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古诗
第1篇:九首汉代古诗
九首汉代古诗
之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之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之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之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之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之六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之七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之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之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第2篇:汉代文学
汉代文学继承了《诗经》、《楚辞》和先秦散文的传统,鲜明地反映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要求。汉代文学的独特贡献是开拓了辞赋、史传、乐府诗等新的文学领域。两汉文学向以辞赋著称,汉赋的产生主要是为“润色鸿业”、歌颂帝王功德服务。而汉赋的作者,论身份不少是所谓“言语侍从之臣”,他们或是依附于帝王的文学侍从,或是在朝为官的贵族显宦,大多活动在京畿之地。如辞赋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一生主要在京师度过。作为两汉的时代文学,辞赋在汉代非常流行,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封建统治者更是招纳大量的文学侍从之臣在自己身边。因而以京师(西汉长安,东汉洛阳)为中心,围绕宫廷出现了一大群辞赋家,除了前面提到的“马扬班张”四大家外,名家还有枚乘、王褒、刘向、傅毅、崔骃、马融、蔡邕等,他们创作了大量辞赋作品。仅《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汉赋就达900余篇,作者60余人。
汉代文学虽以辞赋著称,但其最高成就的代表却是司马迁的历史散文巨著《史记》。作为一部中华民族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史记》不仅在两汉,甚至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上都是罕与伦比的散文杰作。班固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一部卓越的历史散文著作,它开启了我国断代史的先河。司马迁出生于今陕西省韩城县,班固出生于今陕西省扶风县,二人先后在朝为官,大部分时间活动于京师(长安、洛阳)一带,其所作《史记》、《汉书》产生于京师,理所当然属于北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政论散文也相当发达,其代表作家贾谊、晁错各有建树,他们的作品“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而贾、晁均属今河南人,都曾长时间在京师长安做官,他们也都是北方文学的重要作家。
汉乐府诗在汉代文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汉书艺文志》收诗歌共28家,314篇,其精华部分为各地民歌,占了138篇,而黄河流域的诗歌就占114篇,主要分布在今河南、河北、山东、陕西一带;而长江流域一带的诗歌仅占了24篇,主要分布在今江苏、湖北、湖南等地。汉代收集乐府歌谣的范围很广,地区遍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但以黄河流域所作诗歌为主,可见,当时乐府诗在北方的创作实绩明显大于南方。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两汉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辞赋、史传散文、乐府诗等在北方的创作成就大大超过南方,中国文学的中心仍位于北方黄河流域,而以长安-洛阳为核心地区。
第3篇:汉代文学
第一章 汉代辞赋与政论文
1.关于赋的解释:《文心雕龙》“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错误)。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汉书》:“不歌而诵谓之赋。”(正确的观点)
2.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赋。骚体赋是从《离骚》发展而来与屈原一脉相承。内容大多是抒情言志。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刘向、刘歆、王褒、扬雄。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3.枚乘的代表作品《七发》。它是汉赋发展史上一篇带有转折性的作品,它的显著特点是夸张铺叙。它的结构格局和铺排形式都为司马相如的大赋奠定了基础。
4.司马相如的赋有《子虚赋》、《上林赋》。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
5.杨雄写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还写过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和《反离骚》
6.班固的代表作品散体赋《两都赋》。
7.张衡的作品有《两京赋》,张衡的《归田赋》与西汉
第4篇:汉代诗歌
汉代文学之汉代诗歌
一、汉代骚体诗歌
二、汉乐府
三、五言诗的兴起
四、古诗十九首
第一节
汉代骚体诗歌
骚体诗歌是汉诗中的一种富有特色的诗体形式。随着秦王朝的覆灭汉王朝的建立,楚人占据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中国历史文化也就进入了以楚文化为主流文化的时代,文学艺术都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加之当时大赋流行,而五、七言诗尚未成熟,文人抒情写意遂大都采用骚体形式,骚体诗歌乃在西汉时期大放异彩。
汉代最早的骚体诗歌,可以追溯到项羽的《垓下歌》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与《垓下歌》相呼应的,是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宋萧岩肖《庚溪诗话》云:“汉高帝《大风歌》,不事华藻,而气概远大,真英主也。”
喜好文学的汉武帝刘彻有一首著名的《秋风辞》,颇值一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鲁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