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体验式教学在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中的运用论文
第1篇:探讨体验式教学在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中的运用论文
探讨体验式教学在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中的运用论文
特殊教育是反映整体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尺。高校特教专业注重技能的培养,直接经验的不足,不足以支撑技能的习得。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相关工作比较困难。探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技能的习得。
一、问题的提出
特殊教育是反映整体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尺。教育部2014年发布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00所,在校生39.4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81万人。
全国共有41所大学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主阵地”,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国家特殊教育的质量。而学生入学前对多种障碍儿童基本没有接触,绝大部分学生对特殊教育缺乏基本的经验和直接的体会。按照一般的授课形式教学,学生不能够真正吸收所学知识,习得相关特教技能。
二、分析原因
(一)大部分高校特教专业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从事相关工作。
(二)对特教学生没有认知,缺少直接经验。
(三)习得理论和技能后没有实践运用的对象,情景模拟都是由健全人充当残疾人进行,达不到练习的效果。
(四)单纯的理论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三、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及原理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以实践体验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的。在教学中创建实践场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四、体验式教学法优势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律和原理。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形成技能。
五、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体验式教学五步法:
(一)传授知识,构建理论。教师用传递----接受式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通过新知识与旧知识或生活经验相互关联起来,让学生习得相关理论知识,构建理论模型。学生只有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下一步的训练。例如:手语教学,让学生先学习手语的技能,再进行与聋人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动机。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教师创设场景或模拟情境,给予学生良好的实践场所。
(三)应用新知,形成技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模拟体验、现场实训等方法来验证理论和方法,反复训练技能、纠正自己的认知。例如:盲体验、实训课等活动。
(四)归纳总结,充实理论。采用互助式教学模式,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例如:在进行实训课之后,让学生制作总结,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归纳、总结,把实践技能再上升回理论上,使学生既有理论的基础又有能力的提升。
六、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一)体验法。体验教学是指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学生在这种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分析,并做出总结点评的一种模拟实践的培训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体验法主要采取真实体验的方式。盲体验、聋体验、肢残体验等,是指体验人员蒙住眼睛、堵住耳朵进行生活体验,然后针对事先设定的问题,讨论和推演盲、聋等障碍学生生活、学习、思维的特点,从而促进学习者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技能,提高学习水平促进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参与法。参与法也叫做中学,就是通过实际行动参与来学习,即通过让受训者参与一些实际工作项目,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发展他们的专业技能,形成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在行动中自我学习、在我提升的活动。参与法有计划、实施、总结、反思四个环节,是一个循环往复学习的学习过程。
(三)视听法。运用音乐、录音、朗诵、影视片、纪录片等素材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如播放的课堂实录,播放微课,播放音乐等,这种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素材,是教师讲授式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学生在视听后再撰写观后感,把内心思考体现到文字上,使情感体验进一步上升到理性层面。
(四)实例法。讲述教学实例、学生案例,其感染力是一般的说教所难以达到的。教师可自己声情并茂讲述,可请学教学单位老师来讲,也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的方式展示全国性或地方性优秀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这种教学法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从情感到认同的心理规律。
七、体验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在理论和技能的讲解上要准确、清晰、便于记忆。课堂案例特点鲜明有代表性,对案例分析准确、全面,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掌握娴熟程度、运用能力、实践阅历等不断提高。
(二)教师提高课堂的组织和驾驭能力,能够把握和控制教学的节奏和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整个活**哄哄,学生学不到东西。
(三)学生要做好记录、优化学生成绩的评估方法。从另一个侧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同时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案,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第2篇: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体验是一种具有个性和探索性的过程,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来说,大学音乐教学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形式,实现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进而提升高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体验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完善教学系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现状
高校文化课种类比较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属性为基础,落实有效的教学方案。以下将对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一)教学环境不完善
音乐教学对乐器有一定的要求,但在音乐教学中存在教学设施不完善的现象,很多乐器无法为学生提供,导致相关活动受到限制,教学仓促结束。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部分学生原来没有接触过乐器,因此在学习中会存在信息不足的问题,难度也比较大。很多学生进步比较慢,学习积极性也随之下降。
(二)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实践阶段存在教学理念落后的现象。陈旧的教育观念和理念比较常见,仅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内在修养的培养。以现有的课堂教学而言,很多教学过于形式化,机械式地学习相关理念,最后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低,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三)教学质量低
高校文化课的种类比较多,音乐教育除了要掌握各种乐器之外,也需要了解相关理论,包括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的演变和发展史等。但是受到现有教学体系的影响,在实践阶段存在教学质量低的现象,很多活动无法落实,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度也比较低,导致教学质量差。
二、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针对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现有的音乐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将体验式教学落实到实践中。以下将对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适应教育改革趋势
针对当前教学改革的现状,采用体验式教学形式适应了改革的发展趋势。适当的音乐教育能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公共艺术课程属于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学习音乐和其他艺术作品,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学生的表现力、鉴赏能力等对今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体验式教学形式能丰富学生的经历,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针对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环境差的现状,在实践阶段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要求。体验式教学形式是一种教学过程,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能丰富学生的情感经历,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而提升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针对当前高校音乐教学效果差的现状,在实践阶段开展体验式教学形式,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完善规划标准。通过不同的情境和活动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然后通过自身的想象和联想,挖掘出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高校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以教学形式为基础,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将体验式教学活动落实到实践中,进而保证合理化应用。以下将对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入更多的情感体验,强调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教学情境的合理化设定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由于具体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较多,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可以编排有效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民族主义音乐(Nationalism) 的教学过程中,要创建良好的情境教学模式,民族主义音乐是20 世纪的民族主义,同时也是19 世纪末民族主义的延续和再发展,它们同样是在民间音乐中寻找创作元素,从而发扬本民族的音乐风格,涉及到德沃夏克音乐风格、巴托克新音乐风格和斯堪的纳维亚等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含义也不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不同民族主义风格的代表作,让学生进行欣赏,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教育。
(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高校的音乐教学对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开展有效的情感体验教学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实践教学阶段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敢于歌唱、敢于表演,快乐地学习。在学习音乐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创作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必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体会音乐创作的乐趣,进而帮助学生实现主动学习。
(三)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当前高校的音乐教学会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交活动,为了提升学生的情感体会,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相关的社交活动中。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可以适当进行课下活动的'扩展,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例如排练节目、听音乐会或演练话剧等。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能开拓自身的视野,增长见识。有效的社交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倡个性化发展。在音乐活动中引入不一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多元素的有效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丰富学生自身的体验,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激发学生的思维体验
体验式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是学生,在后续教学阶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鉴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形式,音乐和一般的文学、美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模糊性和抽象性突出,很多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足,因此实践阶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体验。考虑到思维体验的特殊性,很大程度上需要学习者以悟性和感受来实现对音乐的鉴赏,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例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歌剧会对声乐演唱产生不同的影响,学生需要了解代表人物、代表作、歌剧题材、艺术特征等。以民族唱法为例,它起源于我国,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音乐形式也出现了变革,学生必须了解语言特点、歌唱习惯以及乐曲性质,深化对音乐的理解。
四、结语
高校音乐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影响,它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培养大学生音乐素养和情感体验的重要平台,在实践教学阶段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情境进行分析,保证课堂活动的丰富多样。学生在体验阶段能充分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知识结构,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第3篇:高校音乐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运用分析
高校音乐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运用分析
摘要:音乐作为高校素质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达到音乐教学的真正意义,老师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达到共鸣。本文通过对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和运用意义进行概述,针对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利用体验式教学来进行改善,从而达到高校体验式音乐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 体验式教学 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01:10.3969/j.in.1672-8181.2015.03.025
随着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全国各类高校内被广泛的推行,越来越多的老师将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融人到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作为对现有教学模式的补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在“先行后知”的情况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时候发现学习的快乐,从而加深对这一课教学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体验式教学的概述
老师在进行体验式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
第4篇:体验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语文体验式教学法,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准备体验 论文发表
首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要抓住引入环节。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就调动起学生求学的兴趣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水平,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每篇新课文之前,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