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第1篇:《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例题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情境图,自主选择列式方式。有部分学生采用分式解答,也有部分学生采用列综合算式解答的,但在列式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一个小括号是不够用的,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揭示了中括号,进行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行了相应的练习。在解决问题这部分,做了书中的第三题,发现问题比较严重,班上只有8个人正确能列出综合算式:(5000-75×40)÷25。(我要求直接列综合算式有困难的学生先列分式,再改成综合算式。)还有10个学生列成[5000-(75×40)÷25]。
由此,我有两点发现:
1、对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让学生用综合算式进行解答难度较大,主要是需要添加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问题,四年级学生往往考虑不到,是教材要求高?还是训练少,要加强训练呢?思考中。。。。。
2、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思维惰性大,学什么用什么,这里其实根本就用不到中括号,偏偏孩子们一学就用,说明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第2篇:苏教版四下《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下《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下《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下《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1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辉正确地计算。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第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第二层次,告诉学生要先悬出美术组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时,就要用到中括号,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并按顺序完成计算。第三层次,引导概括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数学结论。
中括号——本节课学习的新符号,要引出中括号是从实际问题中引出的,学生单用小括号不能满足需要时,就要用到中括号。本节课我就是使用例题列式,然后发现小括号不够用了,引出了中括号。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让学生列分步式计算,然后尝试列成综合算式。教学时先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题材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出相应的实际问题。学生列分步式解答后,引导他们想一想:能不能列出综合算式?当学生意识到仅运用已有知识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存在矛盾时,教师要及时引入中括号,让学生初步了解它的作用,并尝试着在列出的算式上家加上中括号。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结合实际问题的情境,认识中括号的作用,理解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而且可以从中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通过练习和整理,使学生对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相对完整的、清晰的认识。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各种括号发明使用的大体历史,以及各种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使用规定。
四下《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2
新版的课本中例题的呈现就是一道带中括号的综合算式,这样的呈现简单明了,但似乎没什么能吸引学生去探索的东西,所以我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经验,创设了一个情境:“红花有525朵,黄花朵数有81朵,蓝花有56朵,绿花朵数是黄蓝朵数之差的3倍,求红花朵数是绿花的几倍?”接着指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理清解题思路。同学们自主思考得出:要求出红花朵数是绿花的几倍,就应该先算出的绿化的朵数。先让学生通过列分步算式,再把分步算式并成综合算式。许多同学把算式列成525 ÷(81-56)×2后,发现计算顺序与解题思路产生矛盾。这时我出示了中括号,并说明当小括号不够用时,就可以请中括号来帮忙,而且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从分布到综合突出运算顺序的一致性,因此学生自己尝试中发现错误,并在明确的错误原因基础上认识中括号,从而突出了中括号的作用,同时加强对比,不仅知道为什么用中括号,而且知道什么时候用中括号。这样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清楚、扎实,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不习惯去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小括号与中括号不恰当的使用,我觉得本课还有一些提高空间: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尽可能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在教学中,可加入“画顺序线”,即可增加形象感,并多加入一些巩固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
四下《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3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熟练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例题以学生熟悉的题材为背景,从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在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矛盾:对列出的综合算式,如果按已知的.顺序计算,那么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不符。这是,适时地引出中括号,并通过说明使学生认识到:运用中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计算并概括出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时,我先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求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知道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6人,可以求出航模组共有8+6=14人,知道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可以求出美术组有(8+6)×2=28人,强调8+6要加小括号,接下来出示问题,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要用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84÷(8+6)×2,通过计算,使学生发现,如果这样列式,在算完8+6=14后,就要计算84÷14,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不符,得数也不对。让学生独立思考,有的同学说要加括号,可算式中已经有了小括号,怎么办呢?此时,我提出了新的符号——中括号,让学生思考中括号应该加在什么位置,然后让学生看算式说运算顺序,接下来在书上独立完成,最后让学生说说在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学生能够说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这样的安排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这时介绍中括号和含有中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学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第3篇:四下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认识中括号,明确中括号的作用。
2.会正确计算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书写格式。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三分钟口算训练(练习含有小括号及没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题)
一、复习回顾,设疑引题
1.谈话引人:我们已经学习了含有小括号以及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课件出示),指明学生朗读。
2、说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课件出示)(学生回答语言必须完整,例如我发现这个算式含有加法减法乘法,要先算乘法,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板书 96 ÷ 12 + 4 × 2 如果我想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加法,怎么办?(添上小括号)指名说说现在的运算顺序。如果我想先算加法,再算后面的除法,最后算减法,怎么办?
4.由问题引出课题,大家感到括号不够用,所以我们今天学习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它也可以改变运算顺序。板书课题(中括号用红色标出)
二、自主操
第4篇:苏教四上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
理解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快速说出下面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59-22 ×11 1000-725+275 1200-400×2(105+245)÷52、小结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总结:括号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3.出示例题:计算:525÷[(81-56)×3]
师:认真观察例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可能的回答
第5篇:《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节《括号——即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地位作用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整数)》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在学生已初步学过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不断丰富计算知识,初步形成和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铺路奠基。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
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
第6篇: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第三节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准确计算三步式题。
2、掌握含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计算。
3、会用综合式解决问题。
4、逐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完整叙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含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计算。
2、归纳并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能列合理的综合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活动
(一)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比赛练习,好不好,(课件出示)我们看哪一个同学表现的最出色?
1、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37+12-20 90-52+28 16×2÷4 24÷6×72、把下面的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150+33=183 183-75=108 200÷4=50 50×3=150
(二)新知学习、师: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吗?(记得)(课件出示)前面我们已经到过了滑冰区和滑雪区,在那里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今天,我们一起到冰雕区去看一看,研究一下那里的数学问题。
第7篇:不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听课反思)
不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听课反思)
我认为高老师这节课正确处理了四个“结合”:
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的有效结合,不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听课反思)。新课改提倡情境创设,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撑,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教者在课堂上呈现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和精彩的动画课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导入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追求情境的新奇,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找准新知的生长点,创设了大象带来的问题这一简单情境,让学生有效复习旧知。这样的情境少了几许花哨,多了一些平实。
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有效结合。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化抽象为具体,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时没有一味地去讲计算方法,而是紧紧地联系算理,让学生在直观算理的支撑下学象的算法,教学反思《不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听课反思)》。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联系主题图,很直观、明了地理解了抽象的算理。学生学得很轻松,理解得也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