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专项训练

2024-02-10 07:13:46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关于高考语文诗歌专项训练

关于高考语文诗歌专项训练

[答题策略]

1.就诗论诗,不枝不蔓

高考是初步鉴赏,强调对诗歌本身特点进行思考作答,无需引经据典,用它作品比较。

2.分点答题,点后例证

3.品评技巧,品味语言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答题时一定要根据要求,抓住诗歌本身特点,把握其艺术技巧。

4.知人论世,评出特点

5.文学理论,适量点缀

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理性语言要恰当地运用上,可以使答案显得厚实,有深度和力度,技高一筹。

[诗歌鉴赏练习]

阅读下面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1.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景物的特点。

2.“将军白发征夫泪”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3.试分析前两句中修辞手法所起的作用。

4.本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均为写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点?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5.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6.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什么的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双调]清江引

秋 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7.“人醉”句中“醉”字的含义是什么?

8.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认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9.词中“尘暗旧貂裘”的意思是什么?

10.“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应是词眼所在,请从结构和题旨两方面加以分析。

[双调]折桂令

中 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11.“嫦娥”句用了典故,诗中指中秋之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2.这首元曲重点写的是中秋夜的月光,请你说出作者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并简要分析。

第2篇:高考语文诗歌专项训练参

高考语文诗歌专项训练参

[答题策略]

1.就诗论诗,不枝不蔓

高考是初步鉴赏,强调对诗歌本身特点进行思考作答,无需引经据典,用它作品比较。

2.分点答题,点后例证

3.品评技巧,品味语言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答题时一定要根据要求,抓住诗歌本身特点,把握其艺术技巧。

4.知人论世,评出特点

5.文学理论,适量点缀

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理性语言要恰当地运用上,可以使答案显得厚实,有深度和力度,技高一筹。

阅读下面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1.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景物的特点。

2.“将军白发征夫泪”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3.试分析前两句中修辞手法所起的作用。

4.本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均为写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点?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5.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6.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什么的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双调]清江引

秋 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7.“人醉”句中“醉”字的含义是什么?

8.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认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9.词中“尘暗旧貂裘”的'意思是什么?

10.“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应是词眼所在,请从结构和题旨两方面加以分析。

[双调]折桂令

中 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11.“嫦娥”句用了典故,诗中指中秋之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2.这首元曲重点写的是中秋夜的月光,请你说出作者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并简要分析。

第3篇:湖北高考语文考前专项训练诗歌部分

武汉市第二十九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14.阅读下列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

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

(2)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

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4分)

14.(1)答案:《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亟盼良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 的感慨。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语文专项训练:诗歌鉴赏

语文专项训练:诗歌鉴赏

初二语文专项训练:诗歌鉴赏?

一. 教学内容:

暑假专题:诗歌鉴赏

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品味语言、分析技巧。

2、掌握赏析现代诗和古代诗词的方法。

3、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现代诗歌赏析

一、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是:“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知识概要

现代诗歌的整体阅读,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2、分析现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领悟作品的主旨;

3、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凝练的诗歌语言,提高朗读技巧和欣赏水平;

4、理解现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揣摩现代诗歌的感情色彩,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考查点:

一般来说,现代诗歌赏析的考点有:

1、注意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速、语调、

未完,继续阅读 >

《高考语文诗歌专项训练.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考语文诗歌专项训练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