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科学小论文
第1篇:太阳系科学小论文
太阳系科学小论文
太阳系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星系,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论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太阳系科学小论文一
太阳系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它以太阳为中心,还包括8颗行星、至少165颗已知的卫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在这些已知的、未知的行星以及天体中,存在很多即使是科学家也很难说出究竟的谜团。
太阳系究竟有多大?这既是一个难以作答,又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因为答案是随着人们的认识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扩展的。
当人类发现冥王星存在的时候,就认定它是距离太阳最遥远的一个天体,并认为太阳系的边界就在冥王星,大概在40AU(AU是Astronomical Unit的缩写,表示“天文单位”,l天文单位约相当于149600000公里)的地方。随着宇宙飞船的升天,人们发现太阳会不断地喷出一种带电离子,我们将其称为太阳风。当它飞到非常遥远的地方之后,会和其他的恒星吹回来的风相遇,我们将相遇的位置叫做日球顶,这个位置距离太阳1OOAU,假设太阳物质能够到达最远的距离就是太阳系的边界,那么这个边界就大概是在1OOAU以外的地方。人造航天器,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的“旅行者”号已经逼近日球顶,或许在不远的未来,人类所看到的可能就是能够接触到这个星际的物质了。然而,发现了这些星际物质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够知道太阳系的大小了。
根据目前的观测,我们不仅知道有一个柯伊伯带,还知道在柯伊伯带外部存在一个巨大的冰窖,它蕴藏着很多彗星,目前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奥尔特云”。就科学家现在的推算,奥尔特云里蕴藏的彗星数量达到一两千亿颗,它能够扩展到10万个AU。这个冰窖太大了,而且也在太阳引力能够达到的范围内。假如我们把太阳引力所能到达的边界作为太阳系的边界,那么这个边界就大概有10万个AU的距离。然而科学家的探索还没有结束,太阳系到底有多大,谁也不能断定。它可能只容纳10万个AU,也有可能大得完全超乎人们的想象力。
太阳系科学小论文二
大家知道吗?像太阳系、银河系这样的八大星系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部分,假如把这些星球看作是葡萄干,那么宇宙就是一个刚烤好的,不断膨胀着的葡萄干面包。宇宙是会不断扩大的一个无边无际、没有中心、没有形状、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的物质世界。
宇宙中的太阳系就是以太阳为代表而命名的星系,太阳目前为止余下的时间还有这几个阶段:巨星、超巨星、变星、超新星、白矮星,最终变成飞散的星际物质和星云。太阳是一颗恒星,它周围的八大行星就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还有咱们地球。冥王星除外,因为人们没有亲密接触它过,无法确定它的身份。
金星是除太阳与月亮外最亮的'星,所以它有个绰号——“太白金星”。有的科学家认为金星的一年只有两天,因为它绕太阳旋转一周有243天,由于是逆向自转,在金星上看到的太阳是西升东落的。它使得金星上的一昼夜比它自转一周的时间要短得多,所以金星上的一年大约只有两天。
有些照片显示,木星和土星都很扁,因为星球的半径不是处处相等的,这种特性成为“椭球效应”。而木星和土星的椭球效应是最明显的,而且它们没有地幔和地壳,转一周只需9~10小时,所以产生的离心作用更大,因此甚至是肉眼就能观察到它们的这一特征。
对了,大家一定知道土星的光环吧!它的光环其实有7道,而且永远不停地旋转着,不然就会因为“刚体力学”而变得粉碎。是由直径几厘米的尘土、沙子、岩石、碎冰组成的,因此看上去非常美丽。
在八大行星中,海王星的气候是最恶劣的,风暴最高时可达2000千米,让这个零下210°的星球变得更加荒凉、恐怖。因为海王星上的大气错位,从而造成了风暴不断的现象,而这种产生风暴的原因是与太阳热力无关的。
……总之,太阳系里隐藏着无数的未解之谜,需要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去探索它的奥秘。
第2篇:小学科学课件太阳系
小学科学课件太阳系
太阳系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它以太阳为中心,还包括8颗行星、至少165颗已知的卫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小学科学课件太阳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
(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
(2)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
(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
6、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
(另外: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转过程中,行星与地球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时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7、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说明: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缩小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选择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个离太阳比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让学生举着这几个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离围绕“太阳”转动,感受太阳系的浩渺。)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个行星的直径按同样的比例分别缩小为0.05厘米、0.12厘米、0.13厘米、0.07厘米;这四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分别是5.8米、10.8米、15米、22.8米)
8、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三、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
(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板书设计:
5、太阳系
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
第3篇:小学科学太阳系课件
小学科学太阳系课件
在小邪恶的科学课需要学习关于太阳系的内容,那么应该如何准备课程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小学科学太阳系课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第4篇:人教版《太阳系》科学说课稿
人教版《太阳系》科学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二册宇宙单元中的《太阳系》。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网络教学。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课,是由这课的教学内容决定的,第一,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宇宙天体知识,学生根本无法直接去研究,所以只能进行一些文献研究,第二,本课的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值得争论的地方也多,而这正适合网络的特点。因此,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网络的优势,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相关天体的特征,尽可能多的了解太阳系的其它有关知识。(这一目标正是基于网络教学信息量大的优势而提出的)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网络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3、形成对宇宙天体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为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在“自主探究”和“意义建够”的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⒈创设情景: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在一次网上旅游中进行的,其中创设了乘坐神州号航天飞机、参观网上博物馆等情景,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特点。也符合现代生活的气息。
⒉设计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