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器》教学设计
第1篇:《变阻器》教学设计
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变阻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所标规格的含义,会识别滑动变阻器规格,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使之改变电路中电流。
3.知道电阻箱用途,会读出电阻箱示数。
4.知道变阻器和变阻箱电阻变化的区别和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分析
由一个实际问题的提出引入新课。
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其使用,由于变阻器的部件较多,接法又有多种,因此变阻器是初中电学教学的难点之一。为此,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方案已作过调整,在电学问题中不出现变阻器三个接线柱同时接入电路的情况,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加以注意。
本节的另一内容电阻箱由滑动变阻器特点引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联系实际,注意观察、对照和思考,仔细观察变阻器,做到实物、结构示意图和符号三者相对照。
教师引导、启发、示范,学生观察、亲自操作。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出变阻器的使用规则。
引入本节课题时,创设奇趣的物理情境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突出变阻器的作用,有效地减小教学坡度,加深学生对变阻器的构造、原理的认识。可以由滑动变阻器特点引出电阻箱,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特点等对比教学。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演示1 出示收音机,选择某一台,调节音量控制旅扭,音量发生变化。
为什么调节音量开关时,喇叭音量会变化?
1.旋电视机的亮度旋钮,荧光屏上的图像会变明变暗。
2.一幕话剧开始了,剧场里的照明灯是怎样由亮变暗?
演示2 出示滑动变阻器,告诉学生它叫滑动变阻器,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让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指出亮度变化都是由于滑动变阻器起作用。
教师指出:上述生活中的例子,都有一个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元件。
这节我们就研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一、滑动变阻器
滑片移动可改变音量、亮度。收音机音量大小,灯泡亮度变化都是由于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不同引起的,所以滑动变阻器是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元件。
我们知道,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要减小电流,应增大电阻,要增大电流,应减小电阻。
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那么滑片移动是怎么改变连入电路成电阻的呢?
让学生观察每组桌上的两组滑动变阻器,看谁能说明滑动变阻器构造。
教师出示观察提纲。
1.滑动变阻器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这些部分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
3.滑动变阻器有几个接线往?连入电路后电流的路径如何?
4.它铭牌上标志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找一位同学表述,互相补充后,教师明确介绍滑动变阻器构造,明确各部分名称。
引导学生从构造入手分析滑动变阻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变阻器上绕的电阻线是固定不变的,那么怎样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呢?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是什么?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有哪些方法减小电阻。
学生讨论: 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总结出四种方法:减小导体长度,增大横截面积,选用电阻率小的材料,降低温度。
这四种方法中,哪种从实践的角度更简便可行?(减小长度)那么怎么减少?
同学分析:
这个实验是靠什么来改变连入电路电阻的(靠触头在电阻线上移动,来改变连入导线长度),教师指出这就是最简单的“滑动变阻器”。这种最简单的“滑动变阻器”与我们手中的变阻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实验中用我手中的变阻器,它有什么优点?让学生分析,总结(改变电阻效果明显,节省空间,减小仪器体积)
概括上述分析,滑动变阻器原理是通过移动滑片与电阻线的接触点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 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的。
根据上述分析,简单地说滑动变阻器就是一个带可滑动滑片的电阻,作为一个重要电学元件可用符号表示。
滑动变阻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如何使用呢?
1.接法:如何把变阻器接入电路才能起到改变电流的目的?
首先要使变阻器成为电流的必经之路,即变阻器要串联连入电路。
(1)要将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导线接在滑片上或支架上,都不能使它连入电路。
(2)要串联在电路中。
让学生实验,每组按下图连好电路,并根据你的连法说出哪部分电阻线连入了电路。在这里解决“想想议议”中四柱变阻器有几种正确接法?并总结规律“一上一下”。
2.指导学生将滑片移到离下端接线柱最远的一端闭合开关。
(1)分析猜测滑片右移,表示数和灯泡亮度变化,再动手操作,观察验证。
(2)分析猜测滑片左移,表示数和灯泡亮度变化,再动手操作,观察验证。
(3)分析猜测移动滑片,使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的情况,再动手操作,观察验证。
(4)分析猜测移动滑片,使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时情况,再动手操作,观察验证。
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同,闭合开关在电路中电流大小不同,电阻最大时电流最小,电阻最小时电流最大。电学实验为了闭合开关时防止电流的过大而烧坏元件,要求滑动变阻器在闭合开关前要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即离下端接线柱最远的位置。
3.前面观察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滑动变阻器和一切电学仪器一样有自己的规格参数,每个电阻器都有规定的最大电阻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即使用前要了解铭牌,电流不允许超过允许最大电流值。
播放视频“滑动变阻器和亮度可控灯”。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二、电阻箱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告诉大家,前面听收音机时,调节音量时,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那个东西,是无线电技术中常用的变阻器,叫电位器(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但这些变阻器有一个缺点,虽能改变电阻,但不能读出电阻具体数值,有没有能读出阻值的变阻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电阻箱相关内容后回答。
(1)电阻箱与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化有什么不同?(滑动变阻器电阻是一圈线一圈线地改变,逐渐改变电阻,电阻箱随旋扭转动是“跳跃式”的改变。)
(2)它们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3)怎么读数?
学生回答后总结。
学生总结读数方法。
各旋钮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用课件“旋钮式电阻箱”进行讲解。【课题】自制滑动变阻器 【组织形式】个人或小组 【活动方式】
1、弄清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2、搜集有关材料。
3、动手制作并进行实验。
第2篇:变阻器_教学设计意图
设计思想变阻器是电学中最常用的重要电路元件,要求学生知道变阻器的原理和构造,会正确地连入电路,知道它在电路中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变阻器的学习,二是电阻箱的学习。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构造的教学,以老师的精讲为主,从一系列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到要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对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和作用,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到解决。滑动变阻器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但不能知道接入电路的具体电阻值,在此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讲解电阻箱的知识。为了尽可能的体现出新课程理念,结合实际条件和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更为合理的重组,使之更有利于在探究发现、创新,从而使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根据认知心理学和构建主义心理学的有关学习理论,加强学习理论与实际教学之间的联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建问题学习情景,把实验、猜想、设计、问题解决等学习手段穿插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视频、音频和动画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探究和应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
第3篇:变阻器教学设计1
《变阻器》教学设计
临武县
楚江中学 王建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
2.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3.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师:实物投影、电路示教版、灯泡、三节干电池、导线若干、铅笔芯(约10厘米长)、亮度可变台灯、电位器。
生:滑动变阻器、小灯泡3.8V、4.5V电源、开关、导线、实验报告单(共计12组,每4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实验引入
师:展示连接的灯泡电路。由一节电池改为两节电池串联供电,观察灯泡亮度变化,回答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电压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就会改变。
师:再出示调光台灯,演示调光台灯亮度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思考:引起灯泡亮度变化的原因?
二、展开新授
(一
第4篇:滑动变阻器 教学设计
《变阻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变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在电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变阻器知道其构造和工作原理,有助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又为今后电学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准备。
2、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A)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认识它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会用它改变电流大小;(B)了解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C)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 亮度,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连续改变电流的学生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电阻作用的理解。(B)通过对变阻器的自主设计,感知创新设计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设计变阻器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矛盾,激发动机,提出问题,改进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动手操作作用的变阻器的欲望。
3、本课的重点是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是正确分析电路中电流大小与滑片位置变化的关系。
二、教法与学法
变阻器的教学属于实验仪器的教学。本节课采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5篇:《变阻器》教学设计(优秀)
《变阻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①熟悉常用的滑动变动器的结构,能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②会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 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对比、探究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由于变阻器的部件比较多,接线柱多,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又是动态变化的,而课本一下子就提到一个叫滑动变阻器的装置,对初二学生来说,在变阻原理的理解上感到起点较高,学生难于接受。重点、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教材教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提出“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已有观察、对生产技术的已有感性认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进而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价最后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
第6篇:第四节 变阻器 教学设计
第四节 变阻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探究变阻器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2)在学习滑动变阻器使用的过程中,用推理再实验验证的方法,体验物理实验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变阻器的设计过程,体验发明创造的科学情趣。(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通过提出猜想、动手操作,在探究实验中学习变阻器的使用,掌握其规律,建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与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用
器材:电阻丝,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小灯泡、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箱、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采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应用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第7篇:《变阻器》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变阻器》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二、《变阻器》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变阻器》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变阻器》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滑动变动器的结构,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2.学生能够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滑动变阻器工作的原理。
【难点】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谁能想出改变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方法,学生能够想到改变接入电路中定值电阻的大小。
教师继续提问,在不改变电源两端电压的情况下,如何逐渐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通过问题的引入
第8篇:变阻器教学设计(精选6篇)
第1篇:《变阻器》教学设计
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变阻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所标规格的含义,会识别滑动变阻器规格,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使之改变电路中电流。
3.知道电阻箱用途,会读出电阻箱示数。
4.知道变阻器和变阻箱电阻变化的区别和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分析
由一个实际问题的提出引入新课。
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其使用,由于变阻器的部件较多,接法又有多种,因此变阻器是初中电学教学的难点之一。为此,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方案已作过调整,在电学问题中不出现变阻器三个接线柱同时接入电路的情况,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加以注意。
本节的另一内容电阻箱由滑动变阻器特点引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联系实际,注意观察、对照和思考,仔细观察变阻器,做到实物、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