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教案
第1篇:《肌肉》教案
《肌肉》教案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
2、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
2、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
3、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
2、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骨骼运动由骨骼肌引起
教学难点: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学准备:
1.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个完整的鸡翅膀解剖后供学生观察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用;
2.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
3.手臂活动模型;
4.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讲述: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揭示课题:肌肉)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肌肉的类型。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肌肉的特点。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小结:我们的身体上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2分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
(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1步的动作。
(3)思考、预测: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1步和第2步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检验一下你的预测。
2.预测: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3.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4.学生交流体验。
5.教师相机出示手臂活动模型,并观察教学插图,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6.学生阅读资料。
7.利用视频观察解剖好的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
8.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必须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游戏:谁是木头人?
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3.作业:
(1)做一个手臂活动的模型;
(2)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其他的人体运动模型。
五、教学反思
第2篇:四下科学《肌肉》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教案
课 题: 肌 肉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的第3课。
人体所进行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体维持正常运动功能的条件:
1、骨骼肌肉系统—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
2、神经系统—对骨骼肌肉的正常的神经支配;
3、心肺血管系统—为运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本课在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内骨骼与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了解人体内肌肉的分布,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肌肉的工作方式,增进学生对自己身体的科学认识,为养成正确的运动方式、科学的生活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
●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
●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 ●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教学难点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其它)硬卡纸、绳子或气球皮、铆钉、剪刀、笔、小橡皮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小结: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3、揭示课题。
【说明】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初步感知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使教材上文字的介绍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真切的体验。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小组交流。
3、看PPT图片,了解人体的骨骼肌。
【说明】科学教材上没有涉及到肌肉的作用、肌肉的类型这几方面知识的介绍,这是教者增添的部分内容。作为知识的介绍,本人认为这些内容对学生正确建构有关肌肉的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
5、小结:我们的身体上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说明】使骨骼产生运动的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本课的研究重点——骨骼肌。通过观察挂图、触摸等多种方式感知的骨骼肌的存在与分布。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2、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4、交流体验。
【说明】对学生们从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教师要提供机会把在课堂上、在户外、或者在实验室里的探究活动大都集中在现实中的一些现象上,让学生们去思考,去研究,去调查。
5、观察教学插图,说说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说明】人体日常所做的许多看似平常的举动其实是身体多部分关节和肌肉的配合,身体的“暗盒”结构使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身体内部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方式。借助于一定的模型和直观的教学插图,可以更直接地展示肌肉在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肌肉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6、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肉必须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四、制作手臂活动模型(体验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请你根据手臂的结构制作一个模型来模拟手臂的能动。
2、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手臂肌肉的活动模型。
3、观看微视频“制作手臂肌肉的活动模型”。
4、讨论:如果人在静止的状态下,肌肉是否工作,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负责呼吸的肌肉、消化的肌肉、心脏跳动的肌肉仍在运动。
五、总结拓展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作业:参照课本第九页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膝关节活动模型。
【说明】课堂的环境很有限,学校的科学活动必须越出学校的围墙,把科学学习延伸到生活之中对于学生了解科学、对于激励学生把兴趣进一步引向校外会起很大作用。
第3篇:教案(头部肌肉剖析)
头部肌肉剖析
授课 陈洋
一、课程的类型:绘画
二、课题:头部肌肉剖析
三、教学对象:高二美术特长生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头部的肌肉。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大胆想象、勇于表现的精神。3、锻炼学生的结构理解能力和用线表现物体结构能力。
五、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头部肌肉的理解。
2、难点:头部肌肉的表现。
六、教学计划:
(一)课前准备
1、头部肌肉石膏像。
2、素描纸和画笔。
(二)课堂引入
分析真人头像跟石膏头像的异同,引出学习头部肌肉的重要意义。
(三)课堂发展
1、教师讲解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在画纸上向学生演示头部肌肉的组成及肌肉在头部的分布位置。
头部的肌肉分表情肌和咀嚼肌两类:
表情肌一端起于骨骼,一端止于皮肤,收缩时产生面部表情。
表情肌有:额肌、皱眉肌、鼻肌、上唇方肌、颧肌、口轮匝肌、颏三角肌、下唇方肌、颏肌、颊肌、笑肌等。
咀嚼肌都起止于骨上。咀嚼肌有:颞肌、咬肌。
2、课堂练习
学生理解头部肌肉后作绘画练习
要求:用八开大的素描纸,运用结构分析画法去表现头部肌肉。
(四)学生积极动手作练习,教师随堂辅导。
(五
第4篇: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里泽小学
蔡沈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身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记录表、哑铃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这么轻松地站起来又做下去,你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组织来完成的吗?(大腿、骨骼、肌肉……)
2、其实这是由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课题。
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认识骨骼。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