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论文
第1篇:高校舞蹈教学论文
高校舞蹈教学论文
一、人文素养缺失
当前国内高校舞蹈教学的学科特点来说,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传统舞蹈教学将重点放在锻炼学生的形体与动作上,课程多以室内实践课为主,以培养学生专业的舞蹈技能为目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关注度不够,从而放松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教授与考核。国家对“体音美”专业的特殊要求也决定了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事实上,只会跳舞而不知其他的学生并不在少数,文化知识的匮乏让这类学生难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有人将学习舞蹈的学生比作“花瓶”,意为只有美丽的外表、优美的姿态,却无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涵,此话虽听起来刺耳,但也体现出了一部分事实。世界上的舞蹈纷繁多样、各有特色,每一种都在传承一种民族或地区的精神和力量,舞者如果无法体味其中的文化精髓,便不能在舞蹈中体现出来,这样的舞蹈空有其架势,而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也无法得到观众的共鸣和认可。
二、艺术实践不足
在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中,艺术实践仅仅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附加环节,在舞蹈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小。大部分高校只有在为学校组织大型文艺演出的节日庆典等情况下才会让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之中去。这种僵硬的、公式化的实践方式不仅束缚了学生艺术才能的成长,而且仅给小范围内的学生提供演出机会,造成学生之间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大部分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接触到舞蹈,出了课堂便沦为观众中的一员,这样既不能让其舞蹈技能得到充分的磨练,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其学习的热情。舞蹈教学是一种具有灵性的学科,舞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甚至每一个呼吸都能够传达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带给观众多样的审美体验,若一味将学生放置在封闭的课堂中进行技巧上的磨练,学生在枯燥而单一的环境中无法深入领会舞蹈创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尽管教师在上课时会给学生讲述舞蹈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其舞美结构,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舞蹈动作,但是依旧是无法让学生在舞蹈上获得进展和突破。而且,封闭课堂教学里出来的舞者,大都循规蹈矩,尽管在专业技能方面基础较好、功底较为扎实,却在编舞方面能力不强,更对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难以适应,无法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舞蹈人才。
三、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对策
(一)打牢生源基础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基础训练。首先,加强舞蹈的乐感训练。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型在训练中对学生的舞蹈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的高、低、强、弱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想象,从而影响到舞蹈动作的训练。由于学生在高考前的基本功训练多集中于乐器教学上,而对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乐感训练较少。舞蹈需要根据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借助于人体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体现艺术的美感,因此乐感训练对于提高舞蹈教学质量是首选对策;其次,加强舞蹈的形体塑造。对于大学生来说,加强对学术的形体训练十分重要,舞蹈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训练出不同的形体特征,从而表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内涵;再次,加强舞蹈的动作训练。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的灵魂,动作可以表现舞蹈的节奏性和塑造性,只有加强舞蹈动作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表达能力;最后,加强舞蹈鉴赏能力的训练。教师应该在初期给学生播放和欣赏不同的经典舞曲和舞蹈表演,并辅助一些乐理和舞蹈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在基础训练过程中快速地修正自己的不足。此外,针对前文所讲的学生生源舞蹈基础较差的情况,各初级、中级以及高级学校都必须增加在舞蹈教学上的关注度,向学生普及舞蹈教学,因为“舞蹈教学的普及与发展史舞蹈教学事业前进的两个车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②。学校需要从小便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帮助意愿以舞蹈作为自己今后发展方向的学生在舞蹈学习的道路上保持较快的前进速度。
(二)加强人文培养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立足于时代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每一位合格的舞蹈毕业生都必须拥有完备的人文素养,“学习人文科学,让我们懂得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意义的人”③。尽管舞蹈活动以形体为媒介倾诉感情、表达自己,但并不是只要拥有舞蹈技巧就足够,舞者举手投足之间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才是打动人心最重要的因素,舞者若没有优秀的人文素养,对自己表演的舞蹈不知其渊源、不解其文化,便如同没有灵魂的牵线木偶,再美的肢体在观众眼里也乏味如一碗白水。由此可见,高校舞蹈教学必须转变观念,将注意力从技巧培训转移到人文培育上来。一方面,教师应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人文知识的教授和学习,通过集体观看幻灯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充舞蹈方面的人文知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制作相关的幻灯片上台进行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人文知识记忆;另一方面,学校也应适当增加文化理论方面的课程,并严格执行对文化课程的相关考核,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了解人文、重视人文。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还能够对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从历史文人的身上获得积极的正能量,进一步提高其审美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三)增加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技巧的磨练,而且也是让其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学校里,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永远放在第一位的,但这不能成为将学生禁锢在课堂里的借口,学生总要毕业走上社会,如果不知道社会本来的样子,又怎能适应它呢?所以,必须改变现代高效舞蹈教学中艺术实践不足的现状,在充分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其接触社会、亲近自然,让学生在社会中感悟人生,在自然中释放青春,让学生不再是日复一日地对着镜子演练,而是用最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舞蹈艺术和舞蹈教学并非只是一种形体训练,它还是主要的是一种心理训练、感觉训练、思维训练、想象训练和自我意象的训练等”④,将学生带到开放的环境中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其对所表演的舞蹈产生浓厚的认同感、亲近感,而且能够促进和激发学生的自由思维,对其观感、思维和想象进行训练,引导其在肢体语言中融入自身情感,鼓励其创作自己的舞蹈。老师仅从旁进行辅助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编舞这一重要技能,这对其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大有裨益。此外,增加艺术实践还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舞蹈的学生最后总是要走上舞台的,越早让其接触舞台越有利于学生适应舞台,同时也越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灯光、观众等,克服心中的羞涩和恐惧,锻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综上所述,要提高高校舞蹈教学质量,唯有充分认识到目前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改革。只要国内教育人士坚持不懈地探索,必将使舞者教育永葆青春、活力常在。
第2篇:高校舞蹈教学论文
一、人文素养缺失
当前国内高校舞蹈教学的学科特点来说,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传统舞蹈教学将重点放在锻炼学生的形体与动作上,课程多以室内实践课为主,以培养学生专业的舞蹈技能为目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关注度不够,从而放松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教授与考核。国家对“体音美”专业的特殊要求也决定了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事实上,只会跳舞而不知其他的学生并不在少数,文化知识的匮乏让这类学生难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有人将学习舞蹈的学生比作“花瓶”,意为只有美丽的外表、优美的姿态,却无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涵,此话虽听起来刺耳,但也体现出了一部分事实。世界上的舞蹈纷繁多样、各有特色,每一种都在传承一种民族或地区的精神和力量,舞者如果无法体味其中的文化精髓,便不能在舞蹈中体现出来,这样的舞蹈空有其架势,而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也无法得到观众的共鸣和认可。
二、艺术实践不足
在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中,艺术实践仅仅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附加环节,在舞蹈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小。大部分高校只有在为学校组织大型文艺演出的节日庆典等情况下才会让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之中去。这种僵硬的、公式化的实践方式不仅束缚了学生艺术才能的成长,而且仅给小范围内的学生提供演出机会,造成学生之间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大部分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接触到舞蹈,出了课堂便沦为观众中的一员,这样既不能让其舞蹈技能得到充分的磨练,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其学习的热情。舞蹈教学是一种具有灵性的学科,舞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甚至每一个呼吸都能够传达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带给观众多样的审美体验,若一味将学生放置在封闭的课堂中进行技巧上的磨练,学生在枯燥而单一的环境中无法深入领会舞蹈创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尽管教师在上课时会给学生讲述舞蹈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其舞美结构,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舞蹈动作,但是依旧是无法让学生在舞蹈上获得进展和突破。而且,封闭课堂教学里出来的舞者,大都循规蹈矩,尽管在专业技能方面基础较好、功底较为扎实,却在编舞方面能力不强,更对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难以适应,无法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舞蹈人才。
三、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对策
(一)打牢生源基础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基础训练。首先,加强舞蹈的乐感训练。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型在训练中对学生的舞蹈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的高、低、强、弱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想象,从而影响到舞蹈动作的训练。由于学生在高考前的基本功训练多集中于乐器教学上,而对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乐感训练较少。舞蹈需要根据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借助于人体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体现艺术的美感,因此乐感训练对于提高舞蹈教学质量是首选对策;其次,加强舞蹈的形体塑造。对于大学生来说,加强对学术的形体训练十分重要,舞蹈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训练出不同的形体特征,从而表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内涵;再次,加强舞蹈的动作训练。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的灵魂,动作可以表现舞蹈的节奏性和塑造性,只有加强舞蹈动作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表达能力;最后,加强舞蹈鉴赏能力的训练。教师应该在初期给学生播放和欣赏不同的经典舞曲和舞蹈表演,并辅助一些乐理和舞蹈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在基础训练过程中快速地修正自己的不足。此外,针对前文所讲的学生生源舞蹈基础较差的情况,各初级、中级以及高级学校都必须增加在舞蹈教学上的关注度,向学生普及舞蹈教学,因为“舞蹈教学的普及与发展史舞蹈教学事业前进的两个车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②。学校需要从小便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帮助意愿以舞蹈作为自己今后发展方向的学生在舞蹈学习的道路上保持较快的前进速度。
(二)加强人文培养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立足于时代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每一位合格的舞蹈毕业生都必须拥有完备的人文素养,“学习人文科学,让我们懂得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意义的人”③。尽管舞蹈活动以形体为媒介倾诉感情、表达自己,但并不是只要拥有舞蹈技巧就足够,舞者举手投足之间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才是打动人心最重要的因素,舞者若没有优秀的人文素养,对自己表演的舞蹈不知其渊源、不解其文化,便如同没有灵魂的牵线木偶,再美的肢体在观众眼里也乏味如一碗白水。由此可见,高校舞蹈教学必须转变观念,将注意力从技巧培训转移到人文培育上来。一方面,教师应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人文知识的教授和学习,通过集体观看幻灯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充舞蹈方面的人文知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制作相关的幻灯片上台进行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人文知识记忆;另一方面,学校也应适当增加文化理论方面的课程,并严格执行对文化课程的相关考核,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了解人文、重视人文。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还能够对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从历史文人的身上获得积极的正能量,进一步提高其审美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三)增加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技巧的磨练,而且也是让其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学校里,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永远放在第一位的,但这不能成为将学生禁锢在课堂里的借口,学生总要毕业走上社会,如果不知道社会本来的样子,又怎能适应它呢?所以,必须改变现代高效舞蹈教学中艺术实践不足的现状,在充分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其接触社会、亲近自然,让学生在社会中感悟人生,在自然中释放青春,让学生不再是日复一日地对着镜子演练,而是用最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舞蹈艺术和舞蹈教学并非只是一种形体训练,它还是主要的是一种心理训练、感觉训练、思维训练、想象训练和自我意象的训练等”④,将学生带到开放的环境中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其对所表演的舞蹈产生浓厚的认同感、亲近感,而且能够促进和激发学生的自由思维,对其观感、思维和想象进行训练,引导其在肢体语言中融入自身情感,鼓励其创作自己的舞蹈。老师仅从旁进行辅助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编舞这一重要技能,这对其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大有裨益。此外,增加艺术实践还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舞蹈的学生最后总是要走上舞台的,越早让其接触舞台越有利于学生适应舞台,同时也越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灯光、观众等,克服心中的羞涩和恐惧,锻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综上所述,要提高高校舞蹈教学质量,唯有充分认识到目前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改革。只要国内教育人士坚持不懈地探索,必将使舞者教育永葆青春、活力常在。
第3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论文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论文
一、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
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同样是包括理论与实践两部分。体育舞蹈它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教材的选用是否合适、包含内容是否全面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关键作用,因此,所选教材需要同时包含体育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具体的编排步骤。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现如今许多高校所选用的体育舞蹈教材大部分都只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介绍,缺乏对舞蹈动作以及舞蹈编排的详细讲解。
2.教学设施的制约。
体育舞蹈由于其项目特点的特殊,使其对教学设施也有一定的要求。它属于舞蹈类项目,因此,需要有正规的舞蹈教室以及良好的音响设备,教学设施是否完备也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近些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影响,高校学生越来越多,导致室内体育场地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可以讲,教学设施的制约也是影响体育舞蹈课程在大学校园中广泛开展的一大影响因素。
3.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手段。
通过调查发现,现如今许多高校体育舞蹈的考核评价仍然是以期末考为标准,通常
第4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论文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体育舞蹈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当中最受大学生和青年们欢迎的项目。况且体育舞蹈本身就是融合了体育和舞蹈这两者的基本特征和要素,因而其本身就具有音乐、娱乐以及运动的功能。在这种集艺术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情况之下,高校开设体育舞蹈既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说明。
【关键词】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
体育舞蹈既包含体育的要素,同时又融合了舞蹈的特点。在快节奏的社会当中,人们越来越追求一种身体的健康。在全民健身的氛围和趋势当中,许多高校也开设了体育舞蹈这门课程。从目前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体育舞蹈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们了解到体育舞蹈发展的背景和趋势,同时还需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组合和技巧。通过同学之间合作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交流和社交能力,同时还能够提升其文化修养。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
第5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探讨论文
一、高校体育舞蹈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师资力量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标识,我国教育界将体育舞蹈引入高校的时间不长,相应地造成了体育舞蹈教师的稀缺。我国对体育舞蹈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大学较少,大多数体育教师是凭借自身的兴趣爱好而自发地进行体育舞蹈训练。
(二)未得到应用的重视
体育舞蹈作为一门大学体育选修课,并没有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设备的投入上也就大大折扣。体育舞蹈需要练习形体基本功,最好是在室内进行,且场地要大,地面要光滑,以减小阻力,保证动作的规范性。场地内需要装有镜子和投影屏,学生在练习时可以对照镜子进行动作的自我纠正,快速地掌握体育舞蹈动作。而目前来说,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大多是在室外进行,显然,体育舞蹈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
(三)科学理论研究匮乏
体育舞蹈是一门涵盖了许多内容的综合性学科,而体育舞蹈老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制约了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另外,高校体育舞蹈教材严重匮乏,有些高校甚至没有订购体育舞蹈类教材,其
第6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探讨论文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探讨论文
一、高校体育舞蹈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师资力量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标识,我国教育界将体育舞蹈引入高校的时间不长,相应地造成了体育舞蹈教师的稀缺。我国对体育舞蹈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大学较少,大多数体育教师是凭借自身的兴趣爱好而自发地进行体育舞蹈训练。
(二)未得到应用的重视
体育舞蹈作为一门大学体育选修课,并没有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设备的投入上也就大大折扣。体育舞蹈需要练习形体基本功,最好是在室内进行,且场地要大,地面要光滑,以减小阻力,保证动作的规范性。场地内需要装有镜子和投影屏,学生在练习时可以对照镜子进行动作的自我纠正,快速地掌握体育舞蹈动作。而目前来说,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大多是在室外进行,显然,体育舞蹈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
(三)科学理论研究匮乏
体育舞蹈是一门涵盖了许多内容的综合性学科,而体育舞蹈老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制约了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另外,高校体育舞蹈教材严重匮乏,有些高校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