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教学设计
第1篇:初中化学《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优质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优质教学设计
教案示例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之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了解电离,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能力:培养并发展学生分析问题、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从宏观到微观,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电离、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启发引导法。
教学用品
仪器:低压直流电源、小灯泡、导线、盛待测物的容器、石墨电极。
药品:食盐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蒸馏水、酒精、氯化钠溶液
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磷酸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为什么用湿手接触正在通电的电器设备更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附2:课堂练习二。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氯化镁
(2)硫酸
(3)氢氧化钙
(4)氯化钾
(5)硝酸
3.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4.下列物质中存在氯离子的是
A.Cl2
B.HCl气体
C.NaCl
D.KClO3
5.物质发生电离时一定相等的是
A.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
B.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电性
C.每个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D.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由于出汗,人的皮肤上都有氯化钠等物质,当手湿的时候,这些物质发生电离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接触电器设备时这些离子导电,致使发生触电事故。
2.(1)MgCl2=Mg2++2Cl-
(3)Ca(OH)2=Ca2++2OH-
(4)KCl=K++Cl-
3.D
4.C
5.D
附4:随堂检测
一、填空:
1.物质溶解于水时离解成______的过程叫电离。
2.某些物质在水中发生电离时,形成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______和______,它们所带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______,所以它们形成的溶液______电性。
二、写出硫酸铜、盐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酸、碱、盐溶液导电性实验,了解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初步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阅读的能力。
第2篇:《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教学设计
《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教学设计
《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物质导电性实验,了解电离过程及概念。
2.从离子观点建立酸、碱、盐的初步概念。
3.了解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4.分析溶液导电的内因和外因,电离与导电的因果关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
1.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2.酸、碱、盐的定义。
难点
从离子观点理解酸碱盐。
教学用品
NaCl、KNO3、NaOH、H3PO4、蔗糖的晶体及其溶液,无水酒精、酒精溶液、蒸馏水
实验物质导电性装置
教学过程
[提问]
(一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练习)
根据组成对下列各物质进行分类并写出化学式:
氯化钠、铝、硫酸、酒精(C2H5OH)、硝酸钾、氢氧化钠、石墨、蒸馏水、蔗糖(C12H22O11)、铜。
[投影]
将上述各物质化学式按“类”列出,氧化物、酸、碱、盐待导入新课后再填入括号。
[讲解]
化合物种类繁多,到1990年已超过1千万种,如按分类进行学习,可以化繁为简。引入本章教材。从金属导电联系到化合物能否导电?什么样的化合物能导电?引入本节教材。
[演示]
实验“物质导电性”介绍试验物质导电性装置及原理,采用串联装置。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现象,投影打出物质导电性表及思考题。
物质导电性表按:被测试物质、灯泡亮否、能否导电、结论四栏设计、边演示边填写。
[思考]
1.灯泡亮、灯泡不亮说明什么问题?
2.为什么氯化钠晶体不导电而其水溶液导电?
3.同是化合物,为什么有的导电(磷酸溶液)有的不导电(酒精溶液)?
4.物质溶于水能否导电的本质是什么?与金属导电有何不同?
5.化合物导电的内因和外因各是什么?有何辩证关系?
参看课本有关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讲解]
展示NaCl挂图
电流是带电微粒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NaCl晶体中有Na+、Cl-,不能自由移动而不能导电,水的作用可以消弱Na+、Cl-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故NaCl水溶液导电。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再结合H3PO4晶体、无水乙醇及他们水溶液的导电情况分析物质电离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板书]
投影
一、溶液的导电性
1.电离(略)
2.物质电离的原因
(1)内因
第3篇:《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某些化合物及其溶液的导电性;了解电离的概念;了解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初步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2. 技能目标:通过溶液导电性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定义的总结,发展学生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从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 教学重点] 理解酸碱盐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教学难点] 理解酸碱盐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教学方法] 观察抽象法
[教学手段] 投影、蒸馏水、蔗糖、酒精、稀硫酸、电极、灯泡。
[教学程序设计]
[引言] 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一些酸碱盐。在第八章的学习中,我们将较全面的了解酸碱盐的概念和性质。
[讲解] 在上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已了解溶液的一些性质,现在我们来看看不同溶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
[演示实验] 实验8-1
[板书]
一、溶液的导电性
[讨论] 除了金属能导电
第4篇: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从离子的角度初步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
1.为什么NaCl固体本身不导电,而它们水溶液可以导电呢?
2.写出下列电离的方程式
(1)盐酸、硫酸、硝酸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钾
(3)碳酸钠、硫酸镁、氯化钡
引入:
我们知道,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使溶液能够导 电,下面我们从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角度来研究几类重要的化合物。
1.酸
演示实验:P151 [实验8-2]
小结:盐酸、硫酸、硝酸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依照它们在水溶液中存在自由 移动的离子(让学生复习时的第一组电离方程式)
提问:这三种物质的电离产物有何共同特点?
分析:从而得出酸的定义。强调全部是H+介绍酸根的概念和酸的电离通式:
HnR=nH++Rn-
小结:酸根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酸分子电离子时生成的氢离子总数
阅读:P151-152的一段文字
2.碱
演示实验: P152 [实验8-3]
小结: KOH、Ba(OH)2的溶液能导电,依照它们的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