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的教学设计
第1篇: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的教学设计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的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黑板上贴好两条线,作为铲子的起点和终点。
一、用同一物体测量铲子的长度(10min)
1、复习引入:
同学们,这是谁?认识吗?
最近佩奇很烦恼,它想送礼物给小兔瑞贝卡,(黑板上粘贴挖沙铲)可是不知道该买多长的礼品袋,你能帮佩奇测量铲子的长度吗?(板贴:铲子的长度)
请两名同学上台测量铲子的长度。
(学生边测量,教师边总结,粘贴板贴:确定纸带起点和终点,一拃一拃要相连。)
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粘贴纸带展示,并指导如何计数(4+,5)
教师粘贴拃,并帮助学生填写数据,咦,为什么两位同学测得的数据不一样呢?
PPT:用手测量时,每人的一拃长度不同,我们的结果不同。
2、出示2块橡皮,那用一样长度的橡皮来测量呢?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刚刚是一拃一拃相连,那么现在呢?(一块橡皮一块橡皮)
继续请这两位同学进行测量,教师粘贴橡皮并填写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PPT:用相同的橡皮测量铲子长度,结果一样。)
3、用橡皮和手来测量铲子的长度,哪一个更准确呢?
如果你觉得是橡皮更准确请举1,如果你觉得是手更准确请举2,请选择。
同学们真棒,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用橡皮测量更准确。
4、提出问题PPT:我会思考:除了橡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物体来测量铲子的长度呢?
生:粉笔、铅笔、水彩笔、书本、铅笔盒、筷子、勺子······
小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可以作为工具来测量。
5、聚焦任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板贴课题)
二、用各种物体测量铲子的长度(15min)
1、大家想用生活中的物体来测量铲子的长度吗?
今天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这些物体:橡皮、小棒、回形针、小立方体。(板贴)
2、接下来,张老师来分配下:第一排用小棒测量铲子的长度,第二排用回形针测量铲子的长度,第三排用小立方体测量铲子的长度。
你们组用什么测量?你们组呢?
3、为什么没有小组用橡皮测量铲子的长度呢?
刚刚我们已经用橡皮测量过铲子的长度了,那么我们该把数据填写在哪里呢?
(请同学上台填写。)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我们的字要···(大大的,清楚的。)
刚才我们测量了几次?(2次),虽然两次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测了两次,结果就要填写两次。(再请一位同学上台填写。)
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确定纸带起点和终点,一物一物要相连,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写在相对应的表格中。
4、会测量了吗?那就让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测量地准确,速度又快,测量完记得把表格交给张老师哦。
5、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填写数据。(PPT:我会测量)
6、汇报交流:①为什么用小棒测量的小组这么快?用小立方体测量的小组那么慢呢?
(长的物体用长工具测量更方便。)
②用小棒测量铲子的长度和用小立方体测量铲子的长度可以进行比较吗?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铲子的`长度,结果不一样,不能比较。)
三、用各种物体测量桌子的长度(10min)
1、用橡皮、小棒、回形针、小立方体测量铲子的长度,你学会了吗?
2、那我们要测量桌子的长度,你会吗?
你会选择哪一个物体作为测量工具呢?为什么?
3、组长上台领取你们小组选取的材料测量桌子的长度。
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督促小组成员上台填写数据。(PPT:我来挑战:)
5、交流汇报:①我们用小棒测量桌子的长度,你有什么感受?(方便、快速)
②用小棒测得铲子的长度是4+,测得桌子的长度是 ,我们可以知道哪一个物体更长?
(都是用小棒测量得到的结果,可以比较。)
四、课堂小结与拓展:(5min)
1、我会思考:
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
用物体测量更准确。(板贴:撕去橡皮)
2、我会选择:
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较吗?(可以)
如果可以,请拍拍手,如果不可以,请跺跺脚。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较吗?(不可以)
如果可以,请拍拍手,如果不可以,请跺跺脚。
3、拓展:你学会用不同的物体测量了吗?
接下来我们来测量书本短边的长度,这次张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以下四样物体,你可以从中选择一种,并在表格中打√,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确定纸带起点和终点,一物一物要相连,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写在相对应的表格中。
第2篇: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的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黑板上贴好两条线,作为铲子的起点和终点。
一、用同一物体测量铲子的长度(10min)
1、复习引入:
同学们,这是谁?认识吗?
最近佩奇很烦恼,它想送礼物给小兔瑞贝卡,(黑板上粘贴挖沙铲)可是不知道该买多长的礼品袋,你能帮佩奇测量铲子的长度吗?(板贴:铲子的长度)
请两名同学上台测量铲子的长度。
(学生边测量,教师边总结,粘贴板贴:确定纸带起点和终点,一拃一拃要相连。)
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粘贴纸带展示,并指导如何计数(4+,5)
教师粘贴拃,并帮助学生填写数据,咦,为什么两位同学测得的数据不一样呢?
PPT:用手测量时,每人的一拃长度不同,我们的结果不同。
2、出示2块橡皮,那用一样长度的橡皮来测量呢?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刚刚是一拃一拃相连,那么现在呢?(一块橡皮一块橡皮)
继续请这两位同学进行测量,教师粘贴橡皮并填写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PPT:用相同的橡皮测量铲子长度,结果一样。)
3、用橡皮和手来测量铲子的长度,哪一个更准确呢?
如果你觉得是橡皮更准确请举1,如果你觉得是手更准确请举2,请选择。
同学们真棒,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用橡皮测量更准确。
4、提出问题PPT:我会思考:除了橡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物体来测量铲子的长度呢?
生:粉笔、铅笔、水彩笔、书本、铅笔盒、筷子、勺子······
小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可以作为工具来测量。
5、聚焦任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板贴课题)
二、用各种物体测量铲子的长度(15min)
1、大家想用生活中的物体来测量铲子的长度吗?
今天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这些物体:橡皮、小棒、回形针、小立方体。(板贴)
2、接下来,张老师来分配下:第一排用小棒测量铲子的长度,第二排用回形针测量铲子的长度,第三排用小立方体测量铲子的长度。
你们组用什么测量?你们组呢?
3、为什么没有小组用橡皮测量铲子的长度呢?
刚刚我们已经用橡皮测量过铲子的长度了,那么我们该把数据填写在哪里呢?
(请同学上台填写。)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我们的字要···(大大的,清楚的。)
刚才我们测量了几次?(2次),虽然两次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测了两次,结果就要填写两次。(再请一位同学上台填写。)
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确定纸带起点和终点,一物一物要相连,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写在相对应的表格中。
4、会测量了吗?那就让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测量地准确,速度又快,测量完记得把表格交给张老师哦。
5、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填写数据。(PPT:我会测量)
6、汇报交流:①为什么用小棒测量的小组这么快?用小立方体测量的小组那么慢呢?
(长的物体用长工具测量更方便。)
②用小棒测量铲子的长度和用小立方体测量铲子的长度可以进行比较吗?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铲子的长度,结果不一样,不能比较。)
三、用各种物体测量桌子的长度(10min)
1、用橡皮、小棒、回形针、小立方体测量铲子的长度,你学会了吗?
2、那我们要测量桌子的长度,你会吗?
你会选择哪一个物体作为测量工具呢?为什么?
3、组长上台领取你们小组选取的材料测量桌子的长度。
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督促小组成员上台填写数据。(PPT:我来挑战:)
5、交流汇报:①我们用小棒测量桌子的长度,你有什么感受?(方便、快速)
②用小棒测得铲子的长度是4+,测得桌子的长度是,我们可以知道哪一个物体更长?
(都是用小棒测量得到的结果,可以比较。)
四、课堂小结与拓展:(5min)
1、我会思考:
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
用物体测量更准确。(板贴:撕去橡皮)
2、我会选择:
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较吗?(可以)
如果可以,请拍拍手,如果不可以,请跺跺脚。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较吗?(不可以)
如果可以,请拍拍手,如果不可以,请跺跺脚。
3、拓展:你学会用不同的物体测量了吗?
接下来我们来测量书本短边的长度,这次张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以下四样物体,你可以从中选择一种,并在表格中打√,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确定纸带起点和终点,一物一物要相连,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写在相对应的表格中。
第3篇:用相同物体测量教学设计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多种相同物体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不同的物体估算物体的长度
3、能够正确描述测量数据。
4.意识到使用相同物体进行测量,测量出的数据更易于交流、比较。【教学重点】能够使用多种相同物体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描述测量数据。
【教学准备】软黑板、吸管、小立方体、教学课件、智慧课堂设备。【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利用不同的物体测量不同的的东西,测量的数据并不能比较出物体的大小。现在我们想让这2个数据可以比较要怎么改进?(引出课题:用相同的物体测量)
2、.谈话:这是老师今天带来的2种工具,你们想先用那种进行测量呢?(展示:吸管、小方块)
3、学生利用答题器选择工具使用的顺序。
二、用小方块测量桌子长度(顺序根据学生选择改变)
1、谈话:同学们要测量我们的桌子的长度,你们估计它有多少个小木块的长度呢?
2、活动:小组讨论,把你们的预测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3、活动:现在组长上来领取小木块开始测量
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5、小组汇报
6、谈话:我
第4篇: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科学概念目标】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 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4.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复习导入。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
第5篇:2.4《用相同的物体测量》教学设计
《用相同的物体测量》教学设计
杭州绿城育华小学
庞利
教材分析:
在前一课中,学生已经知道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出来的数据是无法相互比较的,使用同一种物体测量的结果较为一致,也便于比较。事实上,选择任何一个物体作为全班的标准物进行测量都是可以的,但是本节课想通过图片和学生亲身感受引导学生选择小立方体,所以本节课将引导学生统一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因为小立方体的每一条边相等,更容易组合,体验统一使用标准物体测量带给比较公平与方便。
本节课将以选择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抓住测量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引出改进测量工具的话题,让学生感受测量工具的好处这样一条思路贯穿始终。科学概念目标: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的可比较结果,便于信息交流。小立方体可能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科学态度目标: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小组合作探
第6篇: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
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主备人:
组长签字: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过程与方法:
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表。
教师准备:课件。教法学法:观察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需要指出用手测量时,每人手的长度不同,导致我们的结果不同,无法真实反映桌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