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写作指导

2024-11-18 07:12:1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2016年中考议论文写作指导

2016年中考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在中考中,作为写作的一种主要文体,一直是学生们学习训练的重点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议论文写作指导,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的写作,总体上来讲,可能它的难度显得要比记叙文大一点。上句下句之间有一种什么逻辑联系呀?材料跟观点之间是不是有个严密的因果关系呀?好多同学这一方面好像水平不太高,注意得不够。议论文很需要语言的连贯,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语气很流畅地下去,把一个理讲了,才能服人,但是不少同学那个语言疙疙瘩瘩的,不是很好。

议论文要以理服人,那么以理服人,人家怎么服你呀?觉得你这个理对他才服你,没理搅理谁服你?怎么才能让人觉得你的理对?你要用材料证明你的观点,你的材料跟你的观点之间必须有一种很严密的因果关系。你在用每一个材料甚至于你在写每一句话的时候,你都要考虑:这个是不是能得出那个果来呀?因为什么什么所以什么啊,要考虑这个;我写的这个跟因果关系能搭得上吗?你要琢磨这个。打个简单的比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者两边加一角,或者两角加一边,角A等于角AP,角B等于角BP,AB等于AB,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你写了这个,对证明这个结论就管用。我发现有的同学写作文,我仍然用这个比方,角A36度,角BP71度,这玩意跟三角形全等有什么关系?没关系,没关系你写它干嘛?咱们这个注意得不够。议论文里面,这是一个问题。

咱们许多同学写作文有一个习惯,给我一个观点我立刻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例子,还有什么理吗?没了。有的同学再多,四个例子五个例子,只是写成了证明文,没有写成议论文。论证论证,要论要证,你不论哪行?当然事实论证是一种方法,但是,仅仅是一种啊,你只用这个,不大容易使人服。我们有的同学一到写艰苦朴素,张三艰苦朴素,李四艰苦朴素,王五艰苦朴素,所以我们要艰苦朴素。为什么所以我们要啊?你这个文章能让人服吗?要学会讲理就是要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就例说理,就是结合着这个例子,就着这个例子我来讲一点理。咱们要学会掌握这种方法,例子举完了,然后马上我紧接着这个例子我来讲一点理,使得这个例子更好地为证明观点服务。而我讲这个分析这个例子说的话,也是更好地为观点服务,把这个例和理拴得紧紧的。要做到这一点,或者,我换句话来说,你们不是以例代理吗?用例子代替道理吗?怎样就例说理。第一种方法,叫做假言因果法。就是说,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服你。先说一个例子,你听一听。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我们有的同学写到这儿可能底下就来,“由此看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应当说这个例子是能说,证明这个道理,但是觉得不够。你为什么不对这个例子再进行一点分析呢?好,大家接着往下听。“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你看看假如他仅仅实验一次就停下来了,是不是假设,进行假设性的分析?那么,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它当然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大家要注意: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基本要求,因为它是假设性的,所以叫做假言因果法。是吧,用假设性的语言,这是第一个办法。

第二个办法叫做论据引申法。你举了一个例子,是吧?这个例子是不是论据呀?由这个论据里面你可能看到了一定的苗头,看到了某种苗头,然后你就就着这个苗头你给它引申出去,这是看出苗头来了。而你由这个事例里面,你可以设想出某种结果,你就往那个方向引申一下。那么它跟假言因果有什么不同呢,或者说区别在哪儿呢?就是这个例子里面,它已经有某种苗头可以看出来了,刚才那个是不是完全假设,是不是?人家没有停过,第一次没停,到605次人家也没停。下面要讲的就是这个例子里面它有一种苗头,好,现在先把这个例子说一说。

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不因为他出生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得以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好了,这个例子,请看从这儿开始,“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王夺走”,这个是不是出现苗头了?这个璧丢了就不是假设吧?差一点丢,苗头出现了,就此我来引申。假如这个璧丢了,倒霉的恐怕不只是蔺相如了,是不是?你这个缪贤怎么把这个大草包推荐给我呀?必然除了蔺相如要被杀,缪贤也要倒霉。缪贤没有顾虑,是吧?推荐人才要出于公心,从国家利益出发,不要考虑个人,一引申把这个道理是不是讲得很清楚了?更能服人了,是吧?所以,第二种方法我把它叫做论据引申,就是它是有这个苗头的,有这种可能性。

第三个方法,叫做例后解说法。这个例后解说法,怎么用?用在哪儿?要提醒大家。你举了一个例子,当这个例子比较长的时候,可能你有一个担心:对于这个事例的中心,别人认识会不会和我不一样呢?你把它解说一下;二,同样你举的那个例子比较长了,可能你会有一个考虑,我这个例子跟观点是个什么关系,别人会不会跟我认识不太一样?或者觉得我这个例子跟我要讲的观点关系不那么密切。这个时候你来把这个例子解说一下,这个例子或者解说它的中心是什么,或者解说这个例子跟中心有什么关系,在这个范围内你解说一下。同样用一个事例来说话。

从前有一种病,这种病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人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有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的人听说他有这个病,于是乎告诉他,我们这个村里面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了,照办了,就去喝那个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化学家就想:为什么这个水能救我啊?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村子里的.人们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作用。

大家听到这个故事了,这故事的中心是什么,你清楚吗?也许你想到一点。用这个想证明哪个观点呢?好,下面往下听,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古人的话,在别人没有产生疑问的地方,你产生疑问了,你这就是比别人前进了一步了。村里的人就知道能治病,想了没有,从来不想;化学家想了,发现芒硝了,说什么,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疑”是发现矛盾的钥匙,“思”与“学”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发现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开端,“疑”便是“思”与“学”的“端”和“始”了。

一个人要善于质疑,善于质疑你才会去学,才会去思,最终可能才能解决问题。这儿讲什么,善于质疑和学、思的关系,因为你善于质疑了,你才会去学,才会去思,还暗含着一个才可能得出一个最终结果。解说一下目的是为了说明这个。好了,这样子这个例子就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了。

第四个方法,我把它叫做正反对比法。这个正反对比可不像学生那个作文里面,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还是两例子往这放在一块。当然,免不了要举例,因为我这说了正反对比,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可能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搁在这里。但是,并不是搁在这儿就算数了,要对这个例子还要进一步进行分析。或者,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跟你们说举一个例子、举两个例子一对比就完了不是一回事。好,用一段文章来告诉你们。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转到另外一个方面。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例子是不是完了?想说什么,想说“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但是人家没有就此而止,下面做对比性分析。要害在这儿呢。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你看看,如果仅仅是刚才这个例子,跟多了这个对于事例的对比性分析,你觉得效果怎么样?是不是多了分析,说服力就更强了?议论文,议论文,你要议论,这就是议论。

顺便再介绍另一种方法,这个不叫事例分析。同学们写作文,还有一个习惯,喜欢引用名言名句。某某某说得好,说什么什么,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就完了。某某某这么这么说,他的这个说法不是证明了这个道理吗,这就证明道理了。那么你要不要对某某某的话分析一下呢?要分析,不能简单地引一下就完。简单地引一下就完效果不好。给大家举个例子说说。这个例子干嘛?告诉你,这个方法叫做披文示意。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披露文字解释含义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当然解释意思本身也是在证明观点,我给大家读一个你听一听。

“常见有这种人,遇事总是自惭形秽。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妄自菲薄。”观点出来了没有?出来了。“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我们有的同学写作文,到了这儿,契诃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完了。你能有说服力吗?不行。好,你听下面,人家有一句话过渡了一下,“天下人也是如此这般。“有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间存在有能力、有风度、有才华的人们,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的人。天下事纷繁复杂,天下人更是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自有其自然选择的位置,何必因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长成的,如果小狗们自轻自贱,纵使长成大狗,也会在自卑的压迫下碌碌无为。何况,小狗的娇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们望尘莫及的。”

大家听出来了,是不是还是沿着契诃夫那个比喻的意思继续延伸比喻下去的,是不是?下面再告诉你一个例子,就这一段话引用完了,有的同学用比较直白的语言就说,不是用比喻了,把这个道理也说出来了。

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小狗,有大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小狗,比喻那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人,大狗则比喻那些有名望的老前辈。青年人应该尊重老前辈,虚心向他们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正像契诃夫所说的:“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有些青年人把老前辈历年言语作为金科玉律,哪怕是错误的言论,也不敢加以评论。这种做法只能使他们的思想凝滞,缺乏创造性活力。这种现象在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尤其明显。老前辈的理论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人敢提出异议,而真正有作为的青年人向来是自信的,他们敢向科学权威挑战,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因此,劝君不要妄自菲薄,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你看这段是不是用比较直白的话,把道理说出来了,是吧?“不要自惭形秽,不要妄自菲薄,要有主见。”人家不只是说把名人的话一引就完。这种方法也该学一学,这会增加议论文的说服力。

第二个大题,变换一下思路求变求新。也就是说,改变一下习惯性思维。有的同学一看到这个试卷上给了一个材料,马上就想起了一个什么东西。但是呢,缺乏创新,习惯性思维起作用了。我们是不是能够改变改变思维的方向,一个材料一个话题,你是不是要想到许多相关的方面?

比方说这个成语,滥竽充数。你们是不是脑子里边马上反应到那个南郭先生不怎么样,凑数呢,不学无术,不求上进。但是仅仅想到这个行吗?还有新的方面可以想。齐王能不能想到,比方讲,齐王是不是冒充内行?他假如真正地懂音乐,一个乐队里面那个叽哩哇啦的声音他发现不了,他的听觉不敏锐,并不是很懂音乐,还是外行。好了,话题出来了,担任领导工作的人要尽量使自己成为内行,不要仅仅靠权力去领导,要靠学识去领导。这个话题是不是出来了?好了,上百人的乐队大家想一想看,是不是得有一个队长吧?这个队长为什么没有发现南郭先生那个声音吹得那么难听?好了,用人不当,这个话题是不是又找出来了?领导干部要把人放到适合他的位置上去,让他充分发挥作用,尤其不要让那种不大负责任的人去负责某项工作。这个话题是不是又出来了?用人不当,不是说用南郭先生。你这个队长不行,又有新话题了,比方说,从乐队的其他竽手那儿能不能找到话题?也能找到,他南郭先生身边的人是不是能听出南郭先生吹得不怎么样?好了,为什么不揭发?“报告队长,这位南郭同志不怎么样,混事呢。”不揭发,混下去了,好了,老好人要不得,是吧?又有话题来了。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要向多向去想去,去联想。这个材料里边能看出这个来,能看出那个来,你能看出来,看到一个新的,你这个作文绝对有新意了。但是同学们有的时候缺乏这个,从新角度去考虑。

第三个问题叫做不要端着金饭碗讨饭。有好多同学手里端着金饭碗,这个金饭碗多值钱,但是他却讨饭:“老爷爷给点吧,太太给点吧。”你那么富有。这里说的富有是什么?许多同学手里有理,没有自觉地想到用。“老师,怎么说理呀?我不会,我哪来那么多理?”其实你手中理有的是。因此,怎么改变端着金饭碗讨饭的现象?建议你把你手头掌握的理,梳梳辫子,整理整理看看你有哪些方面的理,到考场上根据需要你来用。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说,你手头有哪些理。

比方量变和质变的理,内因和外因的理,原因和结果的理,现象和本质的理,目的和手段的理……你们手头掌握这么多理,梳理梳理,把它梳成辫子。到考场上,讲这个事的时候,要说个什么理,讲那个事的时候我要讲个什么理,哪几种理可以用上。

第2篇:议论文写作指导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横向展开议论就是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的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经常放在每一段的开头,以显示层次。运用横式结构的关键是,一个总论点可以从不同侧面去解读认识,并能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展示四道横向思维训练题,请同学们选择一道题目完成。

1、以题目“谈意志”列出几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

分论点:(从意气的作用角度设置)

(1)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情感)

(2)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行动)(3)人有意气,就摧不垮,压不倒(意志)

2、做人和处事,如果凡事追求圆满,事事工于算计,互不相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

材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留一道缝隙,那么,应该怎么去留缝隙呢?请同学们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写出作文的提纲。

明确:可以这样拟定分论点:

(1)给自己留一道缝隙,轻松快乐的生活。(2)给理想留一道缝隙,坦然面对失去。

(3)给子女留一条缝隙,使自己和孩子获取快乐。(4)给他人留一道缝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这山望着那山高”是指某些人永远不知足,得到了还指望得到更好的,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显然,此文的中心论点是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请大家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列出分论点。

论题: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4、请以《勤有三益》为题列几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为人当勤劳”

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

并列式结构注意要点

(1)考虑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2)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作中心句。(3)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4)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能交叉包容 训练

1、根据下面的材料,以“时间”为话题,采用横向结构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段时间,下地狱的人锐减,阎罗王便紧急召集群鬼,商讨如何诱人下地狱。群鬼各抒己见。牛头提议说:“我告诉人类:丢弃良心吧,因为人世间根本就没有天堂!”阎王考虑了一会儿,摇摇头。马面提议说:“我告诉人类:为所欲为吧,因为人世间根本就没有地狱!”阎王想了想,还是摇摇头。过了一会儿,旁边一个小鬼说:“我去对人类说:还有明天呢!”阎王终于点了头。

2、根据下面的材料,以“时间”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有段时间,下地狱的人锐减,阎罗王便紧急召集群鬼,商讨如何诱人下地狱。群鬼各抒己见。

牛头提议说:“我告诉人类:丢弃良心吧,因为人世间根本就没有天堂!”阎王考虑了一会儿,摇摇头。

马面提议说:“我告诉人类:为所欲为吧,因为人世间根本就没有地狱!”阎王想了想,还是摇摇头。

过了一会儿,旁边一个小鬼说:“我去对人类说:还有明天呢!”阎王终于点了头。

附资料:横式结构作文示例

例1 时间的厚度

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但能增加时间的厚度。

——题记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虎啸深山,驼走大漠,这些雄浑开阔的场景让人陶醉;帝王将相,功过是非,钟鸣鼎食,琼楼玉宇,这些光芒四射的字眼让人目眩。但山河依旧,昔人已去,他们都已被时间涤荡得无影无踪。面对这,我们不要感喟人生易逝,岁月难留,我们要能把握时间,增加时间的厚度,让自己的人生厚重有分量。

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不要哀叹生命的短暂,要打造精彩的人生。民族英雄岳飞被害**亭,年仅39岁,正当壮年,上天留给他的时间实在太少。但他在金人入侵、朝廷偏安的多事之秋,刺上“精忠报国”,写下“还我河山”,高声吟唱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决心要直捣黄龙府,打得金人惊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如一朵开得正艳的花被狂风吹落,短短的生命却是浓缩的精华,较之碌碌无为空活百年的人,其时间岂只厚百倍!

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敢于憧憬未来,不断挑战自我。年少的班超由于家境贫寒,只能替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面对岁月的流逝,他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我该拥有的,人生纵使没有大志也不该整天只抄抄写写。于是他将笔重重一掷,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便演绎出了出使西域的传奇人生。而他所做的,就是时时刻刻把握着时间,憧憬着未来。试想,倘使没有那千钧一力的一掷,历史便少了一段传奇,而班超纵使长命百岁,也只会一辈子哀叹人生无味的。

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能够勇敢面对坎坷,向认定的目的地前进。“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蒲松龄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理解。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他屡试不中,生活贫苦,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面对一次次打击,蒲松龄从没放弃书写《聊斋志异》。好友劝他不要写小说,全心全意考功名,但他相信自己的选择,要证实自己的价值。于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问世了。于是,一个失意文人终于懂得了怎样去把握人生,呈现生命的价值。

上天赐给我们的时间是多少?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只要珍惜时间,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勇于挑战,不畏挫折,以此来增加属于自己的时间的厚度。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是过眼云烟,我们将会抒写出人生的传奇!解析:本文为某校学生习作,标题新颖,有内涵,行文中多处点题,紧扣中心。作者在第一段就点明中心论点,然后使用“条件分析法”从“怎么办”的角度提炼出并列的三个分论点“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不要哀叹生命的短暂,要打造精彩的人生”、“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敢于憧憬未来,不断挑战自我”、“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能够勇敢面对坎坷,向认定的目的地前进”,结尾再次点明主旨,结构严谨,是一篇典型的横向并列结构的议论文。例2 干事业需要激情

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火箭的推进剂,没有推进剂,火箭就难以飞向蓝天。生活告诉我们,灵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艺术,激情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缺乏激情,疲沓涣散,很可能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对待工作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有了激情,工作才能轰轰烈烈地进行。

对待工作的激情不是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一种觉悟、追求和境界。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胸怀大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因而工作成效明显,事业日新月异。

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没有理想,人就会失魂落魄。一块手表可能有最精致的指针,可能镶嵌了最昂贵的宝石,然而如果缺少了发条,它仍然一无用处。同样,一个人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健壮高大,如果对工作毫无激情,甚至连热情都不足,生命就会黯然失色。昆虫学家法布尔正是因为有献身昆虫学的崇高理想,正是因为对事业有着火热的激情和满腔的热忱,才创造出了骄人的成就。

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情。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一个丧失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当做一种负担,自然就会失去工作的乐趣。田家英同志曾经写过一首诗:“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这就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写照。由责任感激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干好事业。

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激情不断迸发的动力,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你追我赶的时代。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克服知足常乐的思想惰性,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

让我们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把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解析:这是一篇结构规范的议论文。本论部分又设置了三个分论点“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三个分论点共同论证了中心论点,呈现出并列式结构。整篇文章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3、湖南省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谈意气》

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析、(1)找一找,此文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是什么?总——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

分——(并列)

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②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③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总——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

(2)了解横向并列结构的基本特征

总(引论)——分(本论)——总(结论)

① 引论与结论前后呼应并紧扣标题。

② 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横向结构本论部分由几个分论点组成,呈并列式布局,从几个层面展开论述。

(3)提炼分论点的方法

① 学习因果分析法

引导:我们已经知道横向结构本论部分由几个并列分论点组成,那么我们如何提炼分论点呢?从《谈意气》一文的分论点可以看出,它是定下中心论点后从“为什么”的角度提炼分论点。“人要有意气”,为什么呢?“人有意气,才能„„”,找出了三个原因。

明确: 《谈意气》一文所使用的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叫“因果分析法”。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就是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② 学习概念分析法

我们来看一道作文题。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指某些人永远不知足,得到了还指望另外更好的,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请以《“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显然,此文的中心论点是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请大家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列出分论点。

分论点——(并列)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小结:《“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一文所使用的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叫“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从“是什么”的角度阐释内涵,提炼分论点

③学习条件分析法

我们再来看一道作文题。

做人和处事,如果凡事追求圆满,事事工于算计,互不相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留一道缝隙,那么,应该怎么去留缝隙呢?请同学们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写出作文的提纲。

学生活动:写作文提纲。

明确:《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总——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分——(并列)

①给自己留一道缝隙,轻松快乐的生活。

②给理想留一道缝隙,坦然面对失去。

③给子女留一条缝隙,使自己和孩子获取快乐。

④给他人留一道缝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总——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小结:我们在这里所使用的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叫“条件分析法”。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此种类型主要从“怎么办”的角度来设立分论点。

那么横向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

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横向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横向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可以说,横向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3篇: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分析论据,学会说理

方法点拨一:因果分析法(探因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论点:学会舍弃

1.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象一般人一样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籍。因为他舍弃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可见,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所以他是智者。

2.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仁者。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写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议论文写作指导

授课内容:语文 中考阅读 授课教师:张媛媛

第二章 中考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

学习方法

初学这些议论文的操作方法,可以从模仿开始。以一篇文章为例。最典型的是吴晗的《谈骨气》 :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

(1)议论文只有四个范畴

文章议论的范畴是无所不包的,但如果把议论的问题进行抽象的归类,它们实际上可分为四个方面: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

(2)议论文可分三步走

在议论文时我们不必面面俱到,而应有针对性,大胆取舍。可分三步走:首先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这四个方面展开思路;然后,根据个人对题意的理解,确定论证的范畴,找准论证的中心,再从四个方面选取一定的内容构思文章的提纲;最后,根据提纲快速完成文章的写作:整个写作活动分三步走。

第一步,拓展思路。

下面话题“诚信”为例,对第一步试作说明: 1 “是什么”

可以依次想到:“诚信”,是滋养民风的土,是阴蔽路人的树,是美化生活的花,是温暖人心的太阳,是黑夜中的月亮,是风雨难撼的山岳,是润物无声的春雨,是抚去尘埃的清风。如泉,涓涓流淌;如歌,传唱不绝;如诗,意境优美;如画,让人倾倒。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气度,一种修养。是符合道义的行为,是健全人格的表现,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是真善美的体现,是人的魅力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中考议论文写作指导.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中考议论文写作指导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