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窗外》教学设计

2023-08-26 07:14:0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三年级上册《窗外》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窗外》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窗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复习词语,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景色的特点,展开联想,体会作者爱恋乡村景色、热爱大

自然的思想感情。

3、自主选择喜爱的形式进行习作提升,做到读写结合。

教学重点:

品词析句,感受乡村四季景色之美,体会作者对家乡深深地依恋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写法,进行随堂习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交代目标。

师:轻轻地推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感受他细腻的笔触,共同到《窗外》这篇优美的散文中继续“析词句,品写法”。

二、复习词语及写作顺序。

1、齐读词语。带着情感,读出词语的意思。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窗外美景的?(板书:春、夏、秋、冬)

三、品词析句,探究重点。

1、出示自学提示,汇报方法,学生自学。

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a、春季

点拨:1、春天里,农民们披着如丝细雨,赶着水牛耕田。

(出示图片)师:雨中耕田,播洒希望,让我们感受这份清新、自然。指导朗读。

2、细嫩的草叶,给田野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

(同步课件演示“抹”的动态过程。)教师语言渲染:大地刚刚睡醒,在春雨的滋养下,细嫩的草叶慢慢伸展娇巧的腰身,它像一位柔情的画师,轻轻地、均匀地将薄薄的绿色抹在田野上,送给我们一幅如诗的画卷。所以说,“抹”字用得十分准确,它给田野的变化赋予了一种充满生机的动感。看着这种变化,你是否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你能把这句话变成一句诗吗?(草叶又抹田野绿或草叶又绿田野上)在这诗一般的意境中,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3、指导整段朗读:春雨如丝,像给农民披了一件蝉丝衣。水牛悠闲地在田间耕作。细嫩的草叶将飘逸的绿色抹在田野上。你坐在窗前,嗅到的是泥土的清香,听到的.是鸟儿的妙音。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春景图哇!让我们到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中畅游一番吧。(想象读)

过渡:窗外的春季美如画,(板书:春之美)窗外的夏季又有怎样的趣味呢?

b、夏季

点拨:1、夏天,小溪上映着夕阳。暮色中,孩子们在水中无拘无束地嬉戏,笑声、歌声一齐由窗外飞进来。

(出示图片)师:金色的夕阳,金色的小溪,金色的孩子尽情嬉戏,现在,你就置身于这金色的世界,自由玩耍,你的心情怎样?(开心、兴奋)读出你的开心、兴奋。(指名读)

过渡:夜里就更有趣了。

2、课件出示:夜里,微风习习,蛙鸣声声,萤火虫在草丛里闪闪发光,星星一眨一眨的,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齐读)

师:伫立窗前,感习习微风,听声声蛙鸣,赏萤光闪闪,看星星眨眼。这静中有动的情趣在胸中流淌,谁愿意读出这种情趣?(赛读)

师:窗外的夏日是充满趣味的,(板书:夏之趣)让我们再去体味一遍这夏之趣。(男女生对读,男生读暮色中的部分,女生读夜里部分。)

过渡:窗外的秋天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图片及文字,一齐读出秋天的喜悦,(板书:秋之喜)边读边想象那五谷丰登,欢声笑语的热闹场面。

过渡:白雪覆盖的冬日会有怎样的情趣呢?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课件。评读。

点拨:通过母鸡、小鸡、公鸡的对比描写,作者写出了乡村冬日的独特韵味,同学们想一想,冬日乡村还会有什么小动物在外面活动?

教师出示大鹅和鸭子图片,学生看图片,发挥想象,为作者的冬之韵续编。

(例:几只大鹅正在进餐,一只威武的大鹅时而进餐,时而引吭高歌;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像士兵一样在窗外巡逻。)

四、总结写法,升华主题。

1、师: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抓住景物特点为我们展现了从前乡村的春之美,夏之趣,秋之喜,冬之韵。思绪由遥远的从前回到现实,不禁感慨道:学生齐读最后一节。(板书:古朴美丽)

2、过去的乡村已变为城市,面对此情此景,作者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板书:深深地怀念)

3、窗外有太多的风景,曾日日与作者相拥,这份美好的回忆,这份浓浓的深情,已在作者心中注入永恒,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情一起读读开头和结尾,(课件出示)在品味的同时,请同学们想一想: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板书:首尾照应)

4、这篇文章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开头和结尾是总的概括,中间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具体写,也就是分写,这种结构方式叫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它会使文章的层次十分清晰。

五、拓展阅读。

1、抓住景物特点也是本文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法,下面我们就再读一篇这样的美文,请我们班的朗读小明星赵俪婷来读,其他的同学思考:作者抓住蒙蒙细雨中的哪些景物来写的?

2、乡村窗外的景色是清新自然的,那么城市中窗外又有怎样的景致呢?

默读《窗外》,思考:这个小朋友家的窗外有什么样的风景?

3、还有一位小朋友,他家窗外有一片竹林,让我们快到这片竹林中看看吧。

自由读《窗外的竹林》,用直线画出小作者敬佩竹子的原因。

六、习作提升。

1、师:刚才我们阅读的三篇文章,有两篇是和我们差不多大小朋友写的,同学们想不想也当回小作家?老师也想一显身手。(课件出示诗化《窗外》)指名读。

2、出示习作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动笔习作。

3、展示习作。

七、结语:窗外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不变的是我们的心,爱家乡、爱大自然、爱身边一切美好事物的心。只要你拥有这颗热爱之心,你的生活就会无限精彩。(出示课件)

第2篇:窗外教学设计

窗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真切感受到四季的变化之美,憧憬淳朴的乡村生活,思考大自然的现状与未来。

2.关注具体的词句,感受北国乡村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表现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关注具体的词句,边读边想象,感受北国乡村的美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1、激趣揭题,牵出明线

同学们,当我们置身于一座古朴美丽的'乡村,看窗外如丝的细雨,淡淡的绿色,闻着泥土的清香,百花的芬芳,听着鸟啼啾啾,蛙鸣声声,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窗外》,沉醉在这古朴美丽的乡村美景中。

板书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季的变化乡村很美丽……)

2、“读”占鳌头突出重点

(1)指导学习2自然段。

默读2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提示:关注文中动词。可做换词练习。“披:顶、冒;赶:驾;抹:涂、染;扑:迎;唱:叫”。

你能通过朗读把春天的美读出来吗?边想象情景边练习读一读。

(2)根据2自然段的方法学习3.4.5自然段。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提示:在体会词句的过程中想象情境,体会乡村景色之美。在秋天段落中结合书后的想象涂色。

(3)四小组分别朗读描写春、夏、秋、冬的段落,感受乡村景色的美好,并试着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3、总结写法回读全文

本文细致有序的观察,准确时代的刻画,细腻真挚的感情,严密完整的构段,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板书设计:

窗外

乡村 夏 古朴 美丽

第3篇:窗外教学设计

《窗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抹”。理解“无拘无束、嬉戏、啄食、高楼林立”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了解窗外四季美景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真切感受四季的变化之美,憧憬淳朴的乡村生活,思考大自然的现状与未来。教学重点:

关注具体语句,感受乡村过去的美丽景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前置学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课前预习部分)

1.我能认真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我读()遍做到的。

2.我能画出本课的生字和它在课文中的词语,能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本课的生字。并能通过查找字典给生字组两字词或四字词,知道这个字在本课中的意思。

3.通过自己学习,如果还有记忆有困难的字请在书上画出来。4.找到本课的多音字。知道它的不同读音,并了解不同读音的不同意思。

二、课文理解部分(课上交流)

1.课文按()顺序具体描写了乡村四季的特点。2.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窗外》教学设计

《窗外》教学设计

长沈路学校 张丽娜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窗外》是长春版教材三年级上第四板块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用抒情的笔调,优美的语言,通过对从前窗外四季美景的追忆,表达了对古朴美丽的乡村和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本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作者开门见山地交代了这里以前是乡村,“我”常坐在窗边看窗外的美景。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为文章的第二部分,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乡村四季的美丽景色。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具体描写了窗外四季的特点。春天抓住“农民”“水牛”“泥土”“鸟声”来描写;夏天抓住“小溪”“孩子”“萤火虫”等来描写;秋天抓住“丰收的场面”来描写;冬天抓住“母鸡”“公鸡”可爱的样子来描写。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照应,突出作者对乡村的爱恋之情。2.设计理念

以创新教学为理念,着力于体现新型学习方式及语文学习的理想和人文性。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窗外教学设计

《窗外》教学设计

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刘娜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从前窗外四季美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古朴美丽的乡村和大自然的爱恋之情,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照应,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具体描写了窗外四季的特点,细致有序的观察,准确生动的刻画、细腻真挚的感情是本文的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背诵文章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内容,积累语言。

3、真切感受四季的变化之美,憧憬淳朴的乡村生活受到美的熏陶。

教研主题:《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学习策略实践与研究》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季节特点描绘了家乡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感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使学生收到美的熏陶。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激趣导思 互动探究 点拨提升

教学方法及策略:一读抓景物,二读抓词句,三读想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窗外》。

二、板书课题:《窗外》

三、探究新知:

未完,继续阅读 >

《三年级上册《窗外》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三年级上册《窗外》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