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教案

2023-03-16 07:14:29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渔夫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式、电教辅助式。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

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正音

渔yu锡xi撬qiao魔mo耸song桅wei唆sou吻wen

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

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

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六、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

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

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寓意;

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

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即渔夫与魔鬼的对话描写——两次正面交锋

三、要求学生从概括形象入手,归结寓意。

通过提问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概括形象。

提问:

a、渔夫天真地想说服魔鬼放弃杀人念头,说明了什么?

b、渔夫用什么方法最后战胜了魔鬼?表现了渔夫的什么品质?

c、魔鬼错把渔夫当作所罗门时而向他哀告,而当知道渔夫并不是所罗门时却凶想毕露,这说明了什么?

d、魔鬼再次求绕表现了什么?

寓意: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类似的事例。

四、分组进行故事比赛

要求:

1、在关键处有细节描写;

2、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讲述后进行评议。

五、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故事。

第2篇:《渔夫的故事》教案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通过文本中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渔夫与魔鬼不同的人物形象。明白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

教学重点:

1.从课文中相关语句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

2.能够总结出智慧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中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渔夫与魔鬼不同的人物形象。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在上新课之前,我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书——《一千零一夜》(出示),它是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也叫《天方夜谭》。它是由264个小故事组成的,都是关于正义、智慧战胜邪恶的故事。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巴达航海记》、《阿拉丁神灯》等。而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也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

过渡: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相信对于课文的生字新词和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1.出示词语

撒网塞满黄铜胆瓶锡封桅杆所罗门

笑逐颜开披头散发无恶不作恩将仇报倒霉智慧起誓规矩

(1)“撒网塞满”,请学生试读,相机正音并指导辨析多音字

(2)“黄铜胆瓶”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该容器

(3)“锡封”,请学生试读并说意思

(4)“桅杆”请学生试读,说意思

(5)“所罗门”,请学生说理解

(6)“笑逐颜开、披头散发、无恶不作、恩将仇报、倒霉、智慧、起誓、规矩”,指名

读,相机正音

(7)齐读词语

2.故事中涉及到了两个人物——渔夫和魔鬼,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谁能简单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渔夫撒网捕鱼时,捞到了一个黄铜胆瓶,揭开锡封后放出了一个魔鬼,魔鬼恩将仇报要杀死渔夫,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

3.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都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请分别用一个恰当的词来说说。(相机板书)

三、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形象

1.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渔夫的聪明和魔鬼的凶恶,请分别用“——”和“﹏”划出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出示)

2.反馈交流(预设)

(1)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①这段文字是从魔鬼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外貌)

②对这段描写你有什么想法?(外貌描写可以表现出魔鬼凶恶的样子)

③这段文字中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排比、比喻、夸张,将魔鬼凶恶的形象具体生动的表现出来)

④自己边读边想象魔鬼凶恶的样子,可以适当的加进动作或表情。

⑤指名用朗读表现出魔鬼的凶恶。

过渡:除了这一处,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魔鬼的凶恶?

(2)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①说说你对这段话是怎么想的?从“立刻”可以看出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本来因为惧怕所罗门而求饶,可听说所罗门死了,就立刻凶相毕露。

②能模仿魔鬼的样子把他说的话“凶恶”的表现出来吗?

③文中能体现魔鬼凶恶的语言还有很多,主要集中在哪些段落?(7—15段)

④下面就请同桌两人分角色来读读魔鬼与渔夫的对话,只读对话,注意要突出魔鬼的凶恶。

⑤分角色展示读。

过渡:面对凶恶的魔鬼,渔夫表现的很有智慧,哪里看出来了?

(3)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①此刻,渔夫的想法说明了什么?(渔夫已经从害怕中镇定下来,他在考虑用智慧勇敢地战胜强大的对手)

②哪里看出来的?(“一定”这一词中也突出了他的自信,所以才有下面与魔鬼充满智慧的对话。)

过渡:还有能体现出渔夫聪明的地方吗?

(4)“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设圈套,使魔鬼重新被封印)

3.仔细观察大家找出的这些的句子,它们都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外貌、心理、语言,更能体现出人物的特点)

你能尝试用恰当的描写方法体现出人物形象吗?(出示)

a.白雪公主非常美丽,她„„

b.可怜的老人行乞到他面前,他„„

c.因为考试作弊,考卷被老师没收后,他„„

请任选一题,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体现出人物形象。

反馈练习

四、揭示道理

1.刚刚我们从相关语句的描写中了解到渔夫和魔鬼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那么,面对如此强大和凶恶的魔鬼,力量与其相差悬殊的渔夫不但没被杀死,反而把魔鬼重新封印,原因是什么?(智慧、聪明、冷静)

2.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不可战胜的)

五、布置作业

1.阅读了中国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和狼》

2.完成《学案》相关的练习。

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魔鬼: 凶恶外貌 语言 心理

渔夫: 聪明(排比 夸张 比喻)

第3篇:渔夫的故事 教案

渔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规矩、打捞、铁叉、倒霉、违背、起誓、笑逐颜开、自言自语、披头散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恩将仇报、”等词。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4、品味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5、从分角色朗读对话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点: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品味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5min)方法1.背景故事导入:相传古时候,在阿拉伯有个萨桑王国,国王是一个暴君,每天娶一个女子过夜,第二天就杀掉再娶,杀掉了很多无辜的女子。宰相的女儿想拯救千千万万的女子,就主动嫁给了国王,每天晚上给国王讲一个故事,每晚只讲开头和中间,不讲结尾。国王为了听故事的结尾就一次次都没有杀掉她。她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渔夫的故事》教案

《渔夫的故事》教案精选

课时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喜欢看故事书吗?那肯定知道不少故事啰!猜一猜!

芝麻开门——《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阿拉丁神灯》

宣布上课!看到同学们这么有精神。再奖励大家一个吧!

我是一个无恶不作的魔鬼,曾跟所罗门作对——

2.板书课题《渔夫的故事》。这个故事老师可是津津有味地读了一遍又一遍,相信你也一定会喜欢。赶快打开书!

二、初读。

1、让我们用五分钟的时间,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你们读完一遍后,可以挑最难的或最喜欢的部分再反复地读,也可以和别人合作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

2、时间到!认为自己已经把课文读通顺的同学请把小腰板挺挺直。真自信!

3、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把课文读通了,接下来我们还要把课文读懂,请同学们赶快看看文章上面的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渔夫的故事》教案

《渔夫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领悟智慧的力量。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把握渔夫与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讲述交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渔夫的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面对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相信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二、自读故事,整体感知故事。

1.自读故事,把课文读正确、读通、读懂。

矩(jǔ)捞(lāo)

锡(xī)币(bì)叉(chā)霉(meí)仇(chó

未完,继续阅读 >

《《渔夫的故事》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渔夫的故事》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