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控十七项管理制度(整理)_井控十七项管理制度
井控十七项管理制度(整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井控十七项管理制度”。
井控十七项管理制度
第一条 井控分级管理制度。总部及油田企业(单位)均应成立井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井控工作。
(一)集团公司成立井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股份公司总裁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油田企业的副总经理和高级副总裁担任,成员由石油工程管理部、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安全环保局、物资装备部、生产经营管理部、发展计划部、集团(股份)财务部和人事部等部门领导组成。
(二)集团公司井控工作领导小组综合管理与监督办公室设
在安全环保局,负责集团公司井控日常综合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
(三)油田企业应成立由行政正职为组长,上市和存续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安全、工程、地质、生产、设备、计划、财务、人事教育培训、设计和监督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井控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企业实际在相关部门成立领导小组监督管理办公室,或在安全部门、业务部门分设井控监督和管理办公室,同时明确规定各自监督和管理职责。
(四)钻井、测井、录井、井下作业与试油(气)等专业化公司和油气生产单位,以及设计、监督、井控设备检验维修等单位应成立由行政正职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井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井控工作。
(五)各钻井、测井、录井、井下作业、采油(气)等基层队伍,应成立以队长为组长的井控工作领导小组。交叉作业或联合作业现场,应成立以主要作业单位为组长,业主与相关单位参加的现场井控领导小组。
第二条井控工作责任制度。井控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井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部门均负有井控工作责任。
(一)集团公司井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部门职责。
1.井控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行业井控安全标准,健全井控监督管理机构并落实专职人员;
(2)负责审定企业井控标准和管理制度;
(3)每年组织1次井控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井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定期召开井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井控技术管理、综合管理及监督部门工作汇报;组织召开年度井控工作会议,全面总结部署井控工作;
(5)审批勘探开发项目,保证井控本质安全投入;
(6)审批井控隐患治理项目及资金;
(7)发生井控突发事件,按照规定程序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抢险。
2.安全环保局职责。
(1)安全环保局为集团公司井控工作领导小组综合管理与监督办公室,负责井控日常综合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
(2)贯彻落实行业和企业井控安全标准、制度,组织制(修)订企业井控安全标准、制度;
(3)督促协调各部门做好井控相关工作,并监督检查企业的井控法规、标准和制度贯彻执行情况;
(4)编制集团公司井控隐患治理计划并监督实施;
(5)负责筹备并组织井控安全专项检查;
(6)及时汇报井控综合管理和监督工作,筹备井控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和年度工作会议并负责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7)参与井控应急抢险与指挥,组织井喷事故调查;
(8)完成井控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石油工程管理部职责。
(1)石油工程管理部为集团公司井控技术管理责任部门,具体负责施工作业井控技术管理工作;
(2)贯彻落实行业和企业井控技术标准,组织制(修)订钻井、井下、测井、录井等企业井控技术标准;
(3)负责井控培训机构资质管理和井控技术培训工作;
(4)负责钻井、试油(气)、井下、测井、录井和专业试压队伍,以及井控设备检验维修机构资质管理,确保专业队伍井控能力达到要求;
(5)负责油田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落实承包商井控责任;
(6)组织制定重大井控技术方案与设计论证,并组织重大井控隐患治理项目的实施;
(7)负责井控装备管理,确保装备本质安全;
(8)参与井控应急抢险指挥和井喷事故调查处理;
(9)定期向井控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施工作业井控技术管理工作;
(10)参与井控安全专项检查。
4.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职责。
(1)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为股份公司井控技术管理责任部门,具体负责股份公司油气勘探开发油气水井井控技术管理工作;
(2)贯彻落实行业和企业井控技术标准、制度,组织制(修)订油气勘探开发井控技术标准;
(3)负责股份公司井控培训工作;
(4)组织制定勘探、开发部署方案和重点开发油气井井控设计与技术方案论证,并组织重大井控隐患治理项目实施;
(5)负责油气井井控设备管理,确保井控技术装备本质安全可靠;
(6)负责工程监督人员资质及现场管理;
(7)参与井控应急抢险指挥和井喷事故调查处理;
(8)定期向井控工作领导小组汇报股份公司开发过程油气水井控技术工作;
(9)参与井控安全专项检查。
5.其他部门职责。
生产经营管理部、物资装备部、发展计划部、集团(股份)财务部和人事部均为集团公司井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部门,应配合主管部门开展井控工作。生产经营管理部重点做好井控应急协调工作,物资装备部重点做好井控设备配套工作,发展计划部和集团(股份)财务部重点做好井控工作和隐患治理资金投入,人事部应重点做好井控管理机构定岗定编工作。
(二)油田企业(单位)是井控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对企业(单位)井控安全负全责。油田企业及其所属油气生产单位、专业化公司、设计监督机构和井控设备检验维修单位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并结合井控管理实际,明确企业(单位)及部门井控工作职责。
(三)总部、油田企业、油气生产单位或专业化公司等各级井控监督、管理部门均应设置井控专职岗位,确保井控责任制的落实。
第三条井控工作检查制度。各级井控工作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开展井控检查工作。其中,集团公司每年组织一次,油田企业每半年组织一次,专业化公司及油气生产单位每季度组织一次,基层单位每月度组织一次。
第四条 井控工作例会制度。各级井控工作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井控工作例会,认真总结、部署井控工作,并及时研究解决井控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中,集团公司每年召开1次,油田企业每半年1次,各专业化公司及油气生产单位每季度1次,基层单位每月1次。
第五条 井控持证上岗制度。各级主管领导、管理人员和相关岗位操作人员应接受井控技术和H2S防护技术培训,并取得“井控培训合格证”和“H2S防护技术培训证书”。
(一)“井控培训合格证”持证岗位。
1.油田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行政正职,主管勘探、开发和安全的企业领导;勘探、钻井、开发、生产、安全、设计、监督部门领导以及参与井控管理的人员。
2.钻井、井下、测井、测试、录井公司和采油(气)厂领导及管理人员:经理(厂长),主管生产、技术和安全工作的副经理(副厂长),正副总工程师;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部门领导以及参与井控管理的人员。
3.施工队伍。
(1)钻井队(平台):平台经理、正副队长、指导员、钻井工程师(技术员)、安全员、钻井技师、大班司钻、泥浆工程师、司机长、正副司钻、井架工;
(2)试油(气)与井下作业队(平台):平台经理、正副队
长、作业工程师(技术员)、安全员、作业技师、大班司钻、正副
司钻和井架工;
(3)测井队与录井队:正副队长、现场施工人员;
(4)采油(气)队:正副队长、技术人员、安全员。
4.其他人员。
(1)钻井、试油(气)、井下作业等工程、地质与施工设计人员,现场监督人员;
(2)井控专业检验维修机构技术人员和现场服务人员;
(3)从事欠平衡钻井、测试、泥浆、取心、定向井等专业服务的技术人员及主要操作人员。
(二)“H2S防护技术培训证书”持证岗位。
1.机关人员:在含H2S区域从事钻井、测井、试油(气)、井下作业、录井作业和油气开发的相关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
2.现场人员:在含H2S区域从事钻井、测井、试油(气)、井下作业、录井作业和油气开发的现场操作及管理人员。
(三)上述培训及复审应在集团公司认证的相应培训机构进行。
第六条 井控设计管理制度
(一)从事钻井、试油(气)和井下作业工程设计单位应持有相应级别设计资质;从事“三高”井工程设计应持有乙级以上设计资质。
(二)设计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承担“三高”井工程设计人员应拥有相关专业3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和高级工程师以上任职资格。
(三)油气井工程设计和施工设计均应设立《井控专篇》。《井控专篇》应以井控安全和防H2S等有毒有害气体伤害为主要内容。
(四)所有设计均应按程序审批,未经审批不准施工;“三高”油气井应由企业分管领导审批。如因未预见因素需变更时,应由原设计单位按程序进行,并出具设计变更单通知施工单位。组织
工程设计与地质设计审查时,应有安全部门人员参与审查《井控专篇》。
第七条 甲方监督管理制度
(一)所有钻井、试油(气)和井下作业应由甲方派出现场监督人员。“三高”油气井、预探井和其他重点井应实行驻井监督工作制;一般开发井可实行“一般工序巡视监督,关键工序现场监督”工作制。
(二)现场监督人员除应履行工程质量监督职责外,应同时负责监督井控和HSE工作。
(三)对钻井、试油(气)和井下作业监督人员实行资质管理;“三高”井和预探井的监督人员应持有总部颁发的监督证书。监督人员资质管理由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负责。
第八条井控和H2S防护演习制度。基层队伍应根据施工需要,经常开展井控和H2S防护演习。演习应按程序进行,并通知现场服务的其他专业人员参加。演习应做好记录,包括班组、时间、工况、经过、讲评、组织人和参加人等。
(一)钻井井控演习应分正常钻井、起下钻杆、起下钻铤和空井等4种工况。常规井演习应做到每班每月每种工况不少于1次,钻开油气层前需另行组织1次;高含H2S井演习应包含H2S防护内容,钻开含H2S油气层100m前应按预案程序组织1次以H2S防护为主要目的全员井控演习。
(二)试油(气)与井下作业应分射孔、起下管柱、诱喷求产、拆换井口、空井等5种工况组织井控演习。常规井演习应每井(每月)每种工况不少于1次;含H2S井在射开油气层前应按预案程序和步骤组织以预防H2S为主要目的全员井控演习。
(三)采油(气)队每季度至少应组织1次井控演习,含H2S井每季度至少应组织1次防H2S伤害应急演习。
(四)含H2S油气井钻至油气层前100m,应将可能钻遇H2S层位的时间、危害、安全事项、撤离程序等告知1.5km范围内人员和政府主管部门及村组负责人。
第九条 井控设备管理制度
(一)油田企业应明确井控设备管理机构,制定设备管理、检查维修和定期检验制度,并建立设备档案。
(二)所有井控装备及配件购置,必须是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认可的供应商生产的合格产品。
(三)实行井控设备定期报废制度。防喷器报废年限为13年,控制装置报废年限为15年,管汇及阀组报废年限为13年。延期使用须经第三方专业检验合格,且延期年限不超过3年。用于“三
高”油气井的井控设备,累计使用时间不宜超过7年,超过7年
应加密检测并监控使用。
第十条 专业检验维修机构管理制度
(一)井控设备专业检验维修机构应以检验维修点为基本单位取得独立资质,未取得资质不得从事相应级别的井控检验维修工作。
(二)专业检验维修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检验维修质量保证体系,检验维修应严格执行SY/T6160《防喷器的检查与修理》等相关标准、制度。
(三)防喷器组检验维修后,应按井场联接形式组装后进行
低压和额定工作压力试压;用于“三高”气井的防喷器组应做等
压气密检验。
(四)专业检验维修机构应按照逐台、逐项的原则,建立防
喷器、控制系统、阀组、管汇等使用维修档案。
第十一条 井控装置现场安装、调试与维护制度
(一)基层队应按设计安装使用井口设备、井控装备和气防
器具,并认真做好日常检验维护和记录填写。
(二)钻井、试油(气)、井下作业和采油(气)使用的井口
设施、井控装置,现场安装完毕或更换部件后均应进行密封试压;
“三高”气井的井口设施、井控装置宜做等压气密检验。
(三)钻井与试油(气)防喷器除日常维护保养外,应定期
进行检查。定期检查分3月期检查、1年期检查和3年期检查
3类,检查方式和检查项点应执行SY/T6160《防喷器的检查和维修》。对浅井、中深井、深井、超深井防喷器的具体检查频次,油田企 业可根据实际自行确定。
(四)井下作业防喷器使用期满6个月应进行检测;使用期 满仍须继续使用的,应经现场试压检验合格,待施工结束时再送 回车间进行检测。
(五)各类H2S检测仪、可燃气体检测仪、大功率声响报警器 等气防器具,现场安装后应进行可靠性检测,声光报警、数值显 示等达到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开钻(开工)检查验收制度
(一)钻井、试油(气)与井下作业各次开钻(开工)前,均应进行开钻(开工)检查验收。
(二)检查验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业主单位检查验 收,委托施工单位检查验收或甲乙双方联合检查验收方式。检查 验收合格后应下达“开钻(开工)批准书”同意开钻(开工);检 查验收不合格不得开钻(开工)。
(三)承钻“三高”气井,最后一次钻开主要油气层前的开 钻检查验收,应经施工企业自行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再由甲方 企业组织正式开钻检查验收。开钻检查验收应由企业副总师以上 领导带队,并由工程、生产、设备、安全、环保等部门人员参加。第十三条钻(射)开油气层审批(确认)制度
(一)钻井施工钻开油气层审批制度。
1.钻开第1套油气层100m前,施工企业在自检合格的基础 上应向业主企业提出钻开油气层申请,经检查验收合格并获批准 后方可钻开油气层;获准1个月未能钻开,须重新组织检查验收。“三高”气井若包括多个差异较大的主要油气层,则每钻开一层 须检查验收1次。
2.业主企业检查验收应由主管部门牵头,工程、安全、环保、消防等部门参加,并依据有关标准和制度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应下达“钻开油气层批准书”同意钻开油气层;检查验收不合格,则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
3.“三高”气井钻开主要气层检查验收,应由油田企业副总 师以上领导带队,并由工程、设备、安全、环保等管理部门人员 参加。
(二)射孔作业射开油气层确认制度。下入射孔枪前,施工 主体单位应向业主单位提出射开油气层申请,经现场监督人员确 认同意后,方可射开油气层。
第十四条 干部值班带班制度。钻井施工、试油(气)和井
下作业均应实行干部24h值班制度。开发井从钻开产层前100m,探井从安装防喷器到完井期间,均应有干部带班作业;“三高”区 域进行试油(气)作业,应有干部带班作业。
第十五条 坐岗观察制度。开发井从钻开油气层前100m,探 井从安装防喷器到完井,均应安排专人24h坐岗观察溢流,坐岗 由钻井人员、泥浆人员和地质录井人员负责。试油(气)和井下
作业施工应安排专人观察井口,发生溢流应按程序处置并上报。第十六条 井喷应急管理制度
(一)钻井施工、试油(气)施工、井下作业和油气生产井 应按“一井(站)一案”原则编制工程和安全综合应急预案。安 全应急预案应包括防井喷失控、防H2S泄漏和防油气火灾爆炸等3 个子预案。
(二)钻井施工、试油(气)施工、井下作业防井喷失控和
防H2S泄漏应急预案,除满足规定编制要素外,还应明确规定双方 应急责权、点火条件和弃井点火决策等。
(三)钻井队、试油(气)队和井下作业队分别是钻井施工、试油(气)施工和井下作业的应急责任主体,所有配合施工作业 和后勤服务的队伍,其应急预案均应服从责任主体单位的应急预 案,并服从应急指挥。
(四)安全应急预案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应报当地政府和 上级安全部门审查备案。
第十七条 井喷事故管理制度
(一)根据事故严重程度,井喷事故由大到小分为Ⅰ级、Ⅱ 级、Ⅲ级和Ⅳ级。
1.Ⅰ级井喷事故:发生井喷失控造成H2S等有毒有害气体溢 散,或窜出地表、窜入地下矿产采掘坑道、伴有油气爆炸着火、危及现场及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Ⅱ级井喷事故:发生井喷失控,或虽未失控但导致H2S等 有毒有害气体喷出,对人员存在伤害可能,或对江河湖泊和环境 造成较大污染。
3.Ⅲ级井喷事故:发生井喷事故,24时内仍未建立井筒压力 平衡,且短时间难以处理。
4.Ⅳ级井喷事故:发生一般性井喷,企业在24时内重新建 立了井筒压力平衡。
(二)发生井喷、井喷失控或H2S泄漏事故,事故单位应立即 上报并迅速启动预案。Ⅰ级和Ⅱ级井喷事故应在2时内报至集团 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和办公厅总值班室,并同时报地方政府 相关部门;Ⅲ级井喷事故应及时报集团公司进行应急预警。
(三)发生井喷事故或H2S泄漏事故,均应按照“四不放过” 原则调查处理。其中,Ⅰ级井喷事故和Ⅱ级井喷事故由集团公司 直接调查处理;Ⅲ级井喷事故原则上由油田企业调查处理;Ⅳ级 事故原则上由专业化公司或油气生产单位调查处理。
井控工作十七项管理制度1.井控分级管理制度。总部及油田企业(单位)成立井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井控工作。 总部成立井控工作领导小组,股份公司总裁担任组长,分管油田企业的副......
井控管理及措施江汉钻井公司70130平台2006年8月8日井控管理制度为提高我70130钻井队员工井控意识和技术素质,预防井喷,减少风险,必须加强井控管理,根据总公司47号文件和江汉石油......
井控管理制度一 井控分级负责制度1、长庆油田公司井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贯彻执行井控规定,制定和修订井控实施细则,组织开展井控工作。2、各采油单位的井控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
第七章 井控工作管理考核制度为全面贯彻执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井控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吉林油田井下作业井控实施细则》规定,切实落实好修井作业井控管理制度,全......
井控工作制度金马作业区34队2 2 一、井控分级责任制度1、井控工作是井下作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队长是井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2、队里成立井控领导小组,组长由井控工作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