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与科学读后感

2024-02-04 07:13:23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科学家与科学读后感

科学家与科学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家与科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家与科学读后感1

假期时,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不光我爱看,我的爸爸妈妈也喜欢看。

《科学家的故事》讲了许多科学家从小到大的故事和经历。其中有许多我国近代科学家,如:袁隆平、华罗庚等。他们都为我国科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袁隆平是一名水稻杂交专家。他生长于大城市,为什么会选择农业呢?原来这里也有一个故事:小学时,老师领同学们参观一个资本家的园艺场。园艺场里鲜花盛开,袁隆平想:如果长大后能在这样的地方工作该多好。这件事使袁隆平最终选择了农业。

华罗庚是著名的数学家。小时候,父亲让华罗庚学算命,可他七算八算,看出了其中的破绽。于是,又专攻数学。他自小爱解难题,有一次他居然发现大学教授苏家驹解错了题。他就写了一篇论文,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后来,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发现了这个奇才,就把他请到清华大学来,在以后的半个世纪中,华罗庚写了不少著作,成了一名享有盛誉的科学家。

这些科学家小时候虽然买不起书,上不起学,甚至被别人耻笑,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知识的渴求,而是靠着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攀登科学高峰,最终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他们真是太了不起了!

想想现在的我们,不仅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更有专门的老师教导。我们的学习生活是何等的幸福啊!我们又怎能不好好珍惜呢?

科学家与科学读后感2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最伟大的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是及时地改正错误,丢弃错误。只有丢弃错误,才能走上一天通往成功大门的路。

据说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人员问他需要什么用具,他回答说:“我看,一张桌子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钢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管理人员奇怪地问:“为什么要大的?”爱因斯坦答道:“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每个平凡或伟大的人都会犯错误,只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人,不断的丢弃错误,才能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也是一样嘛!

当我们选择用学习时间来看电视,玩电脑时,我们便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就还是好学生;当我们以生病为借口不出去上间操时,我们便又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我们不再逃避做间操,我们就还会受到老师的好评;当我们在小测验中遇到了难题便选择抄袭时,我们又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停止这个手段,用心去思考这道题,我们便还是清白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样,每天反省自己,及时地发现并丢弃错误,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尤其是身心尚未成熟,世界观还没有定位的我们,更需要及时地发现并改正错误,丢弃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第2篇:科学家与科学读书笔记

科学家与科学读书笔记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最伟大的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是及时地改正错误,丢弃错误。只有丢弃错误,才能走上一天通往成功大门的路。

据说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人员问他需要什么用具,他回答说:“我看,一张桌子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钢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管理人员奇怪地问:“为什么要大的?”爱因斯坦答道:“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每个平凡或伟大的'人都会犯错误,只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人,不断的丢弃错误,才能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也是一样嘛!

当我们选择用学习时间来看电视,玩电脑时,我们便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就还是好学生;当我们以生病为借口不出去上间操时,我们便又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我们不再逃避做间操,我们就还会受到老师的好评;当我们在小测验中遇到了难题便选择抄袭时,我们又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停止这个手段,用心去思考这道题,我们便还是清白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样,每天反省自己,及时地发现并丢弃错误,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尤其是身心尚未成熟,世界观还没有定位的我们,更需要及时地发现并改正错误,丢弃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第3篇:科学家与科学之路

科学家与科学之路

清华科协星火论坛姚期智院士特邀报告

姚期智: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2000年图灵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首席教授。1975年至2004年,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授。2004年离开普林斯顿大学全职回国,加入清华大学。他创办姚班,领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中国计算机科学2020计划,领导建设全量子网络,创建一个世界一流的交叉信息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推动计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拥有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和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创建通讯复杂性和伪随机数生成计算理论、奠定现代密码学基础,并在量子计算等领域做出独到的杰出贡献,2000年荣膺图灵奖,是至今唯一获得图灵奖、被誉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的亚裔科学家。潜心于科研、醉心于教育,姚先生完美诠释了科学家与科学之路。

我在清华经常有机会见到同学,通常是在上课40人的一个班上,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科学家与科学发现(发明)”征文

科学与我周泓熙

发明电灯的人是爱迪生,这是人人皆知的。但是,又有谁知道他付出过多大的努力?正因为他与他的助手们锲而不舍的奋斗,才能创造出电灯。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气灯,但是煤气靠管道供给,一但漏气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爆炸。人们对于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实上,爱迪生为自己订定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改良照明之外,还要创造一套供电的系统。爱迪生自言自语道:“我希望它能亮1000个小时,最好是16000个小时!”于是他和他的助手们,不眠不休地做了1600多种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更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这前前后后花了整整30年。

当我们尽情地享受着每一位发明家的发明时,却没有想过,这件发明是怎么来的?这正是每一位发明家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再对发明进行改造,完善这一件发明,才能做出自己满意的发明,得到满意的结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们拥有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我与科学家的读后感

我与科学家的读后感

俗话说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一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与科学家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我与科学家的读后感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最伟大的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是及时地改正错误,丢弃错误。只有丢弃错误,才能走上一天通往成功大门的路。

据说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人员问他需要什么用具,他回答说:“我看,一张桌子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钢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管理人员奇怪地问:“为什么要大的?”爱因斯坦答道:“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每个平凡或伟大的人都会犯错误,只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人,不断的丢弃错误,才能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也是一样嘛!

当我们选择用学习时间来看电视,玩电脑时,我们便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就还是好学生;当我们以生病为借口不出去上间

未完,继续阅读 >

《科学家与科学读后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科学家与科学读后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