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怎么样

2023-08-11 07:26:30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北京工业大学

附件5:

北京工业大学

接收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书

培养单位(甲方):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生工作单位(乙方):研究生(丙方):

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甲、乙、丙三方协议如下:

一、应乙方委托培养丙方的要求,甲方同意丙方在学科攻读博士学位,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三至五年。

二、丙方在学期间,必须遵守甲方各项规章制度,遇休学、退学、取消学籍或开除时(包括其他原因离校)由乙方负责安排处理。

三、乙方或丙方必须向甲方支付培养费共计三万元。在丙方入学报到时可按每学年一万元支付甲方,也可一次性付给甲方三万元。逾期(每年开学后三周内)未交者,甲方有权终止协议,中止对丙方的培养,并将丙方退回乙方。

四、丙方入学时,户口、人事档案等不迁入甲方单位所在地,不转工资关系,其工资、医疗、福利等待遇由乙方负责。不享受甲方提供的博士研究生的助学金。

五、丙方按照甲方提供的培养方案完成了学业,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经甲方学位委员会通过者,授予博士学位。丙方毕业时,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由甲方寄送乙方,或征得乙方同意,直接颁发给丙方。

六、丙方因故未能按时毕业,应向甲方提出申请,征得甲方同意,可以延期毕业。

七、本协议须经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并在甲方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录取丙方合格后生效。

八、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丙方学业结束后自然终止。协议中未尽事宜,由三方协商解决。

甲方

北京工业大学研招办

(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乙方(公章)负责人(签字):年月丙方 :年月委培生(签字)日日

第2篇: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孙诗兵

1985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系,1991于该校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现职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玻璃及特种玻璃材料,建筑新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在相关研究方向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过国家“863”,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军工项目等,承担多项企业委托项目,特点以工学和应用研究见长。联系电话:67392631

宋晓艳

女,1970年生,博士,教授。1998年于北京科技大学获材料学博士学位。1998-2000年任河北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副所长。2000-2003年于德国作“洪堡学者”和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7月回国。2004年与德国Darmstadt工业大学和Jena大学建立计算材料学及新材料研发项目合作和互派学者的国际合作关系。2004年7月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兼任中国体视学会理事、材料科学分会副秘书长。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于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80篇,其中收入SCI/EI/ISTP 78篇。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科技新星计划及教育部有关资助项目等6项课题。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材料学,金属纳米材料热力学、相稳定性及纳米晶粒长大的研究,亚微米及纳米硬质合金新材料等。联系方式:010-67392311,*** 王从曾

1981年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以来,先后在太原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从事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调入北京工业大学,历任金属材料及表面工程学科部主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及材料学院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强韧化及金属表面技术的研究工作。完成多项国家及省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及其他技术攻关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发明专利2项。主编本科教材材料性能学和参编材料工程大典、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等书籍。社会学术兼职有:中国机械工业协会高等学校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分会理事、真空学会高级会员等。目前承担着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研究课题有:金属表面等离子合金化、空心阴极等离子烧结、物理气相沉积(PVD)纳米复合膜、难熔金属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有色金属表面微弧氧化、激光表面强化等。联系电话:67392171 王志宏

男,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近年来主持和作为主要骨干参与包括国家“十五” 863项目在内十余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10余篇为SCI或EI收录);出版著作三部。软件登记权一项。专长:高温陶瓷材料、水泥基材料和化学建材、生态环境材料。社会兼职:国际Z—K—G中文版编委。

联系电话:010-67396207 张文泉

E-mail: zhangwenquan@bjut.edu.cn Tele: 010-67392167-84

1989年毕业于从武汉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北京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现为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第四届真空炉技术委员会委员。从事过不锈钢组织与性能,高温合金力学冶金,金属材料表面冶金,先进复合材料制备,粉末冶金,材料力学、物理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共参加了1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部委“八五”攻关项目。在国内外共发表了学术论文22篇,其中第一作者13篇(已被SCI收录6篇,被Ei收录12篇,ISTP收录2篇),第二作者4篇。

栗卓新

副教授,198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学士学位。1994年9月于天津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9月至1996年8月在国家燃烧学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焊接学会焊接材料及焊接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兵工焊接学会理事,国际焊接工程师中国考官。长期从事材料连接及其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目前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政府资助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主要研究领域是:纳米改性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及其特性,先进连接材料的环境负荷评价等。| 联系电话:010-67396091 杜玉成男,高级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在职博士。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长期从事功能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制备科研与教学工作及应用小化工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8篇,出版著作一部,发明专利5项。近期开展了稀土催化成膜的致密防腐涂层的研究工作。联系电话:67396129 马捷

男,1963年10月出生,副教授

工作简历:硕士研究生,1986年毕业留校参加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激光热处理技术;真空热处理技术;化学气相沉积难熔金属制品及合金涂层技术。

工作成果:两次承担国家“863”项目,发表论文十余篇。苏学宽

高级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为北京科技大学),1991-1992年赴日进修,1993年任高级工程师,1998年于北京工业大学,主要从事新型轻合金材料、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材料加工设备的研究与研制工作,任核心期刊工业加热编委,北京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委员会理事,现承担和参加国家863项目、国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加编写了中国模具大典、粉末冶金模具设计手册,曾获北京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及国家发明专利。联系电话:81146621

第3篇:北京工业大学

0814 土木工程

_01工程抗震减震安全_02结构新体系与高性能材料_03全寿命设计理论与可持续_04工程施工技术与风险管理_05城市与区域综合防灾减灾_06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 _07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技术

119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

④841结构力学 或83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或843钢筋混凝土结构 或 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或846传热学Ⅰ或867流体力学Ⅱ

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科学

工学[08](不含照 顾专业)

295

40(60)

与技术、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城乡规划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0805J2 / 0830J3)

工学[08](照顾专业)

310 302 317 308 328 330 328 354 280 325

40(60)40(60)40(60)45(75)46(80)40(60)41(90)40(60)37(56

未完,继续阅读 >

《北京工业大学怎么样.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北京工业大学怎么样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