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随笔
第1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随笔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教学论》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读之书,读完之后直后悔为什么没早一点读到这本书。书中论述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读后获益匪浅。
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尤其是其中关于计算教学的论述使我对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书中谈到“计算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下面我就结合书中的一些的观点并结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体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一个新的认识,即:应关注计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都喜欢采用操作的方法,本来结合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无可厚非。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算法的建构离不开操作的直观感知来获取算理,但并不意味着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构算法。事实上动手操作所获取的只是对算理的'直观感知,迫切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来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整理,以便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操作不能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和对算理的理解上,还应及时概括和提炼出算法。教师在学生操作之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实物操作”向“算法操作”过度,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渐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操作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把操作活动与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的思维由动作到半动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拾阶而上不断深入。
另外,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这就为抽象出算法储备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感性经验,为算法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将学生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整理、汇聚,帮助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从而自然地促进算法的建构。
如果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必要的重构,而让仍沉浸在直观形象算理中的学生运用抽象的算法进行计算,则欲速而不达,不利于算法建构。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了现实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第一,不注意教学的连续性,一个单元的几节课都采用类似的生活情境。第二,不注意问题设计的真实性,有的问题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第三,不注意沟通的实质性,教师只是从表面上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没有注意从本质上揭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对此,联系实际,不难发现:好多教师用“数学问题 ”+“生活情境”的思维方式来体现数学与现实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教师对数学与现实沟通问题的认识肤浅,这种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认识,成为影响教师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深层次沟通的直接障碍。
书中提到: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数的运算结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即融口算、笔算、估算和简算为一体。我想,在教学此类知识时,在思维方法上,应该突破原有的单一凝固的某种算法前提下的教学格局,不是用简单的“加法”,而要用综合的方法来关注和处理单一打破后出现的复杂的多维变化的信息,通过价值判断和结构化的处理,形成有核心的丰富的统一。这才是融合以后形成的“多”与“一”的统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单一”,而是有“主”有“从”、有“层次”、是多方面的和谐统一。这种融合可以唤醒学生灵活判断与主动选择的自觉意识,意味着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大的空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灵活主动。这才是计算教学深层次的教育价值。
第2篇:小学数学教学论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小学数学教学论》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B 6.C
7.B
8.B
9.D
10.C 11.A
12.D
13.B
14.A
15.C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有哪些? 答案要点:
(1)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提出和思考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问题。(3)提高数学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2、数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要点:
(1)抽象性,是现实世界的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上的抽象,在表现形式和处理方法上都具有抽象的特征。
(2)严谨性:是指数学中每一个定理、定律都要经过严格的证明才能得以成立。(3)广泛的应用性: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在许多社会科学领域也越来越多地用到数学的原理和方法。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答案要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传授与学习活动的统一,是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活动。(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2)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
(3)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水平与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2、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答案要点:
教学方法德选择,一般包括选择的标准和选择的程序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2)根据学生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4)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程序;(1)明确选择的标准。标准要具体化,切忌抽象。
(2)尽可能广泛地了解有关的教学方法,把握各种方法的精华。(3)对各种可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各种比较。
第3篇: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绪论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的主要特征:抽象性、严谨性、广泛的应用性。
3、数学的发展过程:
1、萌芽时期(公元前5世纪以前)
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5世纪—17世纪中叶)
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
4、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初—二战以前)
5、现代数学时期(二战以后)。
4、数学科学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作为学科的小学数学是数学科学的一部分,包括算数、几何初步、代数初步与统计初步知识,以及这些知识有关的技能和方法,这些内容与数学科学有密切的关系,它们源于数学科学,遵循数学自身的科学性,同数学科学有相似之处。区别:
第一、数学科学要对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阐述,一般从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出发,全面完整的、系统的表述某一个数学领域的内容和方法。而数学学科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可能出发,安排和呈现有关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数学科学对所有的定理、公式、法则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和推导,以保证其逻辑性和严谨性。而数学学
第4篇:小学数学教学论
第一次 判断题
1、大众数学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正确
2、国际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趋势就是注重数学交流。错误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概括数学课程目标。错误
4、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影响数学课程目标制定的重要因素。正确 5、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依据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错误 6、数学课程内容由数学知识和技能组成。错误 7、内容选择的多样性是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特征之一。正确 8、数学课程目标对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起导向作用。正确 9、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布鲁纳。错误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正确 11、对数学教育有影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皮亚杰的”联结说”。错误 12、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重点是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正确 13、选择教学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正确 14、教学方法只是教师教的方法。错误 15、尝试教学法是由邱学华最早设计和提出的教学方法。正确 [作业讨论] 第二次
第5篇: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第一章
1.什么是数学课程?课程有哪些表现形式?
关闭提示
答案:小学数学课程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标准及其进程的总体安排。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设计的数学教学的内容、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数学教学活动进程的总和。
数学课程的表现形式:设计好的课程要通过一定的课程文件来表现,我国的课程文件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部分。
2.新的数学课程有哪些理念?
关闭提示
答案:
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4.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6.建构发展性教学评价观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怎样理解各部分目标之间的关系?
关闭提示
答案: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