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3-11-10 07:12:4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石头书》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勘探队员叔叔告诉我们石头就是书,因为石头一层一层

的……(生答)

2.关于石头书,这节课你想进一步了解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学习第六~十四自然段

1.自己读第六~十四自然段,看看自己能不能读懂读好,《石头书》第二课时。

2.老师了解班上哪些同学爱提问,哪些同学爱回答问题?再读课文,爱提问的遇到课文中的问话多读几遍,爱回答的遇到课文中的回答就多读几遍。

3.(出示问话)请爱提问的同学推荐一位导读。要求:让我们一听就知道你重点问什么?[相目机板书:字画]

4.(出示带提示语的问话)加上提示语,你们是不是能读得更好,问话更吸引

人?自己读。

(1)指名读,把你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我们听。

①“不禁笑了起来”——说说川川心里怎么想?

②“一起问”——找一个你的好朋友一起问,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石头书》第二课时》。

③“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我们班有没有像川川一样遇到问题爱刨根问底的同学,请你们一起来读一读。

5.学习答话。

(1)你对这4个问题中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就在书上找到叔叔的`回答,自己读一读。

(2)指名答。

①“有字吗?”指名答。问:字是什么?[板书:波痕、雨痕、矿物]问:矿物是什么?还有可能有什么颜色?

②“有画吗?”指名答。问:画是什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看书上的化石图,欣赏上面的图画。

③“化石能说明什么?”老师课前找了一些资料,请大家读读课文,再结合资料想一想,化石到底能说明什么?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指名答,再结合这块石头上的“字、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④“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指名答。结合书上的省略号想一想还有哪些作用?引导学生课后查资料。

6.分角色读叔叔和川川、磊磊的对话。

三、师总结

化石能让我们由现在推测到过去,多神奇啊!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心中的小问号解决了吗?这样的石头书你们会读了吗?(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石头书

字波痕雨痕矿物

画树叶贝壳小鱼

第2篇:石头书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石头书”的含义,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要乐于探究。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石头书》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一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什么?

交流:让学生明白石头像一本书。

3、点出“书”,问:书有哪些特点 ?

交流,相机归纳:

(1)书: a.有页数 b.有文字 c.有图画 d.知识丰富

(2)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书不光有纸做的,还有竹子做的、锦缎做的„„

4、那么石头有没有书的这些特点呢?今天将和大家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好吗?

二.精读课文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细细地朗读课文。

2、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3、交流,相机出示:

(1)“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A.这句话你读懂了吗?

B.出示图片:片状结构的岩石。

C.点出:一层一层像厚厚的书

D.出示句子指导读: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小结:这段话告诉我们石头书有页数:一层一层的(板书)

(2)石头书有字:

出示:“有啊,你们来看:这是„„,叫雨痕;这是„„,叫波痕;还有„„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交流:相机点出:雨痕、波痕、矿物(板书)

出示:一组石头图片,让学生认识欣赏。

(3)石头书有画:

出示:“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交流:相机点出:树叶、贝壳、小鱼。出示板书:化石

出示:一组化石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欣赏。

(4)石头书告诉我们许多知识:

出示:“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密林,„„有花有草,„„昆虫。„„大海。„„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 到的这座山。”

点出:密林、花、草、昆虫,问:我们怎么会知道很久很久以前的情况的呢? 交流:出示:密林----树叶化石图片,雨痕图片昆虫----昆虫琥珀图片

(5)我们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

齐读:第13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总结:同学们,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神秘莫测的,它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无穷的奥秘,需要同学们用智慧的双眼,勤劳的双手,去发现,去揭示。

四、扩展延伸: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一些动植物的化石,从中我们获得了什么?

五、练习:

1、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注意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这本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这本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本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 的“读”字该怎么理解?

六、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体会对话时,提示语的安排形式。

2、写一段话,学习用上提示语的两种形式。

板书设计:

17石头书 书上有字吗? 雨痕

波痕„„矿物 书上有画吗?

树叶

贝壳

小鱼

第3篇:石头书(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石头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石头书中的学问,激发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理解文意

1、师述: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川川和磊磊感到非常好奇,向叔叔提了很多问题。

2、快速朗读课文,找找川川和磊磊问了几个问题?

3、(显示:6个问题)(只要读引号里的对话内容)

像他们这样不断追问,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用文中的一个词就叫——板书:刨根问底。

过渡:做学问都应该这样,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下面请大家也进入“石头书”的世界去“刨”个明白,为什么说石头就像一本书?再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找出几点理由(用波浪线圈画出关键词句)。

4、交流:你找到石头像书的第一个理由是—— A 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图片出示)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一层又一层的石头,就像书——(板书:形似书)

这是一个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叔叔这样说是想加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

精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块小石头。

教学过程 :

一、揭题,质疑

1、揭题。

2、谈话。(出示课文插图)

师: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知道两个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见一位叔叔正看着一块大石头,这位叔叔还说他在(生:读书)他读的是什么书呀?(石头书)为什么要读这石头书呢?请大家来读读这一句话。

3、质疑。

(1) 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2) 指名读句子。

(3) 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提问,师归纳)

(4) 过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要认真地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解决石头能做成书吗。

(1) 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这一段,看谁能自己解决。(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2) 学生交流。

师听后边说边板书:原来,这篇课文讲的是石头像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石头书第二课时

《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边默读边思考问题,同时在书本上做记号的读书方法。

3. 理解课文,知道“石头书”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7课《石头书》,石头为什么像书,到底里面有哪些奥秘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

(一)、师述: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川川和磊磊非常好奇,向叔叔提了什么问题呢?(指名读 齐读)显示: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理解“好奇”,指对自己 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齐读句子)

(二)、师: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

1、听了叔叔的回答,他们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呢?(指名答)

显示:书?哪里有书哇?

2、这里写出了他们怎

未完,继续阅读 >

《《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