合规划,宏观调配,实行除害、兴利并举,开源、节流并重,充分考虑生态用水,注重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满足生活、工农业、生态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基本水量需要。
1.2持续利用水资源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为保证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前提。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将流域管理、区域管理有机结合,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水资源,满足用水要求并持续供水。优化配置水资源,做到开发与保护、开源与节流、供水与治污有机结合;对水资源实施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科学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农业用水、生态用水,兼顾工业用水,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和持续利用。
1.3依法管理水资源
针对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水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立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即严格控制用水总量过快增长、着力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法律手段是依法治国条件下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以法律为基础,用法律约束水资源管理行为,建立并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权责明确、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依据水量调度管理制度、办法,精细调度、计划管理。严格按照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引水,依据法律、制度和办法,从控制各个引水口入手,进而达到控制引水总量的.目的,依法管理、调度黄河水资源。
1.4联合调度
加强黄河干支流梯级水库开发,实行大型骨干水库联合调度,有效调节黄河可供水量与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关系,缓解供需矛盾。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严格控制排污口,限制排污总量。积极培育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5细节入手,宏观调控
严格按照取水许可水量控制引水总量,实行计划引水、指标引水。严格引水程序,实行用水申请制度,严格用水总量、用水流量、用水时段、取水用途控制,提高引黄供水的预见性,增加水量调度的严肃性。从细节入手,严格控制各个引水环节;从时间上、空间上统筹考虑水资源分配,宏观调控,以供定需,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6多措并举
制定水资源中、长期规划,把握水资源利用形势,把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放在首位,增强可预见性。充分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履行国家对水资源的管理权,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使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多措并举,合理调配水资源,持续利用水资源。
2建议
2.1节约用水
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促使水资源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以需定供向以供定需转变。增加科技投入,通过节水技术改造,合理减少工业用水,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加大灌区节水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轻引黄供水压力;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营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增强水资源持续供给能力。
2.2加大管理力度
统一管理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良策,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管理体制,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3严守三条红线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用水需求持续增长。在水资源总量有限、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严守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压缩、限制现有水资源荷载非常必要。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和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制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2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论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终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供给和保持与人口、环境、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实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由于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匀,人均占有量少,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也比较多。国内外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1国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历史和现状
在摩洛哥举行的IAHS可持续大会对水资源开发与环境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风险评估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2001年国际水文可持续协会召开的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管理。2004年国际大坝委员会第70届年会期间,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关系,对生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水库进行了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到21世纪的发展和展望会,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越来越得到重视,这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水资源科学的发展。从水资源的任意使用,再到规划使用,再到水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相协调,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也逐步走上了正轨,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也逐步成熟。
2国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历史和研究进展
我国开始逐步开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和管理。冯尚友等在中国较早的提出了要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和规划使用,较早的将水资源利用提到中国的舞台上。夏军等通过与国际的合作和参与,在我国的水文学术界和水资源学术界较早的引入了可持续利用管理观念,并引入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特点和世界研究进展。并在中国引起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研究热。刘敏等在1999年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应用和方法进行了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00年中国工程院开展的中国可持续水资源战略研究,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供需和评价、水资源的不同行业需求、水资源节约及其措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建设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与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2001年中国工程院对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的供需做出了评估,并对西北的城市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于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相当程度的推动作用。之后科研工作者,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研究。2002年陈晓宏建立了东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和方法,分析和研究了东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供需和平衡。2003年李景波对滕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供需进行了规划研究,并提出了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之后科研工作者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理解也逐步加深。2004年尹云松引入排污权和水权交易制度。魏加华引入自适应控制理论。2005年王慧敏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实现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的共赢。2006年王浩提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应该结合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的竞争机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长期健康发展。2010年牟丽丽等通过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的研究,针对三江平原水资源供需,提出了该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分析体系,为三江平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
3结语
在国内外经验和实践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深入,在管理、评价体系、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等方面都在不断探索供应的方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理论和决策的研究大多都处于刚开始阶段,仍需要科研工作者投入精力去探究和分析,并尽快给社会一个指导体系。由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乎国计民生,并且涉及面很广,因此在理论探究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层面,这需要科研工作者集思广益,为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预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将成为水资源利用领域的热点方向,值得引起全社会关注。
第3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论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论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终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供给和保持与人口、环境、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实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由于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匀,人均占有量少,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也比较多。国内外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1国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历史和现状
在摩洛哥举行的IAHS可持续大会对水资源开发与环境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风险评估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2001年国际水文可持续协会召开的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管理。2004年国际大坝委员会第70届年会期间,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关系,对生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水库进行了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到21世纪的发展和展望会,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越来越得到重视,这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水资源科学的发展。从水资源的任意使用,再到规划使用,再到水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相协调,对于水
第4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文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文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对水资源的数量以及质量上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然而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了水资源危机状况的出现。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水资源可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探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法。
正文: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且属于多水患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增长和水资源开发活动的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不断出现新的生态环境等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
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m3,重复计算水量为7279亿m3。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