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科整合培养创新思维的论文
第1篇:注重学科整合培养创新思维的论文
注重学科整合培养创新思维的论文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新思维能力,是现代化语文教育的主旋律,也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历史使命。更何况,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观,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学系统,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科;创新思维
一、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了,语文教学的手段也随之由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向影像、网络发展。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影像可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形成。如执教《岳阳楼记》,先通过演示范仲淹的头像及有关文字,使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展示有关岳阳楼的画面,使学生先有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展现洞庭湖这一特定情境,把学生带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完成对表象的认识,再让学生看画面,听声音,想问题,再加上画龙点睛的讲评,就能使学生理解面对洞庭湖的阴晴之景而产生的不同感慨,对理解文章的抒情重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奠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法,可以融视、听、感、悟、思于一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让学生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到设置的课堂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自主、积极的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二、与思品学科的有机整合
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吕淑湘先生说过“语言学本质上是一门人文学科”。我们只有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找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使课堂教学闪现出思想品德教育的火花。中学教材中许多优秀文章既是语言表达形式的典范,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是人类思想优秀成果的结晶。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能只注重语言方面的训练,而应注意发掘材料中积极、健康的思想因素,在对学生进行文字技能训练的同时,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零丁洋》、《观沧海》等诗词及《音乐巨人贝多芬》、《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背影》、《〈指南录〉后序》、《海燕》、《傅雷家书》、《为了忘却的记念》等名篇的教学,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中生动具体的形象,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可以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及爱国感情的感染熏陶。这些作品的思想营养,为学生所吸收,必能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对学生的成长起“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生在 “因文悟道”“依道悟文”过程中,通过 “语言——思想——语言”的反复训练,必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学生的知、情、意各方面素质,并使其发生综合效能。学生不仅领悟作品的思想美、感情美,而且体验人生陶冶情操,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三、与艺术学科的有机整合
艺术学科——音乐、美术对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语文书上有许多课文都含有丰富的艺术因素。两者有机融合,是的有效途径。如果我们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段,把它们变成赏心悦目的图画、或委婉或激昂的音乐、轻松诙谐的舞台剧……语文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艺术教育元素,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将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入情入景,达到音、境、情、理的融合。学生不仅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审美创新意识、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七年级第二学期《你一定会听见》一文,旨在告诉读者要善于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发现其中的美。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播放歌曲《把耳朵叫醒》,并让学生思考:“耳朵,让我们能够聆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而此歌曲却为什么发出了要把我们的耳朵唤醒的呼唤呢?”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反思。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轻音乐《森林狂想曲》,并要求他们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并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以此来营造审美意境,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审美的鉴赏离不开想象,在音乐所展现的虚邈空灵的世界里,禁锢于文字的文学艺术可以在人们的想象中自由驰骋。
四、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则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师要利用生活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挖掘素材,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的探究能力也会延伸到语文学习中去,主动地在语文学习中去探究,去理解,去感悟,学会熟练地驾驭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掘。如讲授《中国石拱桥》时,我将《中国石拱桥》一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和要解决的问题告诉学生,设置以下问题: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课文为什么选赵州桥和卢拱桥为例?为什么先写赵州桥后写卢沟桥?赵州桥和卢拱桥有什么不同之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明这两座石拱桥的特点的?你见过哪些桥?最熟悉什么样的桥?它们有什么特点?接着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分别通过网络,或通过寻找拱桥实例,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式学习,边学习边思考,学生共同讨论,释疑解难。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思维的碰撞不仅产生了火花而且形成了共振,语文课堂也就充满了创新思维的灵光。
第2篇: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本文通过讲述创新思维的来源,让人理解创新思维其实就在身边,只是你没没发现而已。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就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让人更好地去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来源培养
一 创新的来源
(一)交叉学科的开设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交叉的学科,是当今社会的需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的学科是交叉的,学习除了要思考问题之外,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应变。有时考虑医学问题时,我们可以将物理或化学中很基础的问题与之巧妙联系起来,好好分析,认真思考,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而在我们考虑物理或化学问题时,往往都要考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问题产生的影响,如果忽略,有时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以前所作的努力都会白费。而交叉学科的开设,让我们更广泛地去学习到其他领域的知识,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地开阔,我们的头脑也更好地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好地学到思考的能力,学到动手能力,学到与人相处的能力。通过交叉学科的学习,我们的思维会得到质的发展,思考能力也会大大的提高,从而对一些问题的探究就不会单单局限于一个方面,我们会联想到各个方面,从不同的地方入手,有时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就是创新的来源。不拘泥于单个方面地去思考问题,敢于去想,敢于去做,这是交叉学科带来的好处。因此,重视交叉学科,有时创新的灵感就会浮现。
(二)不同专业的人的交流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源泉。
我们都有同感,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人员交流中,会突然打开困尧多时的问题谜团。在交流的时候,也许你什么都没有听进去,但却使你有了一个“想法”,那就已经很有收获了!说白了,这个想法的产生,其实就是在别人交流的刺激下,自己所谓灵感的爆发。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要重新学习一个专业可能很难,但通过不断的交流,就会对这一学科产生进一步的理解,我们的思维也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因此,跟不同专业人员的交流可能是获得创新思维更有效的一种方式方法。
(三)接触新的领域也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刚刚进入一个新坏境,我们一般都会对周围环境特别的关注与好奇。而接触一个新的领域,我们也会对这个领域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正因为好奇,所以才会去接触它,才会去研究它,才会去学习它。经过不断的探究观察与学习,我们就会对这个领域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与加深,我们的头脑也会得到充实的知识。有时不断地探究观察与学习就会得到新的发现。
(四)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许多科研课题都是在开题论证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结果,这其实是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结果有时候刚刚和我们预想的结果相反,或出现我们根本就没有预料到的新情况,然而,这很可能才是问题的真实结果。因此,此时千万不要简单的以为这是实验出了错,或者是意外,而应该想到这有可能就是新发现的开始!是创新性发现的苗头!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应该重复实验,确认所谓的“意外”究竟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还是一些干扰和假相,一旦经实验确信正确,那就可能是很好的一个出发点。重视实验过程中的微小错误,不断地实验,你可能就会得到重大的发现。这也是创新的一个来源。
二 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换言之,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应是高校重视的一个课题,也应引起个人的思考。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
好奇心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而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强弱,起码有三种因素:其一 是创新意识,即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其二是创造思维能力;其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推动力的基本。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如果提不出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好奇心包含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根到底的精神。谁想在茫茫学海中获得成功。就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正如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教育学家乌申说:“没有丝毫兴趣的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好奇心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有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我说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二)、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放射思维等,它是指围绕某一问题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 聚合思维是一种与发散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又称辐合思维、收敛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等。收敛思维要求将多路思维指向某个中心点,以问题为中心,围绕中心组织信息,从不同方面向中心收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既要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当前,各级学校比较重视求同思维的培
养而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如有的教师往往按照一张标准答卷给分,而学生也往往按照固有的一个答案回答问题。这样,无形之中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发展。通过这种办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知识积累型的学生。发散思维本身有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答案的特点。具有良好发散思维的人,一般对新事物都很敏感,而且具有回避老一套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应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想象。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支点。陆九渊曾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就要提出来,先不管它的对与错,提出来就证明你学会带着思考去学习,你的思维也会得到发展。没有疑问的学习,是不正常的学习,有疑问而不敢提出来的学习,是不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带着疑问学习,勇于提出疑问,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到我们学到了什么,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就会引起我们的求知欲,我们也会不断的思考,不断地探究,我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提出了疑问,我们还要大胆的想象。这里的想象不是空想,也不是幻想,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想象。大胆的想象,是你不但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大胆的想象,你就不会有创新,勇于想象是造就成功的基石。
参考文献:《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研究》研究报告中国著名教育家及思想—经典教程百度文库
第3篇: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加强了对精神文化领域的重视。广播电视行业属于文化领域范畴,广播电视编导是广播电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并满足人们精神层面需求,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进步。
关键词: 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促进了我国电视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给观众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广播电视编导需要在电视效果上起到重要作用。在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编导的岗位责任不断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水平,为电视节目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为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的水平,应着重培养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促进电视节目不断创新,以便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电视节目。
1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对节目播出效果以及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