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目送》读后感700字

2024-02-10 07:13:3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背影──《目送》读后感700字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龙应台在《目送》里这样轻言道。

当儿子的背影一寸一寸消失在通往美国的机场上,在最后的一刻却未回头一瞥,给远处的龙应台一个心安的眼神,磨碎了她的等候。此刻,龙应台只是一位母亲,是一个未曾进入儿子心田中的孤独背影。儿子在成长,磕磕碰碰,愈走愈远。从幼时的紧牵,到长大的勉强拥抱,龙应台欣慰儿子的成长,却发现,两个人的距离愈隔愈远。

我静静聆听着这位母亲的无奈。

门一开,一个瘦小的身影被灯光愈拉愈近。在灯光的挤压下,她轻放下杯子。我感受到,她在我身上停留的担心目光,却异常烦躁。“儿,咋这么认真呀。休息会儿吧。”“我自己的事看着办。”一个转身,只留母亲一人独自坐在床边。

走出房门,母亲依旧坐着。四十多岁的老姑娘了,却总爱打扮打扮。此时,她只是身着睡衣,披一头凌乱的散发。卸下妆容,黯然无神。她默默起身,微笑地看着我。突然我感到一股心酸。她曾多少次在我耳畔轻轻呢喃,换来的却是我的无言与冷漠。身后的那个瘦弱又温暖的背影,从未离开过。母亲,你累吗?

很多人说龙应台的行文风格太过于犀利,但在这本书里,更多的却是心头难言的坦率与思考。她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心中的柔情。龙应台的世界拥有着波澜大海,却有那么一艘小船,只为儿子所停留。她只是一位母亲,紧随在儿子身后,默默地目送。这与我的母亲,又有何异?又有谁能理解,天下父母心。

或许,龙应台已经教会了我。

第2篇:《目送》读后感700字

《目送》读后感700字

封面,是绿的渲染。七十三篇散文,写尽人生的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

目送,是别离的开端。目送着父亲的棺木进了火葬场;目送着母亲日渐苍老;目送着孩子长大成人开始嫌弃自己……眼睁睁看着一些东西从身边走失,珍贵的亲情、友情,因生命的期限而破灭。

无意间意识到,“华飞”好像现在的自己。我们,变了。在我们小时候,稚嫩的时候,对身边的一切倍感好奇与新鲜。我们为每一个未知和全新喝彩,那时候,父母也会笑,陪着我们一起“欢呼”。父母像没有思想的“傻子”,心里的快乐只为我们。可他们老了,我们却变了。我们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我们抱着理所应当的心态,认为父母看到的可爱的、神奇的、新颖的,就只能淡定地看看,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以为他们的阅历比我深,见的世面比我广,当他们变成一个“好奇宝宝”,在我面前手舞足蹈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我会无语、会尴尬、会难为情,敷衍几句“嗯”“哦”就了事了。在作者的这个角度看,我才觉得,我仿佛是抛弃了他们那般的狠心、对待陌生人那样的冷淡……

当我们有一刻嫌弃父母时,我们就应该想起,在我们幼稚的时候,是他们填充着我们一个个可笑的梦。我们也应当记得,我们要以同样的回应去对待现在的父母。

渐渐地发现,看别人的人生,才会认识到生活是一堂上不完的.课。也发现,当一个人全身心的投入一份事业时,他虽会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却遗失了生活中的很多点滴。就像作者不知道杜鹃是杜鹃,与自己一墙之隔的那个邻居是谁,不知道生米里的虫用水泡泡就全能出来了。

或许,从稚嫩蜕变到成熟,经历了很多之后,看世界就会觉得一切似曾相识。曾经的我们,曾经的他们。我们可能要热爱生活;我们可能可以去留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我们可能可以记下每个生活中的瞬间;我们可能可以……

“一串红,二悬铃木,三年桐,四照花,五针松,六月雪,七里香,八角茴香,九重葛,十大功劳。”……先人仿佛有意布下这朦朦胧胧的生活规律。我们或许可以拨开每一朵绿叶去看每一朵鲜花……

第3篇:《目送》读后感700字

封面,是绿的渲染。七十三篇散文,写尽人生的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

目送,是别离的开端。目送着父亲的棺木进了火葬场;目送着母亲日渐苍老;目送着孩子长大成人开始嫌弃自己……眼睁睁看着一些东西从身边走失,珍贵的亲情、友情,因生命的期限而破灭。

无意间意识到,“华飞”好像现在的自己。我们,变了。在我们小时候,稚嫩的时候,对身边的一切倍感好奇与新鲜。我们为每一个未知和全新喝彩,那时候,父母也会笑,陪着我们一起“欢呼”。父母像没有思想的“傻子”,心里的快乐只为我们。可他们老了,我们却变了。我们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我们抱着理所应当的心态,认为父母看到的可爱的、神奇的、新颖的,就只能淡定地看看,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以为他们的阅历比我深,见的世面比我广,当他们变成一个“好奇宝宝”,在我面前手舞足蹈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我会无语、会尴尬、会难为情,敷衍几句“嗯”“哦”就了事了。在作者的这个角度看,我才觉得,我仿佛是抛弃了他们那般的狠心、对待陌生人那样的冷淡……

当我们有一刻嫌弃父母时,我们就应该想起,在我们幼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目送》读后感700字

《目送》读后感700字

今年寒假作业太多,外出活动更多,我终于挤出时间终于看完了龙应台的《目送》这本书,这是作者献给她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的书,表达了“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相当深奥,读了这本书,我感到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有了更深的领悟。

这本书与其说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与反省,倒不如说是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比如作者说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在作者看来,“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对作者的这番感叹,我深有同感,不管是否相信,只有送别时的心情更让人无奈。等到我们长大后,拥有了年轻时想要的一切,才会发现自己的父母已经老去,伙伴也都忙着自己的事。我们应该在年轻时就学会珍惜与父母之间这份难得的亲情缘分。

通过读这本书,我还学会了独立,父母不应过多照顾孩子,孩子更不能过于依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背影和目送读后感600字

背影和目送读后感600字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背影和目送读后感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背影和目送读后感600字1

人生,就是一次次相遇,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目送》。它讲述了作者龙应台与身边的人所发生的目送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龙应台的儿子第一天上小学时,独自一人背着书包往前走,但他时不时回头,视线与母亲的目光隔空交汇。母亲依依不舍地目送自己的儿子一步一步向独立走去。

读到这里,我顿时回忆起了自己第一次上学的情景。我与妈妈互相目送,一刹那,我隐约看见妈妈的眼角出现了一道泪光,自己也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我们是多么舍不得啊!但我知道,这时我们只可以离别,因为我要学会坚强、独立的生活。最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别了。

目送亲人的生死离别是多么的伤感。当龙应台父亲的棺材被抬入火葬场时,她深深地凝望着,因为这是今生最后一次目送父亲。朦胧中,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画面。那是在20_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目送-爸爸的背影作文700字

目送-爸爸的背影作文700字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目送-爸爸的背影作文7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目送-爸爸的背影作文700字1

时钟不厌其烦地滴答的响着,抬头看看已经晚上九点多了,窗外的西北风呼呼吹着,窗内的我已经被证明题折磨的满头大汗了。桌边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但答案好像是在永远和我捉迷藏。我扔下笔,准备明天早晨去抄同学的作业。

忽然电话铃有节奏的响起来。我猜想一定是爸爸的那些患者,我心里偷偷高兴,趁现在爸爸妈妈注意不到我可以偷偷玩会手机了,于是我的身心全部融入到“我的世界”游戏中。房厅里传来爸爸的声音:“小心一点,您先躺在床上,我马上过去给您治疗。”接着爸爸开始收拾出诊的物品。妈妈不放心地说:“这么晚了,外面风有这么大,你还要出去啊!”“王奶奶不小心摔倒了,腰动不了了,我得去看看。”“明天早上再去吧。”“她的孩子都不在身边,就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目送》读后感范文700字

《目送》读后感范文700字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目送》读后感范文7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送》读后感范文700字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龙应台在她最近出版的一部书《目送》中的一段。龙应台,这支亚洲最犀利的一支笔,也会有最柔软和难以言尽的时候。在此之前我读过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都是用尽了深沉和喜悦的笔锋,写尽了一个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惊叹和感慨。而《目送》却是思考着生与死的人生大问题,在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垂老、儿子的远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进的同时还写失意、失败、脆弱和放手,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其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龙应台《目送》读后感700字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700字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700字【1】

龙应台的《目送》是本难得的好书。在你看完前几篇,会产生一种感觉——不忍心读下去,读完了,就没得读了。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的是她个人的情感。写她与儿子一起逛街时,儿子不愿跟她牵手过街,儿子大了,有了疏离感;写她母亲得了老人痴呆症,反反复复的问她是谁,写她与母亲逛街,母亲的那个爱美样子;写她与父亲同样在过街时,要牵她的手,而她已经人在中年,写她父亲最后病重生活不能自理时,由于佣人的疏忽,眼屎黏住了眼。等等。

龙应台的文笔优美而细腻,将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娓娓道来,那些情感也如流水般涌出笔端,跃然纸上。只是让人不禁为之唏嘘的是,父母老后的情形。我甚至觉得在美丽文字的背后,龙应台是不是也想到了她老时的情景?由此,你不得不想到自己。

这个社会是需要关怀老年人的。虽都说老人像孩子,但孩子是生命力的象征,而老,那是英雄迟暮,美人易老时。那是一个成年人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时刻,那是垂垂老去等待死亡的时刻。那时,多少预示了人生的悲怆。或者,说的白一点,人,

未完,继续阅读 >

《背影──《目送》读后感700字.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背影──《目送》读后感700字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