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诗词楹联进校园叫好
第1篇:为诗词楹联进校园叫好范文
为诗词楹联进校园叫好范文
为诗词楹联进校园叫好
近年来,在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的倡导和教育部及各界的赞同、支持下,中华传统诗词和楹联正逐渐进入大、中、小学的校园。这是一项提高我国青少年人文素质的重大举措,值得人们为之拍手叫好。
我国素称诗联之国,中华传统诗词和楹联精美绝伦,源远流长。作为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古典诗联无疑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渊源之一。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诗教久盛不衰,甚至充当仕进的“敲门砖”,即使其间经历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元代轻文学以至“九儒十丐”这样的摧残和冷遇,仍不减其势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古文包括诗词受到重创,却不能使它绝种。毛泽东曾经说过“旧体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的话,后来他又断言:“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嘛”。况且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尤其是毛泽东同志,本身就是伟大的诗人,是古典诗词终生不渝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而许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如鲁迅、闻一多、郭沫若、郁达夫等,“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写旧诗”,在传统诗词创作上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至于楹联,虽曾一度流于政治口号,失去艺术魅力,却始终在民间兴盛不衰。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得到真正贯彻,诗词楹联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应运而生,诗词楹联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诗词楹联队伍多达百万之众,从而迎来了中华诗词、楹联蓬勃英发的新纪元。
中华传统诗词和楹联之所以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体式优美、音节和谐、语言凝炼、意蕴深远、应用广泛,始终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跃动着灵性的韵律,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力和精神。在浩瀚久远的诗联天空中,不时出现群星灿烂、众星拱月的绝色奇景。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毛泽东等伟大诗人的伟大作品与天地同在、与日月争辉;梁章钜、纪晓岚、孙髯翁等著名联家的不朽联作也脍炙人口、永传于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永远营养和激励着后来人。实践证明,一首好诗、一副佳联虽不能左右一个时代,却可以滋润人心,感化人性,甚至光照海内域外,影响千秋万代。仅以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中华名楼而言,莫不是楼以人贵,身价百倍。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处空余黄鹤楼”、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唱响古今中外,使人爱屋及乌,纷至沓来,登楼寄兴。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文学艺术尤其是诗词、楹联是靠形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无穷的想象力有利于启迪科学的思维。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物理给我们知识,艺术给我们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这就告诉人们,诗联进校园不仅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而且学习、创作诗联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创造,是展开形象思维的翅膀进而激活逻辑思维的一种人文素质。有学者认为,科学思维能力主要来源于人文。人文的东西不仅有利于提升精神境界,而且有助于放开思维想象。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则直白:“我认为没有诗,人文文化就黯然失色;没有诗教,就谈不上人文教育。”因此,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造就人文关怀和美学精神;也为了激活和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就必须把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相融合,其中包括用诗词、楹联感染和熏陶下一代。这是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一环,务必抓紧抓好,决不可掉以轻心。
第2篇:门河小学诗词楹联进校园
2011-2012学年度门河小学
诗词楹联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传统文化,适应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诗词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和谐自由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高尚思想情操,加强民族教育,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情趣,满足学生多侧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从中体验快乐、幸福,得到精神享受。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让学生读诗、背诗、赏诗和作诗,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文化和道德修养。结合我校实际,努力营造学诗词、用诗词、赏诗词的良好氛围,形成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的良好局面,促成学生全面发展。
二、目标要求:
(一)总目标
1、通过诗词教学的研究,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诗词文化资源的收集、开发、整理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通过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教育教学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校诗词文化的氛围,逐步形成学校诗词教学的办学特色。
(二)具体目标
学生目标
1、低年级目标:
诵读新课程推荐的20篇浅近的优秀诗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模仿能力,感受中华传统诗词的语言美,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2、中年级目标:
诵读新课程推荐的优秀诗歌50篇,并注意在诵读中,模仿和简单创作诗歌,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3、高年级目标:
诵读新课程推荐的优秀诗歌70篇,注意通过诗词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并进行初步的诗词创作,让学生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
教师目标
语文教师和诗词爱好的其他科任教师,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诗词教学活动,带头读诗、背诗、写诗,以深化心灵,陶冶情
操,积极参与诗词教学竞赛比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诗词活动。
三、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内容:
(1)低年级学生以诵读与表演诗文为主,通过诵读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培养语感,体会其诗境及简练含蓄的表现技巧。
(2)中年级学生以诵读与赏析诗词为主。以培养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能力和对诗文意境的领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高年级学生以创作为主,并安排优秀诗文赏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悠久的文化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安排讲座,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五、活动安排:
内容安排
1、上好校园诗词课
语文教师要以课堂为主要阵地,认真上好诗词课。诗词教学要以诵读为主,以必背篇目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诵读中全面领悟意境,领会意义,理解内容,体味艺术。还可以适当增加一部分优秀诗词作为学生补充阅读篇目。
2、成立校园“七彩花文学社”,办好《七彩花》校报。
每班每学期至少上两篇诗稿。语文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篇诗词上校刊,鼓励教师积极投稿,不断提高稿件质量和办刊质量。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兴趣小组活动。每周一次,由语文组组织学生报名参加。认真开展诗词教学比武、诗词吟诵比赛、诗词创作比赛、诗词书写比赛、诗词音乐舞蹈比赛、参加市“三独”比赛、诗词知识
讲座及楹联创作,作品展示诗配画等。
4、充分发挥墙报、板报、广播站、校园网的作用,营造诗词进校园的文化氛围。利用课余活动时间,拓展阅读量,让渊博精深的古诗词发挥其教化的魅力,更加充满活力,多姿多彩。
5、利用好每天的课前五分钟,开展诗词诵读或赏析活动
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12年3月)宣传发动阶段。
组织教师学习此方案,明确活动的几个阶段及具体要求,并以致家长的一封信、学生会、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宣传诗词进校园活动的意义,做到人人皆知,全员参与。
本阶段的工作重心就是利用广播、周会、晨会、学校橱窗、班级墙报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利用多种机会和渠道造浓诗词进校园的氛围,让全体教师、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重视诗教工作、行动中重视开展诗教工作,学习中体现诗教工作,将本次活动营造成全体教师、学生耳熟能详并能积极主动参与实施的全校性活动,让大家体会到诗词进校园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的热情。
第二阶段(2012年4--5月)诗词教育活动阶段及全面实施阶段
各校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加强调度;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要认真对照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把诗词教育工作摆上应有位置,要求全体师生都要积极参加到诗歌朗诵的活动中去。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诗词欣赏讲座、举办诗歌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板报和校园广播站等形式,创造性的拓
展诗词教育活动。
第三 阶段(2011年6月)诗词教育活动展示汇报阶段
组织开展诗词进校园成果汇报活动。表彰奖励诗词进校园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即总结提高阶段,即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再发展再提高阶段。学校定期组织诗歌教学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定期进行诗歌教学互查互学,定期进行诗歌教学工作考核。定期进行校级诗歌朗诵比赛并提出新的诵读要求与希望,做好本次诗歌进校园活动的材料整理和资料归档工作,做好迎接上级单位和领导对本次工作的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验收,为下一步继续做好“诗歌进校园”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门河中心小学2012年3月27日
第3篇:诗词楹联
2010年刘煌庄诗词楹联培训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的诗、联文化,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制定本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一、培养学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学校教学工作体系。
二、提高学员无私的奉献精神,弘扬传统的诗词楹联文化艺术殿堂,提高自身素质,巩固学习成果。
三、以唐诗、宋词、楹联、书法、弟子规、幼学琼林、家礼等为教学内容,促进学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本年度重点背诵、朗诵部分唐诗、宋词和优秀的传统楹联,拓宽学员的知识视野和思想境界。
五、本年度难点教学诗词的平仄、背诵平仄,帮助学员分析结构,促进学员掌握规律,发现特点。
六、培养学员自己动手、动脑、写诗、写词的基本能力,初步做到让学员能写通俗易懂的诗词楹联。
七、完成上述教学工作任务外,教师可结合学员的学习进度、学员特点、灵活增补教学知识。
八、教师与教师、教学与学员之间,要加强互动工作,共同学习,快速提高
第4篇:诗词楹联
诗词
1.表达爱国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2.劝人珍惜时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唐)李涉《岳阳别张枯》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缕衣》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偶成》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 3.朋友送别之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