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研究(毕业论文)_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方法

2020-02-27 章程规章制度 下载本文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研究(毕业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方法”。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研究》

生:XX 学

号:20071386 指导教师:XX 专

业:新闻

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

二O一一年六月

Graduation Thesi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Study on Chinese Government Pre Spokesman System’s Role in Emergency

Undergraduate: XX Student number: 20071386 Supervisor: Prof.XX Major: Journalism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hongqing University

June 2011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摘 要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纽带,在优化公众利益、促进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均能发挥重要意义,具有研究价值。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历史虽然短,和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比起来处于弱势地位,但从建立至今,除政府部门外,已经在其他多个领域有所建树。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近几年的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汲取了经验,在各级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中西比较、概念延伸等方法,借助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伦理学、公共关系学的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相关概念、历史沿革做了界定;对其现实功能及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诠释;并在分析现状和国际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良建议。

为充分发挥信息公开和建设政府形象的功能,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应在提升发言人素质、实现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扩大涵盖面积等方面有所发展。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形象,公众利益,突发事件

I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ABSTRACT

As a link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the Pre Spokesman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ptimizing the public interest, promoting the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and safeguarding social stability.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e spokesman's history is not so long, and it's in a weak position when comparing with the Western pre spokesman system, but up to now, it has get involved in many areas.Pre spokesperson system has done some very important jobs in those major emergencies recent years and has learned some experience.under the prospects of all levels of departments and enterprises, it has a good future.through anal sizing literatures, comparing with foreign countries, and extending the concept, using knowledge about sociology, social psychology, political ethics, public relations-related and so on , My work defines the concepts of Chinese pre spokesman system and it’s history;interprets it’s real function and its major role in emergencies;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For boosting the information open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Chinese spokesman system should do better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pokesmen, achieving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expanding the coverage area.Key words:pre spokesman system,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public interest, emergencies

II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ABSTRACT..............................................................................................Ⅱ 一.绪论....................................................................................................1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1

(二)研究现状、文献综述................................................................................1

(三)研究方法、论文框架................................................................................2 二.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诠释.....................................................3

(一)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相关概述及意义...........................................................3 1.新闻发言人......................................................................................2 2.新闻发布制度...................................................................................2 3.新闻发言人制度................................................................................3

(二)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历史..........................................................................4

1.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历史....................................................................4 2.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历史....................................................................4

三. 突发事件中政府和公众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诉求.............6

(一)突发事件中政府和公众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各有诉求...............................6

1.突发事件中政府的形象建设还不到位.....................................................7 2.突发事件中公众的利益保障还需加强.....................................................8

(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能.......................................................................8

1.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8 2.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9 3.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提升信任度........................................................9 四. 改良建议.........................................................................................11

(一)提升发言人的素质..................................................................................11

(二)实现双向互动........................................................................................12

(三)扩大涵盖面...........................................................................................12

(四)健全相关的监督与制约机制......................................................................12

五. 结论.................................................................................................14 参考文献...................................................................................................14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绪论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由于我平时比较关注中国政府决策和公众利益之间的矛盾,所以对“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这个议题很感兴趣,并将其作为论文选题,以期在研究过程中解决已有的疑问、加深自己的认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顺应信息化民主社会而生,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满足了政府公关的需要,对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起到推动作用。作为一项影响重大的新生制度,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受到政界和传播界的普遍关注,并逐渐在全球普及。但是这项制度在我国起步晚,1983年4月23日,为满足国际公关需要,中国记者协会第一次对中外记者公布国务院各部委和各人民团体新闻发言人,标志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在2003年之前,新闻发言人制度一直发展缓慢,直到SARS爆发后,才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这内外两方面的压力下得以大力推行。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真正蓬勃发展不过才八年时间,目前还不够系统也不够成熟,正需要发展和完善。近年来,发言人制度从政府公关的狭隘范畴里走出来,走进了媒介、企业和高校,牵涉到更多主体的利益,再次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因此,对这项制度的研究同时具备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诞生落后于西方,导致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2003年,由于非典疫情严重,信息公开成为危机处理的要务,新闻发言人制度迅速升级,并在紧接着的2004年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国外关于我国推行此项制度的研究多以发言人为主体,而对制度本身鲜有系统性的论断。

国内关于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大多是以文章和评论为载体,04年之后才有大批系统性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不断涌现出来。有的是单篇论文形式,如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蔡武于2007年发表在《对外大传播》的《中国新闻发布工作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现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于2010年发布在《求是》的《积极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也有以专题、笔谈形式出现的,大多数旨在讨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改革建议。截至2011年3月11日为止,通过全球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数字图书馆“CNKI”搜索“新闻发言人制度”,可查阅论文1385篇,其中期刊论文799篇,硕士论文108篇,博士论文3篇,重要会议论文6篇,报纸文献469篇。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绪论

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定义和背景。2.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能和意义。3.政府新闻发言人个人素质应该如何提升。4.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这些论述较为笼统,千篇1律,没有创新和加深。由于近年来国际纷争和自然灾害频发,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发展进程来对这一议题进行补充。

(三)研究方法、论文框架

本论文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当今社会现状为基础,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伦理学、公共关系学的角度试分析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平衡政府与公众之间关系的方面,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的功能、不足和解决方法。

本论文将以定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为辅助。主要实现途径为:查阅与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相关的书籍、文献;关注新闻、时事,并剖析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了解我国重要新闻发言人的事迹;进行数据统计和深入分析。

本文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概念和历史沿革;第三部分分析了发言人制度在突发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能做了界定;第四部分根据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和困境,提出了改良的建议。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绪论

二、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诠释

新闻发言人制度自从1983年在我国正式推行到现在,从一项新兴的制度到被人们熟知的28个年头里,经过了重重考验和塑形。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新闻发言人制度诞生的相关概念,包括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在中西对比中介绍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相关界定及意义

政府和媒体是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两个主体,新闻发言人是实施的载体,而新闻发布制度是具体的规范;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能,因此不可小视。

1.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是“制度人”,即新闻发言人制度实施的载体,是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由于宣传或解释重大问题需要而任命或指定的新闻发布人员。我国最早的新闻发言人出现在1983年3月1日,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齐怀远作为第一位正式的发言人出现在外媒面前。目前我国有数百位政府新闻发言人,2009年12月29日在中国网新闻中心公布职务及联络方式的共112位。但人们对发言人的了解还不够深刻,只有参与重大新闻事件或媒体大幅报道的,如李肇星、杨洁篪、秦刚等较为熟知。迄今为止我国的新闻发言人中出现了四位杰出女性,她们是李金华、范慧娟、章启月和姜瑜。范慧娟上任时被誉为“最年长的外交部发言人”,已于1997年离任;章启月曾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外交部发言人”、“在任时间最长的外交部发言人”,现任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李金华作为我国第二位大洋洲国家女使被派驻新西兰;姜瑜目前仍在我国从事发言人工作。

在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2003年起,我国不断开设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目前发言人培训班不但出现在国家部委、军队和地方政府,还普及到了一些高校和大型企业。

2.新闻发布制度

新闻发布制度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具体实施规范及内容,是约束政府新闻发布行为的法规、内容、渠道和目的等的一系列规则。目前我国在新闻发布制度方面的建设已涵盖多个领域,如党委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布会制度、市委新闻发布制度、医院新闻发布制度、卫生局新闻发布制度、网络新闻发布制度、企业新闻发布制度等。

3.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针对涉及政府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问题、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突发事件中政府和公众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诉求

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接受公众公开资讯、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根据社会学中社会制度的分类方法分析,新闻发言人制度按形成过程分类属于从一定历史需要出发而有计划地制定的制度;按适用范围分类属于只在某个领域起作用的特殊制度。

(二)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历史

1.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历史

1909年,美国第27届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为改变前任遗留的政府与新闻界不和谐的局面,发布了每周两次定期记者招聘会的制度。这被学界认为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最初体现。之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有过中断,直到塔夫脱的下一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时期,“卢西塔尼亚”事件发生,才再次崛起。1915年5月7日,“卢西塔尼亚”轮船被德国潜水艇击沉,伤亡惨重,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公愤。迫于舆论压力,威尔逊总统正式将秘书约瑟夫·图马尔蒂任命为政府新闻发言人,负责与记者、媒体沟通,成为第一位正式的新闻发言人。但威尔逊只将媒体作为发声筒,不愿意让其报道公众感兴趣的东西,没有充分发挥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美国历史上最热心于新闻发布工作的总统是富兰克林·罗斯福。

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总统在处理政府公共关系的问题上引入了传播理念,给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升温提供了绝好的契机。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美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得到规范和完善,为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军队、教会等发布信息和阐释观点做出了贡献,也为美国政府施政提供了帮助。

2.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历史

由被动走向主动,由稚嫩走向成熟,由尝试到普及,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经历了一段复杂的历程。发言人刘建超说,二十多年了,发言人制度在形式上发生了不少变化。比如说以前发言人是坐着的,现在改成站着了;最开始的时候是只发布不答问,现在每次都要答问;以前限制发布的时间,比如说半个小时,现在是不限制时间,一直问到最后一个问题为止。从这些变化中,能看出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正在规范和健全化。

1983年4月23日,在经受西方借其宣传机器对我国进行了长期的攻击和丑化后,在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为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环境和政策的怀疑,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发言人制度。同年,国务院、外交部、国务院部委及人民团体均设立新闻发言人,并于当年6月4日建立“两会”新闻发布会制度。

由于改变国际形象是这项制度设立的最初愿望,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行前期主要在外交部的工作上体现。1995年,社会团体、全国政协、法院、检察院相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改良建议

继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在这期间,发言人制度的发展比较缓慢,政府部门对新闻该不该发布、怎么发布的问题小心翼翼,不敢做大的尝试。

2003年,SARS肆虐,由于政府部门掩盖事实引起极大的舆论危机,北京率先建立了专门的新闻发布会机制,每天举行疫情通报会,并在央视直播。大部分人都是这个时候才认识到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随后,新闻发言人制度相继在其他省市建立,并得到稳健发展,使政府和公众分别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获得了一些收益,得到一定认可。近几年,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覆盖领域开始有所增加,走进了高校、企业等,将与公众联系更加紧密。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改良建议

三、突发事件中政府和公众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诉求

(一)突发事件中政府和公众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各有诉求。

经济社会发展过快导致了各种矛盾、冲突,加之环境恶化造成的各种自然灾害,社会问题成为国家发展的一大难题。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是由于公关需要,也就是政府形象建设的需求;而几年后这项制度能在中国大力推广是信息公开的需求,即维护公众利益的需求。这是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最基本的两个功能,也是发言人制度在解决突发问题时所要面临的两个难关。

1.突发事件中政府的形象建设还不到位

政府形象,是指在政府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态度和客观效应,以及公众对此的评价。政府形象不但关系国内安定团结,还影响国际外交。近年来,由于新闻发言人作用未发挥得当,出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案例。

日本瞒报核泄漏就是个反面典型。日本核泄漏后,核反应堆、燃料堆的冷却状况表明了这次事故至少在7级以上,日本政府发言人报道的事故等级是5级,而其他国家媒体一直发出质疑的声音,这种争执长达一个月之久。日本国民因为相信政府新闻发言人而排斥外部说法,认为其他国家虚张声势,但4月12日,菅直人公开承认福岛核电站的事故级别达到7级后,引起日本国内的一片哗然。7级核泄漏意味着影响不小于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发表报告称,切尔诺贝利事故使27万人患癌症,并直接导致9.3万人死亡。因此,日本瞒报核泄漏真实情况的行为置民众的生命安全于不顾,甚至可以说是犯罪行为,使他们对政府失去了信心。而且菅直人在道歉时仍然强调此次核泄漏比切尔诺贝利影响小,这和德国媒体的“福岛核泄漏影响力是切尔诺贝利的10倍”的说法大相径庭。但此时,日本的国际形象已经大跌,不由得使人产生怀疑。

良好的政府形象会增加公众对政府的认同,促使政府在更好的环境下运行,从而更好地达到其价值目标。因此,我国政府自2003年以来也一直在健全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但在负面新闻的发布问题是还没有大的突破。

在我国,反党言论、反党行为出现后,政府采取的措施并不是让新闻发言人出来澄清和证实情况,让人们看到准确信息,而是使用封杀手段,将负面信息清除。

以翻墙软件盛行为例。在任何国家、任何制度下,反动言论的存在都是必然的。我国多年来一直浓墨重彩地宣扬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从不质疑其缺陷。但公众的知识结构在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散性地思考,这就滋生了大家想看到反动言论的愿望。通过“翻墙”软件,人们看到的大多为揭露性的负面消息,不但满足了网友的猎奇心理,还会催生他们对政府的怀疑。因此“翻墙”一度在网络上盛行起来,反动言论得到广泛传播。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改良建议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没有站出来指责信息发布者造谣,也没有出动新闻发言人就反动言论进行解释和辟谣,而是默默地采用手段将其封杀。不但没有达到制止反动消息传播的效果,反而增强了人们传播的愿望,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

我们在网上经常出现突然发现这个被封杀了,那个被封杀了,并且完全不明原因;通常从国外传过来中国游行示威活动的消息,而大部分国人全不知情。在负面新闻面前,政府为了形象反失形象。这是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该保留的盲点吗?

2.突发事件中公众的利益保障还需加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地频繁遭受雪灾、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并发生多起大范围病毒感染事件。这些突发事件具有毁灭性的冲击力,是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极大的挑战。

SARS事件之所以成为不得不提的一个话题,是因为它对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完善,起了极大的催化作用。由于“非典”致命的杀伤力,老百姓渴望及时了解疫情,并将焦点放在政府的公开信息上。然而在此之前,我们一直处在一种“公开事件真实情况就会引发恐慌”的误区当中,所以经常对事件进行处理或者回避。事发之初,政府出于作为一个机关的利益驱动,本能地选择了 “报喜不报忧”的公关策略,只发布利好消息,对不利情况隐瞒不报。疫情信息不公开致使百姓警惕性不高,没有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从而加快了疫情的蔓延。在政府封锁消息、回避真相的同时,谣言四起,恐慌加剧,甚至超过事件本身的毁灭程度。最终纸包不住火,2003年4月11日,正当我国政府官方坚持发布声明表示“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的时候,北京再次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疫区。

真相和谎言的对峙使政府的公信力处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7天以后,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SARS问题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副部长高强作为发言人公布了届时的真实疫情数据,居然高达此前官方披露数据的十倍之多。

随后,出于扭转形象的需要,政府采取了问责方式,将卫生部党组书记张文康和北京市委副书记孟学农免职。后来政府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最大程度保全百姓利益,逐渐扭转了民心,将发言人制度对公众利益的保护落到实处。

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为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11天后,四川汶川发生了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里氏8.0级地震。四川迅速成为信息转播的重要阵地,使《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刚刚诞生就面临严峻的考验。四川省政府在其后的新闻发布活动中,及时主动向外部通报地震情况、回答记者问题,塑造了良好的政府形象,稳定了民众情绪,为抗震救灾工作凝聚了人心。此外,中国国防部的新闻发布制度提前出台,表现了军队在抢险中作为第一力量的责任感。相比之下,1976年唐山地震由于新闻发布工作开展不力,造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改良建议

成了很多损失。由于当时政治背景,政府对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发布采取封闭态度,使老百姓对震情发展一无所知,其他多震地区群众恐慌造成混乱。其次,由于没有对外报道,地震灾区错失了外界援助,影响了救灾和重建工作的开展。

两次规模相当的地震,由于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不同,取得了完全相反的效果,体现了对公众利益不同的重视程度,使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被更多人关注,也具有了实战基础。

我国政府习惯于这类犯错之后的整改,缺乏预见性思考。

在我国各省市,最有权利的报纸通常是当地的党报。党报的存在实际上就给政府新闻发言人提供了一个改造、制造新闻的场所,使其在面对政府机关问题时重表扬,疏批评。在出现食品安全等教好隐瞒的问题时,多数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会无视发言人制度的存在,封锁消息或削减其严重性,使公众无法获取正确信息和及时做一些防护工作。这种不发布和发布不实信息的行为如果一再发生,一定会遭到“纸包不住火”的结果,不但对公众利益造成了损害,还会降低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

(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能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之所以能在突发事件中为政府和公众所需,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促进信息公开、引导舆论、树立政府形象的功能。

1.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

所谓公民知情权,是指公民对于国家重要决策、政府重要事务以及普通公民权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

为保障公民知情权,使其能够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政府信息,将“透明政府”政的作用发挥得更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在我国施行,使公众知情权实现了有法可依。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政府发布信息的系统,与公众知情权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方面,新闻发言人制度要受到尊重,要以尊重公民知情权为起点。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该起到监督政府行为的作用,敦促政府在发布信息时更主动、更负责。

另一方面,公众知情权得以实现,需要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保障。发言人制度作为政府与公众之间获取信息的平台,肩负着促进双方沟通的重任。它能促使公众及时了解政府的运作情况和政治目的,确保政府在公众的监督下高效、廉政地运作。

2.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新闻发言人制度本身就是一个发布信息的平台,因此在问题时期,发言人迅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改良建议

速、主动站出来借助其权威性展示事实真相,打击谣言和小道消息是很必要而重要的。

3月16日起,当日本正沉浸在地震灾难的痛苦中时,中国却爆发了一场“抢盐大战”。许多超市当日即出现疯狂抢盐现象,各大超市为稳定市民情绪,还实行了排队买盐,每人限购一袋的做法。

人们抢盐是有两方面的认识不足,一是认为多吃盐能防核辐射,二是担心海水被日本泄漏的核物质污染。各地疯狂抢盐、屯盐的现象并没有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直到几天之后,各地相继出现“断盐”现象,才有权威专家站出来做出相应解释。但专家的呼吁没有得到公众信任,甚至有人戏称:“专家千万不要出来辟谣,一辟谣就完了。”

可见我国政府以往发布信息时不够及时,并且不够实事求是,失去了民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处在危机事件中时,如果不能从正规渠道得到可信的信息,就会轻信谣言并任期散播。

政府应授权于政新闻发言人,充分利用其身份来引导舆论的走向,击破谣言,维护社会稳定。

3.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提升信任度

今年4月,重庆市纪委纠风室和重庆广电集团联合开通“阳光重庆”网站。市民可以通过这个网站投诉、举报、向各个职能部门提问,并对有关部门发言人的回复进行评分,有效监督职能部门敷衍塞责的情况。同时,网站周期性公布公众所反映问题的处理情况和结果,并通过公交车上移动电视等方式向市民介绍,使他们知道“阳光重庆”的存在和功能。市民对这个举动的反应非常好,觉得政府是真正在为人民的需求做事实了。

在前面也提到了政府需要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其执政的助手,经梳理大概分为三个方面的宣传作用。

一是宣传政府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直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由于宣传不力,政府做的许多事实都没有被老百姓看进眼里,反而使反动的小道消息趁虚而入。新闻发言人制度应将政府的价值追求灌输给公众,并在处理重大事件时表明政府的愿望和努力,宣传政府对个别行为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并将政府工作取得的成就展示出来。

如国家总理温家宝经常出现在冰雪、地震等受灾现场,和人民站在一起并给他们鼓励,使公众看到政府的关怀,这就是发言人成功传递了政府执政理念的一个典型。

二是宣传政府的公开透明。近年来,官员腐败、职务犯罪、贫富差距、三农问题等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并呈现恶化趋势。新闻发言人制度应敦促政府信息更公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改良建议

开更透明,提倡反腐倡廉,提升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保证长治久安。

三是对外宣传。国际舆论通常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给我国外交带来极大压力。自从进入WTO后,中国的发展便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进行国际公关、创造国际声誉非常重要。但我国由于媒体发展滞后,舆论环境并不理想,以往的国际形象都是西方国家塑造的,对我们很不利。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如果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就可以筛选和处理信息,在对外传播中实现主动化,并与其他国家的新闻发言人系统及时沟通,减少误解。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改良建议

四、改良建议

尽管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创造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存在有待改进和加强的地方。如新闻发言人的专职程度还不够,新闻发言人应该发布的信息,及信息发布的要求还没有具体的行为规范来约束。笔者认为,发言人制度在我国还要经历以下几方面的改良。

(一)提升发言人的素质。

1.政治素质。新闻发言人从为政府代言的方面来讲,为了在突发事件中为政府服好务,既要有鉴定的政治信念,熟悉大政方针,忠诚于国家、政府,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思想水平,又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我国在外交关系中始终强调和平共处,但受到外媒不合理的批评和攻击时,多数情况下态度不够强硬。如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恶意驱逐并撞击中国渔船,此时政府发言人虽多次发表声明,但一直将“共同维护中日友好”作为重点,没有表现强硬态度,更谈不上对日方施加压力。之后日方对中方的多次声明不予理会,我国政府发言人才发出“中国警告日本停止在钓鱼岛滋事”的警告,并要求道歉,但在遭到日方多次拒绝后,态度方面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变化,“强烈抗议”也只是喊了一个口号。对此,许多网民表示不满。

在外交危机中,新闻发言人应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必要时进行解释、强烈谴责或采取其他行动施加压力,表明政治高度,充分维护国家尊严。

2.媒介素养。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种特殊媒介,由于其信息发布的主要功能,它与媒体工作具有相似性,因此发言人必须具有媒介精神。为提高发言人制度的权威性,发言人必须通过培养和实践,实现三个“做到”:一是具备专业的媒介知识,掌握传播技巧,提高发言水平,做到在突发事件中进行新闻发布时能自如应对、有理有据;二是具备基础的新闻职业道德,确保所发布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及时、准确,不辜负公众的信任;三是做到和媒体建立良好关系,新闻发布活动多数时候都需要媒体的参与,良好的媒体关系可以提高发布内容的完整度和质量。

3.公关素质。新闻发言人是一项特殊而且艰苦的工作,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发言人应具有坚强的意志、开放的性格和灵活的思维,并在发布新闻工作时塑造个人独特的个性风采。新闻发言人公关包括对内和对外。对内,发言人要塑造政府形象,充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对外,发言人要塑造国家形象,正确对待记者的提问,体现友好、合作、真诚的态度,冷静而巧妙地回答刁钻问题,宣传我国的文化和外交政策。培养新闻发言人的公关素养,首先必须转变发言人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专业化的礼仪培训、并进行拓展实践。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改良建议

(二)实现双向互动。发言人不应只是单向地向社会公开政府决策和意见,还要将民众和媒体的诉求及时、准确地反映到相关部门,使之成为突发事件中政府决策的参考因素。

将政府信息带给公众时,发言人应做到完整快捷、精确发言、实事求是,使人们相信其言论,并建立起权威性。将公众信息传达给政府部门时,发言人应做到充分尊重公众的舆论监督权,为公众在了解政府运作的基础上对政府的执政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目前兴起的网络发言人正是为达成发言人制度“为民代言”目的的一种方式。我国广东、云南等多地已陆续建立网络发言人,政府可通过发言人的平台与网络舆论打交道,收集网民对政府行为的意见,使人人可以参政议政。但这个机制才兴起不久,加上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在实施过程中还有需整改之处。网络发言人较之纸媒、数字媒体的发言人必须要有更充足的耐心、气度和亲切感。

(三)扩大涵盖面。我国政府发言人制度还应增加其实施主体和覆盖领域或对新增领域进行加强。

主体方面,应更多地普及到高校、企业等。涵盖领域则应以时下人们关注的重点为准,如在户口问题、房产政策、三农问题、环境恶化、职务犯罪、贫富差距等人们较为关注的方面,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应该涉及,及时发布政府的相关决策,解决公众心中的疑难。

在选举问题上,我国发言人制度还未充分发挥其“透明政府”的功能。政府一直在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但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大部分公民一生之中并未参与过选举,而且并未看到人大代表产生的相关公示。笔者认为,在这方面,新闻发言人制度应发挥作用,将选举议程公之于众,并完善公众参与的环节,不要给人们留下选举是黑箱操作的印象。

(四)健全相关的监督与制约机制

发言人制度确立至今,我国已经在公共信息发布这个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体制不适应发展速度,导致诸多缺陷存在。如在新闻发布工作中,信息发布和解释的权利呈现“一边倒”,即完全归属于发言人,记者和公众只能提出问题,而不能参与讨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变相的信息垄断行为,给政府盲目保护部门利益和掩盖不良行为制造了机会,利用新闻发言人来庇护政府。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主要存在于权力机关,缺乏对应的监督和问责机制来确保新闻的及时、准确、真实发布和杜绝统一口径和过度信息保密等行为。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结论

在这方面,我国还需制定科学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实施办法,确立工作制度,为新闻发布行为定下规定,做到周期性、规范化,使之成为公众了解政府运作的固定信息源,并在每一次新闻发布时都与相关部门达成共识,确保顺利进行。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结论

五、结论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一)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突发事件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二)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之所以能在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

(三)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缺乏新闻发言人制度,就使政府和公众的某些诉求无法满足,这一点已经在发言人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有所体现。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行已有二十多年,但在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单位普及却是近几年才有的转变。我国各地已建立的新闻发布制度,近几年都在信息公开、为民谋利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在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中,官员已经习惯了沉默以自保。在有关问题上,如果机关部门发布信息后受不到激励和保护,反而会对自身的私利造成影响,就会选择不发布,或选择性、调整性发布。我国的新闻发言人专职程度不够,只有少数人精于发布信息和与国外媒体对弈。新闻发言人制度重在为政府工作,在以人民为主体的方面工作不多。这些原因导致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带来的信息透明度还不够,对公众利益的保障也还没有达到最大化,需在各方面进行整改和优化。

参 考 文 献

[1] 邱沛篁.论新闻发言人[N].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第三期] [2] 佀志广.建立健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探讨[N].岭南学刊,2004年第六期 [3] 杨建国.论公众知情权视角下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广东行政学院学报[J].2010,22(1):9-14 [4] 郭小平.危机传播中的新闻发言人制度[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J].2006(3):27-29 [5] 杨建国.透明政府视域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构.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0,12(1):46—51 [6] 严功军..握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的新趋势.新闻界[J].2008,1:46-48.[7] 赵平喜.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性质和内涵初探.东南传播[J].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结论

2007,12:27-28.[8] 唐佳梅.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与思考.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5,22(2):35-38.[9] 滕婧.责任政府视角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探析.南方论刊[J].2007,2.:59-60 [10]乔莉萍.新闻发言人制度与公众知情权.新闻传播[J].2006,10郑:40-41.[11]张艳红.中美新闻发言人制度比较.当代传播[J].2004,5:47-50 [12]曹静.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政府形象塑造.甘肃农业[J].2006,6:270-271

[13]陈力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再认识.传媒观察[J].2004,6:19-21.[14]陈树湘.试析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升温原因及实践的基本原则[J].2004,5:94-95.[15]梁芷铭.浅议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缺陷及其对策.中国管理信息化[J].2010,13(19):56 17

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危机公关研究

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危机公关研究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新媒体对新闻发言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且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

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劳动关系学论文之——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保1012陈颖1020406215摘要:政府的政治理念对政府的劳动关系和实践会产生重......

浅析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浅析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概述: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容。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应当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生产活动是人类......

我国政府在电子商务中应起那些作用

我国政府在电子商务中应起那些作用?1、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信息化建设中,政府的干涉是必不可少的。正如要使一场球赛正常进行,裁判是不可......

政府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中的作用

摘要:我国非公有制 经济 的 发展 ,使得非公有制 企业 劳资关系 问题 成为重要的问题,由于劳资双方力量来源的不同,导致劳资双方力量的不平衡,这是劳资关系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研究(毕业论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研究(毕业论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 新闻发言人 作用 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 新闻发言人 作用
[章程规章制度]相关推荐
[章程规章制度]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