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之力》读后感
第1篇:《绘本之力》读后感
读《绘本之力》有感
黄思淇
“绘本”一提到这个词,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小朋友,人们认为绘本是给小朋友读的书,内容浅显,没有太多的深度,其实并不然。事实上,在这个快节奏生活、密集信息收纳的社会,有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正加入绘本阅读中。
1.温暖、和谐、生命中的阳光。
日本学者柳田邦男在《绘本之力》中称,人生有三个阶段会与绘本相遇——童年、为人父母之初和人生的暮年。
绘本轻盈、天真的叙事,其间的智慧予人的抚慰,对柳田邦男而言,体会很深。柳田57岁时,儿子自杀令其心田一片灰暗,而与绘本这样一种清浅、淡然的纸书不期而遇,让他重新感到某种愉悦和温暖。柳田说,读懂绘本中“生死”、“有无”这一类与生命真相有关的信息,的确需要经过些世事、有一些心机。
而对大多数都市人,阅读绘本大抵是为了栖身于相对单纯、满是童心的世界,留得一个纯粹安然的小小天地。那些能够引起读者共鸣,诉说爱、责任、勇气等朴素道理的绘本流传更广,比如《爱心树》、《小房子》、《猜猜我有多爱你》。
2.不变的永恒
“画面和文字结合之后形成的感染力,比单纯的图和文更震撼,我想绘本特别的美就在这里。绘本把我更深地带进了孩子的世界。之前更多的是俯下身去看孩子,读了、翻译了很多经典绘本以后,更多的是抬起头去仰望了。”艾斯苔尔如此表述绘本带来的变化。对生命的体悟、精湛技法和童贞的心,绘本作者们以此入画,向世界贡献了经典的绘本作品。绘本很美,一本一流的绘本蕴含着人类精神世界最美好的那部分,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是人性亘古不变的需求。绘本依然是我们孩子最喜爱的,她们不仅仅是喜爱其中的故事、憨态可掬的形象,更喜爱的则是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看书的那种温馨,更喜欢感受爱与爱的碰撞。不读绘本的孩子不会怎么样,但读了绘本的孩子一定会不一样!他们的心灵会充盈起来,他们的眼睛里会多一些亮晶晶的东西,他们的脑子里会多几个问号,他们的脸上会多几丝笑容,他们的举手投足会多几分雅致,他们的内心会少一些浮华„„更重要的是,多年以后,当他们回忆起和爸爸妈妈、老师一起读绘本的时刻,定是一股暖流充斥心间!
第2篇:《绘本之力》读后感
《绘本之力》读后感
一个小孩是如何爱上阅读的呢?松居直先生在他的文章《幼儿时期的绘本体验》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妈妈给我读,是为了哄我睡觉,所以是在被窝里读的。母亲是商人家的女主人,并没有特别好的阅读方法,可是对小孩子来说,是不错的讲书人。”
让孩子爱上阅读需要很高的技巧吗?松居直先生告诉我们,首先是一个妈妈的初心,爱孩子的心;妈妈在他小的时候用故事哄他睡觉,对妈妈而言能早点入睡就好,他喜欢的地方,妈妈会反复读很多遍,结果每次都是妈妈先睡着。
年幼的他喜欢听妈妈读故事书,更喜欢就这样和妈妈依偎在一起的时间,听故事书是唯一可以和妈妈单独相处的时间,他非常珍惜;这是他对于阅读最初的印象,妈妈的陪伴和爱、妈妈讲的故事书。
爱才是催化一件事情的原动力。
每一个妈妈有孩子之前都不懂得如何做妈妈,当孩子一落地,看着一个可爱的小生命,自自然然就有了母爱,想要好好照顾他;冷了给他加衣,饿了给他喂奶,哭了会心疼,看到孩子笑了心里特别甜,每天抱不够、亲不够,孩子一天天长大,学会叫爸爸妈妈了,表达的.渴望越来越强,这个时候妈妈就会给孩子买简单的绘本故事,读给孩子听。
为他提供一些精神粮食,让他在故事中体验美丽、善良、热情,也看到冷酷和残忍,同时故事书告诉他什么是勇气和冒险,现实是多元的,父母的经历有限,但是故事书没有局限,为孩子展现一个更丰富多彩的世界;
是妈妈引领孩子进入故事书中奇妙的世界,是妈妈的爱为孩子的阅读插上翅膀。
让孩子爱上阅读第二点是妈妈自己要享受阅读。
在给孩子读书的过程中,自己是不是快乐的?是不是比孩子更先被故事吸引,这样你的热情才能感染到孩子,他会收到一个信号:原来阅读这么快乐,读后感.这么有趣,我也要读书。我给孩子读了一年的书,因为没有技巧,就不买自己不会读的书,开始的时候绘本、无字书都不买,买了大量的短篇童话,主要是给上小学的老大读;一开始没有任何期望,不知道他会不会爱上阅读,自己先看了再说,万一他不喜欢看那就当是给自己买的。
哈哈,反正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从来没看过童书,就当是弥补那个时候的自己了,给他读之前就先看了这些书,原来童书这么有趣,这么感人,活到30几岁还是第一次认真的看童书,经常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为作者的创意和想象力惊叹!被里面一个个简单又深刻的故事吸引了,不禁感叹原来我童心未泯,心里还住着一个小女孩呢!
当我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给孩子读书时,并没有想过让他听我读,我读我的书,他喜欢或不喜欢听,我依然会读,就像没有听众一样。
因为我不是教他阅读,是告诉他阅读是这么美好,阅读是这么幸福,阅读是这么满足,阅读是这么享受,教他热爱和渴望阅读,而不是去阅读。
现在的我又发现绘本是另一个新天地,这个天地里有故事、有图画、有歌声、有爱、有亲情、有友情、有信仰、有智慧、有所有可以“留在灵魂里的”生命教育。
对于阅读这件事来说,还有什么比爱、快乐和幸福更重要的呢?
阅读习惯?那不过是副产品。
第3篇:《绘本之力》读后感800字
《绘本之力》读后感800字
在过去的一年半育儿生活中,我看了很多育儿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捕捉儿童敏感期》、《窗边的小豆豆》等等,也给孩子读了很多很多书,不过绘本买的少也读的少,原因是字太少不知道怎么读,哈哈。
有幸的是在上个周末参加了两天的“绘本讲师训练营”,我认识到了绘本的魔力和魅力,原来绘本这么有趣,图画是那么的美,故事是那么的寓意深远,不禁被深深的吸引了。
课堂上老师发了《绘本之力》这本书给我们学习,一打开前言就看到一个悲伤的故事,作者“柳田邦男”在生命中遭遇巨大心灵磨难时,是绘本故事打动了他,他沉静在一本小小的'绘本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欣赏着一副副清新优美的图画,感觉到自己内心的创伤慢慢的愈合了。
读到这里特别有共鸣,或许每个人爱上阅读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因为成绩不好,心情苦闷压抑,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学校的书店,随意的翻着一本三毛的书,从此以后,迷上了三毛的浪漫爱情故事,爱上了阅读。
阅读对我来说,在痛苦、迷茫、困惑的少年时期,为我提供了一个精神的避难所,在不懂得自
第4篇:绘本读后感
绘本读后感
篇一: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读后感
《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书香流动活动张云鹏借到的第一本绘本。这本书张云鹏曾在4岁时通过“绘本小屋”借阅过,只是他对此已无印象了。
我们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阅读的:第一晚由爸爸给张云鹏阅读,让他对此书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晚由妈妈给张云鹏阅读,他对此书中的附属小故事——老鼠一家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这就是孩子与众不同的欣赏角度;第三晚由张云鹏给爸爸、妈妈阅读,让他对故事的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
《爷爷一定有办法》故事内容简洁、易懂,整个故事中浓浓的爱贯穿着始终,让人情不自禁的感叹:“啊!原来这就是幸福!”布满星星、月亮的兰面料在爷爷手中演绎的如此神奇,爷爷用心为约瑟想出的一个个办法感动着我们的心,这就是爱的力量。
篇二:绘本打瞌睡的房子读后感
怀着期待的心情与张云鹏共同阅读李仕宇小朋友带来的《打瞌睡的房子》。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非常的吸引人,我们猜想是否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呢?
随着美丽画面的展开,我们也在边读边猜想着,打瞌睡的房子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随着叠加
第5篇:绘本读后感
《绘本》读后感
在孩子情绪管理的世界里,这是一本本散发着芬芳、开卷有益的绘本,我从中领略到很多教子育子的道理。
记忆里,童年是有趣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设门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但读了绘本后,感觉到童年的世界应设一扇门,不要上锁。从《不要睡觉,赛莉》中体会到孩子得学会关门学会拒绝,坚持正确的做法很重要。如果关门要学会和自己相处,不要自己吓到自己,要像《床底下》里的换个角度想一想也许是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
要适时打开心门,不要成为怪异的另类。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和他人交流,才会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多宝贵,并和他人分享。人生如一条小溪,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与艰辛。打开心门可能会遇到粗口、粗暴、羞愧或不如意的事等等。教宝宝学会正确的对待这些烦恼,正如硬币具有正反两面,它们也是如此。交流会让孩子感到好过一些;当孩子遇到不如意,不能理智处理自己的情绪时,大人要适当扶孩子一把,让其感受到温暖和依靠。这个时候,您一定要鼓励宝宝:“你自己来吧!” 不要强迫孩子服从。告诉孩
第6篇:读后感绘本
读后感绘本(精选14篇)由网友 “SEALzs”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读后感绘本,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绘本读后感
“如果有人不喜欢你,你还能勇敢地坚持做自己吗?”在大人的世界里,做自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但在这繁杂的现实生活中,真正遵循自己内心的人少之又少,大家都怕被孤立成异类而习惯迎合他人。
就像绘本里的鲨鱼一样,为了像海豚一样得到大家的喜爱,一直不断改变自己,模仿海豚跳出水面,模仿海豚露牙微笑,甚至因为寿司店人气旺,去了寿司店…
所以宝贝,妈妈希望你长大后可以做一个勇于遵循自己内心的人,但这前提是你自己本身就足够自信,足够善良,有一颗敬畏心,能敬畏知识,敬畏自然,懂得独立深度思考!
因为做自己不是自我的一种标榜,它并不是简单地为了与众不同而不同,他是让一个人完全清楚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之后顺势而为做出的选择。这种价值观会让你懂得取舍,从而使你构筑做自己的真正核心。
如果不可以,妈妈就希望能用自己最大的能量保证你的童年如此。人们常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
第7篇:绘本读后感
绘本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绘本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绘本读后感1
本周同样借阅了两本绘本,故事都比较有深意,我和孩子都很喜欢!并且在一起阅读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快乐!
第一本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第一遍阅读由孩子自己完成。她可以看懂猫在国王身边,在主人身边,骑在坏蛋身上,还可以看出这只猫遇到了一只白猫――善良的白猫!并主动向白猫示好!并且说他们两个生了好多小猫,小猫去玩了,猫爸爸跟猫妈妈呆在家,多幸福啊!孩子理解的程度超越了我的预料!经过多次反复阅读,她了解到了猫爸爸失去猫妈妈的痛苦!让孩子理解:没有乐趣、没有意义的生存100万次,也不如真正意义的为自己以及自己的所爱好好活一世来的快乐、满足!
第二本绘本,《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孩子可以看出大灰狼去找好朋友玩,他们一起吃东西,吃完又找另一个朋友,又吃东西,吃完走啦,吃完又走啦!还带了东西回家自己吃!吃的好开心!至于小猪那一段,似乎没有看明
第8篇:绘本读后感
《绘本有什么了不起》读后感
绘本?一个陌生的名词。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是没有接触过的。也许曾经看过,但却没有了解绘本的真正意义。在网上查找了相关绘本的解释与内容。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
带着对绘本模糊的概念,我翻开了这第一本绘本,从第一页认真的看了起来。当合上这本书后,觉得我就是一个“图盲”。我这样的“图盲”怎能为幼儿上课呢?我决不能做外行看热闹,于是,我去了书店买来了一本可以为我指点迷津的它《绘本有什么了不起》。在《绘本有什么了不起》中,作者说到,“一本优秀的绘本不只是具象地呈现图画,绘本创作者常以丰富的图像信息来传递思想和用意。如果读者在阅读绘本时,可以从对图像的感知展开想象与思考,结合生活经验,召唤相关的思维来响应图像的信息,阅读就能由外而内,发展成为心智的活动,并能将具体图像转化为特定的意象,理解作者传递的思想,掌握主旨与意义。”
因此,学会认识和运用图像语言是通过绘本奠定阅读里的重要基石。我们要在阅读绘本时,要重视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