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学生喜好作文
第1篇:怎样使学生喜好作文
淄博市临淄区教学研究室于春祥
夸美纽斯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是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他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的消化它。”如果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只是疲于应付老师出的题目,便很难写好作文。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喜好作文呢?
一、树立一个理想
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写道:“故文章之于人生,其为用决不次于衣食、宫室、宗教、道德。”他认为,对人生来说文章的用处不次于吃饭、穿衣、居住、休息,宗教信仰,道德修养。这话很深刻,很有道理。毛主席也说过:“如果学生一切课都学好了,但不能看书作文,那他们出校后的发展仍是很有限的。”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写文章的重要意义。要教育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更应该树立写好文章的理想,努力提高写作水平。启发学生在阅读报刊上的优秀作文的时候,要设法让自己的作文也变成铅字;在收听广播的时候,设法让自己的文章也变成声音?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芽。司马迁正是有用手中之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才能在身遭“宫刑”之后著成史记;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正是有“我将以笔锋竞其业”的信念,才使《人间喜剧》流芳于世。古今中外,大凡文章大家没有一个不是在理想的引导之下成长起来的。
二、养成一种习惯
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学生之所以对作文不感兴趣,多半是因为平时不注意素材的积累,无“米”下锅所至。打个比方说,要盖一座房子,如果既没砖、瓦、石、灰,也无檩、梁、窗、门,那这房子怎么盖?但是,如果你把所用的建筑材料堆得满满当当,即使有人不让你盖,恐怕你也要盖的。积累得多了,必然会产生强烈地表达欲望。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一种好形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法国孟德斯鸠说:“我以观察为重,白天所见、所闻、所注意的一切,到了晚上一一记录下来。”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果戈里就非常注意积累素材,随时把听到的俚语、土话记下来。他年轻时到彼得堡旅行,还写信要求母亲来告诉他小俄罗斯人的风俗习性,妇女和农民的穿着,还有小妖精灵鬼怪故事等等。他把自己的笔记本称为“手头百科词典”。正因如此,他才能写出《死魂灵》这样的长篇巨著。再如我国当代文坛明星肖复兴曾以一个中学生的日记为题材写成了《青春梦幻曲》。由此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说日记就等于作品。
写日记不仅仅能积累素材,而且它还能培养我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一笔帐我们不能不算。假如学生从初一开始记日记,每天写200字,初中四年就是1460天,学生可以写接近30万字。30万字可就是一部长篇小说的容量了。据专家研究,作文训练量突破30万字,才能过写作关。而每学年作文课的训练量一般仅在1万字左右。也就是说,让学生坚持写四年日记,相当于增加了30年的写作训练量。写作训练的增加,势必会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结交一个文友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文者文,近武者武。不少同学问我的文章水平是怎样提高的,我告诉他们得益于朋友的启迪。我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他们有的出了长篇小说,有的在当记者。每当我们相聚的时候,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交流写作的经验,我始终在受着他们的影响,他们的成果对我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一个朋友一条路呀!那么,怎样去结交文友呢?首先要善于同本校、本地的作文爱好者交朋友,其次还可以通过学习报纸、刊物、网络,同自己崇拜的作文高手利用书信建立联系,求得帮助。
四、寄出一篇作文
有一件事给我启示很大。有一年冬天,《中国少年报》举办“冬的日记”征文比赛,我虽然觉得当时同学们的日记与发表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仍然鼓励六名平时对作文并不感兴趣的同学精选日记参加了比赛。日记寄走后,我发现他们对报纸特别感兴趣,每次来了《中国少年报》他们成了最早的抢阅者。他们总希望自己的名字在报纸上出现。报上的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他们还自发地搞起了每日500字训练。一天,他们终于收到了《中国少年报》的纪念品--六张硬纸片的袖珍《课程表》。这在他们心中也许比一枚金质奖章还珍贵吧。后来他们的文章越写越好。有的上了省级报纸,有的获了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奖。
心理学认为,某种需求心理的发生必定会催发某种成就动机。同学们寄出文章后,都怀着一种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便会成为写好作文的内驱力,从而引导人们为取得成功而努力。寄出的文章能够发表,那当然很好,即使不被采用,能收到编辑老师的鼓励或指导那也难能可贵。总之,只要让学生喜好作文,刻苦学习写作,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收到请回信)
E-mail:lzycx@peoplemail.com.cn
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于春祥
邮编:255400
电话:0533-7181097(办)
0533-7115269(宅)
第2篇:怎样使学生乐于写作文
怎样使学生乐于写作文
从教二十多年,我深深地感到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小学阶段是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可以说今后作文的好坏就看小学阶段的基础好不好,但大多数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畏惧、厌烦、就感觉头疼,不喜欢写。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而乐于写作文呢?对此,我认为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各方面入手,采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究竟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多年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多阅读,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首先,阅读是基础,写作是运用,阅读对于写作非常重要。作文教学时,首先是从读课文入手,因为每篇课文都是经专家们精心挑选,能代表各类文体特点,且十分适宜学生们学习,必须把这些文章学好。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开辟第二课堂,向课外阅读阵地延伸,得益于课外。在阅读过程中,特别注意语言的学习积累,要学生记下书里的好词佳句。每生要备一小本子,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摘录和学习语言。持之以恒。正所谓“涓涓清泉,汇成江河”。教学中,我带着学生努力达到这个目标。首先,指导学生做好摘抄将课文内的名言摘抄下来时时翻阅背诵成为写作素材。同时学生的思想也能受到熏陶,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如第十二册第14课《卖火柴的小姑娘》这个故事反映了小女孩的悲惨处境,感受资本主义的黑暗无情。
如果将这个故事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极为深刻。而我们读书角有最现成的读物是同年书架,指导学生概括内容,写心得、读后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喜爱的方式做笔记,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当学生在长期的积累中建立了语言的“仓库”后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其次,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另外,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写出真情实感转练说贴于写作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因此教学时,我告诉学生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有很多美的事物,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的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随手记下。这样,发现多了,积累也就多了。阅读书籍报刊,听取轶闻逸事,可以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让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通过留心生活,精于阅读,学生材料积累多了,便不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而是泼洒成文。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如对长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弱者的同情,对坏人的憎恶等等)。可见,写好作文,而事实上,情感积累丰富了,写作时就能自然流淌,进入一种情不能已的境界,写出的文章生动感人,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自然学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
三、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作文教学时我主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另外,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
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长期化整为零的训练,需要扩大阅读量,需要老师不断鼓励、开阔学生创新视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才能让学生乐于写作文。
第3篇:怎样使学生正确上网
怎样使学生正确上网
网络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有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利用网络玩游戏、聊天。上瘾很快。玩一次网络游戏就会上瘾。上课不专心听讲,一放学,就想上网打游戏、聊天。有的学生甚至为了上网,彻夜不睡,严重影响了身体、学习。成为“精神鸦片”,想戒掉,很难。
我们班有一个叫李怡的学生,迷恋上网。上我的课打瞌睡,下课后,我找他谈话,得知他晚上上网打游戏。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引导他。问他:“你会上网干什么?”他说:“打游戏。”“除了打游戏,你还会干什么?”“不会。”我趁机开导他,首先肯定上网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光打游戏。其次我给他讲了网络的用处,要合理利用。第三,我给他讲我上网干什么,让他可以参考。第四,我给他鼓劲,要他能约束自己,上网之后,可以先查一查与学习有关的东西,然后定一个计划,严格执行。打游戏,最好是周六,可以和家长一起玩。白天打游戏,一般一个小时休息一下,不要超过四小时。第五,和家长一起上网。第六,游戏也是依据现实构造的虚拟世界,游戏世界是虚拟的,但正义战胜邪恶这个道理是同现实社会
第4篇:怎样使学生的作文具有新意
说
真
话,诉
真
情
——学《新课标》谈作文教学 李艳玲
主 题 词:作文〃真话〃真情
内容提要:社会在变,人也在变,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否也在变呢?本文紧扣《新课标》就作文教学中的“老套”提出了改进性观点,就如何使学生作文成为其真情的流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价值。论文内容: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国际化,生活中缤纷的色彩、多彩的图画,无时无刻不在撼动着我们的激情与灵感,正如王蒙所说:“当你拿起笔时,你激动,你感到有一种强有力的冲击,这首先是生活的冲击。”然而,掀开学生的一篇篇作文,扑面而来的却无不令人遗憾:千人一面的模式;单调平板的语言,少年老成的观念和苍白虚假的情感,我们不禁扪心自问:“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
怎样使我们的学生有怦然心动的佳作,一吐为快的情感冲动呢?教育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指出了作文教学的改革思路,其中,关于写作就提到了“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
第5篇:怎样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怎样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于是有些学生年年的评语中老师都有一句:“希望你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力。”应该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特别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的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看来如何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须懂儿童的心理,了解他的年龄特别。”苏氏在他的建议中这样说。
他究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好的建议呢?在这里,他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积极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
第6篇:喜好英语作文
喜好英语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喜好英语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喜好英语作文1
Jim likes Zhejiang food because it's delicious. He can't stand Sichuan food because it's very hot(辣). He likes Guangdong food. He doesn't mind Beijing food and he sometimes eat it . He doesn't like Human food because it doesn't agree with him (它不合他的口味)。
喜好英语作文2
I have a good friend, his name is Bill. He is from Sydney, Australia. Now he lives in
第7篇:读《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有感
读《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有感
从教八年,虽然接手的班级形形色色,但都会遇到同样一个问题——学生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或者刚刚集中起来,却难以保持,听着听着就神游到了物外。就拿现在班上的符安琪来说吧,她就属于那种思想特别爱开小差的小朋友,不光注意力容易分散,还特别爱动弹,一节课四十分钟至少有三十五分钟在东转西看,不能安分。
虽然说,小学生因其年龄偏小,注意力不能长久保持是天性使然。但他们毕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一节课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那么课堂效率、教学质量都无法得到保证。故而放任自流决计不行,但如果强制执行效果也多半差强人意,很多小朋友往往无师自通,学会了“身在曹营心在汉”,坐得端端正正地打瞌睡。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答案:“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与此同时,他还举了许多例子,告诉我们该如何选用恰当的
第8篇:怎样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读后感
《怎样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读后感
对于才刚开始从事教学的我来说,“怎样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直困扰着我,始终也得不到切实可行的有效解决办法。在课堂上,孩子们活跃的思维,好奇的心理,坐不定的性格随时都准备着“跑”到外面去,去看看外面千奇百怪的世界。当你在讲解一些枯燥的、没趣的知识时,他们的头脑里可能就正在想着生动有趣的东西。要知道学生的反应是会直接影响到老师课堂教学的正常发挥的,如果下面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互动不起来,会极大的挫败教师授课的心情以至于即使这堂课设计的有多精彩,到最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可避免地被大打折扣;此外即使老师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果学生不听,那就仍等于是白费力气!我经常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就此问题“讨经”,及时地课堂上运用老师们所提的建议,但也时常因为不奏效而郁闷不已。在认真地读完学校推荐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的第29条《怎样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后,的确是受益匪浅也感触良多。书中说到:“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须懂得儿童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