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统计》教学设计
第1篇:《总复习—统计》教学设计
《总复习—统计》教学设计
《总复习—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1、 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3、练习:1991—2003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
(1) 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
(2)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
(4) 关注现实生活中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P127统计9、根据1997-2003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
(1)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交流。
(2) 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1998—2000的变化情况)
(3) 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
(4) 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P13114根据我国1997—2003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第七课时总复习——综合复习
复习内容:《一课三练》P52-P55
复习目标:使学生对知识有个综合的输理,通过讲评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灵活、牢固。
复习过程: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45+63+37+22 (2)8*(11*125) (3)25*11 (4)72*125
(5)54*99+54 (6)3900/25/4 (7)(100+4)*25 (8)16*43-43*6
分析:(1)注意在简算过程中要凑成整数的需要加上括号
(2)注意8和125的关系,8*125=1000,所以要把他们先乘
(3)注意要拆最接近整数的数,所以25*11=25*(10+1)=25*10+25*1
(4)注意72*125,看到125想到要找个8相乘,所以可以拆成(8*9)*125=(8*125)*9
(5)(7)(8)注意用乘法分配率
(6)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减去连个数的积
3、递等式计算
强调计算准确,并在稿纸上列竖式检查
4、填空
1、2、3、4、为小数的基本题,再次强调公式重要性。
5、6为小数提高题,应用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
5选择:
(1) 下面数量中与1.2分米不相等的是
0.12米 1.20分米 1.02分米 12厘米
分析:此题考核小数的性质和单位换算,小数点的移动。在讲评过程中,注意再次复习这几个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2) 下面每组3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是
分析:考核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只要每组答案三个度数和是180度的就是正确的
(3) 下面每组三个角,不能为成三角形的是
分析:此题考核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实践操作
(1) 位置与方向
注意:强调要先找出观测点,在观测点上画十字。先看所去地点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上,最后量角度,并标上角度和线段
(2) 统计图
注意:画统计图时要先描点再连线,并要标上数字
第2篇: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
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功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既可以看出每个统计数据的绝对数值,也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问自己所问的,说自己想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会想、会问、会说,教学反思《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要学会肯定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别人弥补不足之处。对别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责,而是学会提问。形成一种老师、学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问题的氛围。教师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结果,还要抓好时机,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整节课学生不是静静的听教师教,而是热闹的“动”起来。这是我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成功之处。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始了,头脑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效果渐佳了。
第3篇: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
[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 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功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既可以看出每个统计数据的绝对数值,也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问自己所问的,说自己想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会想、会问、会说,教学反思《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要学会肯定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别人弥补不足之处。对别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责,而是学会提问。形成一种老师、学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问题的氛围。教师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结果,还要抓好时机,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整节课学生不是静静的听教师教,而是热闹的“动”起来。这是我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成功之处。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
第4篇:《统计》总复习教案
《统计》总复习教案
《统计》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数据的统计过程,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统计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进行数据的统计,会制作统计图,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数据的统计过程。
教学过程
一、近视眼发病率。
1、出示明光小学2002年一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眼发病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表,说一说你看了以后想要发表什么意见或建议?
2、制作统计图。
(1)先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图,说一说统计图的横行表示什么?竖列表示什么?
(2)观察竖列,看一看一格表示几?
(3)要求。让学生说说在制作统计图的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学生独立制作统计图。完成后先与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
3、回答问题。
(1)问题:几年级的发病人数最多,达到()人。
(2)问题:全校的近视眼人数共多少人?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3)问题:六年级发病人数是一年级的几倍?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二、1分钟跳
第5篇:统计总复习教案
统计总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统计的相关内容。
2.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统计思想,并加深对统计的认识。
重点、难点: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统计的相关内容。
2.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统计思想,并加深对统计的认识。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等。教 学 过 程
一、问题引入: 今天我们来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我们这学期学的统计图分为哪几种, 学生汇报:横向条形统计图、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不同的统计图。
二、重点复习
1.教材113页的5题。
(1)请大家看课本,第113页的统计图是什么统计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根据统计图你可以得
到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一般的纵向统计图。?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沙尘总天数。?纵轴1个单位格表示2天时间。
(2)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指名板演)2.教材第117页的第5题和第119页的1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自主检测(一)看图回答问题:
1、甲种干果第一季度销量统计图情况
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是多少?
2、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