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引发的思考

2024-06-14 07:13:3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期末考试引发的思考

期末考试引发的思考

有一种东西,它既能让孩子非常开心,也能使孩子痛哭流涕。没错,它就是成绩。

成绩是我们小孩子最不想看到的,也是最想看到的。不想看到是怕被家人吵,想看到是我们好奇心太强。就拿我今年期末考试来说说吧!

今年我期末考试考得不理想,尤其是语文。语文今年没有模拟考得好,模拟一般都上九十了,可这次才上八十,所以我今年语文考得不好。数学失分是因为太马虎了,本来该带“万辆”这个单位,我却带成了“万”,还有一题和这一题犯的错误一样。看来,马虎真的是让人陷入陷阱啊!英语我考得还不错,比数学语文都好。

回忆起考试那天:我们都早早来到学校,等待考试。“叮叮”预备铃响了,监考老师发了卷子,我们便开始做题。第一场考的是语文,我们也在规定时间内写完了卷子。第二场是英语,听力放完后,我们开始做笔试。当时我还觉得很简单呢!接着下午,第一场是数学……难道是我检查的不认真吗?

在6月24日看到成绩哪一天,我的心立刻从天堂颠到了地狱。本来我还以为我考得很好,但一出成绩,原来我考的.并不理想。

之后,我和妈妈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是失误了,还是掌握的不牢固。我们分析了一上午,最后终于分析出来了原因:语文是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掌握不牢固。数学是太马虎了。不过,英语掌握得还可以。

成绩,我想对你说:“我没考好不是你的错,是我太马虎了。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复习,争取下次考好。还有,有也要多做一些试卷,为提高我的检查能力做准备。”

所以,我要每天坚持读书,多做一些基础知识题。还要多做奥数、阅读理解等等一些能帮助我提高的试卷、练习册。

这一次没有考好并不代表什么,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没有什么是考不好的。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建造学习的桥梁吧!

第2篇:807082515引发的思考

“梦想”话题作文 【教学目的】

学会运用提问法审题、立意。

学会围绕中心思想为人物设计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北京残奥会的主题歌《和梦一起飞》中这样唱道:“打开夜的天窗,星星请你等等我,我想亲吻你,还想和你一起飞翔。和你一起来飞翔,飞过月亮的身旁。衔一缕清光,送进所有人的心房。和梦一起飞翔,捧一缕阳光,温暖所有人的胸膛。和梦一起飞翔„„”因为有梦,因为追梦,生命有了支撑的力量,生活有了光彩„„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题自选,立意自定。

二、审题引导——采用提问法审题

审题时,如果遇到的题目较大,较泛,较抽象,第一任务是将题目变小,变具体。怎么变?方法:围绕话题提问并作肯定回答。如围绕“梦想”提问:1.谁的梦想?2.梦想指什么?3.“他”的梦想是什么?4.有梦会怎样?无梦又会怎样?等等。

谁的梦想?自己的,亲人的,你所熟悉的古今中外名人、伟人的,其他(如鸟的梦想、小溪的梦想、流失英国的中国画的梦想、佛的梦想等等)

梦想是什么?梦想是追求、是理想、是心愿。

“他”的梦想是什么?如:

他的梦想是重新看见蓝天。

爷爷梦想着孙儿能考上大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不再受人欺凌。

邻居老人梦想着负气出走、音讯了无的儿子能回家看看。

侏儒女孩的梦想是走在街上,人们不再用异样的眼光看她。

身患绝症的小男孩的梦想是亲自上门对帮助过他的好心人说一声“谢谢”。

安妮的梦想是走出小阁楼,走出黑密室,在阳光下自由地奔跑。

邰丽华的梦想是站在舞台上舞尽美丽。

王昭君的梦想是边塞息干戈,百姓永安宁。

周恩来的梦想是中华崛起。钱学森的梦想是中国强大,永不受外侮。

小鸟的梦想是要飞翔,不要笼养。

他有了梦就有了改变。梦想让他焕发生机。

小结:采用提问法可帮我们将空泛、抽象的话题变小、变具体。帮助我们迅速确定写作对象和内容,有利于我们迅速打开思路。

三、立意引导——采用提问法立意

确定了人物和他的梦想后,要迅速立意。怎么立意?提问。问自己:这个梦想对他有怎样的作用?这个梦想表现了什么?我写这个人的这个梦想,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或认识)?并作肯定回答。这样,作文就有了思想,有了灵魂。

例如:写他梦想重新看见蓝天,是为了表现梦想给人力量和勇气,让人从容面对苦难,战胜苦难。

写小鸟要飞翔的梦想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呼唤:人类应有平等观念,要尊重生灵。保护它们生存的环境,尊重它们,不干涉它们生存的方式。

写安妮梦想着在阳光下奔跑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法西斯罪行的控诉,对狭隘、扭曲的种族观念的鞭挞,对平等的呼唤,对和平的珍视。

写王昭君的梦想是为了表现美好的梦想成就人的伟大。

写小男孩梦想在走完生命之前对所有帮助过他的人说一声“谢谢”,是为了表现生命虽如此柔弱,却可以如此美丽。

写钱学森的梦想是为了表明伟大的梦想让人奋斗时有明确的方向,并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写天堂里的母亲梦想着人间的孩子摆脱阴影,快乐成长,是为了表现纵然失去很多,只要生命还在,我们就应该快乐成长。

写他因为有了梦想而改变,意在表明人应该给自己一个梦想,让生命从此有意义。

小结:采用提问法立意,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梦想的作用、意义及梦想所承载的深刻内涵,从而帮助我们快速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学会围绕中心给人物设计故事

作文有了人物,有了中心还不够,写记叙文必须写具体的事,借事写人,以表现中心思想。因此,为人物设计故事格外重要。设计故事时,为避免故事空洞,一定要将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安妮的梦想:在阳光下自由自在地奔跑。写此梦想意在表达作者对法西斯罪行的控诉,对极度扭曲的种族观念的鞭挞,表现世人对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提醒世人珍视和平。要表现这个中心,该怎么为安妮设计故事呢?

设计1:1941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安妮呆在黑漆漆的阁楼上的密室里,趴在板缝里偷偷地看外面的风景:阳光、白云、小鸟以及在草地上奔跑的日耳曼小孩,眼中露出羡慕的光。她问妈妈,为什么她不能走出密室,在阳光下奔跑?妈妈无奈地哭了,安妮也哭了。夜晚,安妮梦见自己拉着妈妈的手在阳光下奔跑。

设计2:1941年冬,一片枪炮声中,安妮全家人躲进了黑密室,安妮思念阳光、溪水、清鲜的空气。她真想请求妈妈让自己偷偷地出去晒一晒阳光,但她看着妈妈、爸爸惊恐的表情,始终没有开口。六个月后,安妮被杀害。

设计3:安妮躲在密室里,听着外面的哭号声、打骂声、枪声,心里装满了恐惧和疑惑,她借助板缝里漏进来的一点点光,写日记。日记里写着疑惑、不满、思考、希望„„安妮在每则日记最后都写着:能在阳光下奔跑真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安妮没有等来阳光照耀的那天,她被杀害了。

又如:身患绝症的小男孩的梦想是说一声“谢谢”。写此梦想意在表现生命是如此柔弱,却可以如此美丽。怎么为小男孩设计故事?

设计1:暮色中,小男孩历尽艰辛,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站在了一户陌生人家的门前,叩响了板门。女主人开门,很惊讶,询问之下,才发现小男孩的心愿,十分感动。致谢后,小男孩又踏上了感恩之路。

设计2:小男孩终于走完了感恩之路,晨曦中,他终于站在了最后一家门前,他举起手敲门,是那么轻松、快乐。敲门声响起来,笑容像花开在孩子的脸上。

设计3:暮色四合之时,小男孩坐在父亲为自己搭的帐篷里,一个一个地数着恩人的名字,他兴奋地告诉父亲,梦想已实现了一半。后面的路拖得好长好长,前面的路延伸得好远好远。男孩在梦中说着“谢谢”,脸上露出满足的笑。

小结:学会为人物设计最能表现中心的故事,可以避免作文空谈,促使学生将记叙文写得实在。

总结:采用提问法审题、立意,有助于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确定写作对象,理清要表达的思想及情感。学会为人物设计故事,则能帮助我们具体、详实、生动形象地表现中心。

写王昭君的梦想是为了表现美好的梦想成就人的伟大。

写小男孩梦想在走完生命之前对所有帮助过他的人说一声“谢谢”,是为了表现生命虽如此柔弱,却可以如此美丽。

写钱学森的梦想是为了表明伟大的梦想让人奋斗时有明确的方向,并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写天堂里的母亲梦想着人间的孩子摆脱阴影,快乐成长,是为了表现纵然失去很多,只要生命还在,我们就应该快乐成长。写他因为有了梦想而改变,意在表明人应该给自己一个梦想,让生命从此有意义。

小结:采用提问法立意,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梦想的作用、意义及梦想所承载的深刻内涵,从而帮助我们快速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梦想”话题作文 【教学目的】

学会运用提问法审题、立意。

学会围绕中心思想为人物设计故事。

第3篇:引发的思考作文

引发的思考作文

引导语:想必有不少人都写过作文,写作文亦是需要文采的,那么要怎样写一篇有关引发的思考的作文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引发的思考作文一

漠不关心社会问题的人,就跟遇到海难时救生艇的某些人一样,艇的一端有个洞,他们坐在艇的另一端,看着那端的人在竭力舀水以免沉没,其中一个人说:“谢天谢地,幸好那个破洞不在我们这边。”

其实,坐在同一条船上的人,只要船的一端进了水,那么整条船都会沉没,无论坐在哪一边的人都不能幸免于难,所以,对于社会问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帮助正在受难的一方,一定不能袖手旁观,因为古语有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否则,后果将是与受难的一方一起遭受灭顶之灾。

这种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充分体现了人们的冷漠与愚蠢。其实,这个关键时刻,帮助别人就等于拯救自己。这种幸灾乐祸的现象,反衬出一个更深刻的道理:人不能为了一时的安全而庆幸,要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并防微杜渐。

我由此还想到当今社会问题中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发生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故之后,政府并没有引起足

未完,继续阅读 >

《期末考试引发的思考.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期末考试引发的思考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