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栖居议论文
第1篇:诗意的栖居议论文
诗意的栖居议论文
昨晚,看完了沈从文的《边城》,说不出的感觉,就好像朱自清的“荷塘”,一切都是淡淡的,有点小压抑,庆幸自己生活在今天——一个可以不必再压抑情感的年代。当然,也被作者清淡的文风,还有他笔下那个偏远宁静、民风淳朴的.湘西山城所吸引,恨不能“协下生双翼”飞到渡船去,和翠翠同呼吸、共命运。
边城写的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翠翠心里爱的是傩送,当天保明白了这三角恋爱的实情,深深明白不能勉强,主动退出了竞争,又加上老船夫有点误会,就在痛苦中离家去桃园。而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会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
如诗的边城,诗意的演绎着人生,诗意的演绎着生活。书中所示的一切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无限期待又显示着不完美,她和傩送本来可以完美结合在一起,培育出美丽的爱情之花的。
可惜二人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长的遗憾,傩送为了亲情放弃了爱情,亲情固然重要,但为了亲情而放弃了爱情,也是可悲的。而翠翠又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爱而忧郁落水身亡,不知道傩送是因为不能得到她的爱而离乡远行,也不知道爷爷突然离世全是由于替自己的幸福思虑奔忙而心力交瘁,后来在陪伴她的杨马兵向她说明后,她如梦而醒,这实在让人不能不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边城就是这么一个纯洁而又弥漫有淡淡哀愁和浓浓诗意的爱情悲剧和人生的悲剧。
第2篇:诗意栖居
诗意栖居
党委工作部 赵瑞昕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18—19世纪德国抒情诗人荷尔德林的著名诗句。在彼时这只是诗人自己的浅斟低唱,而在德国大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的阐释之下,这句诗所蕴含的意义已经变成了对现代社会商业发达、技术先进却弊端丛生的深刻反思。
天生万物,各有各世界。然而,在技术方式的统治之下,一切自然物都失去了自身的存在和权利,只成了人类资源和能源的提供者。人们习惯以对人的有用性来看待自然万物。譬如一棵树,以木匠或者樵夫的眼光去看,它仅仅是一块家具的原料或者炉中的火炭。人,如果时时事事都以这样实用的眼光看待眼前的事物,生活的乐趣就会停留在感官的享受和生理的满足,诗意栖居当然更无从谈起了。诗意栖居,首先是有栖居之所,要有独立的生活空间,然后才能在生活上追求诗意。在现代中国,栖居已是一大难题,大部分民众在为生活而忙忙碌碌,无暇顾及诗意的追求;而那些生活富足的人,浸染在商业文明的漩涡里享受着灯红酒绿的生活,诗意栖居似乎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其实不然,虽然商业文明和技术统治的弊端在现代中国已经显露无疑,但是诗意栖居恰恰可以作为社会转型之后人们在精神上的皈依。诗意栖居绝不是诗人和艺术家们的顾影自怜,它的魅力就在于它在“众生喧哗”的社会中能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栖息地和灵魂的寄居之所。
人,无论是在底层挣扎着生存还是富家子弟裘马轻狂地享受,只要不想槁木死灰地活着,就不能无知无觉,就应该在现实的世界之外开辟出一块精神家园来耕耘自己的理想和趣味。一个人最大的财富莫过于他们审美的能力,有了审美能力,就会发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就会在生活中享受无穷无尽的乐趣,就能感受生命的真谛、洞悉人生的方向,就能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几千年的诗歌传统。诗意是一种心境,是在复杂世界里感悟美、享受美的一种能力。作为在现代社会浸染商业文明的我们,应该激活内在的灵性,凸显生命本真的意义,在点滴的生活中感受诗意、领悟诗意。
冰心说过“只要你是简单的,这个世界就是简单的”,也只有简单地生活,才能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面对生活恬然自若、悠然自得……
第3篇:诗意的栖居
诗意的栖居
——读《诗意语文课谱》有感
第一次看见“诗意”这一个词是在一个老师的公开课上,当时只是将“诗意”课堂纯粹地理解为有诗一般的意境,诗一般的语言的语文课堂。而在此品读了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课谱》才醒悟“诗意”一词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诗意语文”这一教育理念的由来并不是空穴来风,是王崧舟老师孜孜矻矻,多年以来在批评与探讨中所得的研究成果。从“朦胧的激情”到“去激情化”再至“激情的协奏”,“激情”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王崧舟在书中提到:“诗意语文的核心和灵魂有且只有一个字‘情’。”但此情非彼情,在王崧舟看来,这个“情”不应当仅仅是我们平常口中常提到的情感,它理应包括其他的特质,例如“审美的品格、语文的特质、理性的积淀、生命的关切”。诗意语文的“情”不只是作者之情,读者之情等简单的人类情感,还应包含着对生命、对文化的尊重,对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体现。所以,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将学生教懂,让学生理解大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读懂文本,体会文本的内在涵养,让学生读到这个“情”字
第4篇:诗意地栖居作文
诗意地栖居作文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啊,书不是食物,不能使我们温饱,却可以令我们更加充实;书不是衣服,不能为我们御寒,却可以使我们变得美丽;书不是时钟,不能计录时间,却可以激励我们奋进。
它,是知识的海洋,是理想的风帆,是进步的阶梯。
手握书卷,沉浸墨香。我可以穿越千古,聆听先人圣贤对我们语重心长地孜孜教诲;我可以直面圣人,领略他们高尚的人格,不老的雄姿;我可以横跨江南,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体会大江南北间的独特魅丽;我可以知人冷暖,常常设身处地地多为别人考虑。
读书,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品质与心灵;读书,可以增长人们的智慧和修养;读书,可以使人坚忍而执着。
读书使人明智!
如果说,我们就像刚刚燃烧起来的火焰,那书就是一根柴木;如果说,我们就像刚刚流出的泉水,那书就是一颗水珠。也许,一本书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手不释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可以得到提高;道德修养得到升华;思想境界得到陶冶。
民族的振兴是一本本好书堆积而成的,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是文化复兴的引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