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
第1篇: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
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阙秦(quē) 忤视(wǔ) 以飨士卒(xiǎng) 以药淬之(cuì)
B.卮酒(zhī) 失其所与(yù) 目眦尽裂(cì) 朝济而夕设版焉(zhāo)
C.玉玦(jué) 参乘(shèng) 共其乏困(gòng) 夜缒而出(zhuì)
D.刀俎(zǔ) 戮力攻秦(lù) 瞋目(chēn)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
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同舟共济 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行李之往来
B.为之奈何 人不敢与忤视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
5.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使工以药淬之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6.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7.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
8.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
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
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
9.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
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
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
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
10.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阅读鉴赏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2)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C.李清照诗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③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 )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1)将括号内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B.晋军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使者)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说(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以乱易整,不武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 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 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 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 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5)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郑主要原因是晋想报复郑,与秦并无多大关系,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B.秦晋之军分驻两地,也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
C.烛之武因年轻时不得重用,而有满腹委屈和牢骚,对此,郑伯颇为不满,但国难当头,最终还是给予安慰和许诺。
D.晋侯在秦退军后,并无感情冲动,经过理智分析,毅然决定撤军。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谋略,正是他后来成就霸主的重要原因。
(7)文中烛之武的说辞包含了四层意思(文中已标明序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中间两层的内容。
第一层:消除戒心,引起好感。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晋忘恩负义、言而无信、贪得无厌,暗示秦将受晋侵犯。
(8)根据要求,写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烛之武为了说服秦伯退兵,摆出了保存郑国可能对秦国的好处,这好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鸿门宴(节选)
司马迁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好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驰:投奔
C.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 D.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臣为韩王送沛公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孰与君少长 失其所与,不知
D.所以遣将守关者……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倶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得兄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1.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
2.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不超过25个字)
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四、作文
以“《鸿门宴》里_________这个人物写得好”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横线上填上课文《鸿门宴》里的一个人物的名字,如“《鸿门宴》里项羽这个人物写得好”。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B.“眦”读zì;C.“共”读gōng;D.“夫”读fú。)
2.C(A.“知”通“智”;B.“说”通“悦”;D.“倍”通“背”。)
3.A(渡河。)
4.B(A.非常 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 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外出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D.夫人 古义:那人;今义:妻子。 长者 古义:敦厚的人;今义:年龄较大的人。)
5.B(“越国以鄙远”中“以”是连词,可译为“来”,表目的。)
6.A
7.D(D项中“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其他各项均为代词。)
8.C(C项应译为:于是拿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
9.B(B项应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10.C
二、阅读鉴赏
1.(1)B
(2)B
2.(1)略
(2)D(“说”通“悦”。)
(3)D(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4)D(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凭;③连词,表示修饰;④连词,表示转折。)
(5)C(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
(6)C
(7)灭郑于晋有利,于秦无益有害 存郑于秦有益。
(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1)B(驰:骑马到。)
(2)D
(3)①秦朝时项伯和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了他。(游:交往。活:使动,使……活下来/救活。)②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1.略
2.气温升高、普遍缺水、臭氧增加将使世界作物减产。
第2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题
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题
组题:翟福利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汤之问棘也是已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 .. B.请息交以绝游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D.门虽设而常关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 C.问征夫以前路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
A.遂见用于小邑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乐琴书以消忧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目吴会于云间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6.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谨拜表以闻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以八千岁为春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⑧耕植不足以自给
⑨诸侯以惠爱为德
⑩倚南窗以寄傲
A.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⑧
B.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⑨ C.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⑧
D.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⑨ 7.下列各种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诗人陶渊明发自内心的呼喊,它表明诗人归隐的原因就在于家里的田地无人收拾,同时也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劳动,反对不劳而获的人。
B.“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意旨。
C.《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集中概括了滕王阁所处的雄伟地势。
D.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之境,则应“无所待”,这反映了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同时也是作者既无法解决社会矛盾,又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反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刚刚播出的电视剧《毛岸英》情节真实感人,它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展现了毛岸英的成长过程,更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乌鸟私情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B.这里的山光水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不知不觉间已是日薄西山,晚霞渐起,山气氤氲,归鸟阵阵,我....们这才恋恋不舍地踏上归程。
C.什么叫功力?这就叫功力。你看小沈阳的演出,偌大的舞台上,只一个形单影只的他,表演起来照样....罩满全场,赢得热烈的掌声。
D.他生在贫苦里,长在穷困中,生活的艰辛使他穷且益坚,发奋改变这穷苦的现状。成功后的他也深悟....了一个道理,贫穷是一笔财富,它可给予你无穷的力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B.访风景于崇阿
此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C.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所含修辞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B.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11.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又因为《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B.《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C.《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D.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言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之,而搏髀②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祁。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③,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改动)注 ①大父:祖父。②搏髀:拍着大腿。③毂:车轮,此指车。④阃:国门。⑤莫府:“莫”通“幕”;“幕府”指将帅出征时设在野外的营帐。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
善:善于 .B.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制:裁决 .C.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
飨:犒劳 .D.求贤良,举冯唐
举:举荐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文帝“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的一组是(3分)()①上怒,起入禁中
②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③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④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⑤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⑥复以为云中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帝经常想起李齐,那是因为他在代郡的时候,曾多次听尚食监高祛说过李齐的才能。B.文帝发怒是因为冯唐在众人面前说他即使有李牧这样的贤才也不会任用,使他难堪。C.云中太守魏尚因为擅自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而受到法办,爵位被削。D.冯唐在仕途上一直很坎坷,景帝让他做楚相,不久又免了他的职,武帝求贤时,他已老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滕王阁风景 高昌
①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
②滕王阁矗立在赣江边上,临观之美,心旷神怡。那一望无际的蓬勃风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赣菜的“辣”。③赣菜辣得很直接,很斩钉截铁。而滕王阁的风景,恰便也似这爽快的个性,不用什么曲径过渡,不用什么花树遮掩,只要一抬眼,就干脆是辽阔的水,悠远的山,出岫的云。
④朋友们似乎很替我遗憾,说是来早了。如果晚来些时,再赶上个晴朗的傍晚,就可以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了。可是,能够看到这些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能够看到那一片片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的明亮含蓄的波纹,不也是一种难得的诗意吗?远望是烟波浩淼,近观是碧水荡漾。水远山长,刚柔相济。清人撰联“目极湖山千里而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道的也正是眼前景色。浩荡江河行大地,依然风雨共名山。一登上高阁,视野就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
⑤太阳照在滕王阁上,慷慨地铺开灿烂的热情。下面的江水就绚丽起来,丰富起来。波光粼粼,美丽潇洒。留下一溜儿一溜儿浪漫的浪花。朵朵白帆,慵懒地躺在江面上,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美好姿态。远处慢慢散步的白云,悠然地在大江上踩出一行行彩虹般的足印。隐隐约约地,偶尔会从那云缝里看见一两只飞鸟,于烟水苍茫处优雅地飞翔着起舞,而那舞台之大,背景之远,还有那翅膀之轻盈,就都留在我的左心房后面的一个小格子里,被小心收藏起来了。
⑥素负盛名的碧水与长天,映照着暖暖的阳光,一江耀眼的亮丽色彩,一片被阳光照耀的波浪,让人无比眷恋……
⑦我喜欢滕王阁,虽是初次造访,却仿佛早已是旧时相识。那山水胜迹,渔歌帆影,落霞孤鹜,令我陶然心醉。一步步接近天上的蔚蓝,便也一步步接近绚烂。伴随着攀登的脚步,天似乎都有欲坠的感觉了。远处八一大桥的吊索,酷似扇动着的飞鱼翅翼,在那划破时空的飞翔里,我的心灵已经不知不觉地感悟了千百年的沧桑。
⑧屈指算来,滕王阁前,走过了多少光阴。物换星移,留下了几多感叹。王勃来过,白居易来过,杜牧来过,王安石来过,朱熹也来过。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经历了各自的风景,留下了各自的歌吟,然后下楼去,走向了历史的烟尘。今天登上滕王阁,不会踏到先人的脚印上了。因为这里几经兴废,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古人眼里的风景了。滕王阁,修而又毁,毁而又建,达二十几次之多。留下来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个富贵的旧名字而已。阁中序播千秋,江上帆收万里。从感情上来讲,我也希望保留下那旧日亭阁。毕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可是,经过今人的智慧和劳动,而今的滕王阁带给我们的,仍然是这么美好的风景和这么美好的心情,这不也很好吗?
⑨“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1000多年过去了,王勃站在滕王阁的那次抒情,永远让人怀念着。站在阳光灿烂的滕王阁上,想象着王勃的锦心绣口,忍不住也会有握笔为文的冲动。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尽管有王勃恢弘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
⑩历史的车轮,碾碎了多少玉砌雕栏,珠帘旧梦,沧桑是不断变幻的,而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古人已远,山水依然,被光阴消磨了千余年的风景,愈发生动和醇香。
⑪在王勃曾经眺望过的地方,我把目光从邈远的历史中收回来,投向未来…… 16.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由滕王阁的景联想到赣菜的“辣”,写出了滕王阁景色的直接,无遮掩,斩钉截铁的特点。B.朋友们为我遗憾,说我来早了,如果晚来些,只要到了秋天,就能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C.文章第5段主要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用拟人来写太阳的慷慨;用拟人来写白云的悠闲;用拟人来写飞鸟的优雅,画面光鲜而且富有情趣。
D.千百年来,滕王阁修而又毁,毁而又建,已达二十多次,所以作者这次登滕王阁并未踏上先人的足迹,所以感情上有深深的遗憾。
E.这篇文章既抒写了滕王阁的历史风流,又抒写了它的当代风采,还憧憬着它的未来。
17.与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壮丽景色相比,作者眼前的滕王阁景色,有哪些独特之处,结合④⑤两段文字,作简要回答。(4分)
18.开篇作者便写道:“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读完全文,请你列出至少三条理由。(6分)
19.第⑨段中,作者说,“尽管有王勃恢弘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节选自《宋书·陶潜传》
注:秫稻、秔:秫(shú),高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秔(jīng),同“粳”,粳稻。20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
许:地方,处所。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堵:墙。
C.裋褐穿结,箪瓢屡空
褐:粗布衣服。
D.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亲:亲人。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
B.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
C.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乃瞻衡宇,栽欣载奔 ..
D.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2.下列各句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已经喝醉了就回家去,竟也不装作舍不得的样子而留下。
B.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
译文: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
C.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译文:我姑且打算弹琴唱歌,用它作为三条小路的资金。D.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译文:郡里派督邮到县里,属吏告诉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去见他。” 23将本文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作一比较,则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亲老家贫”和“幼稚盈室”正是陶渊明决定到彭泽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B.“公田悉令吏种秫稻”一事,从侧面证实了陶渊明的确是“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C.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陶潜写《五柳先生传》旨在表现自己追慕五柳先生,写文章自寻乐趣,忘却名利得失的志向。
五、默写
1、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当地繁华富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4、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用历史典故暗示宴会豪华、人物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感叹宇宙之大、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反衬人生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8、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心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直抒胸臆,写自己报国无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表达自己不因年华流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达自己乐观开朗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2、表达自己不甘沉沦、亡羊补牢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古人的典故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滕王阁序》中以“嗟乎”发端,从消沉中振起。________,_________是比较现实的认识,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________,_________则是从历史上撷取的两个实例,以此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接着用两个四六句来拓展这层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以_________,_________作结,总束上文。
衡水中学语录20条,条条震撼人心!
1.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2.2.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是不寂寞的人。3.抬起头来做人,低下头来做事。
4.谁说高三不是人过的?是人过的,我们不仅要过,还要过得好。(印在每张习题卷上)5.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同上)6.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今天是你手中唯一的现金。(同上)7.通往清华北大的路是用卷子铺出来的。(个人认为这句话最震撼了)
8.高考就是一锤子买卖,就看你最后那一哆嗦。前面考的再好,最后一次考砸了也没人会记得你;前面考的再差,最后能考出来,别人也会记住你。
9.6月8号下午5点前,你左右高考,6月8号下午5点之后,高考左右你。10.不想考清华北大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某次大会上的发言)11.无论怎么坚持,我都可能失败;无论怎么失败,我都始终坚持。12.每天都充满奇迹。13.活在当下。
14.真正的恐惧来自恐惧本身,害怕失败就是最大的失败。15.把训练进行到底。(面对三轮复习,教师这样说)16.手不离笔,“马”不停题。
17.巧做低档题,全做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高档题,做错也无悔。(这句话谁编的啊,佩服!)
18.胸怀野心,痛下狠心;充满信心,坚定恒心;更加细心,保持耐心;做到专心,拥有决心。(校长寄语,真有才啊)
19.向规范、速度、准确要20分。
20我来衡中干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的怎么样。(著名的衡中三问)
语文试题
一、1.C(A.“销”通“消”、“蓐”通“褥”B.“闵”通“悯”、“机”通“几”C.无通假、“已”通“矣”D.“反”通“返”、“辩”通“辨”)
2.D 虽然(A.引,举起/连接 B.息,断绝/气息 C.矜,怜惜/自夸)
3A 生物,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总称(B.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或做事是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C.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人。D.告诉,古义:申诉/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4B 状语后置(A.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宾语前置)5.C名作动(A.意动 B.名作状 D.使动)6.C(用/因为/来,表目的/把/用来)
7.A(不准确,原文中并没有诗人因家中田地无人收拾而归隐,且反对不劳而获等说法)8.
解析 A.乌鸟私情:比喻人的孝心;B.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C.形单影只:形容人很孤独;D.穷且益坚:处境越不好,意志越坚强,常用来自勉或勉励他人。答案 B 9.
解析 A.窈窕:前为美好的样子,后为深远曲折的样子;B.阿:均为高大的山陵;C.夺:前为改变,后为违背,耽搁;D.特:前为独,独自,后为特地。答案 B 10.
解析 A、B、C皆为借代。A项容膝,指代狭小的居所;B项簪笏,指代官职;C项桑榆,指代日落的地方,表示晚;D项“日薄西山”是比喻,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答案 D 11.
解析 C项中《庄子》是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答案 C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之,而搏髀②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祁。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③,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改动)注 ①大父:祖父。②搏髀:拍着大腿。③毂:车轮,此指车。④阃:国门。⑤莫府:“莫”通“幕”;“幕府”指将帅出征时设在野外的营帐。12.
解析 A.“善”应为“和……交好”。答案 A 13.
解析 ①是说文帝听了冯唐话后发怒,②是文帝对冯唐的询问,⑥是说文帝让魏尚重新担任云州太守。答案 C 14.
解析 C.云中太守被削爵位原因应是他犯了错报杀敌人数的罪。答案 C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你为什么当众羞辱我?难道没有私下的地方吗(难道不能在私下里告诉我吗)?(关键词:众辱、间)(2)军队的战功、赐爵封赏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关键词:决、奏)(3)当天就让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关键词:是日、节、复)【参考译文】
冯唐,他的祖父是赵国人。冯唐以孝顺著称,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我住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交情甚密,所以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拍着大腿说:“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担心匈奴吗?”冯唐说:“陛下即使能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是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在这时,匈奴人大举侵犯朝祁。汉文帝正为此感到忧虑,于是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你怎么知道我不会任用廉颇、李牧?”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轮,还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军队的战功、赐爵封赏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啊!我的祖父说,李牧做赵将驻守边境时,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他的才智。因此他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了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们整天全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符合实际情况,执法吏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执法吏却有法必依。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了,奖赏太轻了,惩罚太重了。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多报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执法吏,夺了他的爵位。由此说来,陛下即使能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重新让魏尚担任云中郡郡守,任命冯唐做车骑都尉,让他掌管中尉和郡国的车战之士。汉文帝后元七年,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冯唐又被免职。汉武帝即位,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再做官,于是让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
三、现代文阅读(18分)16.
解析 本题中,B项“只要……,就……”句概括不全,要欣赏王勃笔下的壮丽景色,还得要“赶上晴朗的傍晚”。D项“深深的遗憾”分析有误。答案 BD 17.
解析 题干中已经明确地给出了阅读的区间,可以对④⑤两段的内容简单分层,然后看看每层写的是什么。答案 ①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明亮含蓄的波纹;②水远山长,刚柔相济,视野开阔,令人激情狂奔;③太阳慷慨灿烂的热情使江水丰富绚丽、美丽潇洒;④慵懒的白帆展现各种美好的姿态,白云悠然,飞鸟轻盈。18.开篇作者便写道:“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读完全文,请你列出至少三条理由。(6分)答案 ①滕王阁就矗立在赣江边上,游玩方便,而且其临观之美,令人心旷神怡;②登上高阁,视野会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③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为滕王阁留下震古烁今的名篇——《滕王阁序》;④滕王阁几经兴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登临它,可以读历史烟尘,可以写当代风采,可以抒未来憧憬。(任意三条理由均可得满分)19.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含意的理解,这是能表露作者情感的一个重要语句,这句话体现着文章的感情基调,理解时要紧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答案 ①因为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作者观赏了滕王阁的胜景之后,觉得不吐不快,他要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②作者觉得,虽然滕王阁经历了沧桑巨变,但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他要把这种独到的感悟表达出来,与读者分享登临的收获。(意思对即可)20.D 指父母亲
21.A 希望,期望(B.于是/因为 C.才 /于是,就 D.代这篇文章 /动词,到…去)22.C 我姑且打算弹琴唱歌(指想要谋求一个小小的县官),为归隐三径小园准备些费用。23D(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的“自况”)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5、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7、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9、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1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1、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
1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3、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4、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yì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第3篇: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题
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乘彼垝(guǐ)垣
咥(xì)其笑矣 其黄而陨(yǔn)
采芙(fū)蓉 B.犹可说(yuè)也
于(xū)嗟女兮 靡(mǐ)室劳矣
淇水汤(shāng)汤 C.我戍(sù)未定
驰椒(jiāo)丘 白鹄(hú)舫
何时可掇(duō)D.氓(méng)之蚩蚩
将(qiāng)子无怒 自我徂(cú)尔
无与士耽(dā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总角之晏,言笑宴宴 C.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前来,到……这儿来)B.乖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来到……上面)C.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D.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互相)
4.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左右种梧桐
②本自无教训
③二情同依依 ④昼夜勤作息
⑤寡妇起彷徨
⑥汝是大家子 ⑦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⑧淇水汤汤 ⑨秋以为期
⑩汝岂得自由
A.①②③⑤
第4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题教师稿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酌酒(zhuó)
稔熟(rěn)
耘耔(zǐ)
天高地迥(jǐnɡ)....B.西畴(chóu)
盘桓(yuán)
逋慢(bǔ)
鹤汀凫渚(tīnɡ)...C.舸舰(ɡě)
庭柯(kē)
睢园(suī)
涸辙犹欢(hé)...D.盛筵(yán)
叨扰(dāo)
优渥(wò)
茕茕孑立(jié)....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刚刚播出的电视剧《毛岸英》情节真实感人,它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展现了毛岸英的成长过程,更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乌鸟私情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B.这里的山光水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不知不觉间已是日薄西山,晚霞渐起,山气氤氲,归鸟阵阵,....我们这才恋恋不舍地踏上归程。
C.什么叫功力?这就叫功力。你看小沈阳的演出,偌大的舞台上,只一个形单影只的他,表演起来照....样罩满全场,赢得热烈的掌声。
D.他生在贫苦里,长在穷困中,生活的艰辛使他穷且益坚,
第5篇:初二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题
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识字与写字(6分)脂粉奁 朔方 睥睨 伫立 稽首 祈祷 胆怯 馈赠
1、注音:()()()()()()()()将上列词语工整地抄写一遍
(2分):
二、积累与运用(18分)2.将课内词语补充完整。(2分)_________山盟 悲愤_________ 刚直_________ 盛气_________ 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词语。(2分)由于靳尚等人的谎言欺骗,群众不明真相,以为屈原真“疯”了,宋玉也趋炎附势而去,只有侍女和弟子婵娟对屈原的品格笃信不移。(1)趋炎附势:(2)笃信不移: 4.文学常识填空。(2分)(1)《雷电颂》的作者是_________,本篇课文节选自一部历史剧_________。(2)“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出自_________,作者是俄国作家_________,他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5.名句积累。(2分)春天是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咏春的诗篇,请写出两组咏春的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