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4-06-10 07:12:2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摸一摸你的基础底子(24分)

1.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谛听(dì) 晶莹(yíng) 眸子(mù)

B.眩目(xuàn) 瞬息万变(shùn) 魅力(mèn)

C.娴熟(xián) 摇曳(yè) 恬雅(tián)

D.参差(cī) 深湛(zhèn) 肃穆(m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转弯抹脚 瞬息万变 无精打采 针锋相对

B、大步流星 诲人不倦 得天独厚 一席之地

C、重峦叠嶂 黯然失色 气势汹汹 分到扬标

D、娓娓动听 仗义执言 首曲一指 兴奋不已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光彩耀眼的明星)

B、但与横空出世的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两座并肩大厦相比,这些建筑又统统显得微不足道。(形容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间)

C、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zz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D、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青海冰鱼呀。(味道鲜美可口)

4、打电话正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当你给朋友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算最合适?( )(2分)

A.喂!你是谁?我找张红。 B.喂!我要找张红。

C.您好!请找张红接电话。 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红接电话。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2分)

央行的统计数字表明,到2月份我国粮食价格已连续四个月小幅回升。分析师估计,今年国内主要粮食的价格水平会持续走高。据国内媒体对全国382个县7万多农户3月初种植意向的调查,今年全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等谷物品种播种面积继续减少,只有豆类品种播种面积增加,这将对今年的粮价水平有一定影响。

6、我来问,你来答。请把下列横线补充完整。(10分)

(1)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 ,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周庄水韵》)(1分)

(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集中描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

, , 。(2分)

(3)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让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能住上漂亮舒适的住房。这真是: , 。(用杜甫诗句回答)(2分)

(4)《过故人庄》中,描绘诗人与主人开怀畅饮,热情交谈的句子是: , 。(1分)

(5)《游山西村》中,描绘优美的农村风光堪称名句的句子是: , 。(1分)

(6)《渔家傲》一词中描写边塞特有的声音的句子是: 。(1分)

(7)《浣溪沙》一词中表现诗人老当益壮、应振作精神奋发进取的诗句 ? , 。(2分)

7、(1)能力拓展: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2分)

(2)名著阅读: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写出对应的人物。(2分)

示例: 潇湘馆 丫环紫鹃 葬花 《红楼梦》 人物:林黛玉

① 野猪林 倒拔杨柳 醉打山门 《水浒传》 人物:______

② 空城计 借东风 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谡 人物:______

二、赏析古诗,按要求填空。(3分)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全诗紧扣一个 字抒情写意,首联中一个 字把好雨拟人化了。(1分)

9、本诗颔联中潜和细写出了春雨

和 的特点,包含了诗人

的心情。(2分)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一)(5分)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读书如销(融化)铜,聚铜于炉,大鞴(bèi 古代皮制的鼓风机)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分)

(1)聚铜于炉,大鞴扇之。 之:

(2)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作文:

11、本文阐明了读书与写文章之间怎样的关系。(2分)

12、把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二)(1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用课文原句将第三段补充完整。(1分)

原句: , 。

14.解释加点的字。(4分)

(1)斗折蛇行: 。

(2)凄神寒骨: 。

15.第1段借写鱼来写 ,突出潭水的 。本段写静景的句子是 ,写动景的句子是 。(3分)

16.一词多义。(2分)

①全石以为底。( )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以其境过清( ) ②不可久居( )

17.翻译下面句子。(2分)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四、阅读思考,你能行!(26分)

(一)(10分)

国际奥委会要求北京奥运场馆在赛前一年建成

(2004年10月28日 8时11分15秒 新华社) 昨天,国际奥委会有关负责人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该负责人表示,希望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所有场馆建设,至少在赛前一年结束、完成。

这位负责人介绍,这不仅是国际奥委会的要求,也是为了能够让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提前到比赛场馆进行适应性的训练,所以,应提前足够的时间结束场馆建设。

他也表示,国际奥委会对比赛场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多少并不关注,而是看重这些场馆的质量,看重是否能满足运动员和比赛进行的需要与条件。

从今天起,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开始在北京举行为期3天的会议。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先生、协调委员会成员和专家等40余人将参加会议。会议将围绕北京奥运会工程建设、市场开发与票务、媒体运行、体育赛事、交通技术、运动会服务、形象与标识及新闻宣传等议题,与北京奥组委举行工作会谈。会后,将对北京奥运会的相关筹备情况作出评价。

18、这是一篇新闻,属于__________(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电视新闻、特写)。新闻的标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式,那么这篇新闻的只有 标题。(5分)

19、请指出这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2分)

20、新闻有哪些特点?结合这则新闻,选择其中的一个特点举例谈谈。(3分)

(二)永不贬值的财富(16分)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们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里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家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领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2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两毛钱一斤,我共卖了十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2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1元钱呀!望着这1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1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1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1、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

实际是指 。(2分)

22、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的记叙顺序,在围绕帮我筹学费这件事上,略写了__________,详写了__________。这样安排是为了__________。(4分)

23、根据你的理解和想像,在第②段的横线处补写几句描写瞎婆婆外貌句子,请把补写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方格内(字数不少于20字)。(2分)

24、揣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4分)

(1)(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

(2)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25、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2分)

26、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2分)

五、作文:(50分)(任选下面题目中的一个进行写作)

27、以 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8、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喜悦,有愤怒;有忧伤,有快乐身体的变化,生活的酸甜苦辣,世界的纷繁 复杂,有多少事,多少想法藏在人的心里,从个人解不开的疙瘩到浩茫连广宇的思索。

请以心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2)文章不少于600字。

参 考 答 案

一、1 C 2B 3 A 4 D

5国内粮价可能持续上扬

6 (1)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四面边声连角起

(7)门前流水尚能西?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

7、(1)该广告没有直接说出广告的商品,但已用暗喻(或比喻)的手法间接地告诉了消费者,显示了对人们切身利益的关心,因而使消费者乐于接受这样的诱导。

(2)鲁智深 诸葛亮

二、(一)8.喜 知

9.轻盈 细柔 喜悦

三、10.(1)指代铜 (2)写文章

11、读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多读书,读好书,对于写作是大有益处的。

12.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读书方面倍历艰辛,那么在写文章方面就轻松自如。

(二) 13.凄神寒骨,悄伧幽邃

14.(1)像蛇一样

(2)使。。。。。寒冷。

15.水 清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6.因 因为 大约 可以

17(1)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

(2)略

四、18.1、消息 引标题 主标题 副标题 主标题

19、导语部分为第一自然段,主体部分为第二至最后一自然段。

20、及时准确、以事实说话。从电头2004年10月28日 8时11分15秒 新华社可以看出这则新闻的及时准确性。昨天发生的事今日报道,不仅如此,而且也报道的今天的发生的事,从中可看出都以事实为准,以事实来说话。 句式相同、语言通顺、比喻恰当即可。

(二)21、瞎婆婆给的两元钱或一元钱 取之不尽,用之不谒,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或者让我懂得了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2、倒叙 父老乡亲往我家送钱 瞎婆婆来我家送钱

更好地表现出永不贬值的财富或主题表达的需要。

23、只要符合瞎婆婆身份的描写句子,即可得分。

24、(1)说明瞎婆婆年事已高,动作缓慢,同时这也是瞎婆婆对这来之不易的两元钱作出重大决策的表现。

(2)我被瞎婆婆的举动感动了,深知瞎婆婆送这两元钱的深情厚意,所以这是不能自己的表现。

25、都明白了瞎婆婆说的两元钱为什么会变成手中一元钱的缘由;或者明白了小商贩欺骗瞎婆婆,说好是两元钱,而实际只给了一元钱的事情。

26、略

五、按中考评分标准。

......

第2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三把尺子,最小分度值分别是分米、厘米和毫米。其中最好的是()

A.最小分度值是分米的尺B.最小分度值是厘米的尺

C.最小分度值是毫米的尺D.只要准确程度能符合要求就是好的

2.下面关于人体各个数值合理的是()

A.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80C B.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C.手掌的宽度约为1dm D.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3.图1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4.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演奏声,从而进行创作,这说明()

A.人的牙齿也是听觉器官的一种 B.人的牙齿可以发出声音

C.人的牙齿也可以传递振动 D.贝多芬有特异功能

5.如图2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6.从图3的两幅组成的画中,请你观察并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A.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卡车静止,轿车运动

C.两车都运动

D.两车都静止

7.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的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后,传播速度将变小

B.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属于声的利用

D.在医院、学校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噪声的利用

9.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1)(2)B.(2)(4)C.(1)(3)D.(3)(4)

10.现有正在振动着的物体甲单摆每秒摆动10次,乙蝙蝠的声带以105Hz的频率振动,丙口琴上的簧片每秒振动800次,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均是声源,且人耳都能听到声音

B.甲、乙、丙均是声源,且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不是声源,丙是声源

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

1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扫地时尘土飞扬B.美酒飘香

C.蜡烛流泪D.气体容易被压缩

12.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A.奔跑着的猎豹的速度可达40m/s B.在水中游动的旗鱼的速度可达108km/h

C.飞行的褐海燕1分钟能前进5km D.百米赛跑某一著名运动员的成绩是9.96s

13.下列事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是()

A.火药的燃气把子弹从枪膛中射出 B.古人用钻木的方法取火

C.电流通过白炽灯泡发光 D.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

14.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C.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D.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15.人耳能分清前后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据此,要想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大于17m B.小于17m C.大于34m D.小于34m

二、填空题

16.物理书课本的宽度是185人步行的速度约1.2_____(填合适的单位)

17.能量可以导致事物的发生、引起物质的变化,它无处不在,并有多种形式.我们听见的声音是一种能,叫做;看见的光也是一种能,叫做感到的热也是一种能,叫做;物体运动也具有能,叫做 等等。

18.如图4,兰兰在商场乘电梯上楼。以电梯旁的柱子为参照物,她是 的,以所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是 的。

19.现在各种高标准的住宅小区,一定要达到相当比例的绿化覆盖率。绿化的目的除了美化我们的居住环境外,从声学的角度看,花草树木还能,因此我们漫步在林间小道上时会感到格外寂静。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在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使装有噪声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楼,这是在 中减弱传向居民区的噪声;另外还可以带上防噪声耳塞,这是在处减弱噪声。20.医生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填音调或响度)。

21.科普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为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

22.如图5所示,小明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6甲、乙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23.图7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是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__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m/s。

三、简答与实验探究题

24.小明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8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2);(3)。

25.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9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要写3条)?(1)(2);(3)。

26.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入烧瓶中,轻轻摇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1)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表明发声体在振动。

(2)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_________。

27.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人们通过声音交换信息、交流情感。但随着人类的活动,产生了一种新的污染噪声污染。

(1)吉他和吸尘器都能发出声音,但这两种声音是截然不同的。请指出图10中哪幅图表示乐音,哪幅图表示噪声?并指出两者的区别。

(2)噪声大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它的响度。通常人们用声强等级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其单位名称是,符号为dB。

(3)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40m宽的林带可使噪声减少15~20dB,科学家们提出:请不要把落在地上的树叶扫光。你认为这是出于什么因素考虑的?

28.小明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作如下实验:如图11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请你分析:

(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5只小瓶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什么?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所示)能产生不同音调声音的道理。

四、计算题

29.十一长假到了,住在北京的王强同学准备乘火车到济南的奶奶家去,王强想路上尽量快一些,还想在车上多看看沿途的风光,这里有一张列车时刻表,王强看不懂,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佳的车次,并计算这次列车从北京到济南的速度。

车 次2359K51T13T35

自北京起公里始发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17:1122:2020:0013:30

终到青岛日照上海济南

6:5311:5210:0018:00

0北京17:1122:2020:0013:30

376德州22:322:31

497济南0:284:020:3118:00 653兖州青岛6:536:09

1463上海日照11:5210:00

参考答案

期中试卷

一、单选题:

1.D 2.C 3.B 4.C 5.A 6.A 7.C 8.C 9.C 10.B

11.B 12.C 13.B 14.C 15.A

二、填空题:

16.mm,m/s

17.声能,光能,内能,动能

18.运动,静止 19.减弱噪声,声源,传播过程,人耳

20.传递信息,响度

21.3000,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22.响度与振幅有关

23.12.50 0.125

三、简答与实验探究题:

24.(1)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2)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3)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25.⑴小车前2s内的速度为1m/s;⑵2s、3s、4s、或5s时刻小车距离出发点2m;

⑶小车后2s内的速度为2m/s;⑷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⑸小车在7s内通过的路程是6 m;⑹小车在第2s到5s内处于静止状态。

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停止运动3s;(8)小车后2s内的速度大于前2s内的速度;

⑼小车在7s内的平均速度为0.87m/s;等等。

26.(1)实验一;(2)实验二表明声音传播靠介质;实验三表明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27.(1)A是乐音,B是噪声。振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是乐音的基本特征。

(2)分贝

(3)因为真正起消音作用的不是树上的叶子,而是森林底部腐烂了的叶层)

28.(1)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2)由于空气柱的长短不同(3)堵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短不同

四、计算题:

29.应选T35次 v=110.4km/h

第3篇: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精选11篇)由网友 “佚名氏”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中 ,每小题1分,共20分)

2.英国远在欧洲,离我国万里之遥,但它为什么还要跑来侵略我国呢?你认为根本的原因是( )

A. 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B. 英国为了报复中国的禁烟运动

C. 中国人好欺负 D. 为了夺取中国的土地和白银

3.“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法国大作家雨果讲的事情发生在( )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4. 某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 “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字样,搜索到的结果应该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5. 19世纪70年代,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清政府内部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力主收复x疆的是( )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八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试题及答案(精选9篇)由网友 “坂井泉水”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八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八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听力部分 (20分)

(一)听小对话,选择图片(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When was Jim born?

2.Wh ich is Peter's favorite sport?

3.Where should the boy put the salt?

4.What did Tony have to practice this morning?

5.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二)听小对话,回答问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6.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should do?

A. Close the window. B. See a doctor. C. Take some medicine.

7.How soon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 6)

1.将下面短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在田字格里。(2分)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惟命是从 运筹帷屋 头昏目眩 严阵以待

触目伤怀 大庭广众 连声喏喏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不加思索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3分)

有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很久无人居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里面果然有一壶水。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他( )。经过艰难的抉择,他终于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

未完,继续阅读 >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