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按课文内容填空试题

2023-03-20 07:15:4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五年级下按课文内容填空试题

五年级下按课文内容填空试题

语文就是要考验大家的背诵,以及语言的组织能力,为大家整理了一篇自测题:语文五年级下按课文内容填空,供大家学习参考。

1、田野献上( ),( )举起( ),蓝天飞着( )的鸽子,( )奏 起( )。十三亿孩子( )这( )的日子,( )月( )日——( )妈妈的生日。

2、北京是我国的( ),是一座( )的( )。

3、天安门在北京城的( ),红墙、黄瓦,又庄严,又( )。天安门前面是宽阔 的( )。

4、道路( ),( ),鲜花盛开。

5、( )的( )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 )。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 ),( )。

6、北京有许多( )和( )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7、天( ),大得很哪!

8、( )不是春,( )春满园。

9、雪中送炭( ),( )献爱心。

10、人人献出一点爱,( )。

11、清晨,林中谁最( )?是( )的小鸟,叽叽喳喳,( ),一会儿( ),一会儿梳理蓬松的( )。

12、清晨,林中谁最( )?是( )的小鸟,扑棱棱,( ),捕 捉( ),( )翠绿的( )。

13、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是( )来放鸟巢。崭新的木牌上写着( ),小鸟在枝头高唱:( )真好!

14、一只( )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 ),船尾拖着一条( )。

15、( )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 )、还有变幻的山峦。

16、小洁紧紧攥着( ),生怕它( )湖里。

17、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 )。

18、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 )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 )。

19、平常我在( )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 )里奔跑,在( )里跳舞,( ),( )。

20、有时候我很( ),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 ),( )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 )。

21、( )的桥洞和水里的( )连起来,好像一个( )。

22、( )、大熊猫、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 ),我们要好好( )它们。

23、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有了先进的( ),( )的( )真大!

第2篇:按课文内容填空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乡下人家》全文围绕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介绍了乡下人家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______________的红霞,______________ 的微风,______________飞过的______________的鸟儿,都是他们的______________,它们和乡下人一起,绘成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田园的风景画。

2.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______________。几场春雨过后,到那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______________的笋,______________地从土里______________

出头来。

3.乡下人家,______________住着小小的房屋,______________ 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______________ 的瓜,碧绿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比那高楼门前______________或是竖着______________,可爱多了。

4.我看见过______________ 的大海,玩赏过______________的西湖,却从没看见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______________啊,静得让你_____________;漓江的水真_____________啊,清得可以______________ ;漓江的水真___________啊,绿得仿佛那是______________。

5.我攀登过______________ 的泰山,游览过______________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______________啊,一座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奇峰罗列,______________。

6.《独坐敬亭山》是___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_写的,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心情,其中“厌”字解释为______________,“闲”字解释为_____

_________;《望洞庭》作者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_,在诗中,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______________

其中“和”字解释为______________。

7.《忆江南》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其中“能不忆江南?”的另一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的“谙”字读音 _______ ,解释为____________。

8.诗人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抬头仰望天空,只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眼前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候,他的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望洞庭》一诗中的“镜”和“青螺”分别比喻_____________和_____。

10.《桂林山水》中,引用人们对桂林山水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 __________,此句为全文的____________句。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这样的美景让人仿佛走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卷,真是“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__________,作者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

12.《中彩那天》一课中,父亲所面临的道德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哈默随着逃难的人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镇上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当镇长给他食物时,他却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哈默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________________。

14.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______________。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______________。我知道蝙蝠能在夜间飞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作者是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形式来写的。雷利的呼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乡村四月》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诗歌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能反映乡村四月人们忙碌的词语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

18.《渔歌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他还是个著名的___________。

19.《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敢于挑战权威的事,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1.“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____________次,“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那位青年静静地画着,他有时_____________,把金鱼的每个部位______________地画下来,像______________ 那样细致;有时又______________,很快画出金鱼的______________,仿佛金鱼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学期我们学的两则寓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纪昌学射》一则中纪昌学射箭,飞卫对纪昌练箭提出的两个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纪昌先练眼力是因为______________,他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扁鹊治病》警示人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24.我能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中想象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

25.我能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中想象出小孩在树阴下学习种瓜的场面。

26.《普罗米修斯》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屈不挠,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27.人的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是,为________________是无限的。我要把________________,投入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课文阅读填空。

一、课文阅读填空。(在熟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完成下面的练习)

1、《桂林山水》

(1)人们都说:“

”我们乘着木船

在漓江上,来

桂林的山水。

(2)这样的山

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

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的画卷,真是。

2、读《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完成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

2.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_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然后写了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表现在4.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__的特点。

3、《中彩那天》

①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

②是呀,中彩那天的时候,是的时候。

(3)《中彩那天》讲的是父亲在道德难题面前,放弃了,选择了,做到了。

4、《万年牢》

(8)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

。无论。

5、《尊严》

(1)杰克逊对女儿说:“别他

”(2)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同时赢得了。

6、《将心比心》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就会,对,就会使。

7、《自然之道》让我们得。

8、《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后来黄河变了,成了中华民族的。

2)黄河是世界上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

9、《蝙蝠与雷达》:

1)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它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它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2)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它是

。3)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

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做了

次试验。科学家先在一间屋子横七竖八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让蝙蝠在屋子里飞。第一次,科学家把,结果

;第二次科学家把,结果

;第三次科学家把,结果

。4)科学家模仿()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通过()发出(),()遇到()就反射回来,显示在()上。

5)科学家们探究()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

10、《夜莺的歌声》

1)大道两旁全是。的花园里。

2)森林,的小路穿过,穿过,又爬上了。

上面两节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3)《夜莺的歌声》一课中,“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等都指,4)课文中的“小夜莺”指,在课文开头,他吹出夜莺的歌声是为了,他穿着,是为了,在给德国兵带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是为了,在接近游击队埋伏地时,他用夜莺叫表示,用杜鹃叫表示,在听到游击队的回声后,他

课文最后两节内容跟开头一样,小夜莺又

。从这些内容看,我们知道小夜莺是这样一个孩子子。

1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

”。

2)“两年多来,我们全家

在失去亲人的巨大

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的目光,他说:“

。”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

迎接他。a、“蓝盔”象征什么:

。b、“凯旋”的意思是:

3)鲜血,腕上的手表。

爸爸的嘴,仿佛在,4)但是51年后的今天,5)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不少地区还。

6)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

呼吁:

为了,为了,为了,全世界应该,!让那,为,让明天的世界。

(2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

作斗争。

(29),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12《触摸春天》 ①在春天的深处,安静

着春光。许久,她

手指,蝴蝶

飞走了,安静

张望。(“张望”的意思是

。)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述说着。

②谁都有,谁都可以创造

。仿写:谁都可以,只要你

;谁都可以,只要你。

③盲姑娘只能

触摸,用

感受。

④安静的手指,竟然,真是!

被这个盲女孩

抓住了。

⑤我仿佛看见了,一瞬间,我。

13、《永生的眼睛》琳达一家三代已经和准备为盲人

。启示我们:一个人所能,莫过于。

14、《生命 生命》

1课文从、、几件小事展示生命的意义,教育我们: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是。

2)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也可以

。3)、茁壮成长在砖缝中的小瓜苗,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意味着生命是。

15、《乡下人家》

1)课文描述了()()()()()()()七个画面。

我最喜欢()这个画面,因为:。

2)乡下人家,不论,不论,都

。这句是全文的,起到

作用。

仿写:,不论,不论,都。

16、《牧场之国》:荷兰以、、和

闻名天下。

运河,在运河之间是

牧场和的风车。荷兰的国花是,有“

”、“

”的美誉。

17、《乡村四月》是

写的,描写的是

季的乡村景色。写景的诗句是。写人的诗句是。

18、《渔歌子》是

写的一首,描写的景物有、、、、。

19、《麦哨》:

①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

②仿写:

。20、《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①伽利略是

;亚里士多德是

。罗丹是

。伽利略在过程中,表现出

精神,艺术家罗丹在工作时表现出

。②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

。”伽利略对此产生了怀疑。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

做了

试验,填上的词说明伽利略的态度。

③伽利略右手拿着一个,左手拿着一个,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人们所看到的是,这个实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跟

没有关系。

④伽利略做公开实验前,人们认为他

。实验后,人们。

21、《鱼游到了纸上》

①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

。他老是一个人,静静地,而且

②他有时,把,像

;有时,很快地,仿佛

。③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22、《父亲的菜园》一文按

顺序写的,赞扬父亲的品质。

23、《纪昌学射》一文飞卫让纪昌练习射箭要先练好

。纪昌按飞卫的要求回家先练,再练

。告诉我们。

24、《扁鹊治病》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

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用

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也还能治好;一旦,只能,医生再也

了。《扁鹊治病》告诉我们

25、《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把

带到了人间。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

但众神的领袖

得知消息后,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

。火神把普罗米修斯押到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被,他既,也,的痛苦。后来狠心的宙斯又派一只

鹫鹰,用它

。但普罗米修斯没有,他的真让我们感动。

26、《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

著名的民间故事集《

》,这本书又叫《

》,由

个小故事组成的。其中著名的故事还有,这本书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的“

”。故事中渔夫用

战胜魔鬼。

27、《全神贯注》:罗丹创作的《

》、《

》等人物雕塑,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罗丹说:“

一、回答问题。

(1)《独坐敬亭山》一诗的写作顺序是从()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望洞庭》是()朝诗人()写的,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

在诗中,作者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用()比喻洞庭湖。

(3)《中彩那天》一文中,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4)说说你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财富”这句话的理解。

(5)为什么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6)《万年牢》一文中三上提到了“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

(7)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要留上这个年轻人?

(8)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分别学到了什么?

(9)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

(10)“自然之道”的“道”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具体指什么?

(11)蝙蝠是怎样有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2)《夜莺的歌声》一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

(13)《夜莺的歌声》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14)《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篇课文一共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仿写句子。

(1

啊,;

啊,;

啊,(2)

时而,时而,时而,时而。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5)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6)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树林。

声、声

声充满了。

(7)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4、加上标点符号。

(1)他说

孩子

等爸爸回来

我一定送你一顶

蓝盔

(2)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

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

中国人

我们

自己的祖国

(3)他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

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4)人哪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

刚刚一开火

村子就着火了

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5)向导的冷淡

招来了同伴们一片

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5、判断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3)这些树叶难道不是从树上飘下来的吗?()(4)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 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

(5)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6)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7)可是如今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

6、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1)虽然开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力繁花呢?

(2)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

(3)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4)你做作业怎么这么粗心呢?

7、“日积月累”归类。

【要求默写】

8、宽带网和资料袋。

(1)“五岳”包括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

(2)“五湖”包括()。

(3)1998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63位院士,联名向海内外炎黄子孙发出呼吁: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发起了 “

”。

(4)科学家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

(5)你知道的我国为国家、为和平而牺牲的英雄人物有。

四、句子万花筒。

1、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改成陈述句)

2、礼花绽放。(把句子写具体)

2、湖面很平静。(改成比喻句)

4、树叶在哗啦啦地响。(改成拟人句)

5、纪昌勤学苦练。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用上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五、精彩回放。

1、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有许多名言,如:()、()。

2、大漠孤烟直,()。这是()代的写的诗句。我还能写出他的诗句。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请你为保护黄河设计一则标语:

4、关于农业气象方面的农谚我知道很多,如。

6、学了本册书我认识了石油大王哈默、盲女孩安静、,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

7、早开的红梅——;

——入木三分。课外我还收集了很多歇后语,如

快乐阅读

安静的手指悄(qiao qiao)然合拢,()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睁着眼睛的蝴蝶被一个盲女孩儿()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安静的脸上充满了()。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1分)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3、把这段话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出来,并谈谈理由。(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

文段1:

阅读诗歌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这首诗写作的顺序是从()写到()

2、诗中的哪些字词体现孤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闲:

厌:

4、请画一画诗人与敬亭山相对的画面。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你还知道他写过哪些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一句,看出诗人来过江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不忆江南?”是()A、设问句B、反问句C、陈述句

文段2:

①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②虽说是孔隙,可也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③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发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④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面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⑤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⑥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⑦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⑧大约行了二三丈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这段课文共有8句话。其中第()句讲泉水的来路;第()句至第()句表面些小船的小,实际是在介绍孔隙;第()句写进内洞的方法;第()句至第()句写我进内洞的感受。

2.从作者经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可以看出孔隙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3: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沿着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1、这一段话主要写七月天山的什么?()A、森林B、日影C、水声

2、这一段话中写巨伞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重重叠叠”写一写。

()的汽球

()的空气

()的小路

4、骑马的声音突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的财富。”

1、“我”家的生活情况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话强调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理解母亲的话吗?联系实际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1、父亲为什么会特别高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全家会讲些什么?想象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5: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1、年轻人目光灰暗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人说的话告诉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6: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仿“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写比喻句。

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黄河的“表现”是怎样的,用“————”画出来。

2、文中的“1500”、“26”采用了()A、举例的写法

B、列数字的写法

3、“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是()A、疑问句B、反问句

文段7:

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用“△”标出罗丹的动作。

2、写出几个“全神贯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近

。文段8: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这两段描写了漓江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归纳:

(1)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漓江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这两段文章采用的修辞的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文段9: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能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出十分安全。

1、“终于”一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秘密”指的是什么?用“———”画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抄出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连线

超声波

雷达

嘴巴

电波

耳朵

荧光屏

第3篇:按课文内容填空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中秋节的夜晚,苏轼的心情是这样变化的: →埋怨→。2.苏轼由中秋圆月想起 的弟弟,在深深的思念中体会到 的人生哲理,用 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

3.《望洞庭》是唐代诗人 的作品,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打比方,描绘了 的美景。4.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和”的意思是。“未”的意思是。诗句的意思是。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此时的洞庭湖。5.《峨眉山月歌》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人在(时间)乘船远行,从 出发,驶向,最后到达。读了古诗,我的眼前出现了、、等景物。6.“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中的“发”是 的意思,“下”的意思是。诗句的意思是。途中见到月亮,勾起了诗人思念 的思想感情。

7。刘禹锡的《望洞庭》一诗中的“ ”这两句就描写了(白、银、青)三种颜色,将洞庭湖的秀丽娴静刻画得恰到好处。8。《老师,您好!》中“ ”和“ ”这两句诗最能体现老师工作的崇高。诗歌把老师比作春蚕,我想把老师比作、、。9.《老师,您好!》中,老师用 和 把人才塑造,让 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按课文内容填空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

1、《窃读记》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是《 》。课文的中心句是:我很(),也很()——这种窃读的滋味。

2、在“我爱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和()两项学习活动。

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体是(),“大树”是指()老爷爷,“小苗”是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指()。三贯通是()

4、《走遍天下书为侣》的作者是()国作家()。课文中作者把一本书比作()、()和()。

5、《我的“长生果”》作者是(),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文,首先构思要(),其次,作文要写()。

二、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

1、《泊船瓜洲》作者是()的()。诗中传颂千古的名句是(),()。绿:()还:()句意:()。

2、《秋思》的作者是()朝的()。最能表达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最能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意万重:()句意:()诗人抒情方法是()。

3、《长相思》是一首(),()是词牌名。作者是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未完,继续阅读 >

《五年级下按课文内容填空试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五年级下按课文内容填空试题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