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艺术特色

2023-07-04 07:14:02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艺术特色

《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艺术特色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辉煌灿烂文明的民族,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留下了经过历史积淀的音乐文化。在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与情感的经典古曲,是民族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艺术特色1

《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阳箫鼓》,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和韵味的名曲,是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曲,在《今乐考证》“江南派琵琶曲目补”中收录了《夕阳箫鼓》的曲名,称为“中曲”。至今据考证最早的曲谱是1843年张兼山手抄琵琶谱中《檀槽集》中的《夕阳箫歌》,《夕阳箫歌》分为三小段,没有标题。鞠士林手抄琵琶谱中的《夕阳箫鼓》分为七小段,也没有标题。李芳园琵琶谱中改名为《浔阳琵琶》分为十小段,有标题。1925年,上海大通乐会的柳尧章将《浔阳月夜》改编为丝竹乐合奏曲。大同乐会会长郑觐文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分十小段,且有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标题向来多有争议,可靠的考证是南朝乐府歌曲曲名或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春江华朝秋月夜”的诗句。也有一些音乐家认为《春江花月夜》是描写黄浦江景色的,“春江”指黄浦江,因为黄浦江又称“春申江”,简称“春江”或“申江”。后经长期多次的整理与改编,日臻完美,流传至今。1982年,著名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黎英海把《春江花月夜》改编为钢琴曲发表于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上。后成为华人钢琴演奏家刘诗昆、殷承宗音乐会的经典曲目,也使这首著名的中国古典乐曲为更多的人所熟知。《春江花月夜》还先后被刘庄改编为木管五重奏,被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

一、中国古典诗歌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中国的音乐作品以及乐器形式,无论是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是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价值都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缩影。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受多方面的影响。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诗歌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民族文化。诗歌的主题一般是歌颂友情、爱情,赞美自然,抒发个人情感。这些主题都是雅致而有意境美的。诗歌注重塑造的是朦胧美、意境美,着意突出的是意境和气氛,注重写意美。传统的美学观念对中国的绘画、书法、文学、音乐、建筑、手工艺品等各种文化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民族音乐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诗歌的影响。民族音乐特色诗意的音乐形象,旋律雅致、富有情趣,注重写意美、意境美和朦胧美。古典音乐善于形象地描绘美轮美奂的画面。和西方音乐表达的戏剧性冲突和强烈的对比不同,中华民族音乐擅长旋律的温和平静,清新灵动,雅致优美,而略带伤感与诗情画意。

《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是泛舟夜游的愉悦心情,春江月夜的迷人景致,月色撩人的清雅意境,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生动地描绘了“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水”的优雅景色。明月、花影、江楼、渔歌、春江、归舟,好一幅如诗如画春江的美月夜啊。乐曲旋律色彩柔和、清丽、淡雅,节奏流畅多变,乐曲形象温婉质朴。清丽的旋律和雅致的意境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古曲《春江花月夜》是对自然景象的感悟,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高尚雅致的审美内涵。

二、富有民族特色的乐曲结构

中国的艺术文化无论是音乐、书法、绘画都极其重视写意性。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不拘泥于具体的形式与章法,刻画形象但又超脱形象。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所形成的独特文化特点。所以,这一重要的特点也深深地影响了音乐文化。中国的古曲都极其重视写意性,那么固定的乐曲结构是无法表达这一特点的。所以,中国古典乐曲的结构大多都采用了衍展体的手法,一般由散拍子和自由的、缓慢的速度开篇,经过一个过渡逐渐进行到一个中速,再逐渐加快,推向高潮之后,逐渐变慢变弱,回到散拍子结束。《春江花月夜》就采用了这一手法,乐曲结构使音乐形象更具有诗意性与写意性,不拘泥于形式,使音乐形象有一种意犹未尽感。

在音乐的乐曲结构上这一点上是与西方音乐大不相同的,西方音乐遵循的是A+B+A的结构,或者是A+B+A+C+A+D这样的固定结构,音乐有稳定的拍子。而中国的乐曲是层层推进,一环一环向前发展。中国的乐曲讲究韵味,曲子开头缓慢的散拍子和逐渐变快的主旋律,高潮过后渐渐消失的意境感。这样的结构使乐曲的形象更加灵活多变,灵动自然。

三、个性化的乐器体现的独特民族风格

丝竹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乐谱有多种乐曲参与演奏,如:古筝、箫、鼓、琵琶、中胡、木鱼。中国的民族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古筝,它的音色优美华丽,所弹奏的波音如同微波荡漾的江水。箫,箫的音色忧郁唯美,如泣如诉,箫声的儒雅飘逸的气质超凡脱俗。优美的箫声所奏出的主旋律宛如在耳边低声吟唱。鼓,它是中华民族最为悠久的乐器,由弱变强的同音重复的鼓声,如同远处的钟声,悠悠的鼓声由远及近,飘然而至。琵琶,它的声音铿锵有力、清丽华美,琵琶演奏旋律高高低低,娓娓奏来,琵琶奏出的反向琵琶音,描绘的是波光粼粼的江水,琵琶的扫弦增添了热烈欢快的气氛与情绪。琵琶与中胡在低音区齐奏,音色深沉唯美,如泣如诉。箫在琵琶、木鱼的伴奏下奏出主旋律,速度时快时慢,有如江中放歌时远时近,节奏错落有致。旋律轻盈,乐思如流,意境超远,令人心醉。丝竹乐的合奏形式,以完美的编曲,使一首乐曲中表现了多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各种乐器相得益彰。丝竹乐改编曲丰富了音乐的结构织体,多种乐器的合作演奏,既突出了乐器自身的音色特点,乐器的音色和音乐的需求完美结合,使音乐自身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是一首经典的丝竹乐合奏曲目。

四、富有民族特色的创作手法

中国的古典音乐大多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旋律也是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的乐曲。《春江花月夜》运用了传统的支声织体手法,乐曲中运用了许多四度、五度和声,加入了很多在主题上作五声音阶的自由模进和变化。例如,乐曲第一段主旋律进行了向上移高四度的模进,第二段主旋律移高模进,转入上方五度的“宫音”,第四段第三次移高,音乐通过节奏的变化,速度加快,时高时低的模进,加强了音乐的活力。第五段,音乐突然变慢,而后由慢及快,节奏大尺度的变化,音乐旋律变得简洁动听,原谱只用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节奏非常规则,两个四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通过速度的加快表现音乐的律动,推动音乐主题的发展。《春江花月夜》在旋律的创作上独具匠心,每一句旋律的末尾音都与下一句的开头音相同,这种乐句首尾相连在创作手法被称为“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增加了乐句的流畅性和趣味性,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创作手法。

第2篇: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

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第3篇:《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

《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

春江花月夜,这一标题本身就充满了诗意与画意。它似乎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夜晚,月光洒在江面上,江畔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样的场景,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

未完,继续阅读 >

《《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艺术特色.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艺术特色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