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实践报告
第1篇:民间艺术实践报告
民间艺术实践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间艺术实践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调查目的:
发掘认识民间艺术——高密三绝
调查形式:
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调查主题:
保护、弘扬、提高、发展民间传统艺术
调查时间:
20xx年1月15日—20xx年2月15日
调查地点:
xx市
调查内容:
1、三绝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制作过程。
2、如何保护和发掘高密三绝。
山东高密市版图面积1605平方公里,人口85万,辖17个镇、3个街道。高密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称夷安。夷安人聪慧勤朴,春秋名相晏婴、汉代大司农大经学家郑玄、清代大学士刘墉出生在这里。高密是莫言的家乡,也是他的《红高粱》等重要作品的素材源头。高密,风光秀丽,素以“南挹九岭之秀,北瞰古城之雄”的自然景观而著称。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民间艺术之乡”。其民间艺术历史悠久,人文源薮。尤以剪纸、扑灰年画、泥塑三大艺术最为突出,被誉为“三绝”,源远流传于几百年历史,被中外艺术家称为民间艺术珍品。每年都有大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前来寻胜探奇。剪纸、扑灰年画、泥塑已由高密民间跨出国门,成为世界民间艺术爱好者收藏的珍品,民间的技艺已成为世界的、艺术殿堂的'瑰宝。农历春节,在山东高密见不到张艺谋影片中飒飒风起的红高粱地,但市中心繁华的商业街上,却可以见到被称为“高密三绝”的剪纸、扑灰年画和泥塑,精巧的工艺更带出浓郁的年味。
高密剪纸“高密三绝”中流传最广的是剪纸艺术。每到春节,许多农家小院的影壁前都悬挂起一个“福”字灯,玲珑剔透的大剪纸“福”字倒贴在灯纱上,再配上红红的窗花以及屋内瓶罐、箱笼上贴着的形态各异的剪纸,充满喜庆气氛。“彩纸手中拿,剪下自生花。十二生肖显神通,庄户人家福倒挂。”在高密农村,处处可看到这种景象。听说这里剪纸艺人遍及千家万户,剪纸世家也不少,有些村还成立了剪纸协会。
到了范祚信一家。这一家八口,老少三代都能剪纸,且剪艺颇高。只上过四年小学的范祚信已届中年,在北京、深圳、沈阳等地多次剪纸表演,举办个人剪纸展览。大照片上了《美术》杂志,外国人到他家作客。女儿范云英随团到日本进行剪纸表演,被誉为“魔剪”。范祚信之妻刘彩花剪的水浒人物一百单八将收入了国家级出版社剪纸集,深受专家好评。剪纸离不开民俗,高密剪纸更是这样。看传统剪纸长卷《老鼠娶亲》,那浩浩荡荡的老鼠娶亲队伍,旗、牌、伞、扇等应有尽有。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不亚于皇家的公主出嫁。
高密剪纸在民间历史悠久,广为普及,在剪纸艺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高密剪纸究竟起于何时,既无文字记载,也无考古发现。据当地人传说,它与扑灰年画兴盛的时间相差不多,明洪武初年,已在高密民间广为流传而至普及了。明代洪武年间大批移民,带来外地剪纸,主客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高密剪纸的风格。一是块与线形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并富有韵律感。
二是纸条挺拔,浑厚粗犷,富有浓重的金石意味。三是以精巧的构思见长。构图夸张变形不失真。以巧妙的构思,稚拙的造型,刚劲的线条,昂然的意趣而技压群芳。剪纸不象其它艺术品类,有许多繁难的工序和独特的材料,只是剪纸艺人凭一把普通的剪刀和日常所用的纸,剪出各种题材和花样的艺术品。在普及于全国的剪纸艺术中,高密剪纸称“绝”,主要取决于它所表现的题材和艺术风格的别样。高密剪纸的题材以广泛著称,至于广泛到何种程度,品种有多少,难以数计,举凡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到远古的神话传说,还有流之千古的历史故事,文学人物和情节均进入了剪纸艺术的视角。
而且从构思到技法,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了古代美学形神兼备,以神为主。形意结合,以意为主的特征,酷似画中的大写意。高密剪纸的题材以广泛著称,至于广泛到何种程度,品种有多少,难以数计,举凡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到远古的神话传说,还有流之千古的历史故事,文学人物和情节均进入了剪纸艺术的视角。而且从构思到技法,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了古代美学形神兼备,以神为主。形意结合,以意为主的特征,酷似画中的大写意。在艺术上,高密剪纸构思精巧,造型雅拙淳朴,线条刚劲挺拔,有浓重的金石味和灵秀细腻的韵趣。例如,要把用笼子养蝈蝈这一生活趣事,在单色剪纸上表现出来是很难的。
而高密的剪纸艺人却别出心裁地构思成把蝈蝈放出笼外,让它的一双坚硬有力的后腿紧紧地钩挂一只精巧的笼子,蝈蝈双须向前,二目圆睁,既浑然天成地表现了这一特定的生活题材,又寄托了人们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样,以“八仙过海”为题材的剪纸,江南剪纸纯用轻柔的细线,手绘式的五官来表现,显得玲珑剔透,河北剪纸以块为主,大面为黑,只求整体轮廓完整不作细部刻划,显得浑厚粗犷,而高密剪纸则以鱼纹、网纹一样的细线组成“八仙”挺拔而又轻柔的衣饰,以黑黑的脸膛颜色表现出“八仙”各异的神情,再加上浓重的水,飘逸的云,构成了一幅出神入化的独特画面,充分体现了高密剪纸粗犷中有细腻,线条劲拔金石味浓重的风格。剪纸作者大都是民间妇女,她们未受过艺术专业教育,兴之所至,随心创作,作品不具成法,粗犷中见清秀,雅拙中藏精巧。
第2篇:综合实践活动《民间艺术》
综合实践活动
寻找身边的民间艺术
肥乡县实验小学-李娟娟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参与技术实践,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生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3、提高语言的组织及表达能力,主动交流,合作交流,增强自信,展示自我,尊重他人。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通过技术实践活动深化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热爱劳动及热爱平凡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寻找美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参与技术实践,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生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寻找美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上网搜索与民间艺术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
参加人员
六年级3班全体学生,全班共分四组,组长自定 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
1、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培养学生对民风民俗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产生兴趣。
2、分组合作:可以分为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小组、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十字绣小组等,并要求各小组根据采风的内容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准备相应的设备,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准备。
3、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
4、民间故事收集小组将收集整理出来的优秀民间故事制作成手抄报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民间剪纸、年画、玩具、刺绣等艺术欣赏小组制作成果展示版,风土乡情小组拍摄制作“南阳乡村风情”录相片。
(二)成果展示:
主持人导入:近期,我们走村串巷,流连于乡村的田野风光,穿行于古老而优秀的民间文化之中,开展了“民间采风”综合性学习活动。今天,各个小队来进行成果展示和活动汇报。
1.妙手加工,独放异彩
由民间故事收集小组介绍收集整理“乡村民间故事”的情况。
小主编(学生a): 介绍小队组建过程、收集整理及制作手抄报的整个过程。小编辑(学生b):给大家讲二至三个自己收集整理的优秀的民间故事。小美编(学生c): 介绍手抄报整体设计及艺术加工。
小主编(学生d):介绍收集民间故事的经验和感受。每篇习作都各有特色,各有魅力,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不同的审美观和创造性。古老的传说,经过我们的妙手加工,焕发了时代的色彩。
2、谚语警句,寓理其中,乡音方言,趣味无穷。
由“谚语警句”小组汇报收集“谚语警句格言”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情况。学生:我们实地考察,我们网上搜索。
组长介绍收集资料的方法、组员简要汇报各自收集的内容以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谚语警句或采集中最感动的一件事;全组制定电子演示文稿,展示制作成员。
收集方言,制成与普通话相比较的表格,体味乡音的趣味。
3、民间艺术,美化生活
民间剪纸、刺绣、年画、玩具等艺术欣赏组出示成果展示版,并当场演示简单的剪纸工艺。
剪纸在民间的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屋里院内都要进行装饰,窗户上贴得花蓬蓬、年画楹联红彤彤,色鲜花艳,迎风飘拂的五彩门笺更增加了节日的气氛。布老虎、福大阿福等吉祥玩具更是让人爱不释手。活动收获
学生收获1:我发现,我成功,我创造,我快乐。第一次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充满了这么多的文化和艺术,第一次感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美丽。
收获2:采风如同蜜蜂酿蜜,不仅要付出辛劳,而且要付出智慧。工作是辛苦的,同时又是快乐的。
收获3:整理材料不仅训练表达力,还培养了想象力; 收获4:蕴于生活中的美要我们亲自去挖掘。教师手记:
一、课前引导:
南阳的民间文化的蕴藏量是很丰富的,许许多多的山岭、河流、历史人物都附着美妙的传说,饱经风霜的老人普普通通的话语里却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那美丽的田园风光一直为文人所称颂,民风民俗乡音乡情是历代不朽的绝唱;那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茫的谚语警句经久不衰,今天,让我们这些土生土长农家子弟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让我们一起到民间去采风。
二、实施指导:
通过课前引导激发学生兴趣之后,学生能自主结合然后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采风计划是取得这次美术综合性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些范例,或让学生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指导每一个小组都制定出一个详细、周密、针对性强而又有创意的采风计划。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分组分类指导。可以重点指导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小组的学生强化耳听心记能力,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判断能力。有的学生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民间故事听起来津津有味,写出的却干瘪枯燥。这时要引导学生合理布局谋篇、选词造句,让学生展开联想的双翅,作出合乎情理的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谚语警句格言方言难于收集,教师和学生一起不厌其烦、不耻下问地探访“能人”可以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避免半途而废。真正从艺术的角度鉴赏剪纸艺术,可能一时学生无从下手。引导学生归类、比较后学生会豁然开朗。摄制小组最吸人注目,难度也最大。他们按计划跑了整整两天,拍了很多镜头,回去一看,却无从下手,结果一切又从头作起。家用摄像机无法剪裁,必须周密地计划好摄制的每一个景点、路线、角度、时间,然后再配上恰当的解说。
三、课后感悟
民间采风活动实现了综合性学习生活化的目标。学生或独立整理一个美丽的传说,或合作编辑一张小报,从被动走向了主动,由个体转向了合作,其他课程相互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第3篇: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
在中国古代,弹琴(古琴)、弈棋(围棋)、书法(毛笔)、绘画(国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合称琴棋书画。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围棋是由中国首创,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水墨画也是中国独有。所以,琴棋书画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中国泥塑艺术最着名的有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敦煌石窟彩塑等。如今,泥塑艺术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
河南新乡长垣县河南宏力学校初一:勾泽宇
第4篇: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
旗杆村既是千年古村,必然有千年的古集流传。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四月初十,旗杆群众习惯组织起来,开展古会活动国,期间有商品交易、民间技艺表演,有龙舞、狮舞、花车、旱船、高跷、面具舞、钱杆舞等等。在表演技巧上独具匠心,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1、舞龙
耍龙灯或龙灯舞的简称。第每年古会期间,舞龙者手持龙开道具,随鼓乐伴奏,在龙珠的引导下,通过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传统民间舞蹈。主要在节庆、贺喜、祝福、驱邪、祭神、庙会等期间举行。
2、舞狮
舞狮是民间传统表演艺术。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庆。旗杆村舞狮活动,在古会前后规模最庞大、最隆重、最热闹。旗杆村所舞属北狮,其外貌和真狮相似,全身用染为金黄色、橙、红色的苎麻,缝缀于双层厚布之上,梳成毵毵浓密的狮身,头部庞大狰狞,猛厉可畏,血盆大口,可张可合,项挂一串铜铃,摇摆得响声震耳,未舞看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