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窗外的垃圾》教案
第1篇:幼儿园中班《窗外的垃圾》教案
幼儿园中班《窗外的垃圾》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乱扔垃圾的行为不文明,要爱护环境,讲究卫生。
2、引导幼儿观察角色的动态,尝试用连贯的语言大胆的讲述情节。
3、引导幼儿发准“扫帚”的词音,尝试用象声词形容扔垃圾的声音,用形容词形容“太阳”等等。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1、引导幼儿完整连贯的讲述。
2、引导幼儿感受和描述小兔子和其他小动物不同的对待垃圾的想法和表现。
活动准备:
《窗外的垃圾》课件、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利用谈话导入课题。
提问:“有了垃圾怎么办?”(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看图讲述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图片上有什么?”“一共住着几个小动物?”“他们分别住在几层楼?”
(2)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图一
2、出示课件图二,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什么升起来了?”(使用形容词)“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尝试用象声词形容垃圾的声音)“草地上怎么样了?”“你认为他们这样做怎么样?”“你们有垃圾会怎么样做?”(渗透情感教育)
(2)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图二以及幼儿连贯讲述图一、图二。
3、出示课件图三,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草地上的垃圾会变的怎么样?”“为什么垃圾会发出臭味?”“你是从哪里看出垃圾发出臭味的?“小狗、小猫、小猴闻到臭味会怎么样?”“小兔子闻到臭味怎么样?”“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
(2)连贯讲述图三的内容。
4、出示图四,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小猫、小狗、小猴看到小兔在打扫卫生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草地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小狗、小猫、小猴知道错了,会说什么?” (渗透情感教育)
(2)幼儿连贯讲述图四
(3)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图三、图四的内容,给讲述的故事起名字。
5、完整讲述故事
(1) 引导幼儿两人一组一对一讲述。
(2) 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完整讲述。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做舞蹈动作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小百科:垃圾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区进行填埋处理,或是用焚化炉焚化。
第2篇:中班讲述教案窗外的垃圾
中班讲述教案窗外的垃圾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讲述教案窗外的垃圾,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感知窗子内外人们的不同行为表现。理解:新鲜、垃圾的含义。
2、观察画面的变化,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小动物们从扔垃圾到扫垃圾的转变过程。
3、知道不能乱扔垃圾,要注意公共卫生。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并用实物投影仪放大,让幼儿观察画面的内容,说说图上讲了什么。
二、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讲述画面的内容。建议提下列问题:
1、楼房里住着谁?它们打开窗子做什么?
2、小猴、小猫和小狗闻到臭味后,怎么做的?
3、小兔又是怎么做的?
4、后来,小猴、小猫和小狗式怎么改正错误的?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教师带领幼儿看图连贯、完整地讲述画面内容。
四、组织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
教师:如果你是小兔子,你闻到臭味后,会怎么做?
教师:如果你在马路上,发现别人乱丢瓜皮,你会怎么做?
知道要做一名讲卫生,爱劳动的好孩子。
五、音乐活动“我有小手”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小手,能做许多事。如果你发现地上有垃圾,你会怎么做?
对,我们就唱:我用扫帚扫扫地,我用扫帚扫扫地......
2、大班语言窗外的垃圾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乱扔垃圾的行为不文明,要爱护环境,讲究卫生。
2、引导幼儿观察角色的动态,尝试用连贯的语言大胆的讲述情节。
3、引导幼儿发准“扫帚”的词音,尝试用象声词形容扔垃圾的声音,用形容词形容“太阳”等等
二、活动准备:《窗外的垃圾》课件、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利用谈话导入课题。
提问:“有了垃圾怎么办?”(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看图讲述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图片上有什么?”“一共住着几个小动物?”“他们分别住在几层楼?”
(2)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图一
2、出示课件图二,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什么升起来了?”(使用形容词)“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尝试用象声词形容垃圾的声音)“草地上怎么样了?”“你认为他们这样做怎么样?”“你们有垃圾会怎么样做?”(渗透情感教育)
(2)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图二以及幼儿连贯讲述图一、图二。
3、出示课件图三,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草地上的垃圾会变的怎么样?”“为什么垃圾会发出臭味?”“你是从哪里看出垃圾发出臭味的?”小狗、小猫、小猴闻到臭味会怎么样?“”小兔子闻到臭味怎么样?“”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
(2)连贯讲述图三的内容。
4、出示图四,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小猫、小狗、小猴看到小兔在打扫卫生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草地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小狗、小猫、小猴知道错了,会说什么?"
(2)幼儿连贯讲述图四
(3)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图三、图四的内容,给讲述的故事起名字。
5、完整讲述故事
(1)引导幼儿两人一组一对一讲述。
(2)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完整讲述。
(三)结束部分幼儿听音乐,做舞蹈动作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上个星期,我上了一堂语言活动《窗外的垃圾》。由于我对教案不是很熟悉,所以整体感知不是很成功,整堂还是没有做到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还是老师一言堂。整个活动的目标是:
1、观察图片,感知窗内外人们的不同行为表现。理解:新鲜、垃圾的含义。
2、观察画面的变化,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小动物们从扔垃圾到扫垃圾的转变过程。
3、知道不能乱扔垃圾,要注意公共卫生。教案设计中如果把开始时三幅图同时出现,改成一幅一幅出现,让幼儿自己看懂图意,也许会好一点,后面的理解也就简单多了。中间还有两个重要的环节忘了。一个是看第二幅图时,想让幼儿猜一猜:“小猴、小猫、小猪闻到臭味时是怎么做的?”二是把三幅图看完后问“你喜欢谁?为什么”这样的话活动的重点就能够突出来。
第3篇:中班窗外的垃圾教案(精选22篇)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体现,能够帮助教师规划教学进程。教案的编写需要定期反思和修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中班窗外的垃圾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出小动物从扔垃圾到扫垃圾的过程。
2、学习词语:垃圾、新鲜。
3、让幼儿懂得要注意公共环境卫生,不能乱扔垃圾。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难点:让幼儿懂得要注意公共环境卫生,不能乱扔垃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出示图片,引导观察。
1、出示图一: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楼房里住着谁?
出示图二:
他们打开窗户做了些什么?马路上堆起了什么?(学习词语:新鲜、垃圾)。
2、出示图三:
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想象:太阳晒在垃圾上,垃圾会怎么样呢?
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都做了什么?
小狗、小猫、小猴子闻到了臭味都
第4篇:中班窗外的垃圾教案(通用17篇)
教案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适合的教学方法,以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教案中的教学资源和教具选择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以下是一些教学设计的典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中班窗外的垃圾教案篇一
1、引导幼儿懂得乱扔垃圾的行为不文明,要爱护环境,讲究卫生。
2、引导幼儿观察角色的动态,尝试用连贯的语言大胆的讲述情节。
3、引导幼儿发准“扫帚”的词音,尝试用象声词形容扔垃圾的声音,用形容词形容“太阳”等。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开始部分。
教师利用谈话导入课题。
提问:“有了垃圾怎么办?”。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看图讲述。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图片上有什么?”“一共住着几个小动物?”“他们分别住在几层楼?”。
(2)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图一。
2、出示课件图二,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什么升起来了?”(使用形容词)“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尝试用象声词形容垃圾的声音)“草地上怎么样了?”“你认为他
第5篇:中班窗外的垃圾教案(专业16篇)
编写教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通过这些教案范文的学习,你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效果。
中班窗外的垃圾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感知窗子内外人们的不同行为表现。理解:新鲜,垃圾的含义。
2、观察画面的变化,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小动物从扔垃圾到扫垃圾的转变过程。
3、知道不能乱扔垃圾,要注意公共卫生。
活动准备:
1、大幅图片:房子,太阳,小猫、小狗、小猪、小猴、各一个。
2、头饰:小猫小狗小猪小猴各一。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还记得《数高楼》是怎样玩的吗?”
玩《数高楼》。
师:“大家快来看呀!这座高楼是几层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请小朋友猜猜在这座楼里会住着谁呢?”(幼儿自由交谈)。
“想不想知道这儿到底住着谁呀?”“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就知道了。”
二、中间部分。
1、听录音。
2、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故事内容。
“楼房里住着谁?
幼儿讲述,操作。
教师和幼儿一起讲述这一段。
“那在这四
第6篇:中班窗外的垃圾教案(实用19篇)
教案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课堂秩序的管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产物,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参考。
中班窗外的垃圾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出小动物从扔垃圾到扫垃圾的过程。
2、学习词语:垃圾、新鲜。
3、让幼儿懂得要注意公共环境卫生,不能乱扔垃圾。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难点:让幼儿懂得要注意公共环境卫生,不能乱扔垃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出示图片,引导观察。
1、出示图一: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楼房里住着谁?
出示图二:
他们打开窗户做了些什么?马路上堆起了什么?(学习词语:新鲜、垃圾)。
2、出示图三:
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想象:太阳晒在垃圾上,垃圾会怎么样呢?
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都做了什么?
小狗、小猫、小猴子闻到了臭味都怎么样了?小兔是怎
第7篇:幼儿园中班《垃圾》教案
幼儿园中班《垃圾》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垃圾,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3、知道不能乱扔垃圾,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和幼儿共同收集塑料瓶、纸盒、包装袋等废品,收集幼儿当天做手工后的废纸、吃点心的包装纸、水果皮等。
活动过程:
1、出示收集的各种生活垃圾,引导幼儿认识、讲述。
提问:这是什么?
它从哪里来的?
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哪里去?
小结: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这些垃圾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污染,我们不能乱扔,应该把它扔进垃圾桶里。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引导幼儿认识。
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标志吗?
它告诉我们它能回收什么样的垃圾呢?
(2)讨论: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结:有一些垃圾,他还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