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考作文应试策略(教师中心稿)
第1篇:2004年高考作文应试策略(教师中心稿)
沧州一中刘宝增
2004年高考将近,考生复习已进入最后阶段,对于高考作文,很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在复习、考试中,只要我们能抓住文面和文质两个方面的要求,作文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是不困难的。
考场作文,无论写作方式、阅读对象,还是写作目的、写作状态,和普通意义上的文学写作都有很大区别。我们在考场上写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很短的50到60分钟时间内,把你对所给话题的认识,把你驾驭语言的技巧,把你所有的文学积淀,全部展示给阅卷老师,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甚至共鸣,以期取得高分。说到底,高考作文就是一个展示技巧、展示才华的过程,和古人的“待晓堂前拜舅姑”是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从文质和文面两个方面简单谈一下复习和考试时注意的问题。
文质的要求
文质,是指文章的内容特点。
关于审题。审题是写作前的必要准备,审好题,写出的作文才会完全符合命题者的设计意图。拿到题目后,要求考生仔细分析命题要求和注意部分的限制。看它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看它是文体不限还是诗歌除外,看它要求写700字还是800字。考生要熟悉各种文体写作的特点,在审题过程中,还必须抓住题目内容的写作区间,不要写得太大、太偏。比如2001年高考作文,关于“诚信”,有的考生就从诚信写到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良知,然后又写到了如何做人,从孟子的“威武不能屈”一直到岳飞的“精忠报国”,跑题跑了个淋漓尽致。
关于文中扣题。这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在写作中,考生要在开头(100字以内)就明确扣题。曾经有人夸张说高考作文阅卷是“九十秒钟定生死”,虽然是夸张,但它也形象地说出了早扣题的重要性。在考场作文中,要求我们明确、反复地(一般一篇文章中三次)出现明显扣题和暗示扣题的文句,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更不能写成“欧亨利”式的卒章显志的文章。
写作素材尽量避免空洞、单调、陈旧。比如关于贝多芬,我们可以写他的《命运交响曲》,可以写他在失聪以后的坚强,但是这样写的文章,阅卷老师会觉得很熟悉,缺乏新意。怎么办呢?那我们就写他的《第五交响曲》,写他失聪以后还坚持创作,嘴里咬一根木棍去感受钢琴音箱中空气的振动,还可以提到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甚至还可以提一下翻译者傅雷,这样,就可以做到了信息的陌生化,阅卷老师看起来也会有清风拂面的感觉。带着足够的材料上考场,是作文成功的必要因素。
高考作文对于语言的要求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尤其是开头、结尾部分,一定要做到话语机智,文辞形象,有新意,有气势,如:袭人的寒风沿着漫天枯黄的野草卷来,我在苍茫的幽幽古道上,寻找着千百年来被遗忘和丢弃的珍宝。那是一种怎样的奇思,会将真理埋没在幽僻的山谷,若不是有夸父追日的决心,怎有人能将它觅到。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洛阳古道上响彻云霄的感叹,还是阮藉穷途惊天动地地恸哭;是哈姆莱特站在崖边生存或者毁灭的抉择,还是千里孤坟,昭君幽咽琵琶的怨怒(《真理只有一个》)。又如: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在勾心斗争、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名一钱。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生恪守的行为规范,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赖以飞黄腾达的外衣。它太简单,简单得连伢伢(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无影无踪。它,就是诚信(《千年的呼唤》)。多用整句,多使用排比,还要注意句子的节奏。避免语言粗糙、单调,文辞枯槁,晦涩,繁冗。
文章的思想方面,要避免思想的错误、庸俗、陈旧,尤其要注意避免偏激情绪的发泄,比如对高考的意见、对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对社会的意见,渲染的太厉害,不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大大影响作文的分数。
高考作文的结构,不要过于复杂,头绪不要太多,叙述或论证的跨度不适宜太大。内容尽量充实,阅卷老师都喜欢旁征博引、信息量大的文章。
文面的要求
关于文面,在考试说明中的要求是:书写规范,标点正确。这一点,往往不能引起很多考生的重视。认为卷面分至多也就是2、3分,其实,文面在高考作文中重要性远远不止于此,尤其是在今后的微机阅卷中,“挂起来”的字对清晰、美观的要求就更高了。作者曾作过一个试验,拿出一份作文试卷,随机指定十名不同字体的同学抄写后,交给不知情的十位高三语文教师分头评阅,判完后最大分差是11分,在这其中,除了欣赏角度不同之外,卷面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写作中,考生要做到卷面工整、漂亮。笔画、字形清晰,不乱写乱划,即使你的字体不是很漂亮,这没有关系,但是你必须做到笔画清晰,好认,字的大小要一致。不要乱涂乱抹,争取不写错一字,如果出现错误,可以用胶带纸粘下来,尽量不用涂改液,涂改纸,那些太白的颜色会破坏你文面的整体美感。使用的文具可以是圆珠笔,可以是钢笔,注意圆珠笔最好是蓝色,颜色要重,太轻了会给人模糊一片的感觉;钢笔的墨水建议使用蓝黑或纯蓝,这样可以使卷面看起来干净,即使有轻微的涂改,也不至于像用炭素墨水涂改后那样明显。
在高考作文写作中,除了以上需要注意的部分外,还要注意使你的文章能“抓人”,不至于“掉到文章堆里就找不出来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美容: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恰当的引文,大段的极富气势的整句,都会成为我们文章中的宝石。有了这些熠熠生辉的亮点,考生的文章就会更加生动,更加引人注目,对于这样的文章,判卷教师是不会吝惜笔下的分数的。
2004.5.4
第2篇: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2010年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1.审清题意。考生写作时一定要有强烈的审题意识。首先,要读懂材料。如2009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考生在写作时要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弯道”,既可实指困难大、变数多的赛车弯道,也可虚指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充满着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具风险性、挑战性,同时也充满机遇。可见,这个“弯道”含有比喻义和引申义。二是“超越”,就是超出、越过之意,如超越障碍、解决疑难、走出险境等。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要在困境、转型、变化的关键时刻,抓住机遇,战胜自我,奋发向前。其次,要辨析概念,扣住题眼。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的“品味时尚”,考生在写作时就要理解“时尚”的内涵,“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审美、创意、时兴、有人认同和追求。考生可以选取“时尚”的事物、生活、理念来“品味”,也可以把“时尚”作为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品味”。同时,要把握住题眼“品味”,写作的重点要放在“品味”两个字上面,“品味”就是“仔细体会,玩味”。最后,用好提示语,把握好材料的感情导向。如2009年高考江西卷的关于蔡铭超以高价拍下铜兽首的材料,考生就要全面地把握材料所含信息,体会命题的含意。材料中的信息要点有四:(1)国人强烈反对拍卖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2)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其在巴黎拍卖;
(3)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4)人们对此有种种议论。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分析,就可以揣摩出命题人的意旨,就是要考生对文物造成流拍、称了国人之愿的蔡铭超的行为发表支持性、肯定性看法。只有把握了这个主旨,下笔才不会跑题,观点才不会偏离题意。试想,谁要是逆国人之愿去对蔡铭超发表批判性、否定性的观点,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
2.积累素材。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应坚持不懈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强化素材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考生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文章的。考生应注意积累如下八个方面的素材:
(1)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情的;(2)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的;(3)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的;(4)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的;(5)省察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的;(6)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的;(7)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的;(8)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的。
同时考生还要明确素材积累的多种途径。如对“借”这一素材就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
从课本: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从生活:船要远航,离不开帆和桨,帆使船借助风力,桨使船产生动力。
从自然:
(1)紫藤萝和牵牛花,虽然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月亮本来是不发光的,它借助太阳光才有了自己的阴晴圆缺。
从历史:
(1)诸葛亮巧借东风;
(2)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从名人名言:如牛顿说:“我之所以比笛卡儿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搭建结构。好多时候老师都对考生讲,高考时要带着“作文”进考场。这说的不是准备作弊,而是要求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心中要明白自己熟悉的文章结构。最基本的要掌握记叙文、议论文两种体裁常见的结构方式。如记叙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线索串珠式、时空贯穿式、画面组合式、穿插回放式和巧设悬念式。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和对照式。有时考生不光要掌握这些大的框架结构,还要细化到每一个段落,如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如何进行论述。好多考生只会用简单的观点(分论点)加材料来论证,缺乏分析,没有把观点和材料有机地连接到一起。这就要在平时做好建构,如下面的例子: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论点)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贫寒人家。范仲淹两岁丧父,幼时读书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椤„(列举论据)这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贫穷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能激励人奋发上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分析)
上面这则材料就做到了观点和材料的有机连接,对论据的分析和阐述使论点鲜明。
4.优化语言。语言要有文采,这是发展等级里的要求,“有文采”就是要求作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但并不是一篇文章中这几个要求都要具备,其实只要有一个亮点,就能使文章出彩。如引用名言警句,与历史名人的故事相配合,如果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也能显示出考生的语言功底,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可信度。如2009年某安徽考生的高考作文《转弯之后,是个春天》的片断:
青山相伴,浊酒相随,菊花相依,归隐山林,自成乐趣,享受恬静幽雅的自然风光。陶渊明是一个成功者,他能无畏而平静地离去,释然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走进青山绿水间,在竹篱茅屋下,秋菊小径上,自酌一杯淡酒,缓缓送入口中,享受那一份宁静,享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静谧致远。或许,他真的属于自然,他热爱自然,喜爱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淡生活。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最终使他与仕途无缘,成就了他的文学梦,迎来了转过弯道之后的灿烂春天。
文中四次引用陶渊明的诗文名句,印证了陶渊明的成就,这些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很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5.打造亮点。高考作文不比平时作文,由于阅卷时间紧任务重,又因为考生的作文内容和形式往往雷同,阅卷老师一直处于疲惫状态,这就要求考生作文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样分数就有可能上去了。那么如何打造亮点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1)以漂亮的卷面“迷住”阅卷老师的眼;(2)以闪亮的标题“煽起”阅卷老师的情;(3)以靓丽的“凤头”激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4)以优美的文笔打动阅卷老师的心;(5)以精彩的“豹尾”勾住阅卷老师的魂。
第3篇:高考作文应试策略(网友来稿)
沧州一中刘宝增
2004年高考将近,考生复习已进入最后阶段,关于高考作文复习,很多考生会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在考试中,只要我们能抓住文面和文质两个方面的要求,作文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是不困难的。
考场作文,无论写作方式、阅读对象,还是写作目的、写作状态,和普通意义上的文学写作都有很大区别。我们在考场上写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短短50到60分钟时间内,要把你对所给话题的认识,把你驾驭语言的技巧,把你所有的文学积淀,全部展示给阅卷老师,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甚至共鸣,以期取得高分。说到底,高考作文就是一个展示技巧、展示才华的过程,和古人的“待晓堂前拜舅姑”是一个道理。
文质的要求
文质,是指文章的内容。
关于审题。审题是写作前的必要准备,审好题,写出的作文才会完全符合命题者的设计意图。要求考生仔细分析命题要求和注意部分的限制。看它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看它是文体不限还是诗歌除外,看它要求写700字还是800字。考生熟悉各种文体写作的特点,另外,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抓住题目内容的写作区间,不要写得太大、太偏。比如
第4篇:高考作文如何写(教师中心稿)
高考作文如何写
江西丰城三中余逊云
高考作文的评分是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方面来评定的。作文要获高分或满分,非在“发展等级”上下功夫不可。纵观近年来的满分作文,或深刻,或丰富,或有文采,或有创新,无不符合“发展等级”的要求。如何来把握发展等级,使高考作文获得高分呢?本文想就“发展等级”的四项要求对高考满分作文作点分析,以资借鉴。
满分理由之一:深刻。《考试说明》对“深刻”的解释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005年上海卷的《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何处散发弄扁舟》等文章就是凭“深刻”获满分。《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的作者,列举当今“武侠言情小说大行其道,音乐文化也受着侵蚀,电视剧粗制滥造”等文化现象,指出这些文化现象“成为我们生活中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造就了一大批没有什么能力却叛逆、独断专横的孩子。”作者还呼吁:“请正视这个问题”,还文化以纯净本色!可以说,作者通过摆现象,说危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使我们不能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铲除“低劣”文化迫
第5篇:重视拟题多次扣题:高考作文应试十八法(教师中心稿)
重视拟题多次扣题:高考作文应试十八法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比如《老秋翁小记》。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
第6篇:聚焦2005年高考作文(教师中心稿)
全国卷作文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最新消息,全国高考作文题目为“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北京2005作文题目:说安
最新消息,北京高考作文题目:以说安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安可以解释为安全、安逸等。
上海卷作文题: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
阅读一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天津2005作文题目:留给明天
最新消息,天津2005作文
第7篇:高考作文:独树一帜成文(教师中心稿)
高考作文:独树一帜成文(已发表)
特邀嘉宾:四川省金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童华池
2006高考在即,60分的作文---语文一科的重头戏,即将开场。写好作文,首先是审题---读懂题目,弄清题目的全部要求。要审好题,不妨“咬文嚼字”一番,以使作文“入格”。审题之后是立意---确定文章的主旨,选择一个最佳的写作角度。好的立意应该是“心骛八极”之后而“独树一帜”,尽量不与他人雷同。立意好比文章的灵魂,有了好的立意,文章便有了“高尚的灵魂”;
而灵魂必须以有血有肉的躯体作为依托,并辅以华美的衣饰---直观地承担起这种责任的便是文章的文体、结构、材料和语言。
现在仅就两个方面谈点想法:
一、量体裁衣,定好文体
2005年“考纲”对文体的要求作了“微调”,“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的应用文”变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常见的应用文”变为“常见体裁的文章”,文体要求放得更宽了。但要注意几下几点:
1、文体的选择要依题而定,要依写作者的爱好和特长而定,要依写作者的材料准备而定。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