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五》教学设计

2024-01-27 07:13:19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五》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五》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注意平时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学会记忆汉字,特别是区别易错字的方法。

2、积累格言并感悟所说的道理。

3、培养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看图推理的能力。

5、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1、出示“读一读”中的词语,指名认读词语。

2、想一想,带点的字容易写错的地方是哪里?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琴”字与“饶”字注意不要多加一点,“刺”的第二笔是竖,第三笔是横折钩中间没有封口,“害”字的中间是“丰”,“拔”的第四笔是横不是竖折。

4、还有哪些字容易写错?我们应该如何避免?

二、读一读、猜一猜

1、出示谜语。

2、小组讨论,猜猜谜底

3、你还知道哪些谜语,说一说。

4、教师小结。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自由读句子。

2、全班齐读句子。

3、小组交流体会。

4、背诵格言。

5、写一写。注意抄写时标点的打法。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短文,想想: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背道而驰,行动和目的相反,目的是永远达不到的.,因此我们在行动以前一定要先定好目标。

二、探究与发现

1、出示书中的句子。

2、想一想:这些句子应该怎样修改呢?

3、小组交流后全班反馈。

4、教师小结,强调修改符号的用法。

三、口语交际。

1、观察图片

想一想:这几幅图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修改、整理自己的语言)

3、全班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第三课时习作5 桥

一、激趣导入,搭兴趣之桥

歌曲《北京的桥》

二、善于观察,建观察之桥

同学门,大家仔细看看书中的桥,你发现了什么?

师结:外观越来越漂亮、材料越来越结实、工艺越来越复杂、用途越来越广泛。

三、移情体验,筑生活之桥

1、创设情景,引导练说

结合桥的特点说

联系生活体验说

运用资料说

2、小结:生活有多宽广,我们的作文就有多宽广。

四、展开联想,拓思维之桥

同学们,多姿多彩的桥让四面八方通畅,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向桥一样,连接着彼此,沟通着心灵。还有什么东西具有桥一样的特点呢?

从学校生活展开联想

从时事展开联想

从世界性活动展开联想

五、自主拟题,造个性之桥

生活中不能没有桥,侨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快捷,更美好。假如你是设计师,你准备造出什么样的桥更好的造福人人类?

从使用价值展开联想

从审美价值展开联想

从桥的神奇性展开

六、学会欣赏,走欣赏之桥

读范文,边听边思考,引导欣赏。

七、合作修改,过修改之桥

同桌提修改意见

学生自改

教师巡视

第2篇: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以比喻义为主词,并了解词的意义的丰富。

2、读与年龄有关的成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3、读名言,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追求理想的信心与决心。

4、激发学生积累古代格言的兴趣。

5、通过读短文,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有趣的民俗,同时引发学生通过上网等途径了解更多民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6、引导学生通过发现去掉句子中“肯”字后引发的意思上的变化探究词语表述的程度变化带来到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多彩。

7、通过口语交际,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口语交际,了解怎样做热情的导游和文明的游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交流,能清楚地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以比喻义为主词,并了解词的意义的'丰富。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去掉句子中“肯”字后引发的意思上的变化探究词语表述的程度变化带来到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多彩。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想一想

游戏导入,(老师说身体部位名称,学生指)

读:1、让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同桌检查词语,正音。

思:1、动脑筋,结合字典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看看这些词的意思有变化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这些变化和原义有什么关系?

谈:1、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表示身体部位的单音节词合在一起,意思发生了变化,不再指身体部位。师:这些变化后的意思就叫“比喻义”)

2、想一想,为什么用“手足”指兄弟姐妹?用“骨肉”指自己的亲生子女?

结:总结。

二、读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意思,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这些成语和年龄有关:“出生牛犊”“豆蔻年华”指小孩,“血气方刚”“年富力强”指年轻人,“精神矍铄”“老当益壮”是指老年人。除“豆蔻年华”外,其他词都表现出了人的精力旺盛,有志气,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

3、多种形式练读词语。

4、选用一个词,描述一位相应的人。

5、交流自己收集的与年龄有关的词。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读古代格言。

2、大概的说说读后的感受。(通过读这些古代的格言,你明白了什么?)

3、背诵并积累:这些简短的格言往往给人以深刻的警示,让我们牢牢的记住他们。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自由朗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每句话。

2、读完这则成语故事后,和同桌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文章讲述了哪些国家的哪些民俗?默读短文,勾画答案。

4、你还知道哪些国家有些有趣的民俗?

5、你是怎么了解到的?课文介绍了哪些方法?

二、探究与发现

读一读,想一想。

1、读句子。你发现什么?

2、听老师读句子,你能听出什么变化。(去掉“肯”字。)

3、去掉“肯”字读一读,效果一样吗?

4、想一想,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肯”字表现出主动性。)

5、小结:汉语言的表达方式丰富多彩,一个词,一个字都能引起意思的变化和表达程度的深浅。我们用词用字要多斟酌。

三、口语交际

1、创设情景:

同学们,马上将有一批外地客人来我校参观,我们该怎样接待这些客人呢,让他们对我们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呢?今天,我们就是小导游、小主人,来演示一下参观的情景好吗?

2、明确要求,方法引路

师:怎样的导游才是游客欢迎的呢?怎样才是文明的游客呢?

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4、角色扮演,互动交流。

5、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三课时习作3——秋天里的节日

一、引导回顾,引出话题

1、说说秋天里有哪些节日。

2、你了解这些节日吗?说说他们是纪念什么的?(课件展示)

二、引导发现描写点

1、小组交流,人们都用些什么方式来庆祝这些节日呢?选一个节日详细介绍。

2、全班交流,互动评价。

师引导、归纳。

师:他将节日的场景描述的很详细。(有顺序、抓住主要特点、放大一个部分进行描写)

他是通过人们的行为反应出节日的喜庆的。(表情、语言、动作、心理……)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倾听的孩子。

三、尝试描述,教师指导

1、师:你们都很会观察、很会描述。现在,你们就把自己在节日里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给小组里的伙伴听听,注意要说具体,说详细,还要抓住特点。这样,别人才能听的明白。

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作典型指导

四、学生自由习作

五、根据学生习作进行点评(可请学生在组内交流,互相点评)

第3篇: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六)》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

(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会六个双音节词,知道它们都是比喻和借代的意思。

2、读熟这八个与“朋友”有关的成语,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并能合理运用。

3、结合以上成语学习、朗诵这句格言,强调朋友之间要患难与共,同甘共苦。

4、通过读故事,让学生弄清“程门立雪”的字面意思以及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5、复习《山与海的书信》,学习排比句。

6、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同时领会我们应该珍惜友谊。

7、抓住好朋友的特点进行描写。

8、收集相关资料,认识人民币上的风景名胜。教学重、难点:

1、读会六个双音节词,知道他们都是含有比喻和借代意思的。

2、复习《山与海的书信》,学习排比句。教学准备:收集人民币(纸币、硬币)中国地图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朗读这些词语,同桌说说大意。

2、竖着读这些词语,想想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些词(能讲几个是几个)

3、教师评点并指正。

4、了解什么是比喻、借代。

5、再读词语,弄清含义。

二、读一读

1、学生将这八个词语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八)》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

(八)》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注意平时容易读错的字,让学生学会记忆多音字的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区别和使用近义词的能力。

3、积累格言并感悟所说的道理。培养与激发阅读格言的兴趣。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表述事情经过的能力。

5、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1)

1、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2、指名读成语,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

3、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和区别多音字。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认读情况。

二、读一读(2)

1、自由读词语,了解每组词的意思,并思考每组词的规律。

2、同桌对比读词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4、小组活动:选择其中一组词语各说一句话。

5、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学生自由读名言。

2、指名读名言,说说你读了这则名言受到的启示。

3、指导学生描红,注意标点符号。

4、评价练写情况。

5、练习背诵这则名言。

6、练习并检查背诵名言。第二课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

(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学会区别近义词,让学生在练习中了解它们的差异。

2、通过边读边体会,让学生在趣味中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3、读名言,激发学生积累格言的兴趣。

4、通过读短文,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之美,并能尝试着描写自己见到的景色。

5、引导学生通过读、比、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通过口语交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口语交际,了解怎样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何组织语言,将自己观察到的特点和自身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近义词之间的差异。

2、引导学生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多彩,学会如何把习作写具体、写美。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想一想

1、指名读词语。

2、想一想,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后全班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每组词中都有一对近义词,他们意思相近,但还是有差别的,因此不能互换。请你们记住他们的好朋友,千万别弄错了。

5、出示近义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鄂教版第十一册《语文乐园(五)》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十一册《语文乐园

(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2、口语交际,学会与人交往有礼、得体、自然、冷静、灵活;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3、习作,要求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教学重难点:感悟、积累、运用词句。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眼前浮现出一些怎样的画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四年级鄂教版《语文乐园五》教学反思

四年级鄂教版《语文乐园五》教学反思

这个《乐园》什么都好,就是《口语交际》和《习作》让人恨得牙痒痒!每次鄂教版的习作就是最让人伤脑筋的地方。完全看不到训练的序列性,这也就罢了!东一榔头西一棒,一会儿写人,一会儿写景,一会儿叙事,一会儿想象,这也罢了!最怕其“看图写话”!整个一“挪威森林”——让人绝对找不着北!

比如这个《桥》:写说明文吧,不像!几幅粗制滥造的电脑“水版”画,怎么去细致说明这种并每天接触的“建筑”,还别说是要写出历史变迁的味道。

说是写想象作文吧,这四幅图又是什么?“把这四幅图连起来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看到的不是实实在在要写“看图说明”吗?

独木桥?天哪!城里的孩子们几个见过?更别说走过?立交倒是见的'多,但如何描写也不生动吧:我们课上努力挖掘,也就“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而以,充其量写出“像中国结”“像莲花”等并不高明的比喻俗套——那么多可以写的自然美景,那么多可以发现的新鲜事物,这“立交桥”算什么?

也真难为孩子们!难为教这课的老师了!

要有哪位大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将语文课上学到识字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拓展学生识字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真有用。

2、积累词语,开始学习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表情达意。

3、了解风的形成和作用,培养学生用辨证的眼光看待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

4、将传统的中国卷轴书画形式与学生写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将语文课上学到识字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拓展学生识字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真有用。

2、积累词语,开始学习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表情达意。

3、了解风的形成和作用,培养学生用辨证的眼光看待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

教学难点:

1、积累词语,开始学习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表情达意。

2、了解风的形成和作用,培养学生用辨证的眼光看待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将语文课上学到识字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拓展学生识字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真有用。

2、积累词语,开始学习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表情达意。

教学重、难点:

积累词语,开始学习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表情达意。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未完,继续阅读 >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五》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五》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