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024-04-17 07:13:03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在课堂上,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起来,在课堂上听到不同的声音,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活力呢?那就要从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法灵活多样、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肯定学生的观点、让语文融入生活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焕发活力

近年,笔者常听到有人抱怨:“语文课是越来越难上了!”的确,当前的语文课堂上出现了怪现象:学生过分依靠手中的参考书,根本不认真听讲,要么不发言,要么就是看参考书答案回答问题。大家知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学习辅导书应运而生,有的不仅仅是辅导作用,甚至可以取代教师的地位,学生可以自学。这样,如果教师上课还是满堂灌,讲解也是依照参考答案,那么学生还不如自己翻书看,何以听你的课?一节课如果只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没有学生响应,绝不是成功的。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发言,有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听到不同的声音,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活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走近学生的生活中,做他们的朋友,成为他们最信任的人。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也要尊重他们的观点。只有真心才能换来学生的心声,课堂上他们才不会带抵触情绪或“无所谓”状态,才能用心听讲,积极配合,让课堂变得生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能敢言。

二、教法灵活多样

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惯用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只用一种教学方法,哪怕这种方法多新颖,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烦,从而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乐于开言,热烈讨论。怎样才能使教法灵活?我们可以多向别人学习,借鉴他人之法,也可以想法把课堂交给学生。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把疑问抛给学生:“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想出答案,同学们好好想一想,可能是什么?”这样,学生的胃口就被吊起来了,从而认真思考、回答。另外,我们语文课文都有精读和自读课文,笔者就尝试着把自读课文交给学生负责,由学生备课、授课。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讲课的很卖力,听的人更投入。因为是同学,关系更融洽,所以他们敢提出自己的疑惑,问题答案也很有创意,场面真的热闹!灵活的教法,让学生想言。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并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想象力不再那么丰富了,在我们眼中,“圆”就是“圆”,而不是“太阳”“苹果”“鸡蛋”之类的物体了。又因为我们不那么童真了,想问题具有功利性--标准答案,也因为我们懒惰了,不愿去想了。但语文课堂需要想象这股新鲜的空气。我们要注意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口语交际中,进行想象训练,让学生能迅速组织好语言,表达自己心中所想。也可以进行习作训练,由几个关键词让他们构成一篇作文。只有学生有了想象力,思维才能被打开,能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同方面,从而形成新的、自己的见解。这样,他才能在语文课上能言。

四、肯定学生的观点

语文课是开放的课程,不像数学一样有严密的逻辑性,唯一的答案。语文集工具性、人文性与一身,允许听到不同的声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角度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语文课上没有标准答案,即使是教师指导用书上的,也不过是相对合理的答案。所以,我们面对不同的声音,一定要加以肯定。且不论正确与否,我们要看见学生发言中闪着的智慧火花。学生对问题或结论的意见也许难以相容,但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就应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在学习《蝉》时,谈到蝉鸣叫,有的学生说:“蝉在泥土中几年,才有机会重见天日,我想他们的鸣叫一定是对生命的礼赞,感叹生活的美好。”而有的学生却认为蝉是在哀叹命运的不公、生命的短暂。他们的看法真的很有创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肯定,不能一棒子打死,不然会让以后的课堂死气沉沉。语文可以“求同存异”,只有学生受到肯定,才能多言。

五、让语文融入生活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而是包容社会万象,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全都涉及,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起来,真正的教育是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怎样才能把语文融入生活中呢?有人学《听潮》时带学生到海边去听潮,这也算是融入生活,但最主要就是把教材和自己人生阅历、思想感情联系起来,这才是真正的融入。所以,在课堂上,不仅是教师,学生也要把各门学科的知识以及课外知识都聚集在一起,建立一个知识储备库,随时准备调遣。一旦遇到书本和生活的契入点,学生就会有许多话要说,而且真的想说。我们要帮助他们从书本中找到他们熟悉的世界,把语文融入生活,让他们畅所欲言。

每位语文工作者都希望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发言积极。可我们应该注意到,语文课不是一个人的课堂,仅靠教师粉墨登场是不够的,只有一个集体的回答也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更希望学生各持一家之言,能让语文课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一名教师,课堂上我不愿只听到学生为我鼓掌,我想为他们的智慧与勇气鼓掌。我愿意倾听不一样的声音。相信许多同事和我一样。那么请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语文课变成百花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陆平志.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李志宏.体验新课程语文.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8.

[3]、魏书生.语文教学.沈阳出版社,2000.9.

[4]、汪潮.语文思维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杭州出版社,2000.5.

[5]、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王素平

第2篇: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本学期我校以“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有效策略探索这一主题开展教研活动。我们一年级组选定《家》这一课为教研展示课。

在品读这一教学环节时,我们设计了以表演的形式展开。让学生扮演小鸟、小鱼、种子不同的角色来朗读课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中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感受生活,体验情感。在角色体验中实现了“创造性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这一课中,我们发现由于注重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唤醒了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高昂的学习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生命历程充满智慧、充满活力,也充满幸福感。

第3篇: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精选5篇)由网友 “眼袋快要比眼大”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自主,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自主,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了正确导向,真正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形式,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

未完,继续阅读 >

《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