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文言句读(必修教学论文)
第1篇:例谈文言句读(必修教学论文)
古人作文章时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大部分的古文是不断句的,人们读书要自己句读。语意表达已尽处为“句”,念为gou用“V”表示(勾与句古时同音),而“读”则指语意未尽而念诵时须停顿的,念为dou用“/”表示。《说文解字》说到“/”(zhu),有所绝止而识之也。“/”实际就是句读(dou)的本字。
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因为明辨句读是读懂古文的起点。古人以“习六书,明句读”为小学,可见它是读古书的入门之学。假如小孩断句没有错误,就证明他对古书有了初步的了解。《礼记学记》说:“一年视离经辨志。”意思是说小孩读书一年后,要考查“离经辨志”。这里“离经”即指句读能力。句读作为文言文阅读的一项基本功,又常涉及到语法、修辞和音韵等知识,历来为命题人所偏爱,散见于各种练习与考题中。答好这类题,熟读、甚至背诵一定数量文言文名篇,从量上培养文言文语感是十分必要的。实践也证明了语感越强,句读也越顺利。另外,笔者就句读一些技法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 联系上下文,明辨词句义。
大体说来,词和句的意义有未了解的地方,这是弄错句读最主要的原因,有的是不明了一个复音词的意义,有的是把甲义误认为是乙义。这些情况都会错断句读。所以,不仅要掌握单个词字的意义,要纵观全篇,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仔细体会推敲,句读出文句的本来结构,使语气清楚明了。
例如:
(1)(正)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
(误)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
要是没有弄懂这句话中“无事”是两个单音词,是“没有必要”,“犯不上”的意思,而不是现代汉语“无事生非”中的“无事”的意思。想当然的人很容易句读成第二种形式即“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
(2)而乡邻之生/日蹙
“乡邻之生”是主语,“日”是状语,“一天比一天”之义,如果要将“生日”当成现代汉语的“出生的日子”讲,则会酿成笑话,文理根本讲不通。
(3)今齐地/方千里
古文中“地方”是两个相连的单音词,为“土地面积(方圆)”之义,如果要译成“现在齐国的地方有千里远”显然有些牵强。
(4)于是相如前进缶
这里的“前进”是两个表连动关系的单音词,意义是“上前进献”与现代汉语意义差别很大,如果没有结合句子和上下文的意义,单独出现则无从得知其意义。
二、 利用字词标志
文言文当中有许多词在句中位置一般比较固定,具有暗示性,可以用作句读的标志。
如处于句首的虚词有:盖、夫(且夫、故夫、若夫)来表议论性的,俄、旋、向者、既而来表时间的,故、然、而、然则来表逻辑关系的连词。
(1) 夫战,勇气也。
(2)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4)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5) 向者仆常厕下丈夫之列
(6) 既而将诉于舅姑
(7)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8)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9)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处于句末的虚词有:也、矣、哉、乎、焉、邪、耳、耶等。
(1)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2) 吾知所以距之矣。
(3)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 狡兔有三窟,仅免其死耳。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到的是“曰”,“曰”字后面是引语的必须冒号再加双引号,但是须注意的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和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具有独立性,可单独成句的一些发语词,如噫、嘻、呜呼、唉哉等。
三、 利用句型标志
1、“……者……也”表判断句式。
如(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利用“……者……也”句型标志,很容易仿下面这段文字加点标点。
(3)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2、疑问、反问句式如“何……为”、“安……为”、“不亦……乎”、“何……之有”、“奈……何”、“若……何”。
(1)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2)世方乱,安以富为?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6)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
四、利用修辞标志
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修辞现象。有些修辞现象在形式上具有易于分辨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成为帮助标点文言文的形式。比较常见的是排比、比喻、回环、顶真等。
(1)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排比)
(2)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比喻)
(3)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顶真)
最后,借鲁迅先生在《马上日记》中的一句话为结束语,“标点古文,确是一种小小的难点,往往无从下笔……切不可掉以轻心。”以上诸法,实属不能包容句读之万象,实际运用要复杂地多,谨记以内容为干,技法乃叶也。
第2篇: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例谈(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例谈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
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下同)中蕴含了很多的德育因素,如果我们加以挖掘,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对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崇尚美好品德、端正人生走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结合课文教学及相关内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当代中学生思想解放,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这是他们的优点。但在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中,淡漠历史,不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不知道先辈为了寻求民族解放道路所付出的艰辛。针对这一思想实际,在教学鲁迅的《<呐喊>自序》时,教师就可积极捕捉德育契机,精心施教。可先设计这样富有深情的导语:“同学们,当你们现在沐浴着幸福的阳光时,你们可曾想过,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吗?你们可曾想过,有多少先辈为了国家的振兴,进行了怎样艰辛的探索吗?人是不能忘本的,更不能忘记祖国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重温鲁迅先生当年是怎样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心路历程,接受先生那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洗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则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重点讲析鲁迅先生为了拯救国民的灵魂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理想,把个人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的崇高品质。最后,再做这样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同学们,尽管我们现在已初步进入或即将步入小康生活,但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有人这样形容这个差距:我们即使马不停蹄地赶,到本世纪中叶,才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所以,我们还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鲁迅先生那种把个人理想同祖国命运结合起来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同学们的心灵一定会受到极大的震动,陷入沉思而深受启示。
又如,在学习《游褒禅山记》介绍王安石生平时,挖掘出列宁对他的评价“中国十三世纪的改革家”这一因素;在学习《窦娥冤》介绍关汉卿生平时,把关汉卿与莎士比亚进行对比,突出关汉卿的成就不比莎士比亚差的因素;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挖掘出法国红学家对《红楼梦》的评价“十八世纪最优秀的女子文学”这一因素,等等,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和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教育。一个语文教师若能经常坚持挖掘语文教学中这样的德育启悟点,对学生一定会起到很好的德育熏陶作用。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分辨是非、真假、美丑、善恶能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作文训练更贴学生实际,这对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必修4的作文训练,全是紧贴现实的议论文训练。笔者认为,这正是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极好契机。备课时,我通过反复斟酌,决定选择与高中生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三个题目《中学生打工利弊谈》、《谈男女生的交往》、《上网利多?弊多?》来大做文章:第一步,先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明辨是非,提炼出旗帜鲜明的、正确的中心论点。通过此步教学,同学们初步形成了如下观点:1、中学生可以利用假日适当打工;2、中学阶段男女生交往,只限于纯洁的友谊;3、平时上网弊大于利,但可在假期适当上上学习网,且不可过度伤身。可见,通过讨论,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是非明确了。第二步,要求学生找论据,既要从身边找,又要从报纸等新闻媒体上找;既要找正面论据,又要找反面论据,而且必须找到反面论据。然后,要求同学们把各自找到的论据进行交流。交流时,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使大家深受教育,特别是有学生长时间上网而猝死网吧的事例,还有黑网吧因失火而使一些中学生葬身火海的事例,给同学们的心灵以及大的震憾。第三步,再点拨议论文的写作技巧,这时,一切已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心领神会,写出的议论文观点鲜明、正确,论证严密、充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便于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德育熏陶。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后来,我用同样的方法对《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两个作文题进行教学,同样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再次,通过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来实施德育渗透。中学生精力充沛,喜爱从事各方面的活动,容易在活动中接受感染和影响,这种感染和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甚至超过课堂之外,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终生难忘。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是整个语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融入德育内容,深化素质教育,是语文这门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延伸。在教学鲁迅小说《药》时,为了使学生深入领会上世纪初中国国民的不觉悟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同时也感悟一下鲁迅先生那为国为民而不断思索的拳拳爱国之心,学习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不失时机地布置了第二课堂活动:请同学们把《药》改编排练成话剧,为全县中学生艺术节准备节目。之后,我一直关注着同学们这一活动的发展动向,不时地指导他们如何把握华老栓愚昧麻木的内心世界、刽子手杀害革命者的凶残、革命者夏瑜没有充分发动民众的悲哀,要求他们要充分理解鲁迅先生对这种革命悲剧的痛心思考,告诉他们只有深刻把握这些内容,才是改编和排练成功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人物和作品主旨,还运用多媒体教室下载了电影《药》让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在语文第二课堂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革命历史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的排练实践会更加巩固这种革命历史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使其终生受益。
当然,第二课堂活动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只需准确把握时机,巧启发、妙诱导,在开发学生智力、掌握语文基本知识的同时,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现阶段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需要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高中阶段又是他们步入社会的准备期,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发挥语言文字的功能,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对高中生进行一些恰如其分的德育渗透,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完善他们的人格,以便将来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通讯地址:陕西省佛坪县袁家庄镇佛坪中学(723400)
电话:136302677670916-8916869(办公)
第3篇:情境作文教学例谈论文
情境作文教学例谈论文
情境作文教学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生活狭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间接经验的指导。因此,学生自然会材料枯竭,无话可写了。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 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为此,我们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捅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
1、游艺活动创设情境。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合着字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
第4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例谈论文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物点来看,在概念教学中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以下就略谈我在这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概念。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数学,通过实物、教具、学具让学生观察、演示或操作来阐明概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让学生只用一把直尺画一个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用圆规学生都能画圆,用一根线固定于一点也能画一个圆,那么为什么要求学生用一把直尺来画圆呢?这就是渗透圆的定义,虽然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概念是描述性的,但也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后继学习更有利于知识建构。通过这样的操作,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这样的表象:圆就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哪怕学生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但是头脑中有了这样的表象对后继知识的学习是相当有利的。
二、以旧概念的复习引入新概念。
一个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概念系统中,处在与其它概念的相互联系中,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学习复杂概念之前,先学习更一般更简单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以这个上位概念作为新概念的的先行组织者
第5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例谈论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例谈论文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物点来看,在概念教学中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以下就略谈我在这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概念。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数学,通过实物、教具、学具让学生观察、演示或操作来阐明概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让学生只用一把直尺画一个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用圆规学生都能画圆,用一根线固定于一点也能画一个圆,那么为什么要求学生用一把直尺来画圆呢?这就是渗透圆的定义,虽然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概念是描述性的,但也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后继学习更有利于知识建构。通过这样的操作,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这样的表象:圆就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哪怕学生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但是头脑中有了这样的表象对后继知识的学习是相当有利的。
二、以旧概念的复习引入新概念。
一个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概念系统中,处在与其它概念的相互联系中,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学习复杂概念之前,先学习更一般更简单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以这个上位概念
第6篇:【精品】[作文教学论文]情境作文教学例谈
[作文教学论文]情境作文教学例谈
情境作文教学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生活狭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间接经验的指导。因此,学生自然会材料枯竭,无话可写了。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为此,我们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捅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
1、游艺活动创设情境。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合着字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
第7篇:《咏柳》教学例谈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小语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名作佳篇,修订后的大纲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背诵80首古诗词。这充分说明古诗是小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古诗教学,往往注重讲解注释,学生在枯躁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往往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
最近,我校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我校教师创意,由网络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尝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古诗教学。网络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的共享,增加了教学的知识容量。同时,灵活方便的交互方式,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创景设境,感受古诗意境美。
古诗的艺术美体现在它的画面意境美上。古诗中的意境美,是诗人刻意追求的创造性艺术,古人云:“有境界自成格”,就是对诗歌意境创造的高度概括。
课始,师生共同进入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资料室,点击视频动画,随即在学生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动态画面:在清清的小河边,一排婀娜多姿的垂柳倒映在水中,柳叶翠绿翠绿的,把水面染绿了。微风徐徐吹来,柳
第8篇:教学设计例谈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设计例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提要:
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写作范本”来教——课文的教学功能定位
《爸爸的花儿落了》换位改写——发现叙事的不同视角
《丑小鸭》假想改读——训练想象力的样本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联读——值得广泛采用的有效拓展方式
《伤仲永》中王安石的“伤不起”——深入古人的情怀,“遵路识真” 第二单元
《黄河颂》,情感的温度、思想的深度、背景的广度怎样增加——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原则
《最后一课》关注母语教学的价值——语言品读活动一定要充分展开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有三大比喻群落——文本赏析的层次设计
《土地的誓言》“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自读课文教学设计举例
《木兰诗》学完以后的事儿——经典文本的阅读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邓稼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长文短教的范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分步品读,散点透视——“美文”的常用设计思路
《音乐巨人贝多芬》角色模拟,以“画家”的身份读课文——读写技巧的训练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虚拟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