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提纲式训练法[中考作文训练]
第1篇:介绍提纲式训练法[中考作文训练](网友来稿)
熊袁情
中考具有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两重功能,在中考中语文一科,作文占了半边天。平时学生写的作文千人一面的现象较多,无个性、无创新。虽然经过中考综合复习但多数学生的收效不是很大,写作水平提高得也不多,往往很多学生都是背上一两篇例文去参加中考。那用什么方法在中考复习中提高写作水平呢?我向大家介绍提纲式训练法。
此方法,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作文进行有质量的强化训练,能使学生快速整体结构全文,能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提纲式训练法可以放在五月中旬至六月初进行,因为在这之前进行了大量的作文训练,有了前期的基础,此时进行提纲训练也较容易一些。五月中旬以后学生的时间也比较紧了,身心也较疲惫,再进行整篇作文训练学生觉得太费时了,怕写,也不乐意写,自然应付的成分就多了。因此这段时间宜采用提纲式训练法,学生列一个提纲所用文字不多,从构思到写好一个提纲只需二十分钟左右,费时不也多,教师也能很快批改并及时反馈于学生,而且侧重于训练学生的快速构思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一个作文提纲可由五个部分组成:立意、选材、结构、题目、开头和结尾。
第一、立意。“意”是文章的灵魂和根本。围绕话题或作文材料先确立所写文章的中心,以此明确写作的方向。中心一定要正确,正确是写作的前提,能表达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此外,还可以使中心赋有鲜明的时代性、警喻性,这样文章立意就会高远一些。
第二、选材。材料要小而具体,切忌大而空。要善于选取生活中点滴的小事来写,从小事中抒发真挚的情感。如写“亲情”这个话题,可以诱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平凡小事入手选材,可选取帮爸爸买烟、洗衣服,妈妈为自己煮的一碗面条等小事来写;有了小而具体的材料后,还要注意从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导学生找到切入点。如用“洗衣服”一事来表现奶奶对自己的爱,可以就“衣服上残留的洗衣粉香味”为写作的切入点,用“暗香”来表现“爱香”这一中心。也可以抓住盆中四溢的泡沫和浸泡在其中的那一双手为写作的切入点,来表现“爱”这一中心。如写《我们这个班》一文,多数学生都常用第一人称,以学生的口吻来写。其实,也可以诱导学生以老师的身份来写,以一张讲桌、一盏电灯的身份来写。这样,写作的视野会更宽阔。如写“母爱”这个话题,选材上抓住了妈妈的那张嘴来写,写作角度上又选取了反面素材(妈妈对自己斥责),全文都是进行语言描写,集中突出妈妈的唠叨、烦人,妈妈对自己的不满,最终来表现母爱;材料还要有一定的新颖性,文章才会有新意。如写“母爱”这个话题作文,一个学生就抓住了妈妈的白头发和她穿的红毛衣为素材来写母爱。一个学生抓住了妈妈早晨的一声“起床了”来描写,这一声喊了十多年,由一声呼喊来表现母爱无限。一个学生抓住了一只兽在暴风雨即将来临时两次冒着生命危险去追捕动物给自己的孩子吃为素材来表现母爱,三则材料都较有新意。以往写这方面话题作文的学生都去选妈妈在下雨天为自己送伞、深夜背自己去医院打点滴等较陈旧的素材,结果用语单调,平铺直叙,刻意肤浅,难以凑效。选材训练这一环节有一定难度,对学生的指导要具体,要有针对性,特别是写作能力不强的学生,他们平时就找不到素材,常常觉得写作时无米下锅,教师要帮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找到可写的素材,多启发、引导,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的选材能力才会有较大提高。
第三、结构。“文似看山不喜平”。学生作文中记流水帐、平铺直叙、详略不分等现象较多,巧妙的结构安排对体现文章的创新性很重要。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用倒叙、设悬念、欲扬先抑、伏笔、一波三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如写《在暴风雨中成长》一文,一名学生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到“我一出生,爷爷就常常说这孩子命不好……”这就是巧妙的设置了悬念。同时,还要学会用日记体、书信体、小标题、剧本等多种写作形式来构思、立意和谋篇布局。如写“母爱”这个话题作文,一个学生则用了书信体的形式感人肺腑地写出了妈妈对自己的爱,这比起平铺直叙地写一件事要新颖得多。教学生用议论、抒情语句来作过渡句、段,使全文首尾照应,结构紧凑。
第四、题目。俗话:“说若要嫁得好就要扮得妙”。题好一半文,题目选得好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作为话题作文拟一个好的题目是学生最困难的,许多学生不会拟题就只好以话题作为文章的题目,提纲训练法可以有针对性进行练习。首先,题目要突出“新、小、俏”的特点。“新”就是要有创意,不能太陈旧。如以“母爱”为话题,《我的妈妈》这一个题目就太普通,太陈旧,而《红毛衣??白头发》这一个题目就很有新颖性,对比鲜明。而《暗香爱香》这个题目含义较深刻,语言较凝练;“小”就是要具体,题目不能取得太大、空洞,如以“享受”为话题,《享受生活》这一个题目就有点大,而《考试真好!》就具体了;“俏”就是要让读者眼眸为之一亮。如以“家”为话题,《这里的港湾静悄悄》、《家的春秋》。以“我的一片天空”为话题,《醉在书卷飘香里》、《书写一片天空》,这些题目都是美目。为了让学生拟题出彩,成为得分的一道亮丽风景,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训练:巧用修辞法,如用拟人手法《我和春雨有个约会》,用比喻手法《清除心灵的沙粒》、《我想让港湾更宁静》;巧用标点符号法,如《现在?现在!》、《你在哪儿?家!》;引用诗句歌词《迟到的爱》、《长大离不开同桌的你》、《妈妈的吻》;矛盾法《愚公不愚》、《孤儿不孤》、《1+1=?》;在话题前后添加修饰词或补充语。如以“幸福”为话题,可用补后式拟为《幸福的三月》,以《我想让 更 》为题目,可以拟为《我想让“烟鬼”更爱我》、《我想让十六岁更多一分体谅》》等。拟题目可以作为重点训练,多方面扩展学生的思路,多给学生一些范例参考。
第五、开头和结尾。一个作文提纲还得加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高度浓缩地对语言进行强化训练。开头要写得简洁、有吸引力,学生的作文开头常常显得罗嗦、入题太慢。可以引导学生用诗歌、名言、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手法来增强语言的美感。结尾要首尾照应,开头和结尾可以用相同的修辞手法达到照应的效果。也可以扣紧话题,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来画龙点睛深化主题。这一部分的训练必须强化运用,指导督促学生个个动手写,使语言具有文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增强。如以“亲情”为话题,一个学生以《绿色邻里情》为题,结尾他这样写“……城市上空绿了!邻里关系亲了!就让春天的翅膀永远托起绿色的希望,让灿烂的绿色成为21 世纪人类情感的纽带。感受邻里情,感受美丽!”这一结尾对全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无疑成为了文章的一亮点。
针对学生复习时间较紧,在后期复习阶段采用提纲式训练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作者邮箱: 小星星
第2篇:中考作文训练提纲
2010年中考作文训练提纲
第一章 2009年中考作文失误分析
一、偏题离题。
1、因误解而离题。如把文题“取暖”等同于“温暖”。
2、因随意而脱轨。
3、因忽视而偏向。
●走出误区的办法:
1、认真审题。(1)品析题眼。(2)比较辨别。(3)鞭辟入里。
2、落实扣题:一是扣住话题拟新题;二是下笔扣题开一枪;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
二、立意偏颇。
1、人云亦云显陈旧。
2、浅尝辄止显肤浅。
3、剑走偏锋显消极。
4、贪多求全显盲目。
●走出误区的办法:
1、大处着眼。
2、总想开掘。
3、挑战旧论。
三、选材陈旧。
1、选材虚假,有悖常理。
2、材料贫乏,内容空洞。
3、材料平庸,内容雷同。
4、游离中心,偏离主旨。
5、格调低下,稚拙可笑。
6、原样照搬,不加裁剪。
●走出误区的办法:
1、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
2、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
3、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
4、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
5、把想象的情景写下来。
6、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
四、表达不谐。
1、表达方式单调乏力。
2、体式要求不闻不问。
3、写作顺序无序转换。
4、语言风格随意变化。
5、文题配合别扭生硬。●走出误区的办法:
1、准确把握文章体裁。
2、综合运用表达方式。
3、尝试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4、保持语言风格的一致。
五、结构不畅。
1、撇开中心,横生枝节。
2、恣意妄为,逻辑混乱。
3、层次不清,分段失分。
4、缺乏过渡,忽视照应。
5、剪裁不当,头重脚轻。
●走出误区的办法:
1、一线贯穿。
2、总分相映。
3、抑扬转换。
4、亦问亦答。
5、三水并流。
6、回环反复。
7、一波三折。
8、首尾出彩。
六、语言不美。
1、词汇贫乏,用词重复。
2、句式单调,缺乏变化。
3、忽视修辞,语无生色。
●走出误区的办法:
1、追求形象,推敲用词语。
2、附加成分,大胆用修辞。
3、讲究搭配,灵活用句式。
4、追求贴切,适时用修辞。
第二章 中考作文基本分提升方案
第一节 审题——把握写作方向
一、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1、独词式或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增补信息法。
●遵循的原则:(1)正确性原则。(2)深刻性原则。(3)新颖性原则。
2、短语类作文命题的审题技巧。(1)偏正短语的文题眼在偏(修辞语)上。(2)动宾短语类的文题的题眼在“动”上。(3)并列短语和主谓短语的题眼。(4)至于整句式的作文命题,中考考场上也有一些。
二、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1、审材料。
2、审话题。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1、对于材料中有主人公的文题,审题时就从主人公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很容易抓住材料的核心。
2、对于没有主人公的材料,我们要做到全面分析。
●
3、审题常见的失误:(1)片面分析,“瞎子摸象”。(2)、曲解题意,“误入歧途”。(3)只看现象,不看本质。(4)思维混乱,信马由缰。
第二节 立意——确定写作主题
一、作文立意的基本要求
1、立意的基本要求是正确。
2、立意的较高要求是深刻、新颖。
二、作文立意的方法
1、以情动人。
2、以志励人。
3、以理服人。
第三节 结构——构造文章骨架
一、文章安排结构的原则
1、把握写作对象的结构。
2、思路清晰,构思完整。
3、有头有尾,布局匀称。
4、巧妙衔接,自然过渡。
二、文章常见的结构的样式
1、横式结构。
2、纵式结构。
3、转折式结构(注意点:A、要符合生活真实。B、要有利于表现主题。C、文章前面的蓄势要充分)。
三、几种特殊的结构样式
1、小标题式。
2、排比段式(A、段首排比法。B、人物事件排比法。C、假设排比法。D、引用诗文排比法)。
3、镜头组合法。
4、五段式。
第四节 选材——丰满文章血肉
一、为什么要选材
二、怎样去选材:
1、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中心的、典型的材料。要慧眼识珠,不能以“捡到蓝里就是菜”的态度来敷衍。
2、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鲜活材料。
3、俗话说:“隔夜好茶不好喝。”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三、加工选材的技巧。
1、选材要制造新意。
2、选材要融入想象力。
3、选材要挖掘深度。
●误区举例:一是材料多而不细。(●升格策略:
1、依托立意,筛选过滤材料。
2、归类合并,确立重点。)二是选材贪大求全。
第五节 点题——凸现点睛之笔
第三章 中考满分作文完全攻略
第一节 首尾设计——“凤头”“豹尾”,亮人眼球
一、打造先声夺人的开篇(●常见失误:
1、拐弯抹角,偏离主题。
2、开头过于格式化。
3、追求花样,弄巧成拙。)
1、设臵悬念法。
2、开篇点题法。
3、回忆导入法。
4、展示矛盾法。
5、巧用修辞法。
6、背景描绘法。
7、引用切题法。
8、题记打头法。
二、设计令人回味的“豹尾”(●基本要求:
1、瓜熟蒂落,自然完结。
2、照应开头,收拢全文。
3、联想引申,深化主题。)
1、斩截法。
2、呼应法。
3、归纳法。
4、引申法。
5、建议法。
6、补
充法。
7、写景抒情法。
8、含蓄蕴情法。
9、小结领悟法。
10、短句铿锵法(即独立成段)。
11、活用修辞法。
第二节 热点素材——与时俱进,直击热点
一、直击亲情孝义。
二、关注网络媒体。
三、关注两岸关系。
四、关注影视动态。
五、感悟社会生活。
●误区举例:
1、生拉硬扯,文不对题。
2、“复印”泛滥,“克隆”成灾。
3、笔法单调,构思平庸。
●成功经验:
1、热点素材与题目的关联度要高,切入点要深。
2、人有我新,同中见异,亮出个性。
3、优化手法,合理想象,变“共性热点”为“个性热点”。
第三节 语言运用——下笔烟飞云动,落纸鸾回凤惊
一、个性语言妙在何处
1、排山倒海呼啸而来——气势雄浑的语言
2、清茶一杯淡中有味——平淡质朴的语言
3、情到深处最动人——情深意切的语言
4、诗情画意韵味悠远——诗意隽永的语言
5、捧腹会心笑中悟理——幽默诙谐的语言
6、理至易明发人深省——议论哲理的语言
二、巧施妙计扮靓语言
1、“添枝加叶”使语言表达更具体。
2、“点石成金”使语言更加准确。
3、巧用修辞使语言表达更生动。(1)比喻。(2)拟人。(3)排比。
第四节 文体创新——视觉冲击,锦上添花
一、应用文体类文体创新。
1、书信。
2、演讲稿。
3、请假条。
4、其他应用文体(如日记体、辩论稿、说明书、电视访谈、网络博客、故事新编等)。
二、文学作品类文体创新
1、小小说。
2、戏剧。
3、童话。
第五节 快速构思——打破思维坚冰,5分钟进入写作佳境
一、活跃思维,迅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1、快速联想。(1)快速联想。(2)相反联想。(3)相关联想。
2、大胆想象。
二、运用智慧,快速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1、大胆采用新颖的文章体式。
2、灵活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
3、选取新奇的写作角度:(1)侧面着笔与对面落墨。(2)本人他化与他人我化。(3)凡人神化与神仙人化。(4)今人古化与古人今化。(5)事物自述与事物对话。
4、快速安排文章结构。
第六节 阅读积淀——读写互动,厚积薄发
1、真情世界。
2、自然景致。
3、成长现场。
4、哲理感悟。
5、社会观察。
第3篇:口才训练法:自说自话训练
自说自话训练法
“自说自话”即自已对自己说话,原是形容人在异常心境下表现出的一种情态。我们借用“自己对自己说话”这种形式来训练口才。大体做法是:读了一段材料,自己试着复述出来;听了一段话,自己学着说一遍;想妥了一个意思,自己试着讲一次;写了一篇讲稿,先练习说一说„„上述种种,都是在没有听众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称之为“自说自话”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特点是:简单、易学、收效快。凡每天坚持练半小时者经过100天,口才便明显提高。原先在公众场合说话紧张,说不成篇、话不达意的学生,百日之后,竟能有头有尾、有条有理、有情有趣地说上一席话了。对口才提高之快,他们自己也惊奇不已。古人说,“字无百日功”。用“自学自话”训练法练口才,也可说是“话无百日功”。这种方法的侧重点在“自我”二字,以我为主,自己说,自觉练,自己琢磨,自己总结,反复实践,在实践中求提高。主要训练过程是:
一、自备
为“ 自说自话”准备材料:或读一篇可供讲述的文章;或细听他人一段完整的讲话;或默想好一席有中心、有头尾的内容;或写好一份发言稿或
第4篇:2009年中考作文八步训练法
初三学生有中考的压力,时间有限,需要冲刺性提高作文成绩,这种背景下,从技巧和模式角度进行强化,是可以的。但从学生长远发展和整个人生来看,过分注重考场技巧指导,可能会使学生对写作丧失兴趣,也可能会误导学生重视作文的外在形式和技巧,而忽略了作文内在的观察、思考和情感。所以,中考作文复习和指导,也要注重体验,倡导观察发现,做到润物细无声。而对初一初二学生的作文指导,更应如此。
下面简要介绍各个步骤做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 ,以周记为主,不限定题材,学生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完全自由的状态。只要有写,便能得到肯定。过程中,不作任何的技巧指导,不提供任何的例文参考。当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班级里所发生的事情,可有针对性地适当策划一些活动,让学生有素材好写,如《我们班的故事》交流会、《我心目中的老师》座谈会、《爸/妈我想对你说》亲子会、市井采风等。
第二步 ,接着做亲情的题材训练。着重突出“以情动人”,注意感动片段的收集和整理,以情促趣,动情成文。
第三步 ,在亲情展示的基础上,拓展进行生活
第5篇:迎中考作文训练一列提纲
迎中考作文训练一:列提纲
教学目标:
1.养成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2.通过列提纲来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列提纲来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教学程序
一、作文素材积累展示(组织小组同学积累的优秀作文素材进行展示,教师适当进行评价。)
二、导入
我们都见过渔民用鱼网去打鱼,看到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这个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网上的总绳就是“纲”,“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
三、示标
1.养成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2.通过列提纲来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
四、知识讲解(结合范文,侧重学生悟道、动笔)
(一)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它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
(二)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
第6篇:中考作文高分秘籍——作文八步训练法
初三学生有中考的压力,时间有限,需要冲刺性提高作文成绩,这种背景下,从技巧和模式角度进行强化,是可以的。但从学生长远发展和整个人生来看,过分注重考场技巧指导,可能会使学生对写作丧失兴趣,也可能会误导学生重视作文的外在形式和技巧,而忽略了作文内在的观察、思考和情感。所以,中考作文复习和指导,也要注重体验,倡导观察发现,做到润物细无声。而对初一初二学生的作文指导,更应如此。
下面简要介绍各个步骤做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以周记为主,不限定题材,学生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完全自由的状态。只要有写,便能得到肯定。过程中,不作任何的技巧指导,不提供任何的例文参考。当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班级里所发生的事情,可有针对性地适当策划一些活动,让学生有素材好写,如《我们班的故事》交流会、《我心目中的老师》座谈会、《爸/妈我想对你说》亲子会、市井采风等。
第二步,接着做亲情的题材训练。着重突出“以情动人”,注意感动片段的收集和整理,以情促趣,动情成文。
第三步,在亲情展示的基础上,拓展进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