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散文
第1篇:散文写作
散文写作
艺考中“散文写作”的考查标准
1、写作能力,即文字功底。
2、讲故事的能力,通过考生散文写作的考试,考查考生对生活中经历的事件的发掘、组织和结构的能力。
3、对生活的观察、感悟能力,特别是视觉感受能力。
艺考中“散文”文体
艺考中的散文与中学讲授的散文是不同的,中学讲授的“匆匆”“春”等都是抒情散文。老师强调的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原则。
艺考的散文写作要求的是叙事散文。它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1、必须有“事件”在里面,或者必须有事件的“片段”在其中。
“事件”是构成叙事散文的主体,光有“事件”还不够,还必须是“故事”。“故事”与是“事件”区别在于:故事必须是触及人的心灵和情感的,并且能够有一定主题的事件。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能构成故事。
2、必须是真实的故事。
这就与小说等虚构体裁区别开来。真实性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者是亲眼目睹,亲耳所闻。比如《背影》、《小橘灯》。
故事可以是一个片段,或者由一连串几个记忆事件小片段构成。
这些片段可以是关于一个人的,也可以是关于许多人的。
有时不是由一个事件的线索来勾连,而是一个主题来联结,或者是由某种情绪联结成的。
3、必须有一定的情节性。
一篇优秀的散文要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1、由一个或者几个故事片段构成,具备引人入胜的特点。
2、有感人的情节、内容,即它必须令人感动。
3、丰富的细节、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内心的揭示等。
4、具有一定的可视性。也就是尽可能有一定的“画面感”。所谓“画面感”就是你的文字描述具备一定的可视的内容。读者通过你的描写,可以建立起人物的形象、场面、气氛。
散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需多观察、多练笔。
考生普遍感觉到没有内容可以写,所以建议平时多注意对生活的积累,通过最细致的观察,重新认识伸过,感受生活,从最普通的凡人琐事中去寻找、去发现。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练习:
1、人物练习
从身边的人开始观察。
注意观察人在各种情况下眼睛、手、脸部变化。注意各种人物在情绪比较激动或比较低落情形下习惯性动作和反应。
2、静物练习
从一个静态的物品里,你要看出时间感、色彩的层次感等。从一个最普通的物品上,发现时光的烙印。如家里的门、窗、桌子,发现这些物品上面发生的细微变化。
3、场景的观察练习
公交站台、公园一角、小路、网吧、教室等。这些地方与哪些人群会联系在一起。在这里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来到这里。这些地方和其他场所气氛有什么不同。
4、自然界重要自然现象的观察练习
注意自然现象带来哪些不同的感受。考生要多体会。
5、情感表达练习
情感与温度。比如,你在清晨阳光升起时,你的心情。在黄昏的时刻,天空、大地给你的感受;这些时刻都需要体验。
6、色彩的观察
如通过不同颜色的服饰来表达一个人内心的心情。
7、环境与人的心情关系观察
如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他的行为会发生一个变化,随着人物的情绪变化,在人物眼里的景和物也要发生变化。
散文写作是个基本功,以上是这些年指导学生备考的经验,希望每一个考生能够打好基础,考试的问题也就得到解决了。
散文写作练习题:
第一场雪春雨
童年往事回忆
母校纪事开学第一天
放学路上我的同桌
难忘的一课除夕之夜
彩虹窗
网雨
大雾门前的河流
一封迟到的信短信
呼叫转移网友
相逢半张照片
老电影笔记本
一张电影票一场难忘的比赛
我最爱的人桥
风最美丽的旅行
水远方
第2篇:散文写作
散文写作知识
一、什么是散文
灵活地抒写经历中的见闻感受的精悍的文章,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受。典型的散文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形式上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体;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从侧面暗示,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和侧重点的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记写、刻画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他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细致的刻画人物,也不讲究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有的侧重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他们不是纯客观地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他们的记叙或描写,作者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目的。如《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就是通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议论文一样,它也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确、以理服人。但它不需要逻辑推理、论证严密。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于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虫鱼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妙趣横生而极富感情。从高考优秀作文看,大多数考生对议论散文情有独钟。
三、散文写作要领1.感情体验
散文要写感情,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业绩,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散文一开始就使自己沉浸在一种突如其来的悲喜交集的感情体验中,由此生发联想中被迫放下笔等。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2.细节描写
散文的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3.构思,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内涵做,到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在探索,在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作者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滚雪球
“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没有感情不是散文。——小时候跟着妈妈赶集差一点丢失,四十年代初一度离开部队。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 ”。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抓一刹那”。这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散文写。这一点,“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部分,最富有“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
“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精华“不散的神。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以线穿珠 ”部分,最有“
它“*”——”。小——“一粒”部分。抓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行,文学色彩很浓。同一般”。朱自清的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 而是一种回 最后又面对横江截流的宏伟场面,激情满怀。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不能不明朗和确定而细节只能在法,有人叫做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徐迟的构思方法,叫光彩住这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构思方法往往与手法联系着的。如借物抒情、小标题、象征
4、联想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
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有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如火和热),如2000年上海市作文《水的联想》和2002年的《面对大海》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但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丛中跳跃。
5.文采 :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
简洁而潇洒: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这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内容,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四、高考作文要求
(一)基础等级
1、感情充沛
没有感情就不成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观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化升华,敷衍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可是要表现这样的中心立意,就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感情,字里行间都有渗透着感情。
2、立意独特
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可是普通寻常的感悟是不得人心的,看见蜡烛想起老师,看见葵花想起小学生……这些“感悟”已经不再给我们产生美感,而是产生憎恶;这样写作已经不再是生产精神产品,而是谋杀我们的阅读欲望。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独特情志、独特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物
3形散神聚:这里讲的是散文的取材。
4、感悟具体
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悟是什么,得在文章中说明白。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说感悟,但文章的景致、人物、事件均可以反映向感悟。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记叙文的主一样,要明白畅晓,让人觉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时要清楚地出现在文章中。如《亲近你》一文,就把抽象的感悟“体验“通过大量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幼鸟第一次避开慈母的呵护,飞翔有蓝天白云下,他体验到了自由的博大;蓓蕾在一场春雨后,绽放笑脸,新奇地看着这个世界,他体验到了尘世的纷杂;海燕在暴风雨中长鸣,勇敢他宣传革命圣火的到来,他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蝴蝶第一次来到大花园,飞东飞西,万紫千红的花为她绽放,它体验到了人世的热情……”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者感同身受了。
(二)发展等级
1、体察入微,以小见大
上面说过,散文往往出奇制胜,以少胜多,说是有散文表现中心的方法。散文的这一用法是独特的。一般的散文写作,我们可以从细小的方面入笔,做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实际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事物中的一枚叶片、一粒沙土都可以表现重大主题。如《红绣鞋,白布里》
2、表达方式多样,夹叙夹议,情理相透。
含蓄的感情也罢,激昂的感情也罢,都要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的状况,而不仰仗虚构。散文因为有对生活或事物的感悟,可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引导读者理解,体味文章的意味。散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这种深刻寓意又饱含诗情,因为散文有情理相透的特点,思想内容往往不直接,而是寓于“物”或“景”之中。以强烈的感性形象激发读者的理性思考。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
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梅子黄时的一川烟雨笼着如诗画的江南时,背倚着门的曾祖母手里拿着针线微微笑着。所有的怀念都是缘
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泪水和欢笑。
我所知道的绣花鞋,我所想象的绣花鞋,应该是有着鲜艳的红色缎子面,折射出令人陶醉的酒红色的光芒的。它应该有金色丝线织就的凤凰牡丹并蒂莲开,它应该着在三寸金莲之上微微地挪开步子,它应该伴着宫廷才有的醉香和历史才有的沉醉。
我常常仰头观望日落时的天空。一团团白色的云朵就像美人踩过蓝绸时的香粉屐痕,听说女子缠足始于五代南唐李煜,谁都不曾料到,这一缠缠了千年,缠出了多少血泪!?
小时候,看着曾祖母小心地挪动莲步,觉得很好看。也曾私底下学着走得摇曳生姿,“花枝乱颤”。新鲜感过去之后,还是会嫌像被什么辅住了手脚如此不得自由,于是和一大帮孩子欢呼1.春之怀古(台湾--“春”2.红绣鞋,白布里张晓风)--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我却常常梦到有着暖暖阳光的午后。--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老屋的后院,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于一双小小的绣鞋。那是曾祖母
着,奔跑着,自由自在,像极了空中的鸟儿,飞得无拘无束。我想,曾祖母一定在用那种与年龄不相符的羡慕眼光看着我“飞过”巷子。
在哪个年代,女孩子都是要缠足的。听曾祖母说她出生于宣统三年。那便是清王朝土崩瓦解的时候。历史书上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之时便颁布法令禁止女子缠足。不知是新法令的春风没有惠及此地,还是丑恶的势力没有马上死亡,我的曾祖母缠了足。我倒没有听她说过缠足的种种痛苦,她尽量在我面前展现美的一面,要把最好的留给后代。正如她留下的那双红绣鞋,一双极其美丽的绣花鞋。虽然我只看到她在生前穿着青面小鞋,由爷爷扶着散步,白发被风吹过。奶奶说曾祖母年轻时也是美丽的女子,所以,我看着这双绣鞋,总会想象一个美丽的新娘。在那个年代的乡村,美丽是永远不会属于一个年轻女子的,她有的是什么呢?三日入厨房,洗手做汤,从此脱下美丽的嫁衣和华美的红绣鞋,开始劳作,相夫教子,担起生活的重担,任沧桑爬上脊背,青丝变为白发。只有红绣鞋,在她百年之后依旧美丽如初。
曾祖母教过妈妈打盘纽,一个个 精致得像艺术品。但始终不曾再做红绣鞋。
我缓缓地摸过红绣鞋的花纹,刹那间依稀看见飞天流转的衣纹,关于一个女人承受一切的美丽。我去看戏文里青衣流转的水袖,看她美好的身段,却永远也找不到红袖添香红鞋的神韵。红绣鞋已经成为过去。增祖母承担一切风霜的美丽永在我心中。
红绣鞋,白布里。一个女人最平淡的传奇人生,由它默默无语地讲述。(以小见大)
3、谁的眼泪在飞
这一天,电闪雷鸣,这一天,地动山摇,这一天,大雨滂沱。
这一天,世界同悲,这一天,天下共难,这一天,谁的眼泪在飞?
当一排排倒塌的校舍扑面而来;当一具具遗体从瓦砾中缓缓抬出;当一个个母亲亡命般地冲出隔离带,冲向担架上已经永远沉默的孩子;还有谁,能够忍得住悲伤?还有谁?不泪如雨下? 谁的眼泪在飞?不期而至的四川地震,震撼了国人的心,也牵动了人民的好总理温家宝的心。余震还在继续,温总理便奔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总理的落泪,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高度痛心和惋惜,体现了一个大国总理对人民的博爱之情和体恤之意。人们已经十分清楚,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总理的身影,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总理站在第一线!总理这一情不自禁的落泪,透视了他情牵百姓的公仆人生。人民为有这样充满爱心的好总理而感到幸福、欣慰。总理别哭,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您的指挥和运筹帷幄下,战胜这场灾害。
谁的眼泪在飞?救援不断深入,消息不断,同胞生命在地震中陨灭让人悲痛不已。“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战友别哭,灾区人民因为有了像你一样的千千万万子弟兵的救援,生命才得到延续,有了你们的救援,灾区一定会在废墟上重新崛起。
谁的眼泪在飞?央视的主持人在直播中哭了,在一句“为什么我们能够这样(爱心救助),是因为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的解说后,他眼含泪水,忍不住哭泣。主持人,你别哭,正像你说的,因为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我们的 祖国才会充满希望。
谁的眼泪在飞?在全国哀悼日,所有的人都泪如雨下。啊,我的父老相亲,别哭,面对天灾,我们可以对大自然的残酷无情心生怨恨,但我们明白,怨天尤人不会让逝者复活,努力从废墟中挽救幸存者的生命,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让我们檫干泪水,从四面八方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人民尽一份绵薄之力。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的深沉。”从手拉着手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人会无助地哭泣。
人佑中国,人佑同胞!欢乐时我们同微笑,悲痛时我们同忍受。为了地震灾害中受伤受难受苦的同胞,为了依然在废墟中顽强生命的同胞,让我们,在心里,轻轻地,唱响那首古老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汗檫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深深地凝望着你的脸,不需要更多的语言;轻轻地握住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反复手法,形散神聚)
第3篇:散文写作指点
散文写作指点
【篇一:主要特点】
第一,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还有,可以运用排比、夸张、对比等手法。但是,不要过于注重辞藻华丽,过于言过于实。
第二,散文需要形散神不散,那么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有线索,有主线,围绕主线展开联想,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第三,构思精巧。好的构思才能使文章吸引人,才可以以质取胜。
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
第4篇:论写作散文
论写作散文
写作始终是在揭示自己内心的隐秘,不然,活着就太累了。有些东西需要人带进坟墓,永远都不要他人知晓,但写作却可以让它们“正当的”表达出来。这些内心的隐秘可能极其美好,也可能极其龌龊,但只要写作者把这些东西诚实的表达出来,就都变成了美。
不要让功利性的期待成为自己写作的负担,可以把生命投入到写作中,但要绝对剔除写作的功利性期待,让自己的写作保有必要的纯净。写作是与自我生命的对话;是绝对孤独的生命面对无际荒漠的一次冒险;是在“无”中攫取“有”;不存在中攫取存在。当然,你也可以有“功利”,那就是,让你的写作在更多的生命那里激起回声。不是肤浅的鼓噪,而是灵魂深处的共鸣。写作是与世界沟通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把自己的生命发现与他人分享的一次努力,写作需要他人的“在场”。
有很多人在写与自我的生命无关的东西,很多人。这是一个分界,他们任何时候都能写作,只要想写就能写,由于与自我生命的无关联性,他们可以“无限”制作。就像一个文字作坊,可以按照顾客的需求做出产品。这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手艺,只要市场有需求,他们
第5篇:叙事散文写作
叙事散文写作
一. 什么是叙事散文
就是指以些人、记事为主要内容,以塑造人物和表达情感为目的的散文。叙事散文在形式上和一般散文一样,具备灵活自由,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是在内容上,它强调通过对具体事件的记叙与描写来刻画人物,抒发作者情感,表达作者思想。
比较灵活,不像小说那样有严密的故事逻辑,可有叙有议,可以有比较大的时空跨越性与内在描述空间,当然所描写的人物可以使性格片段的展现。
叙事散文一般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者亲眼所睹之事,或者是间接了解的事情,总之是客观存在的实有的事情,是非虚构性的。叙事散文可以展现人物比较完整的性格,也可以选取人物性格的局部和侧面,加以描绘。不要求事件的完整,可以逻辑清晰地叙述一个事件,也可以只采取事件的局部场面,或者某个细节,线索单纯,情节比较简单。在叙述的角度和方法上,叙事散文诗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载体,作者往往事边讲故事边表达感受和见解。
二. 文体特征
1.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2.思想精辟 诗意盎然
3.短小精悍 自由灵活
4.直抒胸臆 自具风格
5.殚精竭虑 文采斐然
三. 怎样
第6篇:雨天散文写作
雨天散文写作
导语:又是一个雨天,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味道,没有心情写诗的我欺瞒自己没有灵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雨天散文写作,欢迎借鉴!
篇一:雨天散文
天黑沉沉的,象一片乌鸦遮住了蓝天。风一直呼呼地吹,吹在脸上象被人打了似的,疼。明明是下午,天色却象黄昏快到晚上时,暗暗的,如病怏怏的孩子,脸不再红润,苍白、蜡黄、无力。
雨终于下起来了,很细,如美丽的蚕丝。许多“丝”合在一起,变成一片,风轻轻拂着它们,就象美丽姑娘手里的小丝巾,晃呀晃,罩住了整个天空;又似拉上了一层薄薄的珠帘,被风摇动着,若有若无。
雨总會下大的。象怒气冲冲的人,雨大声地哗哗响着,象是发泄着几天都没下雨的怒。地上的小花小草都被压弯了腰,树上的叶子被雨用力地打下了几片,其他还坚强的受着大雨的冲击。雨越下越大,却不如开始那般有力,听不见大雨打在地上的嗒嗒声,只是粗粗的雨越来越多,象被什么罩住了似的,只剩周围一点点狭小的空间,看不清外面的东西。
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雨象是带给了整个世界新生,看似柔弱的小草小花竟没有在雨中倒下。现在,它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