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2023-06-26 07:13:19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用心 专心 尽心

11敬畏自然 严春友

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二、朗读课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 斥安鸟(yan4)蓬蒿(hao1)咫尺(zhi3)狼藉(ji2)相形见绌(chu4)美味佳肴(yao2。)2.解释下列词语。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佳肴:精美的菜肴。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2)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其实这是人类的傲慢和狂妄,人类永远是大自然有机体上的一部分。只有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和规律,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敬畏自然,就是敬畏宇宙中的生命,平等看待它们,关爱、保护他们,与它们友好相处,就是在爱护我们的生存家园,当然也就是敬畏我们自身,关爱和爱护我们自身。)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四、学习课文

第一环节:分清结构

本文是一篇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议论性散文,作者是如何展开议论并确定自己的观点的?请同学们分析课文的写作的思路。首先,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 第二部分(2~10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①(2-5段):着重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②(6-7段):进一部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③(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第三部分(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

第二环节自主、合作、探究

1、作者对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评价是怎样的?由此看出文章采用了什么手法? ——⑴、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①人类航天事业的空间相对于自然而言只是咫尺之间;②人类的认识史是后人纠正前人的错误的历史,对于后人而言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的很;③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④宇宙其他古老星系中可能演化出比我们的智慧高得多的生物,对于他们而言人类的智慧算不了什么。

⑵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①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是精巧绝伦的艺术品;②大自然创造了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③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不存在?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都是拟人化的说法,并不是真的存在“上帝“主宰和创造生命。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第二课时

第三环节: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

1、人类的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他告诉我们人类对自然,对宇宙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从错误到正确,从片面到较全面,从孤立到综合,科学史是记载了人类在认识上所犯的错误。

2、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陷阱”,就是困难、危机乃至灾难。人类过度开采矿物留下了无数的矿坑,这意味着对地貌、地层结构的破坏,对自然的破坏,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3、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这说明人类还没有弄清楚宇宙与自然的规律,在复杂而又多变的自然规律面前,人们显得那样的愚蠢和无奈。

4、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说明人类这种有智慧的生物属于宇宙的一部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们的智慧是自然赋予的,人类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强调人与宇宙是一体的,宇宙比人类还要有智慧。

5、我就只是宇宙机体的一部分„„,就是一体的。——这句话强调宇宙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人应该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宇宙与自然,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与自然。

6、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人类之外的一切生物,都和人类一样属于宇宙,人只是其中的一种生命存在形式,我们与其他生物是平等的,应该像对待弟兄一样关爱它们。

第四环节、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1、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作用: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第五环节、总结

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人类智慧与自然智慧的辩证关系,忠告人类在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时应该想到保护自然,求得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试着写几句宣传标语;

例如

1、我们的地球不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而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教师教学教后反思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 岗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一、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e4)和煦(xu4)干涸(he2)吞喽(shi4)

二、导人: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导入

三、阅读课文,内容提要

1、今日的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沙漠、神秘

2、过去的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绿洲、仙湖

3、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改道、“四盲”(人们只图眼前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同样的悲剧还有那些——青海湖、月牙泉

四、学习课文内容

第一环节 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9)写罗布泊今天的荒凉和曾有的繁荣,从今昔对比中表现了作者对“仙湖”消逝的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10-14)写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指出“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以事实说明罗布泊的消失完全是人为的。第三部分(15-25),写胡杨林的悲惨遭遇,具体说明罗布泊的消失给环境带来的极大灾难,证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忍无可忍了。第四部分(26-28),由罗布泊延伸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指出:类似罗布泊的悲剧并没有终止,提醒人们不能再制造悲剧了。

第二环节 把握课文重点

(一)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二)语言品味

(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任何飞禽敢干穿越。——两个“没有”、三个“一”和准确的“70℃”描述了罗布泊的荒凉恐怖。(2)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用“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美丽宁静、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令人向往的“生命绿洲”,与第一部分描绘的荒凉恐怖的戈壁形成强烈对比,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3)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20万平方公里”等数字的列举更使人惊讶,也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4)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胡杨丛生”“林木茁壮”与第一层描绘历史上的罗布泊遥相呼应。

(5)盲目增加耕地用水„„塔里木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连续用四个“盲目”与“吸水鬼”,既形象具体地写出了人们过量用水的无知,也表达出作者的遗憾和焦虑; “急剧”“马上”“很快”明确写出塔里木河与罗布泊休戚与共的紧密联系; 确切的数据更直观地展现出人类致使塔里木河缩减、罗布泊消失的巨大危害。

(6)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拟人化,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7)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这出悲剧”指的是罗布泊从绿洲变为沙漠;“又”表示再一次,说明人类不止一次地制造了悲剧。这句话有力地谴责了人类的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警示人们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应引起足够的注意。(8)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水深只剩尺余„„

——用具体数字表明,更加令人不寒而栗!湖泊——青海湖的伤害.由些及彼,以此类推,在文末发出的呼吁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

小结——由罗布泊的消失,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要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要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第二课时

(三)写作手法: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①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开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奈。”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③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④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第三环节 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问题:文章主要是分析说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可为何又用5段之多的篇幅介绍胡杨林的情况呢?

——胡杨林作用(正面)防沙卫士、绿色长城、营造绿洲。(反面)(失去它)沙漠扩大,沙进人退。

胡杨林特点:美丽、千年不死。——作者用意:作用如此重要且生命力如此顽强的胡杨林竟遭灭顶之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这既是胡杨的悲剧,又是人类自身的悲剧,是人类亲手毁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可见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到了何种程度,正因如此,才引发了作者深重的忧虑,从而突出了文章中心

第四环节 总结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教师教学教后反思

13.旅鼠之谜 位梦华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3.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旅鼠的特点。

2.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3.由学生自己讲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pi4)美 挑衅(xin4)迷惘(wang3)笃(du3)信

啮(nie4)齿 滑稽(ji1)徘徊(huai2)逃窜(cuan4)2.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逃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二、导人:(《敬畏自然》中自然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引申出大自然对生态平衡的调节)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1)繁殖力惊人之谜,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

(2)自我暴露之谜,旅鼠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

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死亡大迁移之谜,自杀仍不能减少数量,数百万只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 队伍,奔向大海,葬身鱼腹。

四、探究活动

1、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1)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作用,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趋势;

(2)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当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1)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2)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1)六要素: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3、这三大奥秘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旅鼠的繁殖力超强是前提,另外,这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一浪高过一浪的效果,因此不能调换。

五、总结

本文主要谈了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揭示出大自然的奥妙无穷,同时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15.喂——出来

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2.锻炼想像能力。3.扩大词语掌握范围。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哂(shěn)笑 牟(moú)取 众目睽(kúi)睽 棘(jí)手 铆(maǒ)钉 履行(lǚ)2.解释下列词语。

哂笑:讥笑。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牟取:谋取名利。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二、导人:南美国家智利发生了一次耸人听闻的路面塌陷事件„..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说说文章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思?讨论以下问题。

1.文章讲的是真的吗?(小说观点上看)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可以用 洞 字来表示,如果用一组两个字的词语练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这么连: 洞现——探洞——填洞——洞满。2.洞是真的无底吗? ——表面上是无底的,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3.为什么题目用“喂——出来!”

——既可以首尾呼应,又表现了无底洞已经溢满,寓意地球已经拥挤。4.洞是比喻什么? ——人类生存的土地。

5.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 ——作类比自下而上的世界是有限的,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小结:

第二课时

四、探究活动

1.讨论文章主题。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①同样第(2)种看法,文章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插入了许多人物,而且这些人物的形象非常生动,如: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村长、村民 愚昧无知,目光短浅

学者 自负虚伪,不懂装懂 洞既是自然的“漏”洞,也是一个社会

商人 奸诈投机,唯利是图 的“漏”洞,人心的“漏”洞

政府官员 利欲熏心,无所事事 丢垃圾的人 玩忽职守、居心不良、自私虚伪 总结:卖洞人、探洞人、卖洞人、填洞人共同点——为己名利而忙碌的各种人。讨论:对这些人物的描写与表现文章的主旨有关系吗?

——正是因为有这些目光短浅、唯利是图、不负责任的人,我们的生存环境才会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②同意第(3)种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2.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这样收尾有何妙处?

——工人浑然不觉大灾难即将降临,这既是对人类无知的讽刺,又是对人们不计后果盲目破环大自然的不负责任的做法的批判,更是呼唤人类赶紧警醒,亡羊补牢。小说这样的结尾能给作者留下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五、总结

这篇科幻小说,通过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来对“填洞公司”火爆生意的叙述,揭露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漠视,并告诫人们:污染环境,破坏大自然,其结果是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教师教学教后反思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第2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所在单元:

三单元

授课学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并识记“敬畏、蓬蒿、精巧绝伦、不自量力、相形见绌、咫尺、深邃、混淆”等生字词;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能力目标:

1、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2、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3、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教学手段与方法:

1、边读边想

2、自主探究

3、合作研讨

教学准备:

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写一写,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狼藉(jí )咫(zhǐ )尺呐(nà )喊相形见绌(chù )

美味佳肴(yáo )沾沾( zhān)自喜

(二)根据意义写词语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自不量力)

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相形见绌)

极其精致灵巧,无以伦比。 (精巧绝伦)

美味的饭菜。(美味佳肴)

形容自以为好而得意的样子。(沾沾自喜)

二、出示图片,从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导入新课。

三、课堂活动

1、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分别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采用“把握关键语句法”,边读边画出关键性语句默。再读课文一遍,然后回答下边的问题。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文中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否定了“征服自然”的口号,提出了“敬畏自然”的观点。

②题目是《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在文中的意思是敬重畏惧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③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

答: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④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答: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的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2、结构解读

引论征服自然不自量力(第到第自然段)

敬比喻

畏人类智慧不值得骄傲(第到第自然段)拟人

自本论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第到第自然段)对比

然宇宙生命(第到第自然段)反问

结论敬畏自然和平共处(第到第自然段)

3、句段品读。细读5~7自然段,回答下边问题。

(1)第5自然段中说道,“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答:①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②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③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这种“深意”应该怎样理解?

答:宇宙是通过人类来认识(欣赏)自己、表达自己的。

(3)第7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个器官”这一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答:与上句的比喻“肌体”相呼应,增强文意的连贯性,突出强调了人类与宇宙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意思对即可)

(4)5~7自然段中作者最终要表达的观点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4、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解决。(把问题和讨论结果写在下面)

5、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6、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7、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作用: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

8、深入思考: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

四、拓展探究:

请说说人与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并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五、课堂练习: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

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

(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2)、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3)、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

4、词语积累:

深邃:深奥殊不知:竟不知道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映照:照射诚然:实在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原野断言:很肯定地说可人:可人意,使人满意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第3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1—5题)

一、语言技能考查(15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3分)

A.蓬蒿(gāo)狼藉(jí)咫尺(zhí)美味佳肴(yáo)

B.萧瑟(sè)吞噬(shì)挑畔(xìn)苍海桑田(cāng)

C.媲美(pì)窥探(kuī)缄默(qiān)莫衷一事(shì)

D.牟取(móu)哂笑(shěn)裸露(lù)众目睽睽(kuí)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3分)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如果一只主叫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

C.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鸟瞰,感叹这里的美景。

D.它们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前赴后继,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前进。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B.由此可见,导致它们大迁徙的原因决不是因为饥荒,而是另有他图。

C.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镇定自若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5题)

一、语言技能考查(15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3分)

A.蓬蒿(gāo) 狼藉(jí) 咫尺(zhí) 美味佳肴(yáo)

B.萧瑟(sè) 吞噬(shì) 挑畔(xìn) 苍海桑田(cāng)

C.媲美(pì) 窥探(kuī) 缄默(qiān) 莫衷一事(shì)

D.牟取(móu) 哂笑(shěn) 裸露(lù) 众目睽睽(kuí)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3分)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如果一只主叫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

C.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鸟瞰,感叹这里的美景。

D.它们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前赴后继,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前进。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B.由此可见,导致它们大迁徙的原因决不是因为饥荒,而是另有他图

未完,继续阅读 >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