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逃生与自救教学反思
第1篇:《地震中的逃生与自救》教学设计
《地震时如何避险》教案
遵化市二中 徐瑞立
【教材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和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了解地震前兆,再指导学生在地震时如何采取科学方法进行自我保护。目的是引领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生存能力和困难来临时的团结互助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地震相关知识,以及地震来临前的各种征兆,做好震前准备。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地震来临时的逃生自救方法。3.提高中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增强防震减灾的能力。【教学重点】:震前的准备和地震来临时的逃生自救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地震来临时的逃生自救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相关的案例准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分组搜集地震前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发生在我们地球上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由地震引发的灾害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历史上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离现在比较近的有1976年的河北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这两场地震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极大的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展示《唐山大地震》电影片段、地震灾难图片,师生共同感受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地震可以造成房屋坍塌、燃气泄漏等;在山区,会引起山体滑坡、水库垮坝、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在海底会引起海啸。地震还可以带来更严重的次生灾害比如瘟疫
虽然地震预报在今天还是个世界性科学难题,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
一些科学的方法,有效地把地震灾害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掌握一些地震基本知识和逃生自救技巧。(板书课题:
12、地震时如何避险)
二、教授新课:
(一)了解地震基本知识
1.看数据得出地震是发生的频率比较高的灾害;什么是地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教师总结:地震又叫地动,是由于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2.地震来临前的征兆有哪些?(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课前收集的地震前兆资料)(学生回答展示问题答案,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总结利用地震前动物、地声、地光、水位水质等客观存在的宏观前兆现象,观测其异常变化,为临震预报提供重要依据。(课件给出,学生读,共同学习)
(二)、探究学习:地震时的如何避险自救
我们了解了地震的相关知识,那我们在地震的时候该如何逃生自救呢?
1、教师让3—4名同学演示地震来了他们是怎么做的,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评价他们的做法、让学生观看课件中防震逃生的图片,并指出图片中有些是在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有些是错误的做法。教师总结出避震要点(投影给出),特别强调三角空间的寻找和身体的正确姿势
2、组织学生讨论:地震发生时我们有可能在哪些地方?我们应该采取哪些避难措施?(小组之间进行协作学习,组长组织讨论问题,并代表小组回答问题。)
在学校上课的学生怎样避险?学生阅读教材P69典型案例,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总结:
1、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坚固的课桌下;不要随便跳楼跑动,以免踩踏摔伤;
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迅速抱头蹲下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随便回到教室去。在家中怎样避险?寻找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不要躺在床上、跳楼。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险?选择安全的三角空间,避开玻璃门窗橱窗,货架,广告牌,吊灯等正在行驶的车辆怎么避险?将车辆缓慢停放在开阔地带,车上乘客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车座位旁,待地震停止后在下车等等。
(三)总结收获
1.地震前的准备工作:(1)学习地震知识,了解地震前的征兆;(2)加固易坠物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3)熟悉逃生路线并保证逃生路线畅通;(4)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处。(教师提醒学生家庭防震应急包物品清单:
1、口哨(呼救用,求救必需品)
2、红光镭射笔一支(若在夜晚可以打开当作指示遇险地点,光线有一定的透射力。)
3、瑞士军刀一把(被掩埋后没死又难受,实在不行自己挖一挖周边的土,空间整大点,或者挖个透气孔。不过要仔细观察分析四周的土方压力啊,不要随便乱挖。)
4、FM收音机(可以收听外面的情况,保证自己不会与世隔绝)
5、手摇充电器(这个应该可以配多个转接接头,保证你的手机和收音机短时间工作。)
6、手摇手电筒(不解释了)
7、常用手机备用电池一块(保证充满电)
8、户外恒温袋一个(折叠起来就豆腐块大小的东东,但是能保证短时间内体温不流失。户外店都有卖。
9、打火机
10、创口贴等)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并知道了一些地震中的逃生自救方法,希望大家牢记这些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并积极向他人宣传防震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小组为单位,以“防震减灾”为主题完成一期手抄报。(要求:纸张规格为8开,小组合作完成)
2、阅读导学案中林浩和马健事迹材料,针对地震到来时如何自救互救问题与同学或家人之间做交流。
第2篇:《地震中的逃生与自救》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逃生与自救》教学设计
太谷县阳邑中学 侯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地震相关知识,以及地震来临前的各种征兆,做好震前准备。
2.通过观看地震逃生自救视频,掌握地震来临时的逃生自救方法。
教学重点:震前的准备和地震来临时的逃生自救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地震来临时的逃生自救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尤其是1976年的河北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这两场地震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极大的震撼了我们的心灵!虽然地震预报在今天还是个世界性科学难题,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有效地把地震灾害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掌握一些地震基本知识和逃生自救技巧。
环节一:了解地震基本知识
观看《地震科普知识》视频短片并阅读安全教材P38-40“探究之旅”的“地震的检测与预测”环节,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地震?地震有哪些危害? 2.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哪些类型? 3.什么是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
4.我国为什么地震频繁、震灾严重?我国的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地震?
5.地震来临前的征兆有哪些?
(学生先观看视频再阅读课本,思考以上五个问题,小组讨论探究)
(学生回答展示问题答案,教师适时点拨)
1.地震:又叫地动,是由于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
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引起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引起地球表面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它是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它是由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
(3)塌陷地震:它是由地下岩洞、矿井塌陷而引起。
(4)诱发地震:它是由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引发产生。(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3.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知识见课本P39。)
4.(课本P39-40)
5.利用地震前动物、地声、地光、水位水质等客观存在的宏观前兆现象,观测其异常变化,为临震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1)多震区人们把地下水的典型宏观现象形象地总结成下面民谣:
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关于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震区群众曾经流传着这样的谚
语:
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环节二:地震时的逃生自救方法
我们了解了地地震的相关知识,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逃生自救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一)案例分析
阅读安全教材P43“汶川地震中的黄月和张扬”的案例,思考案例后面的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拨)
(二)探究学习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防震知识科普短片》视频,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地震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2.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该如何避震? 3.室外避震有哪些注意事项?
4.万一地震中不幸被埋我们该如何自救呢?
(学生先观看视频再阅读课本,思考以上五个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展示问题答案,教师适时点拨有关“安全三角”的知识)
(三)总结收获
1.地震前的准备工作:(1)学习地震知识,了解地震前的征兆;(2)加固易坠物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3)熟悉逃生路线并保证逃生路线畅通;(4)准备一个家庭防
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处。(教师提醒学生总结到课本40页“地震前的准备”;“家庭防震应急包物品清单”见课本45页“我们在行动” 的第1题“”家庭应急包)
2.室内避震注意事项:(总结到课本43页“我的收获” 的“室内避震注意事项”)
3.室外避震注意事项:(总结到课本44页“我的收获” 的“室外避震注意事项”)
4.地震被埋后的自救方法:(总结到课本44页“我的收获” 的“震后自救我有法”)
(四)知识应用
自主完成课本45页“危险判断” 的第2题:下列应对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答案:左面①③正确,②④错误;右面①③④正确,②错误。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并知道了一些地震中的逃生自救方法,希望大家牢记这些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并积极向他人宣传防震知识。
作业布置:
小组为单位,以“防震减灾”为主题完成一期手抄报。(要求:纸张规格为8开,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第3篇:地震中的逃生与自救教学反思(精选7篇)
地震中的逃生与自救教学反思(精选7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逃生与自救教学反思(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震中的逃生与自救教学反思1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是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地震的威胁》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节课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利用放录像,看图片,动手小实验,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形成原因,体现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1、 优点:
(1)、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内容,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制定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通过过程、方法使目
第4篇:地震中的自救故事
伤亡报告:已有22069人死亡;168669人受伤
“这一刻,我们都是汶川人!”互联网上打出这样的滚烫留言。救同学断臂的白乐潇 敬礼娃娃郎铮 可乐男孩薛枭
英勇救出两个同学的小英雄---林浩 小英雄陈浩舍身救人 勇敢智慧少年英雄雷楚年 董玉培不顾自己的安危救同学
藏族学生邹雯,舍己救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马健坚持4个小时在废墟中刨出女同学 康洁灾难发生时不仅自救还救别人 为救同学断臂的白乐潇
为救同学断臂的白乐潇。白乐潇是一位12岁的女孩。地震发生时,她的胳膊被教室的门卡住,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跑出教室,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断了。同学得救了,她却从此失去了一条手臂。这位舍己救人的小姑娘,人们把她称为“小英雄“。
“敬礼娃娃郎铮“。在汶川地震发生十多个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受感动。他的名字叫郎铮。目前正在接受治疗。郎铮对
第5篇:《地震中如何逃生》说课稿
《地震中如何逃生》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与交流,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地震中如何逃生》。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内容
首先我来说说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节课是对四年级第五单元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延伸。《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学生明白了,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而这节课,旨在让学生明白课文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地震有所了解,并掌握在地震中逃避、撤离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成功的基础是不但要吃透教学内容,而且要科学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才能驾驭全局。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所说: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因此,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制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地震,知道地震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
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躲避方法。学会地震发生后马上撤离。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讨论、演练等多种形式,达到本节课所设定的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
第6篇:《自救与逃生》教学设计
《自救与逃生》教学设计
课题: 《自救与逃生》学习阶段:水平一人数:32人
灾难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都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体育课是一门互动非常强的课程。基于这种想法,我把安全教育与体育课相结合,设计了这节火灾中自救与逃生的课程。让学生在这节课中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学到安全防火知识与发生火灾时自救逃生的能力。
本课共有五个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使学生参与到火灾自救的活动中来并学到安全防火知识。
运动技能目标: 掌握遇到火灾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 发展上、下肢的协调性,灵敏性。
心里健康目标: 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思考的能力。
社会适应目标: 培养团结友爱相互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安全防火知识与火灾中自救逃生能力。
教学难点: 发生火灾时如何自救与逃生。
准备活动——模仿操(4分钟)
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他们模仿能力极强,所以我设计了机器人模仿操,放上欢快的音乐,同学们跟随老师做模仿操,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机器人的理解认识,自己创编模仿操。
本节课主要是以
第7篇:《自救与逃生》教学设计
课题:《自救与逃生》学习阶段:水平一人数:32人
灾难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都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体育课是一门互动非常强的课程。基于这种想法,我把安全教育与体育课相结合,设计了这节火灾中自救与逃生的课程。让学生在这节课中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学到安全防火知识与发生火灾时自救逃生的能力。
本课共有五个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使学生参与到火灾自救的活动中来并学到安全防火知识。
运动技能目标:掌握遇到火灾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发展上、下肢的协调性,灵敏性。
心里健康目标: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思考的能力。
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团结友爱相互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安全防火知识与火灾中自救逃生能力。
教学难点:发生火灾时如何自救与逃生。
准备活动——模仿操(4分钟)
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他们模仿能力极强,所以我设计了机器人模仿操,放上欢快的音乐,同学们跟随老师做模仿操,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机器人的理解认识,自己创编模仿操。
本节课主要是以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