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都有哪些
第1篇: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设计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中国人有句古老的问候语:“你吃饭了吗?”。生物课多安排在下午,本课的教学就从“你中餐吃的什么?”的话题展开教学,以活动《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为主线,在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过程中,穿插学习“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等知识内容并完成相关问题的讨论。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寓于探究活动中,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1)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知道消费者的分类,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能力:(1)通过对图片及视频等资料的观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共事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讨论活动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人合作;(2)树立保护动物及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重点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2.动物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
五、教学难点动物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
六、教学方法以“启发—探究”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和讲授法。
七、教学设备1.活动报告;2.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3.实物抽影仪。
八、教案内容
(一)新课的引入师:我们中国人有句亲热的问候语“你吃钣了吗?”。现在我要借用这句话问一问大家“你们吃钣了吗?”“吃的是什么?”“一个一个地说,否则我招架不住。”老师点名让一学生起来说,老师将菜名写在黑板上。师:请同学们对这些食物进行分类。“动物和植物是生物圈中两大重要的家族,那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样吗?”
(二)新课学习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探究的内容。(板书)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师:“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我们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学过,谁还记得,请起来告诉大家。“动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要是我们人类能进行光合作用该多好啊!晒晒太阳不吃钣肚子就饱了。”(板书)
一、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想来报菜名,请原谅老师的不是,冷落了大家,现在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因时间关系要换一种方式,不是说出来,而是写出来,怎么写?请大家依照书上p41活动中的方法步骤的要求来写。”(教师来回巡视,及时指导、点拨、释疑。)教师提示学生:如果你的中餐食物种类单一,影响你构建食物网,你可以将你早餐的食物加进去,如果还不行,可以将你昨天乃至前天甚至近段时间吃过的食物加进去。(估计学生完成得差不多了)师:步骤4、5中提到了“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两类动物。(利用课件播放动物取食方面的视频。)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动物的食性相同吗?”讲:由于植物、动物营养方式的不同,动物的食性不同,这样就在“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之间建立了一种食物联系。我们把这种联系叫食物链。请同学在书上找出“食物链”的概念,并检查一下自己建立的食物链合不合理。展示:课件中的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观看并要求用文字和箭头将它们之间捕食与被食的关系表示出来,然后分析动物在食物链中的作用。(抽一学生起来分析。)老师赞扬学生分析回答得好。(板书)
二、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讲:现在我们回过头看一看根据我们的食物建立起来的食物链。有谁愿意将自己的成果拿出来让大家分享呢?(教师有意让做得好的和有缺陷的依次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存在的问题强调:“→”指向的重要意义:反映能量流动的方向。因此“→”只能指向捕食者。师:大家看一看,你所建立的食物链是一条,还是有多条?到底有几条?如何数?课件展示:一个比较复杂的食物网。让学生数出食物链的条数。“为什么大家数出来的条数不一样,到底谁的数字准确?”“现在我们请几个不同答案的代表上来数一数,下面的同学当裁判,看谁是真正的'英雄。”(让数对的同学告诉大家是怎么数的。)“不同食物链之间有没有联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食物为联系的交错网状结构,我们叫食物网。”问:大家想一想,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为什么?教师举例阐述食物网中食物链越多越好的意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和稳定。并适时进行情感教育:珍爱动物、保护环境。师:最后我们根据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来讨论3个问题:(见书上p41—42)同时用课件展示出来。1.分析说明不同食物链之间的关系。2.找出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这条食物链有几个环节?3.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动物,人类的食物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小结
1.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是生物圈中的 消费者 。
2.通过建立食物网的活动,我们认识到动物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因此,我们要珍爱它。保护它。动物的存在会对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九、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重新整合了课程资源,以活动为主线,将知识的讲授、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2.不足之处:过渡语言应更优化些,时间分配应更合理些。十、教学点评程勇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地整合了课程资源,以活动为主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参与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真正使学生 “在做中学”,也就使教学目标得以较好地落实。特别是活动的引入、动画的插播、成果的展示、问题的争论、知识的延伸、幽默的语言、恰当的评价、善意的提示等教学环节及手段,都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能力,获得知识。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活动不但给予了有效的指导,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教师为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所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此外,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跟在学生的后面,放手让学生在前面探索,让学生发表见解、阐述观点,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力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总之,这节课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这是值得提倡的。
第2篇: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说出动物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重、难点)
②举例说出动物在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中所起的作用。(重点)
③概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捕获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初步确立生态学观点,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②能够从自己的言行和身边的小事出发,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视频资源《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和果实》、《美丽的大森林》,音频资源《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搜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视频《美丽的大森林》。
请大家谈谈这个大森林“美”在哪里?
学生欣赏、体会动物与植物和谐之美。
师:同学们,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美景可能将不复存在,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
生:会吗?(很惊奇的样子)
师: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美国科普作家雷切尔.卡逊在作了大量有关杀虫剂破坏生态的调查后,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描述的现象:(展示)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清晨早起,原来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美妙歌声,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泽。榆树正在死去,鸟儿也在死去。
师:正是这本不同寻常的书,引起了全世界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醒了人们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那么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呢?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聆听鸟儿的优美的歌声,观察动物运动和捕食。用具体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随后提出,我们可能会在今后的某一天将不会看到这些动物,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究欲望,从而顺利的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二、引导探究、层层推进、自主学习:动物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阅读教材100页,思考:
(1)动物是如何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动物获取的食物直接或间接
是来自哪种生物?动物和植物获取营养和能量的方式一样吗?
(2)动物是通过哪一种生理活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动物和植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
量的方式一样吗?
(3)动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水以及动物的遗体及粪便被食腐
生物分解,释放出来二氧化碳、无机盐等又被哪种生物利用了?
(4)以二氧化碳为例,谈谈二氧化碳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被释放到大气中,再次被植物
利用的?假如有一天,动物消失了,对二氧化碳的循环有影响吗?
(5)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
2、观察下图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解决问题:
(1)动物通过取食绿色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有机物和能量。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
为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2)动物和植物都可以在细胞内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
物,释放出能量。
(3)二氧化碳和水被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无机盐被植物的根吸收。
(4)二氧化碳被释放的途径有: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动物的呼吸作用释放,腐生
生物分解植物的遗体释放,腐生生物分解动物遗体和粪便释放。
假如动物消失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将不能顺利进行。植物将自生自灭,只有
等到植物死亡才能被腐生生物分解,有机物才可以被分解产生无机物,物质循环缓慢;而且植物由于缺少了动物为它提供的光合作用的原料,特别是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会减弱,进而影响物质的循环;甚至有些植物因为没有动物的帮助,无法繁衍而灭绝。
教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动物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展示生物圈Ⅱ号。
“生物圈Ⅱ号”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因把地球本身称作生物圈I号而得此名。1991年9月26日共8名科研人员首次进驻生物圈Ⅱ号,1993年6月26日走出,停留共计21个月,最终宣告失败。科学家分析失败的原因:第一,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水循环失调。第二、生物种内关系的失调。引进的主要是植物,而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较少,导致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师: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进一步的证实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5)学生尝试进行总结归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获得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和遗体及粪便的分解,又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从而加快和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教师板书:动物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师过渡:没有植物,动物无法生存;那没有动物,植物是不是可以很好的生活呢?
【设计意图】在这一个内容的处理上,教师首先设计一些层次性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剖析,层层深入;然后,教师进一步展示物质循环图,让学生有所抓手,能够更好地进行分析总结,更深入的理解。
3、分析资料,合作探究:动物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
【资料一】
观察下图,并观看视频资料《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思考:动物与植物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交流,激烈讨论后回答:
生1:有些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
生2:有些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生3:动物的运动,使动物的活动范围广,能将种子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扩大植物的分
布范围。
生4:以上都能说明:动物可以促进植物的繁衍生息。
【资料二】渡渡鸟和大栌榄树
渡渡鸟曾是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大型鸟类,体重可达23千克。由于荷兰人登陆毛里求斯岛后随意捕杀,渡渡鸟于1681年就灭绝了。随后,人们发现岛上的大栌榄树也渐渐稀少。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种树只剩下13株了。
渡渡鸟灭绝300年后的1981年,生态学家坦普尔测定这13株大颅榄树的年轮后发现,它们的树龄正好是300年。这个巧合引起了坦普尔很大的兴趣。一天,他找到了一只渡渡鸟的骨骸,伴有几颗栌榄树的果实。
他想,也许渡渡鸟与栌榄树种子的发芽能力有关。现在渡渡鸟是没有了,但像渡渡鸟那样不会飞的大鸟还存在着的如吐绶鸡。于是,他让吐绶鸡吃下栌榄树的果实。几天后,从吐绶鸡的粪便中找到了栌榄树的种子。这些种子外壳由于吐绶鸡嗉囊的研磨已不像原先那么坚厚了。坦普尔把这些经过吐绶鸡“处理”过的栌榄树种子种在苗圃里。
不久,居然绽出了绿油油的嫩芽。这,不就是在地球上停止萌发了300年的栌榄树的树苗吗。栌榄树的不育症被治好了,这种宝贵的树木终于绝处逢生。
请你说说从渡渡鸟与大栌榄树的故事,你有哪些启示?
生1:渡渡鸟与大栌榄树相依为命,相互依赖,构成了巧妙的生态关系。
生2:鸟以果实为生,鸟又为树催生。它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杀灭了渡渡鸟,实际上也就扼杀了大栌榄树的生机。
生3:有些动物可以促进植物的繁衍生息。
师:通过以上两个资料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1:动物促进植物繁衍。
生2: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师过渡:动物与动物之间又存在着什么关系呢?出示资料三。
【资料三】
麻雀为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昆虫和植物种子为食。20世纪50年代,它一度被人们列为“四害”之一,遭受到严重捕杀。具有关资料记载,上海市在5天内就消灭麻雀68万6千172只,获雀卵26万5千968只。据各地不完全统计,1958年全国共捕杀麻雀2.1亿余只,可怜的麻雀所剩无几。
959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树木发生了严重的虫灾,有些地方人行道两侧的树木叶子几乎全部被害虫吃光。196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为麻雀平反。
后来随着捕杀行为的终止,麻雀的数量得以恢复,虫灾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在,麻雀已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为什么上海等地树木发生严重虫灾?
2、害虫、麻雀与树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你怎么看待麻雀,它是益鸟还是害鸟?
4、你认为能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为什么?举出其他实例来说明。
5、从捕杀麻雀到保护麻雀,从麻雀与害虫数量的变化关系,可以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生1:害虫失去麻雀这个天敌,大量繁殖,危害树木。
生2:麻雀捕食害虫,害虫危害树木。麻雀减少,害虫就会增多,树木就会被危害,树
木也会减少。麻雀与害虫、树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麻雀对维
持害虫和树木的数量相对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3:麻雀虽然有时危害农作物,但也是许多害虫的天敌,能大量捕食农业害虫,功还
是大于过的。我们应辨证的看待动物,而且不要过多的干预他们,要合理地保护、开发、利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同时教师准备一个实例:①人们为了保护北美驯鹿,大规模的捕杀草原上的狼,但过了一段时间后,草原被驯鹿破坏得很严重,于是,人们不得不把狼“请”了回来。
生4:通过以上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不能随意捕杀某种动物,如果随意杀灭某种
动物,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造成自然灾害。
生5:说明了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动物与动物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三个资料可以看出:在自然界中,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对维持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在生物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师板书:动物维持生物的生存与稳定。
【设计意图】将教材上的资料一,转换成图片和视频,知识变的更直观更形象,更易掌握。将资料二和资料三的内容进行进一步补充,让这个资料更加充实,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教师设计相关的问题,层层深入,逐步剖析,让学会更有深刻的理解。
三、拓展提升、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无时无刻不与动物有着联系,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你能举例说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吗?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生1:动物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如:奶、蛋、肉.......生2:保护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如:蚯蚓、啄木鸟、麻雀、壁虎.......生3:科技方面的应用:仿生学、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生物反应器.......2、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动物的种类不断减少,栖息的环境逐渐恶化,甚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出示资料: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一个种加快到每小时一个种。
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以及XX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3、针对动物的生存出现的现状,我们要怎么去做?
生1: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珍爱大自然!
生2: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不要乱砍乱伐,给它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生3:不要随意捕食它们,爱护身边的每一只小动物!
生4:做实验时不要伤害动物,实验结束及时放回大自然
生5:教育身边的其他人,保护动物,保护生活环境。
师:爱护动物已成为目前世界十大环保工作之一。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并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每年的这一天,在世界各地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教师展示徐秀娟的资料,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思想教育。
徐秀娟(1964—1987)女,1964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满族渔民家庭,一个养鹤世家。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徐秀娟小时候常帮着父母喂小鹤,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丹顶鹤。1987年为寻走失的天鹅溺水牺牲。被追为烈士,誉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
【设计意图】进一步联系动物与人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影响,出示动物的灭绝速度,由此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爱护环境,已经迫在眉睫,并付诸行动;最后展示徐秀娟事迹,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做到情感的升华,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爱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课堂总结
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能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有些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有些动物还能够传播种子等,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了维持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稳定作用。
每种生物都不仅仅是为人类而存在的,每种生命并无高低贵贱之分,都同样完美,都是这个星球上独具价值和天贼的,都具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失去了动物,人类将面临像中生代的恐龙一样的命运。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永远都不要出现!让春天因为动物吵闹起来吧!
五、课堂达标检测题、下列例子中,哪一项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A.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B.重庆某地遭遇罕见蝗灾,紧急请求支援大量的青蛙、麻雀和蛇
c.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或熊蜂
D.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
2.麻雀曾被认定为主要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运动,现在又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声,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在的麻雀被人们的“剿灭行动”吓怕了,变乖了,不啄食和糟蹋农作物。
B.现在认识到麻雀只是在食物非常稀缺时或繁殖季节才危害农作物,平时啄食害虫。
c.现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麻雀在自然界的。
生态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D.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
3.有一种名为鬼切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被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毁坏了鬼切草
B帮助鬼切草传播种子和果实
c.人对鬼切草不会产生作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在一优良草种繁育基地,人们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就用网把草地罩了起来,结果草
地还是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土壤肥力不够
B、鸟通过某种方法吃到了草籽
c、食草昆虫大量繁殖,将草吃掉 D、气候条件不好
5.澳大利亚草原广阔,牧草丰茂。20世纪初,该国引进了大量的黄牛。几年以后,草原
被大量的牛粪覆盖,严重影响了牧草生长。政府在科学家的建议下,又引进了蜣螂。
蜣螂能把牛粪滚成团并埋到地下。没过多久,草原又恢复了生机。
(1)澳大利亚政府引进大量的黄牛,对草原产生了什么影响?
(2)澳大利亚政府为什么后来又引进了蜣螂?
【板书设计】
第五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3篇: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我是磨市中心学校的教师,我说课的内容是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下而我从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而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第五单元的第三章c本节内容的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对动物的作用进行概括;也为第六单元中《保护生物多样》打下基础、本课教学资源丰富,主要是历史上的生态事件,生活中的人与动物关系实例,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它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即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我们应当爱护它们D
本章内容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本节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一眉七上《生态系统》有关联、与《光合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