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_目送里目送的读后感

2020-02-27 读后感 下载本文

《目送》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目送里目送的读后感”。

《有些路,只能够一个人走》

——读目送有感

大一班 张凯熙的家长

上学的时候,读朱自清的《背影》,那时候只能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上大学那会儿,研究古文,读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才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担忧。后来当了老师,接触到无数的家长,才明白:原来放手,也何尝不是一种爱。

应该说龙应台的《目送》这本书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这段话,我倒不像一些学者那样以为龙应台对自己的孩子抱着一种放养的态度,反而觉得她很伟大。一个母亲,可以将自己的孩子丢到美国去当交换生,难道她不担心吗?但是她也很理性,她明白:独立,远比溺爱更重要!放手,也是一种爱!有些路,只能够一个人走,无论是她的父母、孩子或是她自己。

我们的人生总有缘起缘灭、缘浓缘淡。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在我们的生命中都是能陪伴我们一程,而陪伴我们最长的,还是我们自己。有一些路,必须要我们一个人走。独自的修行,我把它称为孤独。而孤独,确实是我们人生的常态。

当你明白这个道理以后,面对我们的孩子,也就学会了放手。面对父母的老去,我们也不必伤感。毕竟,那是他们自己的人生。

记得以前有个家长,每次都要送他的孩子到教室门口,还要呆好一会儿才肯离开。后来我和这个家长交流,使他明白:“现在这个孩子独自从校门口走到教室里的这一段路,就是他独立的过程。而且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可以独自走完这段路。”其实有些路,是必须要我们一个人走的,而家长要做的,就是放手。

现在的我,离开了我熟悉的城市,孤独地前往一座陌生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而后离开踏上征途,孤独地前往下一站。每一次,我的父母都会担心我,其实他们实在没有必要。毕竟这是我自己的人生,需要我自己的走,没有人能够替代。

多少年后,当我经历了风风雨雨和跌跌撞撞,而当我洗尽铅华回到故乡时,我会发现就是这样的孤独,让我学会独立,在面对危难时能够淡然处之。

所以,我很赞许龙应台对待子女的态度:放手,才是一种更加伟大的爱。放手并不是不闻不问,而是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坚强,学会离开了父母的怀抱以后,还能将事情处理的很好,不再做温室里的花朵。

我们的人生,没有人能够替代。毕竟,有一些路,只能够一个人走!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龙应台喜欢写作,喜欢走路,喜欢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喜欢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喜欢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自己生活的心情。因为,在她眼里,太多美的事物都稍纵即逝;稍纵,即......

目送读后感

引导语:《目送》想必很多人都有看过,那么看完《目送》之后,相关的读后感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目送读后感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 历史·战争·亲情·人生寒假期间,我阅读了《目送》这本人生之书,从中也能获得许多启示与感慨。这本书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

《目送》读后感

绵绵情语——读《目送》有感一直与龙应台的《目送》神交已久,只是无缘窥其真目,昨日有幸得到一本,细细捧读,感受如淋浴秋雨一般——丝丝凉意,透彻心扉。我从不惮以最美的文字来描......

目送读后感

龙应台的《目送》,想必很多人都知道,细细品味过,也深有感触。它描述的是龙应台作为一个母亲与女儿时的心声。她目送孩子和自己的父亲,以多次目送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目送》读后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目送》读后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目送里目送的读后感 读后感 目送里目送的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相关推荐
[读后感]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