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孤僻幼儿走出心理困扰

2023-03-05 07:01:16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怎样帮助孤僻幼儿走出心理困扰

怎样帮助孤僻幼儿走出心理困扰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帮助孤僻幼儿走出心理困扰。《纲要》中要求幼儿园必须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审视我们的工作,似乎把幼儿安全、智力发展、身体发育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心理健康”象是一道远处的风景,看着它,想着它,却很少有人真正走近它。身处幼儿园,有心者不难发现,幼儿园除了许多聪明漂亮、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外,也存在着少部分的弱势群体,他们性格孤僻、不合群。这是什么原因导致呢?身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又该如何去帮助呢?在长期的幼教工作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走近孤僻幼儿

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都有一至两个甚至更多这样的孩子:整天低着头,不爱说话,不爱活动,大多时间喜欢一个人独坐,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对教师和同伴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看起来令人心痛又着急。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来自于家庭:

其一,家庭气氛不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然而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意识到这一点,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满足其物质需要,就“对得起孩子了”,他们并不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的家庭夫妻双方性格不和,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争强斗胜,苦了孩子。硝烟过去接着冷战,不回家,不做饭,谁还顾忌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精神紧张,惶恐不安,久而久之变得沉默寡言,难以合众。

其二,教育方式不得当。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更加迫切。有的家长恨不能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说话,一上幼儿园就会写字,完全不考虑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少数人稍不满意就向孩子施暴,孩子情绪总在烦恼中,情感受到压抑。胆小的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在同伴和教师面前不敢说话,与他认为能干的孩子产生对立情绪,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其三,家庭结构的变化。当前家庭结构由多子女变成独生子女,城镇居民又大多深居高楼,互相来往较少。部分家长没有注意到这点,懒于带孩子出门走动,孩子与他们交往机会少,缺少小伙伴,常年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也会逐渐养成孤僻的性格,家长之友《帮助孤僻幼儿走出心理困扰》。

二、探究帮助措施

性格的不健全,必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当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时,都寄予了莫大的希望,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发展,应当一视同仁对待每个孩子,关心爱护他们,特别是这些缺少朋友,性格孤僻的孩子,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困扰,回复活泼烂漫的天性。

1、营造轻松的环境。鉴于孤僻幼儿的心理特征,当孩子从自己的小家走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时,应当考虑让他尽快适应群体生活。首先是教师的态度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严师说”已不再适用。调查显示,几乎每个一个幼儿都喜欢亲切、和谒、爱笑的教师,象妈妈的教师给孩子安全感、信赖感。其次是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一个发号施令、布置任务者,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和孩子同唱同跳,无拘无束地对话,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可以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有心的教师,往往善于营造气氛,让每一个孩子如至家中,感觉轻松、自由。良好的环境使孩子向往、喜爱幼儿园生活,能够产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可以帮助孤僻幼儿走出第一步。

2、提供表现的机会。在听教师上课时,经常可见这样的现象:活跃孩子倍受关注,表演、游戏、提问轮到一次又一次,而孤僻的孩子无人问津,但越是这样就越是导致孤僻幼儿更加胆小孤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关注特殊儿童的发展,把机会更多地留给他们。可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耐心诱导孩子,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并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如引导他们在活动区内进行活动,多请他们扮演角色、回答问题、充当教师的助手等。不要忽视孩子的点滴进步,适时地在众人面前予以表扬,孩子在自信心一点点找回时,就会变得开朗、大方,渴望交往。

3、以爱心感化幼儿。幼苗需要爱心浇灌,孤僻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滋润。老师们都认为:孤僻幼儿恰恰又十分固执,不会轻易顺从,不太容易改变。我们必须摸清他们的脾气、喜好,首先得投其所好,再慢慢地加以引导,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以慈母般的爱去感化他们。我曾带过一个孤僻的女孩,开始来时整天抿着嘴、低着头,谁都不理,教师与之对话总是听不见回音,早来晚回,一副“独行侠”的模样。我们几个教师一商量,干脆少说话,多行动:头发乱了给她梳,出汗了帮她擦,给她剪指甲、系鞋带,经常伴以爱抚的动作,摸摸头,拉拉手,甚至常从家里给她带小食品、小玩具,总之给了她比常人更多的关爱。当她第一次主动地大声叫“老师”时,我们都激动地流下眼泪。是啊,老师的爱有着无坚不摧的力量,我们应当用爱心去感化孤僻的孩子,换回他们纯真的笑容。

4、与家长携手共育。幼儿园的任何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协作。幼儿孤僻早期自家中形成,帮助孩子走出“自我”,我们应当与家长达成共识。一是让家长认识到孤僻、不乐群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家长重视;二是与家长共探育儿经,改变不科学的育儿方式,给孩子一个和睦、民主的家庭。三是家长不要过分宠爱孩子,要多带孩子走出家门,支持他们与人交往,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让孩子形成“合群”的心理。

总之,教师与家长需共同努力,关心帮助孤僻幼儿,引导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竭力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一代新人。

第2篇:性格孤僻的人如何走出心理困境

性格孤僻的人如何走出心理困境

孤僻即我们常说的不合群,指不能与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在中学生群体中约占5%~8%。孤僻的人一般为内向型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不愿与他人接触,待人冷漠。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具有这种个性的人猜疑心较强,办事喜欢独来独往,但也免不了为孤独、寂寞和空虚所困扰。因此,孤僻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孤僻的人缺乏同学、朋友之间的欢乐与友谊,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内心很苦闷、压抑、沮丧,感受不到人世间的温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容易消沉、颓废、不合群,缺乏群体的支持,忧心忡忡,易出现恐怖心理。这种消极情绪长期困扰,不但影响学习,而且损伤身体。

孤僻的性格一般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交际技能力和方法,在人际交往中遭到拒绝或打击而造成的,如耻笑、埋怨、训斥,自主性受到伤害,便把自己封闭起来。但是越不与人接触,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锻炼,结果就越孤僻,那么如何克服孤僻呢?

1.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和他人。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孤僻的危害,敞开闭锁的心扉,追求人生的乐趣,摆脱孤僻的缠绕;另一方面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努力寻找自己的长处。孤僻者一般都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的自恃比别人强,总想着自己的忧点、长处,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命不凡,认为不值得和别人交往;有的倾向于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人,交往中怕被别人讥讽、嘲笑、拒绝,从而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保护着脆弱的自尊心。这两种人都需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多与别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享受朋友间的友谊与温暖。

2.学习交往技巧,优化性格。可看一些有关交往的书,学习交往技巧。同时多参加正当、良好的交往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要敢于与别人交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有与任何人成为朋友的愿望。这样,在每一次交往中都会有所收获,丰富知识经验,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获得了友谊,愉悦了身心,便会重树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长此以往,就会喜欢交往,喜欢结群,变得随和了。可以从先结交一个性格开朗、志趣高雅的朋友开始,处处跟着他学,并请他多多提携。

3.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议你尝试以下几种做法以提高自信:

① 重新审视自我。你有没有试过在一张纸的左面列出自己的优点和强项、右面列出弱点和不足,不假思索地尽情罗列,然后再归类整理。此时,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平时没有太留意过的长处,而且优点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了缺点的数量。

② 适时地进行自我激励。在JS面授班上,老师有没有让每个学员都站起来大声地说出一句自我激励的话?这其实就是为了提高学员的自信心。卢梭曾经说过:“我不比别人更好,但我就是我。”这句话让我很受鼓舞。当我确实不如别人时,我会对自己说:“我会抓紧锻炼自我,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会对自己说:“只要全力以赴就不是愧对自己;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我就会做得更好。”

③ 必要的时候应该放弃。与他人不必要的比较应该放弃,不切实际的目标应该放弃,百分之百的完美主义标准应该放弃。运用“二八定律”来衡量自己的能力,即十件事情中做好了八件就应该感到欣慰和满足。

④培养某方面兴趣。在自己的优点、专长、兴趣中,找一样(刚刚开始时,一样就够了)来加以特别培养、发展,使之成为自己的专长。虽然还不是专家,但在小圈子中,一提到某件事,大家都公认非你莫属了,专长不必太困难如弹钢琴,气功治病那么高深莫测,可以简单至做蛋糕、剪头发、游泳、看星星、记电影的中英文名称……什么都可以,有了专长,就有机会做主角,做主角,自然神采飞扬!

⑤肯定自己的能力。每天找出3件自己做成功的事。不要把“成功”看成登上月球那么大的事,成功可以是顺利跟医生约了治疗时间,上班交通一路畅顺,处理的文件档案没出一次错等等,日常生活工作都可以有“成功”与“挫折”之分,一日至少顺利地做了3件事,又怎能说“一事无成”、“一无是处”呢?知道能把事情做好,等于对自己的能力的肯定,你可振作精神。

⑥.计算已做妥的事。计算自己做妥的事而不是检讨自己还有多少件事没有做。人还没做的事永远多过已做妥的事,如果老想着这个没做,那个没做,便会愈想愈沮丧,真的会觉得自己能力低,无效率,大为失意。但已做妥的工作并列出来,可是长长的一张单子啊,能力还真的高呢,能这样想,立刻便自信心大增,不会萎靡。

4.改掉交往中胆小的毛病:首先,要时时想到自已是一个独立的人,堂堂起正正的人,自已和他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可不必“未曾开言矮三分”。人各有优势,通过交往,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只要你有了信心,胆子会壮的。其次,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即把主动和别人说一次话,或主动邀请别人做一件事,当着一次胜仗来看待。你可以这样暗示自已,我主动与你交往,即使你不理我,我也算取胜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一旦你经常品尝到“胜利”的滋味,你的胆怯心理就会逐渐被克服。

总之,要面对现实,主动和别人交往、交往,树立信心,增强自尊,这样会体会到与人交往是一件平常的、正常的事。多一分自信,胆怯就会减少一分。

第3篇:孤僻的人该如何走出心理困境

孤僻的人该如何走出心理困境

孤僻即我们常说的不合群,指不能与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在中学生群体中约占5%~8%。孤僻的人一般为内向型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不愿与他人接触,待人冷漠。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 鄙视或戒备的心理。具有这种个性的人猜疑心较强,办事喜欢独来独往,但也免不了为孤独、寂寞和空虚所困扰。因此,孤僻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孤僻的人缺乏同学、朋友之间的欢乐与友谊,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 内心很苦闷、压抑、沮丧,感受不到人世间的温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容易消沉、颓废、 不合群,缺乏群体的支持,忧心忡忡,易出现恐怖心理。 这种消极情绪长期困扰,不但影响学习,而且损伤身体。

孤僻的性格一般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交际技能力和方法,在人际交往中遭到拒绝或打击而造成的',如耻笑、埋怨、训斥,自主性受到伤害,便把自己封闭起来。但是越不与人接触,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锻炼,结果就越孤僻,那么如何克服孤僻呢?

1、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和他人。

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孤僻的危害,敞开闭锁的心扉, 追求

未完,继续阅读 >

《怎样帮助孤僻幼儿走出心理困扰.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怎样帮助孤僻幼儿走出心理困扰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