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教案设计
第1篇:《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教案设计
《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教案设计
一、导入:(热身训练)
2007年4月11日下午,温总理抵达日本,下起了春雨,欢迎仪式在雨中进行。
温总理说:“今天的天气让我想起了一句中国古语:“好雨知时节。”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一语双关,表面指春雨及时,春雨到来冬天过去;实际预示着两国关系的冬天已经过去,友好的春天即将来临,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希望这次来访能改善中日关系的愿望。
答题点拨:
理解句子含义首先了解语言背景、动机等(语境),其次抓关键词,再次挖掘修辞等深层含义。
二、高考回眸: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
l 08年高考十七套试题11个省市涉及
l 09年高考六个省市涉及
l 全国卷一、全国卷二07、08、09、10更是连续几年涉及
三、呈现学习目标:
1、探讨并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方法。
2、学会准确筛选信息,规范答题思路。
四、题型特点:
l 命题者常常选取的重要语句包括
l 1、结构复杂的句子
l 2、表达段落和文章中心的句子
l 3、结构上有起承转合作用的句子
l 4、运用修辞手法表意含蓄的句子
l 5、文中内含因果联系的句子。
五、练习训练: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怀 鲁 迅u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 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1. 文中第三节所写的“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3分)
(明确):“破裂似的心肺”:对鲁迅去世的悲痛(1分)。“紧捏的拳头”:决心继承鲁迅的遗志(1分)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恨(1分) 。
答题心得:
联系主题------揣摩情感
抓关键词抓关键词------上下勾连
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答案:鲁迅逝世后,千万青年对他的爱戴和崇仰(1分)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他的伟大,这表明了民族振兴的希望(2分);鲁迅逝世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民无动于衷、麻木不仁(1分),这表明当时中国还处在黑暗、蒙昧之中(2分) 。
答题心得:
分析结构-------理清层次
3.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这句话的理解。(6分)
运用了象征手法(2分),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4分)或: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新的力量必然 产生。
或: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振兴的期盼。
答题心得:
分析结构-------理清层次
六、一课一得:
用笔在你的积累本上整理有关(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种体型的解题心得。
第2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教学建议
“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的含义”,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分值常超过3分。
本专题复习的目标
一是让学生明确文章中哪些是重要词语,以便平时阅读时加以留意和揣摩,提高阅读能力;
二是高考考查涉及到哪几种类型,并作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提高解答这几种类型的题目的能力。 要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特别留意这样五类词语:
①体现全文主旨的`词语;
②文章着重要说明介绍的核心概念;
③体现作者意图和情感倾向的词语;
④比较复杂的语段或句子中的代词(起指代作用的词语);
⑤含义深刻含蓄的词语;⑥在文中起结构性作用的词语。 关于本考点所涉及的考题类型及解题的要点,在“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栏目中已作了详细的说明。 专题中的几个栏目均围绕近年高考所涉及的几种类型设计的。重点放在词语的指代内容概括、概念的理解和词语在文中的情景义的理解上。
问题磁场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设题,意在让学生经过思考对本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所了解,引发兴趣并引出问题,为后面的探究作铺垫。使用时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暴露出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可根据需要再补充几个思考题加以拓展,教师在点拨中可初步引出相关的知识和解题要领。
二、问题磁场
一位外出打工的父亲,对他的儿子感慨地说:“儿子啊,你真的要好好读书,没有文化的打工真苦:吃不着苦的苦比吃苦的苦还要苦!”儿子听了不解其意,这么多的“苦”,什么意思啊?你能帮他解释这6个“苦”吗?
[点拨]此题是对多义词在文中含义理解的考查。分析时可先分类再结合语境分析:第2、4、5个为一类,为“劳苦、辛苦”;第3个为一类,为“困苦”;第6个为一类,为“痛苦”;从文中的冒号分析,第1个“苦”应是后面几个“苦”含义的总括,即劳苦、困苦和痛苦。
第3篇:现代文阅读复习(6)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复习之五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之一。这里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阐述。本讲说理解词语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
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学习”,它就是重要词语,如果把它理解为通过读书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又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散文《门》,其中“开门”和“关门”便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
第4篇:该怎么样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该怎么样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考点内涵阐述】
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现代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它主要包括:
1.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2.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3.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4.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5.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具体说,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作用。
【解题技法点拨】
一、词语辨析技法
同(近)义词的辨析,可从下述角度切入:
1.从相异的语素分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 “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2.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3.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
第5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考点解读】 考查方式
A、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
2、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
3、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修辞型、指代型、筛选概括型)B、分析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1、分析以词语为题的题目好处。
2、分析重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方法指要】
A、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如:下列句子中均使用了“人”,但其意均是不同。
一、联系上下文
词语大都有几个义项,孤立地看,这些义项都是抽象、概括的,在词典上能够查得到的。记住这些义项有必要,但远远不够,因为词语进入文章后,就立即与周围的词、句、段乃至篇发生联系并受到制约,这时词义就变抽象为具体,变多义为单义,只有根据词语出现的语境,联系上下文仔细分析,才能确定其含义。
【例1】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